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課後題答案

來源:才華庫 1.87W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義”,是孔子思想的發展。其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於鼓動性;善於運用譬喻來陳說事理,辯論是非,既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增強了說服力。《魚我所欲也》一文就較好地體現了這些特點。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魚我所欲也》課後題答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魚我所欲也》課後題答案

一、背誦全文。關於本文的論點,有的說是“捨生而取義”;有的說是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違背“義”,“捨生而取義”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與同學討論一下。

(此題意在讓學生注意本文的結構與思路,從而大致理解本文主旨。)

參見“課文研討”中之“問題研究”。不過若有的學生堅持認為是“捨生而取義”,並能說出一定的.理由,也沒必要堅持讓他放棄自己的意見

二、說說下面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2、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於生者

萬鍾於我何加焉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題意在讓學生積累常用實詞、虛詞。)

1、與,讀yú,句末語氣詞,表示反問。

與,給。

2、而,連詞。連線修飾語和中心語。

而,連詞。連線主語和謂語,含有“卻”的意思。

3、於,介詞。表示比較。

於,介詞。引出動作的物件。

4、是,指示代詞。這個,這樣。

是,這樣看來,由此看來。

三、結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談談《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此題意在讓學生留心《孟子》文章之美,對《孟子》散文藝術特色有粗淺的體會。)

1、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詞彙。

2、大量使用排偶句。這樣就使文章讀起來節奏感強,並且富於文采和氣勢。

3、善於比喻,這些比喻大多是根據生活常理設計的。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裡舉的戰爭中的事例,《魚我所欲也》中舉的“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這種取義淺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講的道理易於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學趣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