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孫權勸學 教案3篇

來源:才華庫 3.09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孫權勸學 教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孫權勸學 教案3篇

孫權勸學 教案 篇1

教與學目標:

1、瞭解有關《資治通鑑》及司馬光的文學常識。

2、學會使用工具書理解文言詞語,學習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刻苦治學、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的重要意義。

教與學重難點:

1、重點:學會使用工具書理解文言詞語,學習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2、難點:理解刻苦治學、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的重要意義。

教與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課前準備

查字典,看註釋,熟讀課文。並查閱司馬光的有關資料。

教與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故事匯入:三國故事中有“劉備借荊州,有借不還”的故事,想來大家都很熟悉。後來,孫權、魯肅都想要奪回荊州,終不能如願。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劉備令守荊州的關羽率主力攻樊城,孫權一看機會來了,一面用計迷惑關羽,一面命一個人為大都督,率兵襲取荊州。這個人把精兵隱藏在大船艙內,命搖櫓士兵穿白衣,偽裝商人西進,然後出其不意急襲荊州.關羽率軍回救荊州失敗,走麥城,中埋伏被俘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計。這個奪荊州擒關羽厲害人物是誰呢?他就是呂蒙。(《三國演義》第75回“關雲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

呂蒙,字子明三國吳國名將,初不習文,怎麼會變得這麼厲害呢?今天要學的《孫權勸學》會告訴我們這個原因的。

2、司馬光與《資治通鑑》

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學生自由發言)

說到司馬光,我們對他少年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們一起來認識司馬光(介紹司馬光)。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用多媒體出示)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讀:先聽錄音,後查詢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詞的註釋。(同學自由上臺板書,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討論。)

提示:聽準字音、停頓、節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強調:卿qīng豈qǐ涉獵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

2、對照註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後,有何舉動?(大驚——結友)

3、請學生看課件顯示圖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

提示:一組一個同學,由同學推選,一個復旁白部分,一個複述孫權的話,一個複述呂蒙的話,一個複述魯肅的話.

(二) 讀出自我,合作交流

議一議:本文主要講了孫權勸呂蒙學習的故事,孫權為什麼“勸”,是怎麼“勸”的,“勸”的結果怎樣?

學法指導:仔細揣摩文章中人物對話的語氣來談。

(1)研討學習要點一:孫權又是怎樣勸學的?體會他的語氣、神態和心理。

要求:精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來。

小組討論:

①互相幫助,理解句子含義。

(此時螢幕顯示相關背景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義。)

②各組之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作答。

學法指導:應聯絡背景理解文句含義。

提示:

①“不可不學!”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絡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孫權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小結: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研討學習本課要點二: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

提示:從魯肅與呂蒙的“論議”可以看出來。

1、精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說說這些語言描寫反映了他們怎樣的神情和內心世界,揣摩其作用。

提示: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可見魯肅當時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魯肅不僅地位高於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

②“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是呂蒙對魯肅讚歎的巧妙接應,並不是埋怨魯肅,而是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

小結: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係,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語言)

學法指導:白描式的語言描寫,既表現出人物的態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結果,精彩之極。

(三)重點賞讀,質疑探究

學生細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觸動心絃的句子。

提示:四個人合作討論、理解、然後明確,師適時點撥與補充。

例如:

1、成語“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是什麼意思?

2、“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表現出了孫權的什麼語氣?

3、“①卿今當塗掌事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你如何理解。

4、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

以上問題僅供參考。課堂中還出現其他問題恰當處理。

三、課堂練習

這個故事給你有什麼啟示呢?(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點撥。)

提示:

①讀書學習非常重要。(學習對成長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

③一個人即使基礎差,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學到東西,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辦事能力。

④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

⑤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四、拓展延伸

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談談兩文內容、寫法上的異同。

五、教師總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六、佈置作業

根據下面情境寫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學,學習非常刻苦,成績也很優異,但她不愛體育鍛煉,身體狀況不好;身為同學的你為她感到著急。今天,你準備用你的語言藝術來規勸她。聯絡你從《孫權勸學》中學到的規勸技巧,寫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七、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鑑》

孫權—勸學—呂蒙辭學——就學

魯肅—論議—呂蒙大驚——結友

八、學後記:教後記:

孫權勸學 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結合註釋,積累文言字詞,瞭解文章故事內容。

2.通過反覆誦讀課文,體會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整體感知人物形象。

【學習重點】

通過角色扮演,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

【學習難點】

聯絡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預習指導】

(一)知識連結

作品簡介《資治通鑑》是由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通史,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涵蓋十六朝1362年的歷史。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長於描寫戰爭。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

寫作背景本文選自《資治通鑑》卷六十六(中華書局1956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文章所敘故事發生於三國之初。孫權大將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軍隊後,不久病死於江陵。魯肅接替周瑜成為孫權的謀佐,勸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共拒曹操,劉備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劉、孫三方鼎峙的局面。孫權勸呂蒙注意學習的故事就發生在此時。

【學習過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誦讀下列句子,體會句子所表示的語氣,標註在括號內。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2.根據原文內容填空。

(1)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見呂蒙進步之大;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見魯肅愛才敬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看出呂蒙對於自己的進步相當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動地表現出了呂蒙的頗為得意。

(3)通過學習,呂蒙由“______________”變得使人“________________”,可見學習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

3.閱讀《孫權勸學》和《師曠勸學》兩篇文言文,回答文後的問題。

(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乙)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公曰:“善哉!”

[註釋]①秉燭:點燭。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後來的蠟燭。②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

(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

(2)摘抄選文中你喜歡的句子並說明喜歡的理由。

(3)比較賞析:

【課後鞏固】

結合課本註釋,翻譯下面的字詞。

卿今當塗掌事:_____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_____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_____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_____

蒙辭以軍中多務:_____

及魯肅過尋陽:_____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

孫權勸學 教案 篇3

《孫權勸學》作為一篇精練的文言文,是讓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閱讀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其簡練生動的筆墨,個性鮮明的對話,極富特色。從教材的編排體系來看,把它放在七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中,緊扣住單元教學中對學生學習名人的品格,態度與精神這一要求,同時新教材將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單元中,也有利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與積累文言知識,提高自己的文言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 在朗讀中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

2. 把握人物對話的特點,揣摩人物神態、心理活動。

3. 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4.聯絡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重點:

1. 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

2. 人物對話的深意。

教學難點:

情節的詳略。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法指導:

朗讀法:“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朗讀中憑藉語感瞭解大意。

討論法:學生先自己思考,然後跟同學討論明確答案。

點撥法:教師針對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適時提示,有利於學生全方位學習本文。

教學步驟:

一、匯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但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相勸,但他都以各種理由推託了。那麼,孫權最終規勸呂蒙讀書了嗎?我們看《孫權勸學》。

二、展示學習目標:

1.在朗讀中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

2.把握人物對話的特點,揣摩人物神態、心理活動。

三、初步嘗試:

1.熟讀課文,掌握註釋中的重點詞。

朗讀要求:

第一步:讀準字音,讀出句讀。

第二步:讀出句意,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第三步:結合內容,自由朗讀,力爭背會。

2.解釋難解詞語,及古今異義詞。

文言翻譯五字法:

留:國號、年號、地名、官名、人名、書名。

替:用現代漢語詞替換古代文言詞。

調:調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說法。

補:補充出句中省略的內容。

刪:刪去沒有實在意義的詞。

權謂呂蒙曰 告訴、對------說

卿今當塗掌事 主管事務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只。 瞭解

卿言多務,孰若孤 誰。 比得上

蒙乃始就學 從事

及魯肅過尋陽 到了------的時候。 到

卿今者才略 現在

古今異義詞: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博士:古義:當時專管經學傳授的學官 今義:求學的較高學位

見往事耳

往事:古義:歷史 今義:過去的事情

3.試譯課文,翻譯重點句。

蒙辭以軍中多務。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學。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四、研討與賞析:

本文主要是通過對話來表現人物。你能否從這寥寥數語中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心理?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朗讀時語氣堅決,不容推辭,同時又體現其關心、厚望。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絡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要讀出其語重心長,言辭懇切的味道。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

5.“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反映了呂蒙為自己的才略長進深感欣喜與自豪。

五、寫作小提示: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關係。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結論:

說話要符合人物身份,針對說話物件不同,語言要有所變化,語調也應有所不同。

六、嘗試二:

1.《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歷史。

宋神宗:“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2.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卒諡文正,追封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

3.問題研究:

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

呂蒙由不學到學有所成,這個變化過程給你什麼啟示?

4.送同學們一句名言:

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開啟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高爾基)

--開卷有益

5.從文中找出常用成語:

吳下阿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現在演化成一個成語,泛指缺少文才、學識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做刮目相待。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七、小結: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即生命有限,學海無涯。通過呂蒙的變化,讓我們懂得了開卷有益的道理。同學們,希望你們以此為起點,在知識的海洋裡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八、拓展延伸:

昔日的吳下阿蒙,經過發奮努力,讓同僚刮目相待,而《傷仲永》裡的仲永雖天資聰穎卻因“不使學”而“泯然眾人矣”。讀罷這兩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請自擬題目或以《當呂蒙碰到方仲永》為題寫一篇練筆。

九、補充:由本文提煉出來的道理--

1.通過孫權勸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就有收益。

4.要善於聽取他人好的建議或意見並去做。

5.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就會學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學好,還要督促周圍的人學習,隨著社會一同進步。

7.做人不能太驕傲,要謙虛。

8.勸人要講究策略。

9.不要找藉口輕言放棄。

10.只要發憤讀書,就能積學修業,學有所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