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來源:才華庫 2.3W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一詩採用了側面烘托和動靜相映的表現手法,流露出了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譯文】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彷彿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裡,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中,山路一轉,曾經那記憶深刻的溪流小橋呈現在他的眼前。

【字詞註釋】

⑴西江月:詞牌名。 ⑵黃沙:江西省上饒縣黃沙嶺鄉黃沙村。黃沙道:是指從該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黃沙嶺之間約20公里的鄉村道路,南宋時是一條直通上饒古城的比較繁華的官道,東到上饒,西通江西省鉛山縣。 ⑶明月別枝驚鵲: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 ⑷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⑸鳴蟬:蟬叫聲。 ⑹舊時:往日。 ⑺茅店:茅草蓋的鄉村客店。 ⑻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⑼見:同“現”,顯現,出現。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句解

明月別枝驚鵲 , 清風半夜鳴蟬。

詞的`前兩句,由六個名詞片語組成,描繪出了一幅清新的鄉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驚起了枝頭的烏鵲;夜半時分,清風徐徐吹來,把蟬的鳴叫聲也送了過來。以動襯靜,表現了鄉村夏夜的寧靜和優美。

喜鵲對光線的變化極其敏感,月上時分,它們常會被月光驚起,亂飛亂啼。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喜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蘇軾《杭州牡丹》有“月明驚鵲未安枝”.

首句中“別枝”之意,一直眾說紛紜。有解作“遠枝”;有解作“斜伸的樹枝”;有解為“烏鵲要離開樹枝飛走”;有解為“烏鵲揀選樹枝”;還有人解為“月亮離別了樹枝”.雖然難有定論,但從一二兩句對偶考慮,“別枝”對應“半夜”,“別”字當是形容、修飾“枝”的,故解釋為“遠枝”或“斜伸的樹枝”似乎更為恰當。

詞人雖是夜行,卻似乎一點也不著急。我們彷彿看見他不緊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會兒看看明月走到哪裡了,一會兒聽鳥啼蟬鳴,悠閒自得。此時的他,沒有需要快馬加鞭的緊急公務要處理,也不用為他人的指責、誹謗而徹夜難眠。雖然遭彈劾免職,胸中還有諸多憤懣愁苦,但美麗的自然和恬淡的鄉村生活替他化解了部分的憤激之情。所以,在這美好的夏日夜晚,走在寧靜的山間小路上,他已經完全沉浸於清風明月之中,融於天地。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路旁的稻田裡,稻花飄香,預告著又一個豐年的到來。田裡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陣陣叫聲此起彼伏,連成一片,寫出作者熱愛自然,夏天的生機勃勃。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月光下,嗅著稻花的香味,聽著蟬鳴蛙叫,輕鬆愉快的詞人繼續信步前行。抬頭望空,“七八個星”掛在天邊,稀稀落落,原來星星們都叫烏雲給遮擋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來,“兩三點雨”滴落到了詞人身上。

這一來,剛才還閒情逸致的詞人不禁有些著急了。夏日的天,說變就變,也許一場傾盆大雨就會繼之而來呢?他加快了腳步,趕著尋找避雨之所。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從山嶺小路轉過彎,過了一座溪橋,就在土地廟旁的樹林外,一座茅屋現在詞人眼前。高興的他細細一看,竟然就是從前落過腳的那家小店!“社”,土地廟附近的樹林。

拓展閱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材分析

一、文字解讀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田園詩作之一。在這首詞中我們可以欣賞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短短几十個字,卻為我們營造出一個清新可人的夏夜無眠的意境。它語言自然樸素,一改辛詞豪放不羈,金戈鐵馬的氣勢,以清新、帶著泥土的芳香,讓我們看到了一幅鮮明逼真的田野風光圖。辛棄疾曾兩次罷官,四十二歲至六十二歲,隱居在上饒(今屬江西省)的帶湖,前後將近二十年,當時的辛棄疾潛心研讀莊子和陶潛的的文章。這首詞與《清平樂村居》都是詞人在這個時期寫的。西江越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黃沙,就是黃沙嶺,在上饒西部。詞中描寫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詞人的閒適心情。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上片寫的大約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瀰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談論著今年的豐收。詞人在夜行中見到、聽到這一切,他內心的喜悅是可想而知的。這些描寫在藝術上也是很動人的。從一方面看,詞人正是用農村夏夜裡特有的聲音蟬鳴、鵲啼、蛙叫、人聲來渲染歡樂的氣氛;從另一方面看,這些聲音又全都是從夜行人的聽覺中反映出來的,他能清晰地聽到這一切,反過來又表現了夏夜的寂靜。這正是寓靜於動的寫法,能夠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下片寫的是後半夜的景象:烏雲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邊。不用說,詞人這時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這首詞上片寫景其實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在山野裡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不容易體會到的。

這首詞,有一個生動具體的氣氛(通常叫做景),表達出一種親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簡稱情)。這種情景交融的整體就是一個藝術的形象。藝術的形象的有力無力,並不在採用的情節多寡,而在那些情節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為觸類旁通的據點,四面伸張,伸入現實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就會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了。我們說中國的詩詞運用語言精煉,指的就是這種廣博的代表性和豐富的暗示性。

二、教學難點、重點

對本詞來說,學生對鄉村生活,尤其是夏夜的鄉村,沒有表象積累,更沒有情感體驗。面對生活在城市裡的享受著工業文明的成果長大的孩子,如何幫助他們通過詞作裡對景的描寫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略夏夜農村的清新恬靜之美,品味詞作樸實的語言描摹等文學表現手法,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