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預習指導

來源:才華庫 2.86W

《鄉愁》集單純美與豐富美於一體,物象集中明朗,如郵票、船票、墳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遠深邃,內容豐富含蓄,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以下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鄉愁預習指導,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

鄉愁預習指導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詩嚴謹的結構,精巧的構思。

2.掌握通過分析意象感知詩歌內涵的方法,品讀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

3.體會作者濃厚強烈的思鄉情懷。

一、預習導學:

【連結材料】——作者簡介:余光中(1929~) 當代詩人和詩評家。湖南衡陽人。現居臺灣。1946年考入廈門大學外文系。1948年發表第一首詩作,次年赴臺。1953年10月參加《創世紀》詩刊,致力於現代主義詩歌創作。主要作品有《鄉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詩集《靈河》《石室之死》等,詩論集《詩人之境》《詩的創作與鑑賞》等。其中《鄉愁》一詩,因為形象而深刻地抒發了遊子思鄉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讚賞。他的詩,兼取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之精神,創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神深刻,抒情細膩纏綿,一詠三嘆,含蓄雋永,意味深長,韻律優美,節奏感強。被尊為臺灣詩壇祭酒。他的詩論文章,視野開闊,富有開拓探索的犀利朝氣,強調作家的民族感和責任感,善於從語言的角度把握詩的品格和價值,自成一家。

檢查學生讀詩(注意節奏和重音)。

二、探究展示:

1、“鄉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鄉愁》裡,它轉化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作者是如何實現這一轉化的?(這首詩運用了哪些形象來表現鄉愁?)

2、詩中,詩人抓住“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這四種物象表達內心情感。說說詩人所抒寫的“鄉愁”是怎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昇華的。(意在抓住這首詩的四個中心物象來理解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3、愁是凝重的,詩中為何卻說“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

4、詩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效果?

5、整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有什麼感受?

6、“鄉愁”的含義(練習一/2)

7、以“讀__________”(餘詩中的句子),我聯想到_____________ 。(課外詩詞曲均可)”為例造句,請說說余光中《鄉愁》讓你想起了什麼?

8、請學生依照詩作中的“鄉愁是……”這一句式也來寫一寫鄉愁,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多句。)

三、練習反饋:

天 窗

江南月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瑩,開設在光線不足的臥房。對於我們小孩來說,天窗不僅為我們平添光亮,更讓我們感受到許多無法言喻的美妙。

② 夏夜,蟬還在院落裡高大的梧桐樹上鳴唱,田野裡的蛙聲就此起彼伏地歡快起來。穿著母親縫製的方領衫,枕在她的懷裡,仰起小臉,有時可以看到明月高懸,透過天窗,瀉下輕輕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過母親的衣櫥,在青磚地上畫成一團銀亮的光斑。一顆兩顆美麗的星星,也趕熱鬧似的隔著天窗向我和母親溫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語。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視線放大,把美麗的想象撐起,星空的神祕和趣味便注滿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 因有這一扇天窗,臥房裡便舞動著遊絲般的輕柔和溫馨。母親手搖蒲扇,緩緩地扇著,涼風便一絲絲地滑過肌體,愜意極了。她一邊藉著絲絲縷縷的亮光給我扇風,一邊給我猜各樣的謎語:“開嘛開白花,結嘛結四牛角。”我答是母親在池塘裡採的紅菱,母親便誇我聰穎。這還不夠,母親總是拗不過我的撒嬌和對故事的喜愛。每每此時,她會不由自主地抬頭凝望天窗外一顆兩顆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神話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間搖曳出蓮花般的清潤和痴醉。常常,母親的聲音融著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撫遍我的全身,溢進我的心坎。

④ 江南多雨,尤其是陰雨綿綿的梅雨季節。因為有了這扇天窗,更讓我感受到萬般雨意千般詩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來了,星星躲起來了。唯有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細雨,如煙般籠著鱗鱗的瓦片和一扇玲瓏的天窗。童稚的心靈,透過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著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綢緞,若是裁剪一匹讓母親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著想著,雨滴水潤潤,溼漉漉,彷彿倏的一下鑽進我的心裡蔓延開來。

⑤仲夏,多雷陣雨。屋內,昏黃的燈苗閃閃爍爍的,把燈光裡縫製衣服的母親的影子在牆上拉得好長。雨點如一名來自天界的樂師,水鄉澤國便奏起了鏗鏘有力的天籟,嘩啦嘩啦的。聽久了,聽熟了,就能辨出,雨聲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響在玻璃天窗上的樂音;粗獷一點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點。雨點輕輕重重、緩緩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響,泛漾起細細的波紋。迄今為止,我一直認為這是我所聽過的最美的純天然的交響樂呢!雨勢來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樂曲作罷,衣服上便留下了母親細細密密的針腳。

⑥記憶中,老屋的天窗總是與母親的身影相伴;現在,它時常浮現於我的腦海,一些細節還那麼清晰。也許生命早期的記憶是一個人生活的根吧!

⑦“一竅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時光的深處,生命難免也會有陰暗的死角。那麼就讓我們常常提醒自己,不論何時、何地、何境,都別忘了開一扇心靈的天窗,讓皎潔的月光,讓燦爛的星輝,讓詩意的雨聲,讓婉轉的鳥鳴……都一一灑進心房。

(選自《都市文萃》2010年第4期,有刪改)

1.文章圍繞“天窗”,寫了哪些體現母愛的事情?

2.品味文中兩處畫線句,按要求答題。

(1)賞析下面句子。

雨點輕輕重重、緩緩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響,泛漾起細細的波紋。

(2)解釋下面句子的含義。

也許生命早期的記憶是一個人生活的根吧!

3.說說文章以“天窗”為題的作用。

4.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隨著母親的身影,讓“我”感受到許多無法言喻的美妙。

拓展閱讀:鄉愁賞析

余光中,臺灣著名詩人,1928年生於南京,現任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余光中將自己濃濃的思鄉之情,傾注在他的詩作之中,《鄉愁》便是一首代表作。

閱讀此詩,首先呈現給讀者的是四幅鮮明而又具體的生活畫面。第一小節:幼年求學,母子分離,借書信以慰別情;第二小節:成年後,告別新婚妻子,離鄉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節:生離死別,母子不得相見;第四小節:同胞難得相聚,國家不能統一。同時,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濃郁而又強烈的感情,詩人的鄉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聯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藝術形象,使之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念之情熔於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一的強烈願望。

閱讀此詩,使我們感到回味無窮。本詩集單純美與豐富美於一體,物象集中明朗,如郵票、船票、墳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遠深邃,內容豐富含蓄,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

詩的結構:以時間為順序(即小時候、長大後、後來,而現在),以感情為線索,以大體相同的詩句和格式,反覆詠歎,使情感逐層加深,由思鄉、思親昇華達到思念祖國。詩歌的結構寓變化於統一之中,既有各小節的均衡、勻稱,又有小節內長短句的變化,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

詩歌有迴環往復,一唱一嘆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複,即我在這頭……,有疊詞:小小、窄窄、矮矮、淺淺;有變換的量詞:枚、張、方、灣。作者採用這些藝術手段加強了此詩的音韻之美。

總之,本詩以樸素、簡明、雋永的語言,高超的藝術技巧,表達了臺灣人民盼望海峽兩岸統一的願望,抒發了作者濃郁的鄉思之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