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學案例

來源:才華庫 1.1W

案例背景:

《背影》教學案例

1、教材分析:

《背影》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緊承上一單元硝煙瀰漫的戰爭題材的作品,本單元呈現出血與火滌盪後的明淨和清晰的呼喊:再也不能讓人類間的殘殺延續下去了,應該讓世界充滿愛。編者將這種強大的價值導向隱藏在了單元編排中。本單元都是敘事性作品,描寫的物件都是普通人。通過普通人的日常瑣事,表現“愛”的主題,訴說人與人之間(尤其是對於普通人、弱者)的同情和關愛。學生可以從閱讀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美的情操”(見教材第二單元導讀)。

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國現代散文的經典之作,至今仍充滿感人至深的力量。想想父親當時的困厄,對父愛的感受就會更加深切。祖母亡故、父親交卸了差事,在如此困頓的情況下,養家的重擔逼迫父親急於謀差事。一方面急於謀事,一方面為兒子送行,掙扎中愛子之心盡顯。一路送行,一路無微不至的照顧,使兒子幾度落淚。看看父親愛子的方式,對父愛的感知會更深一層。講價錢自己講,揀座位自己揀,買橘子自己買,力不勝任的事情也要自己上前,能為孩子盡心盡力,心裡就會感到滿足、舒心。“背影”,為了兒子而勉為其難的形象,正是中國慈父形象的定格。人們歌頌父親一般採用正面來寫父親如山的高大形象,這篇課文卻宕開一筆去寫父親不美的外表、動作和不漂亮的語言,特別是濃墨重彩寫了父親的背影。正是這樣一個在特殊環境下活動著的背影,成了本文的聚光點。父親老境的頹唐、心情的憂傷、父愛的真摯等都通過背影恰當地顯示出來。背影,猶如電光火石,一下子照亮了父親豐富的內心世界,照見了他的靈魂。

2、學生分析: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為獨生子女,平時被長輩嬌慣、寵愛,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體貼、關心他人,認為別人對他們的愛是理所當然,不知道感恩。尤其是一些孩子,在家裡被當做小太陽、小公主,動輒對父母大呼小叫發脾氣,從未體察父母的不易,不懂得去感悟父母深切的愛。通過背影這篇文章,給這些不諳父母之愛的孩子補補課,很有必要。

另外,八年級的學生,在寫作方面的要求是以記敘文為主,基本要求故事寫得生動,人物形象突出,會通過細節刻畫人物,表現主題。但是,目前大部分學生,由於缺少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寫作內容單薄,缺少細節,容易犯假大空的毛病,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讓學生把握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形象特徵,學習從獨特視角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育原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學生思維,鍛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倡導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教參也要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感受文中父子之間的深情,陶冶自己美好的情操。熟讀課文,從中瞭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特點,故採取以下教學目標和採取相應的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清文章線索,把握文章內容。

2、能力目標:把握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形象特徵,學習從獨特視角刻畫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標:體會文中真摯的父子之情,感受父愛的偉大,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裡行間的人間至情。

2、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以及學習抓住人物特徵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在敘述和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學方法:

1、教師點撥、引導,學生自讀。

2、小組合作討論法。

3、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運用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 時:3課時

處理過程:

一、匯入新課 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上課之前,播放一首深情的歌曲《父親》,以歌曲中濃濃的對父親的愛與感激之情感染學生,為課文做一個感情鋪墊。

(2)欣賞小詩《父親》

朦朧時候

父親

是一座大山

坐在他肩頭

總能看的很遠、很遠

懂事時

父親

是一棵倔強的彎鬆

這才發現

我的分量是這樣重、這樣重

而現在

父親啊

你是一首深沉的詩

兒子默默的讀

淚輕輕的流

二、課文學習

1、作者介紹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詩人、散文家、學者。

2、檢查預習,抽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3、聽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A 這篇文章記敘的主要事件是什麼?

B本文幾次寫到“背影”?各在什麼地方?

C 哪一次“背影”寫得最具體、最感人?

討論發言,師明確:

A父子浦口惜別

B四次。 第一次在開頭,(“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車站送別時,父親去買橘子的背影。

第三次在車門話別,望著父親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裡”。

第四次在結尾,“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C 第二次在浦口車站送別時,父親去買橘子的背影。

4、有關第二次背影的學習

(1)全班齊讀課文第6自然段,然後找出運用了哪些人物描寫方法?畫出描寫父親外貌的句子,找出描寫父親去買橘子時的幾個動詞。

(2)觀看電視散文《背影》片段,然後分析幾個動詞的作用。

明確:寫出了買橘子的'艱難,突出了父愛的偉大。

5、師點撥,學生自主、合作完成其餘三次背影的學習。

明確:第一次背影,點題,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設定懸念。

第三次背影,寫出了與父親分別時的依戀、不捨之情。

第四次背影,照應題目及前文,流露出思念之情,給讀者更深的感觸。

6、再次閱讀課文,找出文章中寫了幾次作者的流淚及流淚的原因。

明確: a、 悲哀之淚: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

b、 感動之淚:望親買橘

c 、惜別之淚: 父子離別

d、傷心之淚:再現背影,淚光瑩瑩

7、體味重點語句的含義。(合作探究完成)。

(1).“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理解:是對兒子的勸解和安慰。

(2).“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理解:“不要緊”是對兒子的寬慰,“他們去不好”是說叫別人去不放心。體現了對兒子的深切關懷。

(3).“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理解:細心關照之後,又想起兒子在路上口渴的問題。擔心橘子買來之後找不到兒子,又怕行李丟失,於是又叮囑兒子不要走動。可見為兒子想得多麼周到。

(4).“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理解:惦記兒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嚀兒子來信好讓他放心。

(5).“進去吧。裡邊沒人。”

理解:不讓兒子送他,催促兒子回車廂裡去照看行李。事事為兒子著想。

這幾句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有豐富的內涵,深刻地揭示了父親的心理活動,充分表露了父親的愛子深情。

8、歸納寫作特點。

(1).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徵“背影”細緻描寫,表情達意。

(2).平實質樸的語言飽含感情。

三、課外拓展

寫作練習。父母對你做的那件事深深地觸動了你?事情地經過如何?你受到怎樣的觸動?以“感受父母之愛”為主題,寫一篇小練筆,300字左右,要求記敘文。

反思及改進意見

語文不僅是一門工具學科,更肩負著審美教育、培養高尚情操的重任。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本,著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文章語言樸實無華,看似平淡無奇,卻蘊含了作者刻骨銘心的親情。怎麼才能使學生也有同樣的感受體驗呢?

首先在文章的匯入方面精心設計,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父親》,把學生的情感帶入課文的情境。然後一首飽含深情的小詩《父親》把把學生的感情推向高潮,在這樣的情感背景下,再開展《背影》的教學就比較容易了。但是,現在的孩子,一來時代背景不同,二來和作者當時的年齡有差距,所以對課文有很多的隔膜,一些情感無法體會,如:甚至有學生在讀《背影》時,將父親艱難攀爬鐵道的背影解讀為“一個不遵守交通規則,隨意翻越鐵路線的父親”,而不是一個深愛兒子的父親!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不過,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心理年齡思考,學生的這樣想法也有他們的道理,不能一味地批判。但是,如何才能讓學生真正地體會文章中深沉的父愛呢,父親的瑣碎、父親的“迂腐”,都是因為深愛兒子啊!

仔細反思,決定還是從細節入手,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感受父愛,從文章中幾次背影的描寫、作者的幾次流淚,幾個重點句子入手,來體察父愛,感受父子間的深情。果然,經過深入文字,學生對文章中的感情體察的越來越到位,課堂的討論交流也很熱烈,到這篇課文的講授結束時,學生都已經能把握文中深沉的父愛和父子間濃濃的感情,我也趁機引導他們學會體察自己的父母,感受父母之愛,效果不錯。這篇課文的教授過程,再次證明,語文授課,除了知識、技能的培養外,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引導,以學生為主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