背影第一冊教學

來源:才華庫 3.1W

背影第一冊教學

語文姓“語”,所以我咬文嚼字教《背影》。首先引導同學們補足題目:慘淡家景之下,冬天相別之時,兒子心目中的父親“背影”。接著扣緊五句話兒,四次背影,三處跌宕,兩個“聰明”,一聲長嘆組織教學。

背影第一冊教學

朱自清先生記敘父親說的五句話,平平常常,樸樸實實,不婆婆媽媽,不千叮萬囑,但把一位身處逆境,老態蹣跚的父親愛子之心刻畫的淋漓盡致。抓住這五句話,“緩緩咀嚼一番,便有濃密的滋味從口角流出”。

①“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是為寬慰簌簌流淚的兒子說的。“如此”二字籠罩了第二段裡“死、交卸、禍不單行、狼藉”和第三段裡“變賣典質、虧空、喪事、慘淡、賦閒”等詞語的全部內容。但他不向兒子傾訴苦衷,反而寬解兒子,勸兒子“不必難過”,話語短促而有力,心胸豁達而樂觀。為了讓兒子安心求學,父親一肩擔起了接踵而至的災禍。②“不要緊,他們去不好!”這是決心護送兒子過江上火車時說的。“他們”其實是單數,指的是“旅館裡一個熟識的茶房。”但用複數,意思就有了明晰的層次感:別說這個熟識的茶房,就是別的任何人去,都比不上父親啊。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③“我買幾個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這是為了買桔子給兒子在旅途上解渴說的,反映出在人聲嘈雜人群擁擠的情況下替兒子考慮得還是那麼周到那麼細心。“幾個”不多,但手頭拮据的父親的愛心卻是無價的。④“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這是把桔子交給兒子後,“心裡很輕鬆似的”說的。感嘆號透露出強烈的感情,表面輕鬆,內心卻蘊藏著對“此地一為別,孤篷萬里徵”的兒子牽腸掛肚的思念。⑤“進去吧,裡邊沒人。”父親走了幾步又回過頭來叮囑道。“裡邊沒人”是說車廂裡沒有自家人,是叫兒子進去的原因。但父親不說“裡邊沒人,進去吧。”而是把“進去吧”提前說,這反映出父親微妙的心理,首先擔心的是兒子勞累傷感,其次擔心的才是丟東西,但又說得很平淡,不用感嘆號而用句號,表明不是命令式,而是商量的口吻。語調不高昂,態度很懇切,可能正如古詩所說的:“暗中時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這是一種“無話可說的苦”(朱自清語)。

背影在文中出現四次。

第一次開篇點題:“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愛就要直截了當,愛不要華麗包裝。一個副詞“最”表示了印象深刻之極。第二次是具體實寫父親去買桔子的背影:他,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艱難,蹣跚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穿過鐵道,又往那邊月臺上爬去,“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個特寫鏡頭沒有音響,沒有色彩,完全由動作構成:蹣跚地走,慢慢探身,手攀,腳縮,身傾,努力。此時無聲勝有聲。“我的淚很快流下來了”,心靈震顫、熱淚湧出,又急又多,所以“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一位感情豐富,領悟父愛的'年青人把激動和感激深深埋在了心裡。終於,在黑色的基調上,在晶瑩的淚光中,出現了一抱“硃紅的桔子”。硃紅,象徵著熱烈與熱情的火焰,烘暖了讀者的心,沖淡了淒涼慘淡的情調。第三次是父親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也找不著了。這說明父親普通到了極點,與千千萬萬人並無二致。父愛埋藏很深,越發掘越覺得了不起。第四次是讀信時兒子想象的“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這迭印在結尾的大特寫,照應了開頭,總結了全篇。“絕筆斷章,譬乘舟之振楫,會詞切理,如引轡以揮鞭”。

湧動在《背影》中的情感潛流出現過三處跌宕,不送與送是第一處跌宕。父親到南京謀事餬口,心煩事忙,本已說定不送兒子,但“終於”不放心。這裡兩次使用動詞“躊躇”:“頗躊躇了一會”,時間較長;“躊躇了一會”,時間較短,表現出思想矛盾尖銳,內心鬥爭激烈,側面反映出壓在父親頭頂的生活陰霾是多麼的濃重。但不管多濃重,終究遮蓋不了父愛的光芒,父親“終於”下定決心去送兒子。這裡也兩次使用了副詞“終於”,更表示作出“送”的決定的艱難思考過程。走與不走又是一處跌宕。上車後諸事停當,兒子請父親走,但父親欲離又難捨,終於不走而去買桔子,於是留下了那感人肺腑的永久的一幕。頹唐與惦記是第三處跌宕。老境淒涼的父親觸目傷懷,悲哀憂愁和苦悶鬱積心中,常常為家庭瑣屑發怒。“瑣屑”無非雞毛蒜皮,為此而發怒,說明父親謀事不成,心緒愈壞,家事國事天下事,攪得他心態失去了平衡。但在兒孫面前,他寬容,仍始終惦記著兒孫。明明身體不好,自知大去之期不遠,但給兒子寫信卻說“身體平安”,還是時時替兒子著想,怕兒子分心,耽誤了學業。全文無一“愛”字,但把摯愛表現得催人淚下;全文沒有細膩的心理描寫,但把親情表現得纏綿悱惻。這就是《背影》的語言魅力。葉聖陶說得非常中肯:“論到文體的完美,文字的全寫口語,朱先生該是首先被提及”。

為了表現父愛的博大、含蓄和深沉,作者還以自我懺悔、自我譴責進行了反襯。好比音樂中的破調,故意讓不和諧來增加和諧。文中有兩個“聰明”。當父親忙著和腳伕討價還價的時候,“我”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其實哪裡是父親說話難聽呢,實在是家境日下,囊中羞澀啊。對此作者自嘲道:“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父親囑託茶房好好照應兒子,“我”暗笑父親的迂,自以為看破世情,其實是不理解父親的眷眷之情,拳拳之心。對此作者又自嘲道:“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兩個“聰明”均褒詞貶用,都是“幼稚無知,自以為是”之意。這種反襯體現了兒子對父愛的感受和理解越來越真切,越來越深入,同時也是對最後一段中“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一句中“不好”二字的呼應,否則這“不好”二字就沒有著落了。

文末一聲長嘆:“唉!”(第5段的末一句之首也有一聲嘆息“唉”,打的是逗號而不是感嘆號,表示短嘆)這聲長嘆,是前面那聲短嘆的感情遞增,“情韻之厚,已是淪肌浹髓而有餘”,對健康欠佳的父親無限的思念,對辛苦輾轉的自己無力盡孝的愧疚,全都包蘊其中了。這聲長嘆融入了多少的情和愛,多少的憂和愁。這是摻進濃濃溫馨之中的一股綿長的苦澀的遺憾,這是嵌在記敘之後一種不能自已的辛酸的感慨。靈魂的創痛,生活的沉重,人性的美麗,親情的溫暖,通過這聲長嘆而得以釋放,緊接著引出最後的呼喚:“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何時”遙相呼應了開頭的“二年餘”,把父子真情推向了更深層。由引可見縝密之至,由此可知“背影”內涵:背影者,內心深處之謂也。

《背影》寫的不是什麼轟轟烈烈之事,只是“不惜鄭重”地寫出了“芝麻黃豆大的事”(朱自清語),但它卻讓人過目不忘。我曾先後詢問過十名理工科大學生:中學語文中的哪些散文你印象最深?他們幾乎都提到了《背影》。可見《背影》品位之高,感人之深。於是我在《背影》結束課上,不怕獻醜,作詩讚曰:

舐犢情深數背影,

一聲長嘆淚沾襟。

人間自有真善美,

玉壺冰心堪晶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