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心理問題現狀及預警體質構建論文

來源:才華庫 1.9W

近些年,我國高等院校經常發生因為學生心理危機問題而導致的傷人或自殺事件,給學生、學校和社會造成了重大損害。從表面看,此類問題的出現似乎是危機發生時的應急處理沒有及時有效到位,但仔細分析後可以發現,關鍵還是危機事件發生前的預警系統沒建立,即缺乏對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預警和提前預控。心理危機預警實質是一種超前管理,我們一般認為心理危機的產生是突發的,具有偶然性,但事實上,心理危機有其特殊的形成系統和發展過程。卡普蘭將心理危機定義為“個體在生活中遭遇某種巨大問題而又無法用慣常方式應對時產生的一種心理失衡狀態”,說明心理危機有著自己的特徵,人們在心理危機狀態下會產生一系列反常的情緒、行為和生理反應,所以說,心理危機是可以被預知和發現的。

高校學生心理問題現狀及預警體質構建論文

一、高校學生心理問題現狀。

1、特殊群體人數比例逐年增大。以陝西學前師範學院化學與化工系新生為例,單親、孤兒人數佔全系新生人數的 5.1%,家庭困難學生人數更是佔到全系新生人數的 46%.

2、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集體觀念和生活能力較差,對家長依賴心理嚴重。

3、大多數學生對大學專業不瞭解。志願一般是徵求教師和家長的意見報考。以陝西學前師範學院化學與化工系為例,40% 的學生為調劑專業,74% 學生不瞭解所報專業內容,進入大學生後,隨著自身認識的成熟,對於今後的就業問題倍感壓力,心理負擔嚴重。

4、家庭經濟問題帶來心理負擔。貧困家庭學生人數逐年增長,部分學生因為經濟問題導致出現心理失衡,自卑和嫉妒心理,經常性的仇視同學、學校和社會。

二、“四位一體”預警體制構建。

為了有效的發現和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筆者決定通過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分類機制、四級(學校、系、班級和宿舍)心理健康狀況排查機制、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家校聯動機制、大學生心理健康主體互動機制四個維度來構建我們系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

1、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分類機制。

(1)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檔案。新生入學時,製作《化學與化工系學生心理檔案》,檔案建立依據科學性、全面性、保密性和動態性四個原則,確保內容的真實可靠。檔案分為五方面內容:①學生簡歷,包括姓名、學號、所在班級、民族、出生年月、班主任姓名、家庭住址、愛好特長等;②身體狀況,包括血型、健康狀況、既往病史;③家庭生活境況,包括父母姓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情況、是否獨生子女、是否特困家庭、是否留守兒童、家庭成員情況等;④學習情況,包括學習成績、學習態度、思想品德、行為習慣、交際習慣等,分為自評和他人評價兩方面;⑤影響重大事件,主要是對學生本人造成重大影響的負性生活事件,包括親人重病或傷亡、考試失敗、生活條件改變等。

(2)分類進行心理危機預警。根據填寫結果統計製作《特殊群體學生情況統計表》,將心理危機學生劃分為單親、孤兒、家庭困難、學習困難、生理疾病、心理問題六方面,根據其不同情況制定相應干預措施,進行心理預警工作。

2、建立“四級”心理健康狀況排查制度。

“四級”心理健康狀況排查制度是指校級、系級、班級和宿舍的層級排查,實時更新學生心理檔案,及時發現心理危機學生。(1)校級:學校每學年對學生進行一次心理測試,篩選出心理問題學生。(2)系級:建立《心理危機學生追蹤檔案》,每月與心理危機嚴重學生、舍友及家長談心,追蹤其心理情況。關注學生微信、微博、QQ動態和校園貼吧等,及時篩選出反映學生心理危機的.資訊。(3)班級:各班民主選舉心理委員,心理委員每月遞交班級《心理晴雨表》,內容包括學習情況、生活狀況、人際交往狀況、情緒情感狀況、個別情況描述、綜合評價、開展的主要活動心理服務及感想八方面內容,並製作各班《心理情況記錄本》,每週更新班上同學學習和心理情況。(4)宿舍級:建立化學與化工系舍長 QQ 群,每週末在群上彙報宿舍內一週情況,包括是否有宿舍矛盾、是否有夜不歸宿現象、是否有舍友行為異常等,當宿舍成員出現一些反常的行為 ( 如談論自殺並考慮自殺的方法,言語中流露出死亡的念頭,或不明原因地給同學、朋友或家人送禮物等 ) 時,及時向輔導員反映。

3、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家校聯動機制。

多數家長在孩子進入大學後對子女的關心主要集中在學習成績和日常經濟支出方面,對孩子在感情和日常心理上的關心欠缺。家長認為孩子進入大學就完全交給了學校,對於孩子的教育全部都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因此她們主動參與對孩子心理教育的意識非常淡薄。因此,為了加強家長對子女心理問題的瞭解和引導,必須建立家校聯動機制。首先,要強化合作理念,呼喚學生家長由“被動參與”向“主動參與”轉化,與篩選出的心理危機學生家長聯絡,瞭解學生家庭情況,並及時給家長彙報學生情況,給家長講解基礎的心理教育理論知識,幫助他們認清事情本質,消除不必要的擔心。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應當承擔的角色,並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促使家長能夠積極配合學校對出現心理問題學生開展的各項引導工作。其次,擴充套件家校合作渠道,推進與家長雙方由“應急合作”向“常規合作”轉化,近年來高校招生範圍擴充套件,學生來自全國各個地方,使得中國小常用的家長會、家訪等溝通形式受到限制,因此要利用網路資源的優勢,通過電話和QQ 跟家長聯絡,並建立微信平臺,每日傳送學生在校情況、參加活動情況和獲獎情況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文章;建立家長留言板,及時回答家長問題,與家長溝通。

4、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主體互動機制。

(1)進行大學生思想健康教育理論學習:除了講授課本知識外,還進行案例諮詢、情景模擬、學生相互心理諮詢、職業規劃等課外教學,增強學生們的主動性和自我心理教育能力。

(2)充分利用網路宣傳媒體宣傳媒體,利用各班 qq 群、系內微信平臺等,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徑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活動,每週上傳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方面的文章,對於可能誘發學生產生心理危機的事件,在事件發生前、發生中、發生後整個環節都組織召開班會,給同學們充分講解,讓學生產生危機意識,並培養他們的識別和自我調節能力,降低心理危機事件發生的概率。

(3)製作大學生個人生涯規劃書:新生在第一學期中旬,讓他們製作大學生涯規劃書,目前大部分的大學生,對大學生活的感覺就是無聊與迷茫,生活沒有目標和計劃性,非常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通過讓他們制定自我規劃,每學期自我總結的方法,幫助他們儘快確立目標,適應大學生活。

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預警體系的構建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發展的過程。現在有關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及機制的研究大多建立在理論上,缺乏實證研究,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而本文在立足於本校學生實際的基礎上,構建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有效保證學生的心理安全,增強了繫上學習氛圍和參加活動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郭蘭,傅安洲,霍少洲 . 大學生心理危機及預警系統的研究 [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3)6-8.

[2] 陳香,賈巨才 . 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其預警干預機制研究[J]. 教育探索,2005(6)110.

[3] 吳英 . 國內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系統研究概述 [J]. 中國校外教育,2011(4)34.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