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語文的工具性,加強語言文字教學論文

來源:才華庫 2.9W

新課程改革對中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勢下“學案”教學法應運而生。“學案”教學是相對於傳統的“教案”教學而提出的,根據“學案”和教材進行自主創新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這裡對“學案”教學模式進行粗淺的探究。

突出語文的工具性,加強語言文字教學論文

1. “學案”教學的意義與特點

1.1意義 “學案”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輔助學生根據“學案”和教材進行自主創新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 “學案”具體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

(1)問題情境和背景材料:問題的提出,有關知識概念產生的背景材料和思想意義,知識的邏輯順序。

(2)自主學習和疑難資訊反饋:學生對問題的態度,學生在自學中的疑難、錯誤,問題的新發現、新猜想、新論證。

(3)閱讀、思考、合作:有關概念的意義,在可能提出問題的地方設定提示。

(4)學法指導:知識的學習方法、問題的處理策略指導。

(5)小結,交流:概括學習重點、難點,構建知識的結構圖。 所以,“學案”不是教材的翻版,不是練習冊,也不是教案,而是側重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學案”教學充分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1.2主要特點。

(1)改變了知識的傳遞方式、彌補了教材的不足。 “學案”教學則建立起教材、教師、“學案”和學生之間的新型關係,其中,教材主要傳遞陳述性知識,“學案”主要傳遞策略性知識,教師注重學生的情意培養,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可以提供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去挖掘教材中的寶藏,從而彌補教材的不足。

(2)有利於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每個教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知識的呈現方式提出自己的創設性設計,使“學案”越來越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規律,為學生提供自學的工具和指導,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指導學生,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教師的關懷,樹立自學信心,有效地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

2. “學案”教學模式的基本環節

2.1組織準備。 教師要制定並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這是“學案”教學的前提和出發點。編寫出符合學生實際、富有啟發性的高質量的“學案”;準備好課堂必需的教具、模型和多媒體軟體等。

2.2自學與交流。 自學中對學生的問題,教師可採用啟發學生思路、針對重難點精講、引導學生合作與討論三種方式處理。教師瞭解收集學生自學的情況,為下一節課做好準備。

2.3總結達標。學生根據“學案”,總結所學的重點知識,形成知識結構,歸納易錯、易漏的知識薄弱點。“達標”就是設計一份檢測題(既包括對知識、能力的檢測,也包括思想情感提升),檢測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給學生提供一個內化整理的機會。

3. “學案”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3.1編寫好導學方案。導學方案的編寫可採用要點提示、網路綱要、問題思考等形式,從而提示學習的難點、重點、學法及技能要求等。指導學生進行目的性學習,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共同發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3.2導思及導練的實施策略。 通過導思及導練使學生明確並掌握所學內容的知識結構。要遵循教法與學法相結合、突出“導”的作用和效果。

(1)創設情景,設計問題,保證教學協調。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創設問題情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完成舊知識的遷移過渡,進入新課題的學習。要重於疏導,變“難學”為“易學”。教師要把自己的思維放到學生的思維水平上,要從學生的思維角度、思維習慣和方法去體驗,設計問題時,教師要從高的懸念向低的懸念過渡,逐步找到接近“發展區”的結合點,力求保證教學雙方思維活動能夠達到同步協調。

(2)資訊交流,深化規律,提高學習效果。在以上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有關的知識和規律。可由小組採用登臺表演、畫圖講解等彙報形式向全班彙報本組研討情況,其餘小組做補充、辯論,可促使學生有條理、有層次地掌握知識和規律,從而使他們的知識技能和認識得到提高和昇華。總之, “學案”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一種促進知識學習和運用的環境和條件,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和體系,促進學生學習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發揮。各個環節的設計還具有防止教師過多地干預學生的學習和思維過程的作用,有利於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