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複習知識點重點總結最新(通用10篇)

來源:才華庫 2.93W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律,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但是總結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三生物複習知識點重點總結最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生物複習知識點重點總結最新(通用10篇)

高三生物複習知識點重點總結最新 篇1

發酵工程的概念和內容

發酵工程是指採用現代工程技術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為人類生產有用的產品,或直接把微生物應用於工業生產過程的一種新技術。發酵工程的內容包括菌種的選育、培養基的配製、滅菌、擴大培養和接種、發酵過程和產品的分離提純等方面。

(1)“發酵”有“微生物生理學嚴格定義的發酵”和“工業發酵”,詞條“發酵工程”中的“發酵”應該是“工業發酵”。

(2)工業生產上通過“工業發酵”來加工或製作產品,其對應的加工或製作工藝被稱為“發酵工藝”。為實現工業化生產,就必須解決實現這些工藝(發酵工藝)的工業生產環境、裝置和過程控制的工程學的問題,因此,就有了“發酵工程”。

(3)發酵工程是用來解決按發酵工藝進行工業化生產的工程學問題的學科。發酵工程從工程學的角度把實現發酵工藝的發酵工業過程分為菌種、發酵和提煉(包括廢水處理)等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都有各自的工程學問題,一般分別把它們稱為發酵工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工程。

(4)微生物是發酵工程的靈魂。近年來,對於發酵工程的生物學屬性的認識愈益明朗化,發酵工程正在走近科學。

(5)發酵工程最基本的原理是發酵工程的生物學原理。

(6)發酵工程有三個發展階段。

現代意義上的發酵工程是一個由多學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技術性和應用性較強的開放性的學科。發酵工程經歷了“農產手工加工——近代發酵工程——現代發酵工程”三個發展階段。

發酵工程發源於家庭或作坊式的發酵製作(農產手工加工),後來借鑑於化學工程實現了工業化生產(近代發酵工程),最後返璞歸真以微生物生命活動為中心研究、設計和指導工業發酵生產(現代發酵工程),跨入生物工程的行列。

高三生物複習知識點重點總結最新 篇2

1.人的成熟紅血球的特殊性:

①成熟的紅血球中無細胞核;

②成熟的紅血球中無粒線體、核糖體等細胞器結構;

③紅血球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為協助擴散;

④葡萄糖在成熟的紅血球中通過糖酵解獲得能量(兩條途徑:糖直接酵解途徑EMP和磷酸己糖旁路途徑HMP)。

2.蛙的紅血球增殖方式為無絲分裂。

3.乳酸菌是細菌,全稱叫乳酸桿菌。

是同源染色體,但其大小不一樣(Y染色體短小得多),所攜帶的基因不完全相同(Y染色體上基因少得多)。

5.酵母菌是菌,但為真菌類,屬於真核生物。

6.一般的生化反應都需要酶的催化,可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只是利用光能進行光解,這就是證明“並不是生物體內所有的反應都需要酶”的例子。

7.人屬於需氧型生物,人的體細胞主要是進行有氧呼吸的,但紅血球卻進行無氧呼吸。

8.細胞分化一般不可逆,但是植物細胞很容易重新脫分化,然後再分化形成新的植株。

9.高度分化的細胞一般不具備全能性,但卵細胞是個特例。

10.細胞的分裂次數一般都很有限,但癌細胞又是一個特例。

11.人體的酶發揮作用時,一般需要接近中性環境,但胃蛋白酶卻需要酸性環境。

12.礦質元素一般都是灰分元素,但N例外。

13.雙子葉植物的種子一般無胚乳,但蓖麻例外;單子葉植物的種子一般有胚乳,但蘭科植物例外。

14.植物一般都是自養型生物,但菟絲子、大花草、天麻等是典型的異養型植物。

15.蜂類、蟻類中的雄性個體是由卵細胞單獨發育而來的,只具有母方的遺傳物質;雌性個體由受精卵發育而來。

16.一般營養物質被消化後,吸收主要是進入血液,但是甘油與脂肪酸則被主要被吸收進入淋巴液中。

17.纖維素在人體中是不能消化的,但是它能促進腸的蠕動,有利於防止結腸癌,也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了,所以也稱為“第七營養物質”。

18.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為兼性厭氧型,有氧時進行有氧呼吸,無氧時進行無氧呼吸。

19.高等植物無氧呼吸的產物一般是酒精,但是某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的無氧呼吸產物為乳酸,如:馬鈴薯的塊莖、甜菜的塊根、玉米的胚等。

20.化學元素“砷”是可以使人致癌而不使其他動物致癌的致癌因子。

21.體細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對存在的,但是,雄蜂和雄蟻就是孤雌生殖,只有卵細胞的染色體!

22.體細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對存在的,植物中的香蕉是三倍體,進行無性生殖。

23.紅螺菌的代謝型別為兼性營養厭氧型。

24.豬籠草的代謝型別為兼性營養需氧型。

25.病毒是DNA或RNA病毒,但是朊病毒沒有DNA或RNA,其遺傳物質只是蛋白質(“朊”意即是蛋白質)。

高三生物複習知識點重點總結最新 篇3

名詞:1、染色質:在細胞核中分佈著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在細胞分裂間期,這些物質成為細長的絲,交織成網狀,這些絲狀物質就是染色質。

2、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期,細胞核內長絲狀的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就形成了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的染色體。

3、姐妹染色單體:染色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包括減數分裂)的間期進行自我複製,形成由一個著絲點連線著的兩條完全相同的染色單體。(若著絲點分裂,則就各自成為一條染色體了)。每條姐妹染色單體含1個DNA,每個DNA一般含有2條脫氧核苷酸鏈。

4、有絲分裂: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的體細胞,以有絲分裂的方式增加數目。有絲分裂是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親代細胞的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分裂兩次。

5、細胞週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這是一個細胞週期。一個細胞週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後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間期。分裂期:在分裂間期結束之後,就進入分裂期。分裂間期的時間比分裂期長。

6、紡錘體:是在有絲分裂中期細胞質中出現的結構,它和染色體的運動有密切關係。

7、赤道板: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著絲粒準確地排列在紡錘體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無絲分裂: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的變化。例如,蛙的紅血球。

公式:1)染色體的數目=著絲點的數目。

2)DNA數目的計算分兩種情況:①當染色體不含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只含有一個DNA分子;②當染色體含有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含有兩個DNA分子。

語句:1、染色質、染色體和染色單體的關係:第一,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細胞中的兩種不同形態。第二,染色單體是染色體經過複製(染色體數量並沒有增加)後仍連線在同一個著點的兩個子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當著絲點分裂後,兩染色單體就成為獨立的染色體(姐妹染色體)。

2、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和DNA分子數的關係和變化規律: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以染色體著絲點的數目來確定的,無論一個著絲點上是否含有染色單體。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染色體上含有一個DNA分子,但當染色體(染色質)複製後且兩染色單體仍連在同一著絲點上時,每個染色體上則含有兩個DNA分子。

3、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1)分裂間期:完成DNA分子的複製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結果:每個染色體都形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呈染色質形態。(2)細胞分裂期:A、分裂前期:①出現染色體、出現紡錘體②核膜、核仁消失;記憶口訣:膜仁消失兩體現(說明是染色體出現和紡錘體形成)B、分裂中期:①所有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在分裂中期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最清晰,觀察染色體形態數目的時期;記憶口訣:著絲點在赤道板。C、分裂後期:①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並分別向兩極移動②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目加倍;記憶口訣:著絲點裂體平分。D、分裂末期:①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現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記憶口訣:膜仁重現新壁成。

4、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異同:①相同點是染色體的行為特徵相同,染色體複製後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②區別:前期(紡錘體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細胞由細胞兩極發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動物細胞由細胞的兩組中心粒發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末期(細胞質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細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形成細胞壁將細胞質分裂為二;動物細胞: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將細胞質縊裂為二。

5、DNA分子數目的加倍在間期,數目的恢復在末期;染色體數目的加倍在後期,數目的恢復在末期;染色單體的產生在間期,出現在前期,消失在後期。

6、有絲分裂中染色體、DNA分子數各期的變化:①染色體(後期暫時加倍):間期2N,前期2N,中期2N,後期4N,末期2N;②染色單體(染色體複製後,著絲點分裂前才有):間期0-4N,前期4N,中期4N,後期0,末期0。③DNA數目(染色體複製後加倍,分裂後恢復):間期2a-4a,前期4a,中期4a,後期4a,末期2a;④同源染色體(對)(後期暫時加倍):間期N前期N中期N後期2N末期N。

7、細胞以分裂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複製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高三生物複習知識點重點總結最新 篇4

名詞:1、植物的礦質營養:是指植物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運輸和利用。

2、礦質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有13種.其中大量元素7種N、S、P、Ca、Mg、K(Mg是合成葉綠素所必需的一種礦質元素)巧記:丹留人蓋美家。Fe、Mn、B、Zn、Cu、Mo、Cl屬於微量元素,巧記:鐵門碰醒銅母(驢)。

3、交換吸附:根部細胞表面吸附的陽離子、陰離子與土壤溶液中陽離子、陰離子發生交換的過程就叫交換吸附。

4、選擇吸收:指植物對外界環境中各種離子的吸收所具有的選擇性。它表現為植物吸收的離子與溶液中的離子數量不成比例。

5、合理施肥:根據植物的需肥規律,適時地施肥,適量地施肥。

語句:1、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①吸收的狀態:離子狀態②吸收的部位:根尖成熟區表皮細胞。③、細胞吸收礦質元素離子可以分為兩個過程:一是根細胞表面的陰、陽離子與土壤溶液中的離子進行交換吸附;二是離子被主動運輸進入根細胞內部,根進行離子的交換需要的HCO-和H+是根細胞呼吸作用產生的CO2與水結合後理解成的,根細胞主動運輸吸收離子要消耗能量。④影響根對礦質元素吸收的因素:a、呼吸作用:為交換吸附提供HCO-和H+,為主動運輸供能,因此生產上需要疏鬆土壤;b、載體的種類是決定是否吸收某種離子,載體的數量是決定吸收某種離子的多少,因此,根對吸收離子有選擇性。氧氣和溫度(影響酶的活性)都能影響呼吸作用。

2、植物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①吸收部位:都為成熟區表皮細胞。②吸收方式:根對水分的吸收---滲透吸水,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主動運輸。③、所需條件:根對水分的吸收----半透膜和半透膜兩側的濃度差,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能量和載體。④聯絡:礦質離子在土壤中溶於水,進入植物體後,隨水運到各個器官,植物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礦質元素的運輸和利用:①運輸:隨水分的運輸到達植物體的各部分。②利用形式:礦質運輸的利用,取決於各種元素在植物體內的存在形式。K在植物體內以離子狀態的形式存在,很容易轉移,能反覆利用,如果植物體缺乏這類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現病態;N、P、Mg在植物體內以不穩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能轉移,能多次利用,如果植物體缺乏這類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現病態;Ca、Fe在植物體內以穩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能轉移,不能再利用,一旦缺乏時,幼嫩的部分首先呈現病態。

4、合理灌溉的依據:不同植物對各種必需的礦質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髮育時期,對各種必需的礦質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5、根細胞吸收礦質元素離子與呼吸作用相關,在一定的氧氣範圍內,呼吸作用越強,根吸收的礦質元素離子就越多,達到一定程度後,由於細胞膜上的載體的數量有限,根吸收礦質元素離子就不再隨氧氣的增加而增加。

高三生物複習知識點重點總結最新 篇5

核酸

核酸是遺傳資訊的載體,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和變異、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兩大類,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鹼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組成。組成核酸的鹼基有5種,五碳糖有2種,核苷酸有8種。

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主要存在於細胞核中,細胞質中的粒線體和葉綠體也是它的載體。

核糖核酸簡稱RNA,主要存在於細胞質中。對於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其遺傳物質就是DNA;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有的遺傳物質是DNA如:噬菌體等;有的遺傳物質是RNA如:菸草花葉病毒等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糖類分子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

糖類可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幾類。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脫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核糖和脫氧核糖一般不作為能源物質,它們是核酸的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麥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動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動物糖,澱粉和纖維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澱粉是細胞中重要的儲能物質。

脂質主要是由CHO3種化學元素組成,有些還含有P(如磷脂)。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體內的儲能物質。除此以外,脂肪還有保溫、緩衝、減壓的作用;磷脂是構成包括細胞膜在內的膜物質重要成分;固醇類物質主要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這些物質對於生物體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組成它們的基本單位分別是單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這些基本單位稱為單體,這些生物大分子就稱為單體的多聚體,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線成多聚體。

高三生物複習知識點重點總結最新 篇6

1、將麵糰包在紗布裡搓洗後,留在紗布裡的物質是蛋白質,洗出的白漿為澱粉。

2、外分泌性蛋白通過生物膜系統運送出細胞外,穿過的生物膜層數為零。

3、植物細胞質壁分離時失去的水是液泡中的水。

4、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均是真核細胞分裂方式。細菌為原核生物,分裂為二分裂。

5、精原細胞既可以有絲分裂,也可以減數分裂。

6、粒線體只存在於真核細胞中。

7、藍藻是原核生物。

8、根減生長點細胞沒有大液泡。

9、葉肉細胞高度分化,不再增殖。

10、基因重組發生在四分體時期,或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

11、同原染色體在有絲分裂全過程中和減數第一次分裂時存在。

12、愈傷組織特點:未分化,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細胞。

13、面板生髮層細胞代謝旺盛,在間期易癌變。

14、根分身區細胞含自由水量大於成熟區細胞。

15、葉表皮細胞是無色透明的,不含葉綠體。葉肉細胞為綠色,含葉綠體。保衛細胞含葉綠體。

16、植物中,葉綠素的含量是類胡蘿蔔素的三倍。

17、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均有水生成。

18、T2噬菌體為雙鏈DNA病毒。

19、基因突變與染色體變異均是分子水平上的變異。

20、人體NaCl攝入量等於排出量。

高三生物複習知識點重點總結最新 篇7

免疫失調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免疫功能過高):

1、自身免疫:在特殊情況下,人體免疫系統對自身成分所引起的作用。

2、自身免疫疾病:因自身免疫反應而對自身的組織和器官造成損傷並出現了症狀的現象。

3、病例: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免疫缺陷疾病分類:

⑴、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於遺傳造成,生來就有。

⑵、獲得性免疫缺陷病:由於疾病或其他因素造成,後天形成。

達爾文試驗發現:

①、胚芽鞘受單側光照射彎向光源生長。

②、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不生長也不彎曲。

③、用錫箔小帽將胚芽鞘的尖端罩住,胚芽鞘直立生長。

④、單側光只照射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向光源彎曲生長。

高三生物複習知識點重點總結最新 篇8

1、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2、在一定區域內的生物,同種的個體形成種群,不同的種群形成群落。種群的各種特徵、種群數量的變化和生物群落的結構,都與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

3、在各種型別的生態系統中,生活著各種型別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群落的結構都有差別。但是,各種型別的生態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是統一的整體。

4、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是陽光。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這些能量是沿著食物鏈(網)逐級流動的。

5、對一個生態系統來說,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著相反的關係。

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無機環境一起,構成了這個星球上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環境與生物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

8、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與環境共同進化的產物,是生物與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9、生物圈的結構和功能能長期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這一現象稱為生物的穩態。

10、從能量角度來看,源源不斷的太陽能是生物圈維持正常運轉的動力。這是生物圈賴以存在的能量基礎。

高三生物複習知識點重點總結最新 篇9

名詞:

1生物的富集作用:指一些汙染物(如重金屬、化學農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大量積聚的過程。這些汙染物一般的特點是化學性質穩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體內積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會隨著食物鏈的延長而不斷加強。

2、富營養化:由於水體中氮、磷等植物必需元素含量過多,導致藻類等大量繁殖。藻類的的唿吸作用及死亡藻類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並分解出有毒物質,致使水體處於嚴重的缺氧狀態,引起水質量惡化和魚群死亡的現象

3、水華:在淡水湖泊中發生富營養化現象。

4、赤潮:在海洋中發生富營養化現象。

語句:

1、環境汙染主要包括:有大氣汙染、水汙染、土壤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與噪聲汙染。

2、大氣汙染的危害:

①我國大氣汙染型別是煤炭型汙染,主要汙染物有煙塵、二氧化硫,此外,還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

②危害:直接危害人類和其它生物,導致吸系統疾病,(如氣管炎、哮喘、肺氣腫、等。)

③致癌物主要有3,4—苯並芘和含Pb的化合物。尤其是3,4—苯並芘引起肺癌的作用烈。

④可以通過水體、土壤及植物進而危害人及動物.

3、水汙染的危害:

①水俁病事件:汞在水中轉化成甲基汞後,富集在魚、蝦體內,人若長期食用了這些食物就會危害中樞神經系統,有運動失調,痙攣、麻痺、語言和聽力發生障礙等症狀,甚至死亡。

②水體中過量的N、P主要來自含有化肥的農田用水,城市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

③赤潮和水華的形成都是水體富營養化的結果。

4、土壤汙染的危害:

①“鎘米”事件:土壤被鎘汙染後,會經過生物的富集作用進入人、畜體內,引起骨痛,自然骨折,骨缺損,導致全身性神經劇痛等症,最終死亡。影響植物的生長髮育危害動物和人的生存。

5、噪聲汙染的危害:損傷聽力,干擾睡眠,誘發多種疾病,影響心理健康。

高三生物複習知識點重點總結最新 篇10

1、原生質:指細胞內有生命的物質,包括細胞質、細胞核和細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細胞壁,其主要成分為核酸和蛋白質。如:一個植物細胞就不是一團原生質。

2、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相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動,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參與生化反應,運送營養物質和新陳代謝的廢物。

8、無機鹽:多數以離子狀態存在,細胞中某些複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鐵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維持酸鹼平衡,調節滲透壓。

9、糖類有單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單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動、植物細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後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蔗糖、麥芽糖,動物細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後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澱粉和纖維素(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動物細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10、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

11、脂類包括:

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生物體內主要儲存能量的物質,維持體溫恆定。)

b、類脂(構成細胞膜、線立體膜、葉綠體膜等膜結構的重要成分)

c、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具有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的作用。)

12、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線,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13、肽鍵:肽鏈中連線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鍵(-NH-CO-)。

14、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15、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有幾個氨基酸叫幾肽。

16、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17、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決定20種氨基酸的密碼子有61種。氨基酸在結構上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線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18、核酸:最初是從細胞核中提取出來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遺傳資訊的載體,核酸是一切生物體(包括病毒)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9、脫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類,主要存在於細胞核內,是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此外,在細胞質中的粒線體和葉綠體也有少量DNA。

20、核糖核酸:另一類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簡稱RNA。

公式:

1、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目—肽鏈數。

2、基因(或DNA)的鹼基:信使RNA的鹼基:氨基酸個數=6:3:1

語句:

1、自由水和結合水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血液凝固時,部分自由水轉化為結合水。自由水/結合水的值越大,新陳代謝越活躍。

2、能源物質系列:生物體的能源物質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生物體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脂肪;動物細胞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糖元;植物細胞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澱粉;生物體內的直接能源物質是ATP(A-P~P~P);生物體內的最終能量來源是太陽能。

3、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四種有機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種元素,蛋白質必須有N,核酸必須有N、P;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例:DNA、葉綠素、纖維素、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化學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C、H、O)。

4、蛋白質的四大特點:①相對分子質量大;②分子結構複雜;③種類極其多樣;④功能極為重要。

5、蛋白質結構多樣性:①氨基酸種數不同,②氨基酸數目不同,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鏈空間結構不同。

6、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分子功能多樣性,概括有: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④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不是蛋白質);運輸作用:如紅血球中的血紅蛋白。注意: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是有核酸控制的。

7、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承擔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遺傳資訊的載體,存在於一切細胞中(不是存在於一切生物中),對於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8、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鹼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兩者組分相同的是都含有磷酸基團、腺嘌呤、鳥嘌呤和胞嘧啶三種含氮鹼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