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合為時而教學科論文

來源:才華庫 5.85K

摘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適當地引入現實生活中學生喜聞樂見的時尚元素和時事新聞,使語文閱讀教學時尚化、時事化、生活化,從而使語文閱讀教學充滿活力,有效地踐行新課標“高中語文課程,應注重應用,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絡,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的基本理念。

課文合為時而教學科論文

關鍵詞:閱讀教學時尚元素時事新聞聯絡現實融通生活提高效率

眾所周知,不管哪種版本的高中語文教材都有厚古薄今、愛素好古的特點。怎樣來處理教材中那些“古色古香”的經典作品呢?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不可否認,知人論世是解讀經典作品的行之有效的途徑,因此現在的《教師教學用書》或者是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都無不體現了知人論世的特點。但是,如果語文閱讀教學僅僅停留在知人論世這一層面,那就“未嘗不本末倒置”了。因為,“高中語文課程,應注重應用,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絡,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換言之,語文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索隱”作者的身世際遇、喜怒哀樂,而是“使全體高中學生獲得應該具備的語文素養,併為學生的不同發展傾向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要為造就時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因此,語文閱讀教學必須關注現實生活,聯絡現實生活,融通現實生活,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簡言之,課文合為時而教。

為師者都希望學生達到“具明廢寢,昃晷忘餐”的學習境界,也知道學生心理上的內驅力是達到廢寢忘食境界的最重要因素。怎樣增強學生的內驅力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聖人的名言警句深中肯綮:寓教於樂,寓學於樂。如果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適當的引入現實生活中學生喜聞樂見的時尚元素,那麼莘莘學子就會聚精會神、心無旁騖、樂此不疲,課堂教學就會卓有成效。

《山羊茲拉特》是美國著名猶太作家艾薩克·什維斯·辛格的代表作之一,這篇充滿童話色彩的小說講述了一個簡簡單單而情深潭水的故事:在去城裡的路上,阿隆與山羊茲拉特遇到雪虐風饕的天氣,患難之中,人與羊相濡以沫,最後山羊的命運得到了改變——被阿隆一家當作了親人。在教這篇外國小說的時候,筆者引入了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裡面的一些元素,因為此動畫片是今年最火爆的婦孺皆“愛”的影視作品。筆者先根據片頭曲裡面的一句歌詞(別看我只是一隻羊)設計了一個問題:在小說的開頭部分“我(茲拉特)只是一隻羊”嗎?討論的結果是茲拉特“只是一隻羊”。接著筆者趁機追問:在阿隆父親的眼裡茲拉特是一隻怎樣的羊?不難得出結論:茲拉特老了,擠的奶少了,茲拉特是一隻“廢”羊羊(筆者適時補充:這是賣羊的原因之一,也是小說的開端),學生聽了樂不可支。趁著學生的樂勁,筆者繼續提問:在小說的結尾部分,“我只是一隻羊”嗎?討論的結果是“我”不只是一隻羊,“我”儼然成了家庭的一員。筆者補充並提問:在小說的結尾部分“羊”老“奶”衰的茲拉特成了阿隆家的喜羊羊,什麼事情使“廢”羊羊變成了喜羊羊呢?這就進入了《外國小說欣賞》第七單元的話題以及本課文的核心內容:情感的蓄勢待發即人與羊情感的醞釀過程。在賞析課文核心內容的過程中,筆者引入了謝霆鋒歌詞“因為愛,所以愛”和涉及到張柏芝的`“豔照門”。課堂上,這些時尚元素(或稱之為流行元素)的巧妙運用契合了青年學生對時尚、流行東西特別關注的心理。這種“投其所好”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笑逐顏開、樂在其中,無疑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語文閱讀教學需要引入時尚元素,更需要引入時事新聞。“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這是絕大部分學生對課文的真實態度及感受。事出有因:課文的時代背景離學生太遠,使學生覺得課文與自己的生活天差地遠,從而對課文(特別是文言文)持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囫圇吞棗,敷衍塞責,不求甚解。“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使學生覺得課文是“清如許”的渠水,語文閱讀教學就必須有“源頭活水”。語文閱讀教學的源頭活水是什麼呢?當然是現實生活,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韓愈的名篇《師說》寫於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是一篇名副其實的“老”課文。“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師說》要批判的就是這種當時流行於士大夫中的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怎樣使學生對這篇老掉牙的課文感興趣呢?當時,網上有一段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視訊:這就是偶們的課堂。在北京海淀藝術職業學校“全能班”的地理課堂上,一位坐在第一排的左耳戴著耳環男生走上講臺摘掉老師帽子,向老師扔礦泉水瓶,最後竟然把手伸向老師的頭部,做出打人的姿勢。其他學生撫掌大笑,甚至肆無忌憚地助桀為虐。在上《師說》之前,筆者安排一節課的時間討論這段視訊。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筆者適當的穿插一些厭學、尊師重教方面的新聞和網上流行的順口溜,例如: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對我說聲好∕我揹著炸藥包∕我要去學校∕我要把學校全部都炸掉∕我點起了炸藥包∕嚇的我趕緊跑∕我回頭一看∕學校不見了。這樣處理使學生知道,課文講到的不良風氣至今沒有煙消火滅,反而越刮越烈;韓愈所批判的也是當今社會現在要批判的,韓愈想解決的問題也是當今社會要解決的問題。這樣就大大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距離,使他們感覺到課文內容離自己的生活並不遙遠;這樣就消除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隔膜,使他們零距離地興趣甚濃地學習、鑑賞課文。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現代社會要求人們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筆者根據課文的主旨適當地鍼砭時弊,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社會問題、社會弊病,結合現實生活對課文進行深層的、生活化的解讀。這樣處理課文是為了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對社會一種全面的、理性的、成熟的認識,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蘇教版必修三選了英國作家高爾斯華綏的短篇小說《品質》(寫於1911),其時代背景是19世紀末期出現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市場初步形成,商品需求擴大,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壟斷組織形成,從而進入社會化大生產時期。學生雖然學過世界歷史,但只是蜻蜓點水,因此他們對《品質》的時代背景缺乏瞭解,從而無法體會到小說主人翁格斯拉堅持自己的理想,恪守職業道德的可貴品質。溫嶺的製鞋業是比較發達的,橫峰街道是聞名全國的鞋鄉。筆者將其開發成“課程資源”並加以充分利用:把同學分成幾個小組,以橫峰街道的同學為小組長,利用週末對橫峰街道製鞋產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力所能及的調查。通過調查,學生髮現了不少問題,很多鞋廠只是家庭作坊,不少利慾薰心的作坊偷工減料,用硬紙板代替鞋底,用人造革冒充真皮,生產出的竟是隻能穿七八天的“星期鞋”。這次社會調查使學生了解了社會轉型時期存在的種種弊端;使他們明白社會轉型時期需要無數平凡的人,以誠實的品格守護社會的良知,以高貴的精神給人類以希望。這樣,不用老師多費口舌,學生就會由衷地讚美格斯拉所做的靴子的高質量,讚美格斯拉高貴的精神品質,從而深刻地體會到課文的主旨,收到“潛移暗化,自然似之”的教學效果。

將現實生活中的時尚元素和時事新聞引入語文閱讀教學是受白居易創作理論的啟發。“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著書立說者或教書育人者耳熟能詳的,是真知灼見,是不易之典,濃縮了白居易創作經驗的精華:文章應該為反映時代而寫,詩歌應該為反映現實而作;簡而言之,文學創作必須緊密聯絡現實生活。既然文學創作與現實生活“如膠似漆”,語文閱讀教學也應該與現實生活“如膠似漆”,使學生感覺到解讀課文不僅僅是瞭解作者的生活,更是透視自己的生活。將現實生活中的時尚元素和時事新聞引入語文閱讀教學,能使學生感受到課文不是遠離現實生活的千年古董,也不是毫無生機的一潭死水,而是貼近現實生活的不鏽藝術,也是永葆生機的一汪泉水。這樣學生對語文閱讀教學就會興趣盎然,使他們在學習方面的內驅力增強,從而化低效為高效甚至變無效為有效,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