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職業教育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關係的論文

來源:才華庫 3.19W

一、前言

淺析職業教育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關係的論文

職業教育是指在職業院校中,教育者對受教者進行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知識傳授及技能培訓活動,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相對於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內涵比較豐富,包括技術教育、職業教育及職業培訓。

二、技術哲學理論觀點

技術哲學中的一對核心問題就是科學與技術的問題。這是一個比較具有爭議的問題,而且這種爭議也較嚴重的影響了職業教育中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問題。要正確處理職業教育中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係,首先要澄清科學與技術之間的關係。

(一)認識技術早於認識科學

科學理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的,但是認識理論、發現理論卻是人的實踐活動,技術實踐更是人的實踐活動。科學理論的發現過程需要經過“觀察一總結一觀察一驗證”的過程,而技術則不需要。因此,我們可以說,對於科學的認識是理性認識,對於技術的認識是感性認識。那麼,這兩者的發展到底孰先孰後呢?一種觀點認為,技術是對科學的應用,自然得出結論:先有科學,後又技術,即先理論,後實踐,遵循“理論一實踐一理論”的公式。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科學技術發展史中得到答案。加希特根據各個歷史時期佔統治地位的技術不同,把技術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機會的技術;(2}工匠的技術;(3)工程科學的技術。沒有技術成熟的工匠,發明只是偶然的事情。正如先有燈泡的發明,後有歐姆定律一樣,即先有技術,後有科學的體現。另外,人的認識規律也是先有感性認識,後有理性認識,即先認識技術,後認識科學,先知其然,後知其所以然。因此,一個人對技術與科學的認識,應該是遵循“實踐一理論一實踐”的公式。

(二)科學與技術是相互依賴的

從概念上講,科學與技術看似是兩件毫無相關的事情。但在實際工作中,科學技術工作者要順利完成工作,必須既要懂科學,又要懂技術,即結合了科學與技術的意義。如果技術工作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懂技術不懂科學,技術不但得不到很好的表達與傳播,而且無法將技術改進與昇華。科學工作者如果只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然,只會陷入“空想主義”境地,只會說空話而不會做。科學的目的是通過技術,發現目前尚未發現的客觀規律,技術的目的是通過科學發明目前尚未存在的工藝及產品。由此可知,發明與發現,即科學與技術是相互依賴,協同發展的。

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構性關係

根據技術哲學的觀點,職業院校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要接受科學的指導,而實踐教學要接受技術理論的指導。

(一)共時性同構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無時無刻不存在彼此間的資訊交換,即共時性同構。

1.互釋共時性同構。職業院校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的共時性結構之一就是表現在它們的相互闡釋。實踐教學通過多種形式,如觀摩、參觀、校內實訓基地實習,頂崗實習等,驗證與鞏固所學理論,這體現為實踐對理論的闡釋。在此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的理論都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只有那些感性認識及模糊理論才需要。通過檢驗,不僅能檢驗及鞏固理論,還能發現理論存在的缺陷並發展理論。另一方面,理論闡釋實踐。首先,實踐教學屬於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所謂教學即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理論知識與掌握基本技能,促進學生多方面素質全面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人的活動。

2.互融共時性同構。所謂互融共時性同構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中必然存在理論教學,理論教學中必然存在實踐教學。首先,在教學內容方面,理論教學中一定會有對實踐或現實情況的闡述,在實踐教學中一定會設計理論背景及相關指導理論的描述。其次,在教學形式及教學方法方面,在理論教學過程中需要聯絡實際情況,利用演示,觀察及親身體驗等手段,並且學生還要通過操作,練習等方式來理解、鞏固與掌握理論知識;而實踐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需要理論指導學生實踐過程,並且在實踐後還要依據相關理論科學的解釋結果。

(二)歷時性同構

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不僅表現為共時性同構,而且表現為歷時性同構。

1.互動歷時性同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發展的歷時性同構,主要表現為教學實踐中的意義關係、權重關係及規則關係。所謂意義關係是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都是為了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這是它們兩者的共同基礎及最終指向;所謂權重關係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肯定會佔用一定的教學資源與實踐,因此要合理分配其內容比例及權重關係;所謂辯證關係是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相互統一,不可分割的,但是這種關係是在一定規則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不是強加的。在此三種關係基礎之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才能實現“互動”。

2.互補歷時性同構。之所以會出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互補歷時性同構,是因為它們存在共同的指向與功能的部分交叉。在整個教學目標完成過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時服務於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各自完成自己的使命,實現其功能,但各自功能的實現不是通過排他方式實現的,而是交叉互補的方式。

3.同步歷時性同構。正是因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存在互融、互釋、互補等同構關係,決定了他們之間必須“同步”。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過程中,同時存在內容、層次與進度三個屬性,並且雙方必須同時保證三個屬性的同步和依賴。

四、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異質性關係

理論教學遵循是從實踐到理論的邏輯,是比較抽象的過程,而實踐教學則遵循從理論到實踐的邏輯,是具體化的`過程。因此,兩者之間除了同構性之外,還包括異質性的存在。

(一)教學面向異質性

首先,理論教學是以客觀的“物”的運動為主題,面向客觀物件及其運動變化的領域。在該過程中,作為物件,人同時也是作為客體而物化,成為與物一樣的東西而存在。師生都是外在的觀察者與資訊獲取者,教學的目的在於揭示事物與物件的本質與規律。而實踐教學是以人的“行動”為主題,主要面向人類活動過程的目的、手段、行為與效果等。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同時作為教學的積極參與者及執行者,教學的目的是明確人的行動與策略。

(二)教學內容異質性

理論教學的教學內容主要是陳述性知識,是對外在世界規律體系的陳述,表現出普遍性與穩定性特徵,其著眼點在於事物本體的內在聯絡、相互關係、運動過程及發展趨勢,強調邏輯嚴謹及結構完整;而實踐教學則以傳授程式性知識為主,是指導人類行動的規則體系,表現出程式性與操作性特徵,其著眼點在於工具操作、程式及方法,強調功能複合、資源整合及目標的統合。

(三)教學模式異質性

理論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教師講解與傳授,學生消化吸收知識的過程,期間主要以教師言語表達為主,形象教學為輔的教學結構。該模式著眼於利用以文字為載體的知識解決認知問題,因此,教學自由性較大。而實踐教學整個過程都是以形象展示與操作為主,要求學生要反覆演練與體驗,要求儘可能的創設與真實情境相一致或類似的教學活動情境。

(四)教學目標異質性

正如技術哲學觀點,科學與技術是人類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長期過程中沉澱的產物,兩者相依而生、相伴而行,正如我們職業院校中理論與實踐的關係。理論教學立足於系統掌握學科知識,重點在於構建客觀世界的結構關係及物件世界的觀點體系。理論教學追求求真及知識與客觀世界的吻合;實踐教學立足於滿足人類服務的需求,著眼於應用知知識,以形成主體世界的行動策略,構建關於行動世界的方法體系。它以塑造個人綜合能力為主,以科學理性與價值理性的統一為宗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