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生態理念的土地利用規劃探討論文

來源:才華庫 3.18W

在保護和利用土地資源過程中,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作為統領,能夠超前計劃和安排一定區域內未來土地的利用。土地不僅是人們生產和生存的基礎保障,更是大自然賦予的一種寶貴財富。土地作為人們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具有生產、承載等功能。但是有限的土地資源無法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人與土地之間的矛盾越發突出,加強改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勢在必行。

基於生態理念的土地利用規劃探討論文

1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生態理念要點

1)土地規劃區域生態安全評價。目前,我國並沒有統一定義生態安全,對於生態安全的界定學者們也是眾說紛紜。筆者認為所謂的生態安全,主要是指未威脅到人們的安全、健康、必要資源、環境變化以及生活保障來源等。其中,社會生態安全、經濟生態安全和自然生態安全均屬於生態安全系統。規劃區域內的社會、經濟和自然生態安全需要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中得到保障,確保規劃方案可行的前提就是規劃區域生態安全評價的開展。2)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用地型別劃分。根據用途對我國現行土地進行分類一般可分為三種,一是建設用地,二是農用地,三是未利用地。建設用地分為3類,一是獨立工礦用地,二是水利設施用地,三是交通運輸用地;農用地一般分為5類,一是園地、二是牧草地、三是耕地、四是林地、五是其他農用地。土地利用現狀通過這一分類體系能夠很好地反映出來,主要對經濟、社會方面的功能進行綜合考慮。近年來,土地規劃和建設的主導思想正在逐步轉變為生態用地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對區域規劃用途的土地進行分類利用時,需要對土地的社會、經濟和生態功能進行綜合考慮。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需要對不同功能的地類進行明確,提取、歸併土地體系時需要根據土地體系功能進行。3)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對於現行的國內外環境影響評價的發展、作用、指標體系、評價程式和方法等方面很多學者已加強研究。現如今,在我國五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落實的主要環節是縣級規劃,非常有必要對該級土地的利用規劃環境影響進行評價。4)規劃區域生態足跡分析。所謂的生態足跡分析,主要是一種持續性規劃方法,在對特定人口和經濟體的資源消費與廢棄物吸收進行估算時根據相應土地的生態生產力進行。生態足跡分析在規劃區域開展時,能夠對該區域生態承載力進行研究,對土地利用的可持續性進行測算,對規劃目標的土地利用可持續性和生態可行性進行評價。該方法在對國外同類型研究進行科學借鑑的情況下,經常應用在大尺度模型和方法上。不過對其進行具體層次的研究應用,尤其是具體的體系和模型在縣城尺度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的應用還相對缺乏,在今後的'實踐中分析生態足跡時需要有效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從而實現對規劃方法的創新和生態理念的增強。

2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對生物群落的影響。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當於土地區域性的利用活動。在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後,所改變的土地景觀生態系統很難再恢復原樣。通過長期實踐能夠看出,我國大部分的農用地或未利用地變為建設用地時均處於未完成規劃或者已完成規劃但可行性不強,對於自然狀態的田、林等生態系統未科學合理處理,導致其成為人工生態系統,大量的建築物和道路替代了原本複雜多樣的自然植被,塊狀的自然生態系統被分割孤立出來,從而使野生動物的活動範圍大量減少,嚴重影響了生物的多樣性,進一步降低生物的存活率。2)對土壤的影響。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會對土壤整體質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例如影響土壤的肥力、結構和質地等多個方面,從而使土壤受到汙染,進一步降低生物活性,酸化、鹽化或板結土壤等。在實施規劃時,因為調整了土地利用結構,會使大片森林遭到破壞,草地成為耕地,對原有植被造成損壞,從而使水土流失加劇,水土流失不僅會使肥沃的表土出現流失,而且會降低土壤的肥力,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淤塞下游河流,洪水氾濫。如果在乾旱區域放牧過度的話,會造成牧草地的大面積消失,對原有的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另外,衰減的植被會減少土壤中的有機質,降水在堅硬的土壤中很難滲入其中,水分的缺乏使植被快速衰減,從而降低植被覆蓋度,最終導致沙漠化越來越嚴重。3)對水資源和水環境的影響。在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後,地下水位的下降、水環境質量的降低等是對水資源及水環境影響的重要體現。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業用地逐步轉變為商業用地,下墊層的滯水性和滲透性受建築物及水管網建設的影響而不斷減弱,降雨以後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雨水的截留、填窪、下滲以及蒸發量,從而降低了地下水的補給徑流量,大幅增加了地表徑流量;重新佈局工礦企業、建設新城鎮需要大量排放工業和生活汙水,從而徹底改變了區域內的湖泊、河流等水環境質量,直接危害到生活用水及農田灌溉。4)對植被的影響。在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後,日益增長的城鎮建設用地需要不斷加大對草地、林地以及荒地的開發力度,從而降低了地表植被覆蓋率,單一的農作物逐漸替代了之前多樣性的植被。與此同時,在開採完礦山以後,很少企業規劃和整治礦山區域,嚴重破壞了礦區植被。還有些礦山在大量抽水以後,導致地面塌陷和地下水位下降嚴重,從而導致地表植物因缺水而枯萎。

3基於生態保護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措施

1)加強規劃編制後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在進行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時,需要將一套土地利用規劃體系建立起來,並確保其完善性和協調性。實施規劃後對生態環境的變化情況及趨勢可以通過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進行了解,從而使規劃對環境造成的後果更清楚的展現出來。相關部門需要及時修改或重新規劃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的因素,對用地結構和佈局進行適當調整。根據生態規律使生態系統的執行情況得到改變,從而使區域生態環境健康得到保障,使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提升,最終實現持續利用土地資源。2)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中充分運用生態保護。開發利用和管理土地資源的有效途徑就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想要實現生態效益,良好的總體規劃是重要前提條件。所以,需要在整個規劃編制過程中始終貫穿生態理念,確定多目標規劃模式,其規劃核心為資源、經濟、人口和環境,在土地規劃目標體系中納入生態效益。另外,要堅持把生態環境要素納入到土地利用現狀分析評價、劃分土地利用分割槽、土地質量評價以及土地供需預測分析範圍內。將土地自然資源生態系統的特點突出出來,將符合生態發展需要的土地利用功能分類體系建立起來並不斷完善。在土地利用規劃和資源開發中堅持生態用地,對特定區域進行明確,將其作為生態功能用地。3)建立完善透明的土地利用管理體系。規劃和實施管理是促進土地利用規劃達到預期效果的基礎保障,規劃管理的基礎就是編制土地利用規劃,規劃編制的最終目的是規劃的實施,是落實土地利用戰略的具體表現,建立實施保障體系是達到預期效果的有效途徑。所以,需要對各級土地管理機構和隊伍加強建設,將管理隊伍不斷充實,使管理人員的法制教育進一步加強,從而提高管理決策水平,監督規劃實施。

4結語

基於生態理念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作為一項綜合性系統,需要堅持編制結合實施,理論結合實際,不斷探索在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存在的生態問題,及時將生態理念貫穿於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按照可持續發展理念編制規劃方案,探索實施方式,從而使其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在各專案規劃之間的關係起到協調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嘉碧.土地利用規劃的實施管理研究[J].山東國土資源,2010(7):36-40.

[2]邵玲,杜文星,楊俊孝,等.基於生態足跡理論的新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7).

[3]郭忠誠,施玉麒.土地利用規劃修編對規劃修編的啟示[J].上海地質,2010,30(3):49-52+62.

[4]王志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土地管理工作的關係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3,4(25).

[5]類淑霞,郝晉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視角下的城市用地規模彈性控制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8).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