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碩士的論文

來源:才華庫 1.68W

各位公共管理的同學門,知道論文該如何寫嗎?以下是有關公共管理碩士的論文,供大家參考哦!

公共管理碩士的論文

公共管理碩士的論文【1】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想

高校教學祕書崗位顯然是公共部門的一種形式,有其運作的特殊性,將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想運用於高校教祕的日常管理活動中,是高校提高自身管理和服務職能的必然趨勢。新公共管理學派的學者基於不同的角度,對“新公共管理”各有不同的觀點,但其基本思想理念大體一致,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強調激勵。激勵是新公共管理的一個核心內容,它背後所隱含的是一種“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思想。為了達到激勵目的,必須明確目標,設定業績目標,並且注重建立和運用績效評估體系。根據評估結果,從物質和精神上對管理人員進行獎勵,從而激發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二是強調專業化管理。管理成為一項需要技能的職能,這就意味著需要對管理工作進行明確分工,確定工作範圍,這樣才能提升部門績效,對所工作事務負有個人責任;同時也意味著,要選拔、聘任和培訓具有專業能力的管理者,來從事這項工作。三是強調競爭機制。通過準市場的運作方式,採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實現有效的競爭。引入競爭機制,將大大調動管理者的主觀能動性,達到縮小成本開支、提高效率、創新工作模式等目的。四是重視產出控制,即重視公共服務輸出的效率和質量,以“顧客”為導向,結果成為績效評估的指標之一。事實上,許多高校已經將新公共管理的理念運用到其管理工作中,如高校教育綜合改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高校職能部門管理效能、學生黨支部激勵機制建設等。這說明將新公共管理理念引入高校教學祕書工作,是具有一定可適用性的,它對改進教學祕書工作,提高其工作效能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當前高校教學祕書工作存在的問題

教學祕書,顧名思義是指從事與教學工作相關的具有輔助性質的管理人員,它是教學管理隊伍中的基層工作者,具有從屬性、被動性、事務性、綜合性等特點。長期以來,由於高校教學祕書工作的性質特點,以及人們對該項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和評價等原因,導致該項工作中一直存在著不少矛盾和問題,制約著教學管理效能的提高。

(一)工作內容繁瑣,職責範圍不明。一方面,從工作內容來看,高校教祕工作涉及面廣,內容繁雜。工作物件有本專科生,成人教育學生,研究生,教師等;在業務內容上,包括招生、學生註冊、學籍管理、課表排定、考試、重修、補考、畢業資格審查、學位資格審查,以及教師的教學檢查、科研成果統計、導師管理等。在許多高校,教祕還同時承擔著學術活動、培訓班等多項組織工作,沒有明確的工作範圍界線,這大大增加著教學祕書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從領導結構來看,高校教學祕書既受學校教務機構的領導,又受所在院系教務管理負責人(比如院長、副院長或系主任等)的領導,既要完成學校安排的教務任務,也要根據院系的要求,制定目標,完成工作。在一些缺編嚴重的學院,教學祕書同時兼任科研祕書、行政祕書、黨務祕書、人事祕書一項或多項工作。可以說,當前高校教祕普遍存在工作內容繁瑣,職責範圍不明現象。

(二)工作重複性高,缺乏創新。不同於輔導員指導著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也不同於專任教師每個階段各不相同的教學或科研工作,高校教學祕書每一學年,甚至每一學期的工作都具有較強的重複性。一般來說,開學時期,教祕主要工作是新生報到、學籍註冊、重修、補考等;期末階段,主要工作是考試、成績錄入、畢業生事宜、學籍異動、下學期排課等;學期內,主要處理學生成績單列印、評獎評優、學籍證明、舉辦學術講座等,年復一年,如此反覆。而由於教學祕書工作具有較強的重複性,加上日常事務瑣碎繁雜,往往令教學祕書身心俱疲,很難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去發現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更無心於創新和改進工作效能,久而久之,便缺乏創新的動力與活力。“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是許多常年工作在該崗位的教學祕書的常態。

(三)工作待遇較低,缺乏積極性。從精神層面講,教學祕書的工作較不受重視,政治待遇較低。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學祕書工作繁瑣,多屬事務性,很難看到工作成果,工作再苦再累也很難得到獎勵,再加上人們長期錯誤地認為,教學祕書的工作就是排課、調課、安排考試、錄入成績、學位資格稽核等簡單重複的工作,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和技能,什麼人都能做,因此不受重視和期待。從物質層面講,教學祕書的薪酬收入較低。與輔導員、專任教師、科研人員相比,教學祕書的工資、津貼及其它待遇通常是較低的。根據多數本科院校教職工津貼發放辦法,分為按職稱領取和按崗位級別領取兩種。教學祕書屬於管理系列的崗位,享受科員待遇,即便評上副高階職稱,往往也只能按照科員檔次領取崗位津貼。更不用說在大多數高校,教祕參與職稱評定本身就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得”的事情。在這種缺乏激勵效力的薪酬體系下,加上事務的繁瑣性和低成就感,很容易造成教祕對工作的倦怠,失去工作積極性。

(四)職稱評定難,工作隊伍不穩定。

目前各高校關於教學祕書的職級(稱)評定標準不一,做法不同。大多數高校將教祕劃歸管理系列崗位,與機關黨政管理人員一起參加評定。然而,教學祕書的工作績效很難測評,工作效果不明顯,在各級職員擁有嚴格的比例控制下,教學祕書競爭職級(稱)評定處於相對劣勢。還有不少院校將教祕納入科研系列,將科研成果的多少作為教祕晉升的考核指標之一。而事實上,教祕日常工作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學管理,服務於學生和教師的教學所需,在一定程度上很難直接參與到課題等科研工作,更沒有多餘的時間撰寫科研論文。因此,教祕的晉升空間顯然不如黨政管理人員、教師來得廣。晉升空間小,直接結果是導致教祕工作沒有成就感,或積極性受挫,或“良禽擇木而棲”———離職換崗。在當前社會的各種經濟壓力和權力誘惑面前,年輕一代多看重有前途的工作。特別是隨著教祕隊伍的年輕化、專業化、高學歷化,新一代的教祕隊伍在經歷一段時期的教祕工作後,更難安心於本職工作,而這就造成了高校教祕隊伍的不穩定,影響教學管理工作的穩定性和延續性。

三、改進高校教學祕書工作的實現路徑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理念是核心所在。新公共管理注重引入市場運作管理方式,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強調“以人為本”,透露出對人進行管理的核心。它提倡人性化管理,關注人在組織中的能動作用,強調要“提高在人員錄用、任期、工資及其他人事管理環節上的靈活性。”倡導“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對於營造良好的人文工作環境、激發教祕工作熱情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是要尊重工作主體,尊重教學祕書的勞動付出,要認識到教學祕書崗位在全校教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給予教學祕書應有的職業尊重和人文關懷,不得隨意將任何後勤雜事、瑣事交由教祕代為處理,模糊教學祕書的身份定位。二是要關注教學祕書的權利,做到同級職工“一視同仁”,避免在職業晉升、津貼福利、對外交流等方面忽略教祕,消除部分高校學生群體中“重輔導員、輕教祕”的觀念。三是要傾聽教祕的心聲,提高並保障教祕應有的薪酬待遇,給予教祕表達意見與建議的機會,改善教祕工作環境。

(二)健全體制機制是根本保證。新公共管理強調專業化管理和激勵,這就需要建立相應的工作制度和激勵機制。高校教學祕書工作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構建符合教學管理主體特點,提高教學管理工作效果的制度文化,形成科學化、人性化的制度體系。

1.確立崗位規章制度。崗位規章制度是教學祕書開展工作的準則、導向和評價指標。通過確立教學祕書工作範圍,明晰其工作職責,實行工作責任制,加強教學祕書責任意識,敦促教祕履行其責任、義務;通過制定工作目標和準則,加強教祕工作目的性,引導教學祕書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務,提高其工作成就感。不僅要確立教學祕書崗位的規章制度,各部門各崗位也要明確各自職責,做到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2.建立健全績效評價體系。新公共管理主張放鬆嚴格的行政規制,實行明確的績效目標控制,通過系統化的績效評價體系,達到對人的管理和激勵。新公共管理理論代表人物霍哲認為,績效評估可以作為改進績效的一種管理工具。他設計了一套績效評估流程,還提出在績效評估過程中要提高公民的參與度。對於教學祕書工作來說,要建立一套對教學祕書的績效評價體系,並且提高其服務物件———學生,在此過程中的參與度。當然,與教學祕書有業務聯絡的專職教師、行政同事、直屬上級領導也應參與對教學祕書的績效測評,形成360度評估體系,使教學祕書通過綜合評估結果真正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其工作積極性。

(三)提升教學祕書的專業素質是主要途徑。改進教祕工作,提高工作效能,除了要營造一個“以人為本”的外部環境之外,還要從內部提升教祕自身的專業素質,這也是新公共管理強調專業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提高教學祕書的專業素質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從源頭抓起,即在選聘教學祕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高素質人才的選拔,引進高水平的師資力量來充實教學祕書隊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不斷深入,教祕工作的專業性、複雜性和難度不斷提高,對教祕的高素質高水平要求日益凸顯。因此,選拔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學祕書,將是教學工作順利、高效開展的重要保障,這也是當前高校招聘工作中出現的一個重要趨勢。另一方面,在選聘教學祕書人才後,要重視對教祕隊伍的培訓和教育。通過有計劃的組織培訓、學習,加強教祕隊伍的思想認識,提升其服務意識、奉獻意識、創新意識和科研意識,從而提高其工作能力,保障教學工作的高效執行。

(四)加強交流與互動是重要手段。除了處理日常教學管理事務,教學祕書參加業務培訓和進行對外交流、深造的機會相對較少,這也是導致教學祕書久而久之缺乏工作熱情的重要原因之一。學校可以通過崗前培訓。企業同呼吸共命運,感受到自己與企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企業中,每位員工擁有不同的能力和潛力,所有這些都是企業發展必備的要素,企業由許多擁有不同技能的個體組成,因此企業的成功離不開每位員工,每位員工與企業相互承諾、融為一體,才能互惠互利。企業對員工進行引導和約束,鼓勵員工將自己的隱性知識貢獻出來,做到資源分享和創新,必要時可以進行相應的激勵和懲罰。另一方面,建立學習型企業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知識管理流程中的第一個環節,即知識的生成和獲取管理。知識生成和獲取的方式是學習,企業應當通過營造一種鼓勵學習的企業文化氛圍,統一廣大員工的學習目標,鼓勵員工通過自我學習豐富個人的業務知識,進而增加組織的知識資本,促進知識在組織內順暢地傳播、共享、創新和應用。這種環境氛圍的營造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的營造兩方面。硬環境的營造包括建立起知識型企業的知識結構,完善企業的知識網路,建立起鼓勵員工參與知識交流與共享機制和鼓勵員工創新的各項企業制度。軟環境的營造主要是要創造出一種鼓勵學習、鼓勵知識交流與共享、崇尚創新的企業文化氛圍。)崗位進修、對外座談等形式,加強教祕隊伍的互動交流。這一方面可以活躍教祕工作氛圍,提高教祕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教祕視野,吸取各方面先進教學管理經驗,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當前,隨著國際化程度日益加深,來往中國的國際交流生日益增多,進行國際間的教育管理交流成為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教學祕書工作也應當緊跟時代步伐,提升自身的國際交流水平。

公共管理碩士的論文【2】

一、本科公共管理專業國際化的實現路徑

教師的國際化。作為教學研究的主體力量,教師本身的綜合素質,包括知識與實踐都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和其國際化視野。教師的國際化主要有如下型別:首先,公共管理專業應該積極外派教師到國外進行參觀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融人國際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其次,直接引進國外任教教授,作為特聘教師,定期到學校進行講學和課程指導;再次,招聘具有海外留學經驗的教師,通過其最新的知識結構以及教學理念與方式,帶動公共管理專業的國際化。同時,公共管理專業的國際化還可以藉助教師的海外學習、特聘教授和海外歸國教師在國外的平臺和關係,積極為公共管理引人更多的具有影響力的學者、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此外,鼓勵教師在任教期間的國際交流,如:參與國際學術會議、國際研討會等,通過與外籍專家的交流把握國際在公共管理領域的研究前沿,促進教師在公共管理專業國際化程序中的成長。教學的國際化。作為本科公共管理專業國際化中最為的重要一環,教材的選取、教學方式的選用、教學重點的把握以及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都決定了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以及是否符合教學國際化的要求。首先,課程的通用性:在國際化的教學中要注重選擇某些課程採用全英文授課方式進行教學,並向參照和借鑑國外同類優秀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方式,確保教學內容與國際的接軌;與此同時,保證課程本身的特殊性,實現通用性和特殊性相結合;其次,確保教材的先進性:所選的英文教材一定要有國際先進水平。開設全英文課程的前提之一是參照國家的英文課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英文教材也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教材,以期實現全英文課程借鑑國際先進經驗的目的;再次,師生的主動性:師生投人英文教學環境要有主動性。

全英文課程是國際上一流大學的主流教學方式,是同國際社會接軌的“陽春白雪”式的課程,對師生都有較高的要求,在語言交流、教學案例、應用案例、考核方式都需要吸收並創新。因此,師生都需要投人較大精力。此外,內容的選擇性:教師要對教材內容要有選擇性。教師精選教材,才能使學生在精讀材料和瀏覽材料上有所區別,以提高學習效率;最後,質量的可比性:課程質量的要求要有國際可比性。為了實現國際教育接軌,全英文課程與國外同類課程應該具有可比性。一般認為,可比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在同課程、同課時的情況下,學習課程的效果應該基本相同;保障國際學生和本國學生同班學習,沒有語言的障礙;與英語國家實現無障礙的教學合作。學生國際互訪交流。當前本科的公共管理專業應該藉助學校的大平臺,與其他合作學校商談學生訪問和交流的合作專案;同時,在開展與國外學校交流互動的過程中,積極引人學校間的互派交流學生事宜,在提高公共管理專業學生本身的素質和培養國際化視野的過程中,提高我國該專業在國外的影響力。學生的國際互訪交流既可以是互相派遣交換生,進行短期的海外學習並且承認彼此的課程和學分;也可以採用聯合培養的方式,在學生培養環節進行合作;最後共同頒發文憑。

二、結論

鑑於我國本科公共管理專業起步晚、發展快、質量有待提高的具體現狀,以及當今全球化的總體趨勢,本科公共管理專業國際化成為了國內該專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這要求在本科公共管理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的多方聯動,既需要實現教師的國際化、教學方式的改進也需要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的國際元素的引人。然而,在本科公共管理專業國際化的過程中,應該始終注意特殊性的保持,即關注和立足於國內公共管理領域內的具體實情,把握國內公共管理過程中的特殊性,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實現具有特色的國際化。

公共管理碩士的論文【3】

一、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滯後的原因

在高校中對於公共管理類專業教學方式存在錯誤的認識,即認為公共管理類專業只需要教材和講義就可以完成人才培養計劃,認為公共管理實驗室是隻投入、不產出的實驗室。因此,不少高等院校更願意將資金投向能夠帶來明顯效益的理工科實驗室或經濟管理類實驗室,而不願意將資金投向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由於對公共管理類實驗室的作用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導致公共管理實驗室的建設滯後於人才培養的需求,難以發揮其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二、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的層級劃分

公共管理實驗室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簡單、單一,它也分為多個層次和建設方向。公共管理作為一級學科,包含行政管理、醫療與衛生事業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公共管理學科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多為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等二級學科,而這些二級學科的研究方向又有較大差別。所以實驗室的建設方向,既要考慮公共管理學科培養方向的通用性,更要考慮專業的培養方向,尤其是在資金和人力有限的條件下更要如此。公共管理類實驗室按其用途和建設方向可劃分為3個層級。

1、第一層級

第一層級最為常見,也是公共管理實驗室的主要形式,就是以演示驗證性實驗和模擬操作性實驗教學為主。此類實驗室以配合專業課課堂教學的演示驗證性、模擬操作性實驗為主,兼具教師開展科研工作和學生開展科技創新專案的功能。此類實驗室常見的模式及相應的軟硬體配備又分為以下幾種:(1)以資訊科技裝置為主要實驗裝置的實驗室。此類實驗室通常承擔“電子政務”、“公共管理方法與技術”、“管理資訊系統”、“管理心理學”、“社會統計學”、“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SPSS統計軟體應用”等課程的實驗與實踐教學任務。硬體配備包括計算機、伺服器、交換機、投影機等;軟體方面一般配備電子政務實踐平臺、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公共政策分析系統、公共管理定量分析系統、公共管理績效考核系統、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系統、協同辦公自動化教學系統、心理測評系統、公務員考試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等。(2)土地資源管理實驗室。通常承擔“土地利用規劃”、“土地利用與評估”、“土地資訊系統”、“地籍測量與管理”、“房地產評估與開發”、“土地經濟學”、“測量學”等課程的實驗實習教學任務以及本科生與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和教師科研任務。此類實驗室通常配備:計算機、繪圖儀、掃描器、印表機、大地測量經緯儀、水準儀、衛星定位系統、移動GPS接收機等儀器裝置。(3)電話訪談實驗室。主要用於師生開展社會調查、民意測驗、政府管理與服務滿意度調查、企業的品牌知名度研究、產品滲透率研究、品牌市場佔有率研究、廣告投放效果跟蹤研究等調查實踐與研究。配備數字化電話調查系統以及計算機、伺服器等輔助裝置。

2、第二層級

第二層級是以案例分析、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實驗室,如領導力實驗室、行為觀察實驗室、公共政策實驗室。此類實驗室讓學生在實驗中如身臨其境,鍛鍊決策分析、判斷和語言表達能力。這一層級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很高,適合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教師和學生來組織和參與(高層次院校本科生、碩士生和MPA較常使用)。此類實驗室通常的軟硬體配備和實驗教學形式舉例如下:

(1)領導力實驗室。領導力實驗室以建設學習型組織、提升領導力為目的,實驗形式主要有讀書報告會、小組討論、圓桌論壇、體驗式拓展訓練等。此類實驗室多面向在職人員。

(2)行為觀察實驗室。行為觀察實驗室把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體系涉及的人力資源規劃、工作分析、招聘錄用、人員素質測評、薪酬管理、績效管理、勞資關係管理、職業生涯規劃、人員培訓等模組串聯起來,讓學生了解各模組之間的關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戰能力及面試技能,縮短參加工作後的磨合期。行為觀察實驗室一般配備單向玻璃、行為觀察臺、小組討論會議臺、多功能教師臺、麥克風、六角電腦桌、球形攝像機、硬碟錄影機、專業監聽裝置、調音臺、吸頂音箱等。

(3)公共政策實驗室。公共政策實驗室是運用公共政策分析理論、系統方法論、組織行為理論、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現代資訊科技,為制定公共政策提供支撐的政策分析環境,是一個由人、物、資訊、方法、硬體平臺等軟硬資源整合而成的開放系統。此類實驗室的使用方向以科研和社會服務為主,參與人員多為政府官員、學者、非政府公共機構從業人員以及MPA等。公共政策實驗室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公共安全、經濟安全、資訊保安、民生保障、政府管理等。目前國內高校創辦的公共政策實驗室的典型代表有北京理工大學公共政策實驗室、西安交大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公共政策社會實驗室等。

3、第三層級

第三層級是直接為政府決策提供高模擬模擬和規劃的實驗室,即電子決策劇場。可以說是這是公共管理學科領域最高階的實驗室。電子決策劇場的正式名稱為“虛擬現實的視覺化支援平臺”,是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互動式、立體化的直觀決策環境的電子系統。藉助三維影像、決策模型和互動系統,決策者可以身臨其境,獲得最直觀、最真實的決策資訊。世界上第一個電子決策劇場於2005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建立,而國內第一個電子決策劇場於2010年在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建成。目前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也在建設電子決策劇場。電子決策劇場的主要裝置包括8臺高效能、高清晰投影機,8通道無縫連線、高清立體背投、240°柱幕以及輔助裝置、高階模擬模擬軟體等。電子決策劇場採用先進的網格技術與雲技術,實現超大規模的模擬模擬與分析計算,讓複雜冗繁的決策問題變得清晰、可視。決策者可以通過逼真的虛擬現實,身臨其境、“眼見為實”地進行科學決策。電子決策劇場在政府決策、都市計畫、智慧城市建設、數字城市管理、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應急預警管理、數字地產應用和電子旅遊等多個領域大有用武之地。

三、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的支援和發展策略

1、提高實驗教師和技術人員的素質和地位

要實現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規劃目標,提高實驗室整體水平和效率,關鍵在於要激發人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要提高實驗教師和技術人員的素質和地位。前者靠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後者則需要主管部門和領導的支援。應該有專門的措施和經費鼓勵實驗技術人員和實驗教師參加校外進修、培訓,安排實驗室人員到國內外著名的同行高校實驗室參觀學習,瞭解這些院校的辦學思想、實驗中心運作機制、實驗室裝置、實驗教學改革等方面情況。實行定期培訓制,組織聽課、講座和開展教學交流。對於實驗教師和技術人員承擔的部分實驗課程授課,應給予相應津貼。每年學校要撥付專門用於實驗室發展的經費。這些經費主要用於:

(1)召開實驗室工作會議;

(2)組織教師編寫實驗教學大綱和實驗指導手冊;

(3)對開設新的創新型實驗的教師進行獎勵;

(4)對在實驗類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進行獎勵;

(5)教師的實驗課時津貼、加班補貼;

(6)日常實驗室硬體維護。

2、爭取外部支援

在人才的培養上,注重與政府的交流和合作,如:聘請當地政府中負責電子政務的官員來校授課、講座;積極組織、參與學術研討會;與某些資訊科技公司和硬體供應廠商保持密切的

合作等,在軟硬體購買上獲得較大幅度的優惠,從外部獲取有效支援。

3、制度化管理

完善各類實驗室規章制度並編寫成冊,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除各項管理制度外,還可制定實驗教學大綱、各類實驗指導手冊、對開設新的創新型實驗和發表實驗論文進行獎勵的制度、實驗課時津貼和加班補貼制度等。

四、公共管理實驗室建成後的效益分析

公共管理實驗室建成後會產生3方面的效益。

(1)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促進就業。公共管理學科知識的應用重在將一般原理及規則應用於千變萬化的社會。在實驗室教學中,學生通過具體個案的處理,對各種社會問題有了較深的感性認識,提高了對社會問題和公共政策的分析能力。這一過程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最終表現為社會的認可。實驗教學將促進畢業生具有理論功底紮實、知識複合、實踐應用能力強的優勢,使他們易於找到合適的崗位並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2)促進學術交流和科研。雖然實驗室主要是為教學設計的,但也會兼顧到科研。實驗室可以成為學術交流和科學研究的一個新平臺,開展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激勵機制也將推動教師的創新和交流。此外,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案研究也可利用實驗室的裝置進行。

(3)面向社會服務。實驗室的資料分析培訓、人力資源管理與行為觀察、電話訪談、社會調查以及政府效率研究等專案,均可以面向社會服務,服務收入可以補充實驗室的發展經費,部分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

五、結束語

公共管理實驗室分為多個層級,多個專業方向。由於各學校自身的情況不同,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專長,選擇適合自己情況的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方向。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體系的建立是公共管理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公共管理學科方向的多樣性,公共管理實驗室建設也具有相當的複雜性,許多問題仍有待進行深入探討並予以解決。

公共管理碩士的論文【4】

一、高校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制約因素

(一)教學目標設定不準確對學生而言,教學目標的不準確使得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產生了兩點誤區。第一,學生普遍認為專業英語與普通英語具有同質性。課程的講授和考核使得學生盲目地認為專業英語的學習內容與方法和普通英語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甚至將二者簡單地等同起來。第二,由於大多數高校將專業英語設定為選修課,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作為選修課,學生對專業英語和普通英語的態度完全不同。由於普通英語與學位證書、學歷證書直接掛鉤,而作為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後對於專業英語的應用相對較少,進而忽略專業英語的學習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事實上,專業英語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學習必要的語言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求學生閱讀專業外文文獻和著作,分析學科的國內外前沿發展趨勢,熟練應用專業英語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教師缺乏專業訓練

儘管我國相關教學大綱規定,專業英語教學工作應當由專業教師擔任,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公共管理專業教師和普通英語教師都擔負著專業英語的教學任務,且無論是專業教師還是普通英語教師,都在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普遍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語言障礙。第一,專業教師通常並非英語專業出身,他們儘管掌握著豐富的專業知識,但在專業英語教學上,無論是在英語語言的表達還是在課堂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第二,高校對於專業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專案培訓資金配置中缺乏針對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師的專項進修培訓資金,制約了專業英語教師教學理論和實踐水平的提高。對於普通英語教師而言,公共管理專業知識的缺乏成為制約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英語專業背景,而且還必須具備紮實的公共管理專業基礎知識。由於普通英語教師缺乏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涉及到的專業背景知識很難給予學生清晰的講解,最終無法實現學生英語水平和專業知識的同步提高和深化。

(三)專業英語教材缺乏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直接關係到教學的質量。目前,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材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就教材數量而言,國內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材可謂鳳毛麟角。由於公共管理專業在國內開設較晚,加之專業英語定位的偏差,直接導致了國內從事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材編定的人員有限。由於缺乏相應的教材,許多高校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往往採用科普性或故事性的文章或報刊選讀作為學習的資料,其內容缺乏公共管理專業所需的專業性和實用性。而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這些因素都嚴重製約了高校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二是就現有教材內容而言,普遍存在非專業性、滯後性和非針對性。在目前的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材中,有的教材側重於大學基礎英語教學,缺少專業性;有的側重MPA課程教學,遠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有的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材內容嚴重滯後,不能隨國內外學術最新發展趨勢而及時更新,難以滿足當前公共管理專業本科教學的要求。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相對滯後

目前,在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相對滯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直接影響著教師的上課質量和學生的聽課效果。第一,教學方法沿襲傳統缺乏創新。現階段,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仍未擺脫普通英語教學的窠臼,缺乏針對專業英語自身特點的教學創新。教學方法侷限於對句型結構的分析、語法的理解以及文章翻譯本身;有的教師在講解文章時將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譯簡單對照;在處理課後練習時也僅侷限在答案的對錯方面,並沒有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若專業英語教學仍僅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上,將很難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第二,教學手段單一而僵化。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應該結合專業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而現在的教學仍停滯在傳統教學對於文章的理解與翻譯兩個淺層次方面,繼承了黑板、課本和PPT課件等傳統的教學條件,並沒有藉助音訊和視訊等多媒體手段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二、高校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質量提升的路徑

當前,高校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已經嚴重製約了專業英語教學的健康發展,只有將存在的問題加以解決,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才能實現新的突破。

(一)明確專業英語教學目標設定

公共管理專業的高校應當依據《大學英語教學課程要求(試行)》的有關教學目標要求,並結合學校自身公共管理專業的發展情況設定專業英語教學目標。就現階段而言,要突出強調“它在各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必修課地位,引起師生們的重視”。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的總目標應定位為將“用英語深化專業知識”和“通過專業學英語”二者有機結合。在尊重公共管理專業和英語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將英語學習與專業課學習有效結合,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專業水平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的具體目標主要包括:在教師的教授和幫助下,通過閱讀、翻譯公共管理專業的相關專業文章,熟悉和掌握公共管理專業領域的專業術語和基本概念,提高學生閱讀公共管理專業英文文獻的能力;重點把握和理解公共管理專業領域的重要詞彙,初步掌握專業英語的翻譯技巧,較準確而流暢地閱讀、翻譯公共管理學科的英文文獻。

(二)加強專業英語師資隊伍建設

專業英語師資隊伍建設是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綜合運用能力的基礎。針對當前公共管理專業教師隊伍的構成現狀,應當從兩種不同的路徑加強專業英語教師隊伍的建設。第一,針對具有公共管理專業背景的教師來說,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通常由具有紮實公共管理專業基礎的教師擔任,但專業教師往往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英語語言教學把握不準確。高校有關部門應當積極為專業教師提供開展業務培訓的平臺。例如,高校可以組織雙語教師開展PETS5之類的英語短期培訓,以提高教師的雙語教學水平。同時,高校財務部門應當設定專項進修或培訓資金,組織雙語教師隊伍前往國外高校或公共管理部門進修學習。高校可以通過與國外專業教師共同教研、參與合作專案等方式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同時也可以藉助語言環境克服專業教師在教學中的語言障礙,進一步充分把握國外公共管理專業的發展趨勢,並及時在教學過程中更新教學思想。第二,針對非公共管理專業背景的普通英語教師來說,有的高校採用普通英語教師擔任專業英語主講教師的方式,對此,高校必須組織開展公共管理專業基礎知識的培訓,培訓內容應當包括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學、組織行為學等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普通英語教師應當與公共管理專業教師進行交流學習,強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通過系統化和專業化的培訓,克服普通英語教師缺乏公共管理專業基礎知識的缺陷,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素養,使其能夠對專業英語課程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與講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更新專業英語教材

當前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材的專業性、針對性和實踐性不強,教材多側重大學基礎英語教學或MPA教學,達不到或超出了高校公共管理專業英語的教學要求。為了改變當前的這種教學局面,當務之急就是要由開設公共管理專業的高校聯合組織有關專家學者,並根據我國高校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編寫不同的專業英語教材,增強教材內容的專業適用性。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材的內容應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在理論層次,公共管理專業英語必須明確自身專業用語的範圍。學生通過專業英語學習可以有效掌握公共管理專業領域的語言知識,順利閱讀並翻譯公共管理專業的英文文獻和專業名著,順利寫出專業閱讀文獻或名著的提綱。在實踐能力方面,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知識熟練寫出公函、自薦表和公共管理專業方面的相關論文以及學術報告等。在畢業求職或參加學術交流活動時,學生能夠聽懂並且與有關人員熟練進行溝通和交流。專業英語教材內容的及時更新能夠引導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授課活動,提高教師的課程教學質量,最終實現教學相長。

(四)改進專業英語教學方法

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培養的人才不僅要具備紮實的外語知識和本專業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在社會實踐中有效地將兩者結合起來並進行靈活的運用。因此,專業英語教學必須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應用,同時,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以學生實踐為核心的現代教學模式取代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課程主講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覺參與課堂討論,積極幫助學生答疑解惑,使課堂語言教學活動逐步由“receptive”向“creative”轉變。與此同時,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利用案例分析、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分組討論等方式,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保證學生間的積極競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藉助因特網、校園區域網或單機等高科技手段為學生在聽、說、讀、譯等方面的學習訓練提供輔助,或是運用網路視訊或音訊形式,如網易公開課或者哈佛圖書館等,創造專業英語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務部門和外文院系還可以組織專業英語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學習討論、答疑解惑以及教學經驗總結,不斷為專業英語教學注入新的動力,有效促進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通過不斷髮展和豐富教學模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強化學生的口語、翻譯和實踐應用等技能。

公共管理碩士的論文【5】

g>公共管理碩士的論文【7】

一、新公共管理理論

1、“扁平化組織結構”—進行分權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論認為,在政府這種等級分明的集權式科層制組織中,上下級和同一級別的組織部門之間的資訊交流較為困難,面對新情況的出現往往很難做到協調一致。因此,主張“扁平式的組織結構”,這樣使政府能夠靈活多樣地應對各種新情況和新問題,提高工作效率。

2、在加強公務員政治性的同時更加關注“顧客”。新公共管理反對傳統理論中公務員保持中立的觀點,認為政治和行政不可分離,主張對能參與政策的制定過程的高階公務員加強政治性培養,使其做到權責統一,保持較高的政治敏感性。公務員作為社會大眾的“服務人員”,必須高度重視市場需求和“顧客”的感受,以服務物件的滿意為工作準則,對服務物件的需求和意見反饋給予高度關注。

二、當前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不足之處

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是根據《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內務條令》對公安院校全體人員各種行為的總體規範,其基本任務是通過建立規範的工作、學習、生活秩序,樹立公安院校的優良校風,以保證各項教學訓練任務的完成。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前公安院校的在校學生表現出了更多的特點,傳統警務化管理也顯現出以下不足:

1、管理觀念落後,不適應新時期公安教育工作的要求。當前,公安院校在校學生大多為“90”後,其特點是能快速接受新事物,思維活躍程度較高,有較強的自尊心、個人榮譽感、獨立意識、競爭意識和平等意識,個性較為明顯。傳統的警務化管理以培養學生的服從意識為主,容易把學生當成被動的管理物件,這就引發了傳統的管理模式與具有新特點的被管理物件之間的矛盾,單純的依靠嚴格的警務化管理,忽視對學生因個體差異而造成的深層次分析培養和引導,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影響著公安教育的良好發展。

2、管理方式僵化,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警務化管理的基本準則是“從嚴治警、從嚴治校”,強調“一切行動聽指揮”,達到整齊劃一的效果。但是在具體管理中,部分學管幹部片面理解警務化管理的內涵,使用單一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一味地進行“命令—服從”管理,強調學生的順從與聽話,無法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做出有效管理,十分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此管理方式下,直接任命的學生幹部數量也相應多起來,雖然這對部分學生組織和管理能力的培養起到積極作用,但是也難免在學生中產生“官僚作風”、“形式主義”,對學生的今後發展十分不利。

3、教學和管理未能有效結合。警務化管理的核心是通過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使學生在校期間逐步達到人民警察的職業內在要求,具備人民警察所擁有的職業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警務化管理是輔助在校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也就是警務化管理應服從和服務於為公安院校的教務教學工作,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實現公安教育的和諧統一。事實上二者卻未能有效結合。例如,開學之初,警務化管理往往被高度重視,學校對學生的基本素養要求較嚴格,內務、佇列、操練的等日常管理活動充斥著學生的生活,學生在此管理強度下會無心學習,聽課效率不高,影響了本學期課程的基礎知識學習。而在臨近期末考試階段,學生們疲於準備考試,此刻的警務化管理日常要求標準會有所降低,整個管理水平有所下降,如此一來對學生的基本素養的一致性養成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4、學管幹部的個人能力有待加強。學管幹部作為警務化管理中最直接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培養公安專門人才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管幹部的人格品行,價值觀念,道德修養,業務能力都在日常的警務化管理過程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隨著時代的發展,公安教育工作出現了新問題、新情況,部分學管幹部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候思維模式還未能及時轉變,個人應對能力還有待提高,科研創新能力不足、對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握不牢,這些問題都限制著學管幹部整體素質的提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發展。

三、新公共管理理論對警務化管理的借鑑意義

1、以學生為“上帝”、“顧客”,一切以學生為本。新公共管理理論強調必須重視“顧客”的感受,以服務物件的滿意程度為工作準則。從事警務化管理的所有工作者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教育領域的“服務人員”,必須轉變管理思路,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社會道德的情況下,以學生為“上帝”、視學生為“顧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參與警務化管理的積極性,加強對警務化管理制度的宣講教育,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支援警務化管理;保障和維護學生的權利,營造一種和諧相處的師生關係,真正做到關心和愛護學生,這樣才能向廣大公安院校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

2、完善競爭機制,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公安院校肩負著培育共和國警官的這一特殊使命,在日益成熟的公安教育模式下,公安院就業率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也正是如此,部分學生抱有“鐵飯碗”的思想,認為自己早晚會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降低了對自己的標準,沉迷於網路遊戲、交友等,荒廢了寶貴時光。此外,部分學生存在著單一發展的問題,只是在學習或者其他某一方面比較擅長,人際交往能力、身體素質、心理健康等方面較為薄弱,達不到一專多能的發展要求。新公共管理理論強調管理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以提高管理效率。

3、強化忠誠教育,增強學管幹部和學生的政治敏銳性。新公共管理理論反對傳統理論中公務員保持中立的觀點,強調公務員要有政治立場和責任感。公安隊伍是一支聽黨指揮、服務人民、特別能戰鬥的紀律部隊,公安院校正是培養公安高等人才的搖籃。郭聲琨部長在視察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時強調,公安工作和公安教育,對黨忠誠必須擺在首要位置。忠誠是公安院校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也是警務化管理的基本內涵,警務化管理工作人員首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只有這樣才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廣大學生,做好學生的“政治領路人”。

4、提高學管幹部的綜合管理能力,進行專業化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論認為專業化管理的內涵是讓管理型而不是專家型的人員擔任領導職務。警務化管理下學管幹部扮演者多重角色,既是學生教育的領導者,又是學生生活道路上的貼心人、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三觀”的塑造人等,如此複雜多樣地角色,加上現階段在校學生多為具有鮮明個性的“90後”,學管幹部只有在提高自身綜合管理能力的基礎上,才能做好警務化管理工作。筆者認為,學管幹部首先要做一個忠誠的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宣傳者,既要自己學的懂、學的透,又要以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其次,學管幹部要不斷加強學習,積累實踐經驗,只有通過學習、實踐,學管幹部才能不斷提高認知能力,掌握警務化管理的制度內容和軍事、法律方面的知識,用自身的人文素養、文化底蘊和實踐經驗來贏得學生的敬重和信任;最後,學管幹部要提高自身的科研創新能力,警務化管理強調管理、教育和服務,這三者相互聯絡、相互統一於公安教育事業當中,隨著公安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會出現各種新情況新問題,學管幹部只有在掌握教育和管理科學規律的基礎上,真正瞭解學生的特點,用科學研究的眼光審視警務化管理工作,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才能與時俱進地培養一代又一代公安專門人才。

公共管理碩士的論文【8】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內容

在新公共管理領域中美國和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都將政府服務於經濟建設作為國家行政管理改革的基礎所在,同時他們都在自己的國家現行的行政管理改革當中將行政管理改革作為了自身進行政府改革的重要內容,掀起了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熱潮。在西方國家用心公共管理的措施,改善國家行政管理體制的過程中,可以將這種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內容簡單的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內容,首先就是在國家現行的社會制度和行政管理的基礎上,不斷地優化社會、市場管理與政府職能之間的關係,建立一種更加和諧、更加完善的現代國家行政管理的體制,促進社會、國家、經濟的協調發展。其次就是將社會的資源和國家公共服務體制有效地建立起來,促進社會資源與國家的公共服務之間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制度。再次就是要從政府自身的行政管理體制內進行改革,不斷地將政府的職能簡化或者是弱化,將更多的權力下放到社會,讓這個社會真正成為一個市場作為主導的社會,讓資源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充分的發揮市場的積極作用。改革傳統的管理管理體制,取而代之的是建立起一種有效的市場競爭的模式。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過程中,將心公共管理措施充分的應用到我國的行政管理的改革當中還是有一定的效率在其中。

二、當前我國行政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弊端分析

受我國固有的傳統思想的影響,特別是官本位思想的影響,我國的政府機構在日常的行政管理過程中往往所發揮的重要的作用就是指揮和抓權的過程。對於政府的一點點的行政管理權力都應用的過於死板,這樣的話就難以促進市場的經濟活力在其中發揮更好的優勢。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受到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前實行計劃經濟的影響,往往對於國家政策內的制度管理的相對較死,不能夠發揮其活力。當前我國正處於由改革開放的高速上升階段到社會急劇轉型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經濟的發展亟待需要政府轉變職能,需要建立起一個更加靈活、更加高效、更加廉潔的政府,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形成新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一套能夠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行政管理體制。當代西方政府改革的新公共管理運動對於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行政改革的深化,對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企業和社會的關係,完善巨集觀調控機制,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提高政府行政改革效率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當前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中對於市場管理的過多、過嚴,市場經濟的發展儘管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完善,但是大部分還是需要政府在其中發揮調控的作用,另外還需要指出的就是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還沒沒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來實現對於我國新的市場經濟發展的改變。所以說,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還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還需要不斷地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的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以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國家的行政體制之間更加融洽關係的形成。

三、新公共管理在我國行政管理改革中的作用

(一)新公共管理強調管理的高效率,有利於行政機關的辦事效率的提升西方國家形成的新公共管理體制往往將政府的行政能力進行企業化的管理,強調管理過程的效率意識,由於我國的政府機關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響,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政府機關以及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的低下,同時受到我國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給政府的權力代啦的就是這種權力過分的集中起來,政府該管的事情也管、不該管的事情也管,所以說導致政策的制定和推進過程都出現了人浮於事的情況。對於我國的行政管體制來講,由於機構的設定不合理,往往出現的就是機構的重複設定,這種行政管理機構當中人員龐大、工作人員較多,辦事的人卻相對較少。新公共管理強調政府在日常的公共管理過程中應該像企業進行管理那樣樹立起效率意識,不斷地增強市場的活力,用相對較少的資源來建立起一套能夠更加適合政府管理的有效體制,同時還能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行政管理過程中兩者相互協調起來。為了提高效率,政府管理人員首先應樹立效率意識,增強活力,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多的公共產品,提供更好的服務。

(二)引入競爭機制,不斷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競爭意識的表現競爭意識和目標管理這樣的內容都是新公共管理理念中重點表現出來的內容,在我國的行政管理的改革當中應該不斷地提升政府機關的管理過程的競爭意識,在政府機構當中形成一種積極有效地競爭機制,讓所有在政府機關部門進行工組的人員都有一種競爭意識和目標意識,將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的分工更加合理、更加有序的體現到他們的日常工作當中去,促進這種競爭意識的形成,使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在一個高效的政府管理體制的作用下面形成起來,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加合理、有序的進行。新公共管理在不斷地實踐過程中往往將競爭的機制引入到了政府公共服務的領域,打破了政府這種獨家經營公共服務的壟斷地位,積極有效地鼓勵其他的社會組織和企業組織來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的產品。這樣的話就能夠提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政府的競爭意識,如果在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中,沒有能夠建立起一種有效的方式的話,就難以促進我國行政管理改革的優勢所在,難以形成一種服務的意識,就不能夠達到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有效作用。

(三)不斷地提升法律在行政管理改革中的作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形成在西方建立起來的新公共管理是在嚴格的法律和規章制度的作用下建立起來的,這種管理體制更加註重公平正義的形成,同時還需要看到的就是所有的社會行為,包含著政府的各種行政手段,都必須在遵守憲法和法律的基礎上進行,這樣的話就需要建立起一套相對完善的法律制度。在我國由於法律制度還沒有完全的建立起來,鑑於這樣的一種現狀就需要不斷地進行各項法律的立法工作,做到各種社會行為都有法律的約束,才能夠提升社會管理的有效性和社會管理的針對性。同時我們更應該清楚的看到,只有將社會行為規範到一個限定的圈子裡面才能夠有效地提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行為的科學化水平,才能夠將社會的公平和社會的正義更加完整的體現出來。通過對於新公共管理內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對於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最大的一個借鑑的作用,就是要政府在完成公共管理的目標和任務服務的時候,制定一系列成熟的法律制度來規範和約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容,將所有的不合理的內容都能夠關進制度的籠子裡面。促進我國各項事業的開展都能夠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一種社會風氣,這樣才能夠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完善。

(四)新公共管理突出了對於政府和公務員的約束,使其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由於我國的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往往側重的是對於制度的改革,對於政府和公務員的約束相對較少,這樣的話就難以保證國家行政權力在實施過程中難免被扭曲,新公共管理將這種管理體制出現的弱點清晰地揭示出來,不斷地改進我國行政管理改革中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所以說,在我國行政管理改革中應該建立起一種能夠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政府本身和公務員行駛權力的有效手段,不斷地提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政府行為和公務員的行為。儘管政府機構改革的直接目標可以是改善行政績效,但也要與政治體制改革結合起來。要讓行政人員認識到行政工作所負有的政治責任,增強對政治的敏感性,保持對政策的自覺響應性,從而達到忠實地履行行政職責的目的。另外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就是必須堅持全方位的改革模式,以往的政府改革把重點放在機構和人員的裁減上,忽視了公共管理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政府改革的程序。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應高度重視政府改革的配套工程,將組織變革、職能轉變和管理方式的更新有機結合起來,系統的、全方位的推進新一輪的改革,使政府通過改革真正做到“強身”,以實現改革的最終目標。努力改善市場與政府的關係。在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不僅體現在政府對市場的作用,而且要充分利用市場對政府的反作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發揮市場機制的功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公共管理在我國的行政管理改革中所發揮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在進行行政管理改革的過程中,應該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前提下,進行取長補短,不斷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為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社會管理的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