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的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9.5K

導語:鄉愁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四年,情深意長,以下是由應屆畢業生文學網網小編為您整理的鄉愁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鄉愁的讀後感

篇一:

《鄉愁》,是余光中寫的一首詩,余光中多年來寫了許多以《鄉愁》為主題的詩篇,這一首就是其中情深意長,語音動人的一首。

余光中雖然離開家鄉,來到臺灣,但是,他是一個只愛祖國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寫出了他的一顆眷戀祖國的心。同時,也寫出了臺灣人民對大陸家鄉的懷念和摯愛!

《鄉愁》一詩,寫出了余光中離開故鄉的思念,那一枚小小的郵票,一張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墳墓和那彎淺淺的海峽都表現出作者的思念家鄉的心,然我們感受到作者思念家鄉的一片芳心。

《鄉愁》這首詩能表現出作者對祖國摯愛,那麼我們更應該摯愛祖國,即使身在他鄉也不要忘記我們是中國人。

余光中有首新詩《鄉愁》我十分的喜歡,它讀起來餘音嫋嫋,韻味十足,它膾炙人口、廣受歡迎,在平淡之中見真味。朗誦起來的時候可以將潛在我生命裡的激情被激發起來,這就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詩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內涵具有普遍性,與中國詩歌史上的鄉愁主題詩歌在情感內涵上完全吻合的。

這首詩具有單純而豐富的美,寄託著異鄉遊子對家鄉的思念與眷戀。從詩中我們可以提煉以下四個詞:郵票、船票、墳墓、海峽,並與時間來了個遞進: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呵、而現在。表達了作者漫長的人生經歷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之情。第一節中寫的是母-子生離之愁,魚腹雁足,此愁尚可聊加慰藉。第三節中寫的是母-子死別之愁,陰陽路殊,此愁已是永恆的憾恨。不管生離抑或死別,遊子鄉愁的核心都是指向對母親的思念。而《鄉愁》中的愛情是如此纏綿悱惻,美麗動人的。

《鄉愁》的.抒情旨歸是厭棄隔離、厭棄分-裂,嚮往團聚、嚮往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

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詩中“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念之情熔於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一的強烈願望。

篇二:

2.餘先生回憶起當年寫這首詩時的心境,時光流轉,彷彿近在眼前。他說:“寫《鄉愁》,我用的是孩子的視角,一種近乎童話的天真。我想,做一個詩人應該懷著廣泛的同情。不設防、不世故,好的詩人應該一輩子天真,在這種前提下,所有的比喻都成為可能。”

我對他的話感受很深,在剛剛考上大學要來廣州就讀的那年,我在車上,隔著朦朧的玻璃窗,看著父親母親追著車子的身影,眼淚悄然而下。那時候,我是那麼的真切的體會到從來沒有離開過家的我,今天終於要離開了。明明知道還能回來,但是,原來離開家的感覺竟然是那麼的深沉,就像有千斤重的墜子在拽著我的心,無法拯救自己,無法掙脫那莫名的愁苦..然而,餘先生的鄉愁當然遠遠在我之上,那時是上個世紀70年代初,他居住在臺北,離開祖國大陸足有20年了,擔心有生之年回鄉無望。他是那麼的驚恐,那麼的害怕在他的有生之年都無法回到祖國,回到自己的故鄉。然而卻又是那麼的彷徨失措,因為他沒有辦法啊!就在這樣一種無限悵惘的情緒下,他把自己的相思、情意寄託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上,因為那是唯一使他與母親、新娘、祖國聯絡起來的工具啊,也是他的相思唯一可寄託之處啊!這讓我想起了一首詩,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在這首詩裡面,長江水就是唯一使男女主人公聯絡起來的物,藉著著滾滾的長江水,他們彼此之間找到了寄託相思之物,在男女主人公的心裡,其實是有著萬般的無奈,然而卻又那麼的由衷的感謝這唯一能緊密彼此的長江水啊!多麼的讓人心痛,為之惋惜的同時卻又不得不跟著男女主人公一起去感謝、讚美這長江水!相思並不叫人心痛,叫人心痛的偏偏是無處話相思.讀著余光中的鄉愁,就有一種心痛,揪心的痛,至少我是如此,他用孩子般純真的心寫出了滄桑的惆悵與孤苦,如果你沒有離開過家鄉,那麼,你就永遠不能夠明白,在巧妙文字的背後,其實是一種深沉,一種落葉無法歸根的深沉。

在我看來,欣賞文字不僅僅欣賞它的巧妙,更注重它所帶給人的感受。餘先生的詩在乍看之下,讓人佩服它的寓情於物所選的“物”是那麼的工整,巧妙,久久回味之下卻發現巧妙之下涵蓋的是那麼深沉的孤苦與無奈。但是,這又讓我想到了更孤苦更無奈的是“惆悵此情難寄”之人。相比之下,餘先生還是幸運的,因為他的相思還找得到可寄託之物,也還有可相思之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