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利用鄉土文化資源開展中學美術鑑賞的探討的論文

來源:才華庫 3.09W

鄉土是一個人出生、長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列子·天瑞》:“有人去鄉土,離六親,廢家業。”唐·封演《封氏聞見記·銓曹》:“貞觀中,天下豐饒,士子皆樂鄉土,不窺仕進。”鄉土文化即指地方文化,地方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範圍內長期形成的歷史遺存、文化形態、社會習俗、生產生活方式等。地方文化首先在於它具有明顯的地域性。鄉土文化大體分為三類,包括自然環境:指鄉土的地形、地質、氣候、水文、動植物、土壤等,是供應人類生存所必需的一切物質;人文環境:指人類在鄉土的有形建設,如交通、聚落、經濟活動和無形建設如文化、風俗習慣、語言等;社會環境:指人與人之間的尊重、關懷、團結、合作、包容等,是在時間的長河中,人們從生活中擷取和養成的、具有鮮明地域特徵和民族特徵的文化生活。

關於利用鄉土文化資源開展中學美術鑑賞的探討的論文

一、鄉土資源對地方美術文化的保護、傳承、發展所起的作用

我國自古就有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新課標更是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主的人性理念。充分運用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鄉土文化資源開展中學美術鑑賞,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美術教育教學質量,且對地方美術文化的保護、傳承、發展有著特殊的作用:

1.有利於愛國愛家鄉教育

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鄉土文化都有著顯著的地方特色,是地方民族文化中最為生動、本原、質樸的一部分。它體現著地方民族傳統的審美觀念,傳達著民族基本心理意識和美好願望,凝聚著地方鄉民的藝術創造及智慧才能,特別是那些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作品,是濃濃鄉情的最好表達。不僅可以理解地方先民健康、原始、質樸的美學思想,而且可以增加現代人對民族的自豪感和歸屬感。所以,鄉土文化是最好的`愛國愛鄉教育的素材之一。

2.有利於美術課程改革的推進

任何一個版本的美術課程都不可能全面闡述世界每一個角落的歷史文化,只有施教者在課程傳授中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優勢,將美術課與地方傳統鄉土文化相結合,增加對地方歷史、經濟與文化發展的理解,才能將自己與現實社會聯絡起來,認識所處城市的歷史文化;才能真正吸取地方現代文化中的精華,合理開發並傳播鄉土文化,更有效地推進美術課程改革。

3.有利於師生教與學的融合

鄉土文化課程資源的開發,有利於學生了解鄉土文化,激發學習興趣;有利於教師傳播鄉土文化,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其教育目標;有利於師生共同關注鄉土這塊文化,使學生早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4.有利於繼承與發展民族傳統文化

隨著現代城市科技的發展,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本無可厚非,但由於我們忽視了鄉土這塊可貴的傳統文化資源,致使一些彌足珍貴的鄉土藝術及文化逐漸消失在我們的眼皮底下,這怎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呢?比如賀州市賀街鎮的臨賀故城及賀州市瑤族民居,起始於西漢時期,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然而到了近代,這獨具特色的地方建築將面臨失傳。通過開發與利用,將有利於學生廣泛接觸地方鄉土優秀文化,將美術學習與傳統文化資源、生活經驗、周圍環境等聯絡起來,使“生於斯,長於斯”的學生更熱愛自己的家鄉,感觸身邊文化的藝術魅力;有利於促進當地文化、教育與經濟有機的結合,更好地繼承和傳承。

二、如何有效地利用鄉土資源

那麼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唾手可得的課程資源,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把鄉土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融入校園文化

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強調:“要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說話。”這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校園文化對於學生髮展的潛移默化作用。建立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是需要有載體來實現的,鄉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則是有效的載體。把鄉土文化融入校園,使其深入師生的心靈,遍及校園的角落,直至發展成為學校的特色文化,成為學生耳聞目睹的活生生的題材。

2.把鄉土文化資源融入學科中教學

鄉土文化是繪畫、設計的原型和起源,並與其他學科互通曲款。而多門學科的融會貫通,不僅有利於促進本學科的學習,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這已經成為廣大教育者的共識。鄉土文化不僅與繪畫、設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且與其他學科都有相互結合的地方。如賀州富川瑤族自治縣秀水村“飛簷翹角馬頭牆,玉題幹欄萬字窗,素瓦灰牆斜山頂,龍頭鳳尾伴太陽”的建築文化特點看似只與書法、繪畫、設計、雕刻有關,其實它深深地聯絡著當地的歷史、信仰與民俗。

3.把鄉土文化資源融入文化傳承和交流

教育部新頒佈的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美術教育要“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蒐集、整理豐富的鄉土文化資源並將其運用於學校美術教育,弘揚和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培養學生對優秀民族民間美術的認同感和鄉土情懷,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已成為我國新一輪的基礎美術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

4.把鄉土文化資源融入審美教育

大工業時代隔絕了泥土芬芳,而鄉土文化卻與大自然、“活在當下”的日常生活彼此有機相融,因此能增加城市裡的學生對樸素自然的美感的認識與體驗,迴歸自然,認同鄉土,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活性”教材。學校美術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熱愛鄉土,建構審美精神。鄉土文化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有靈性、有活力的美術,其中的生產工具、日用工具往往體現了普通百姓天然樸素的審美追求。《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要“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鄉土文化更為我們提供了美術學習的豐富的“現實情境”。

總之,鄉土文化中蘊涵的人文思想、傳統藝術觀念,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充分利用鄉土文化資源,能使學生更好地瞭解美術與情感、美術與社會、美術與文化、美術與生活的關係,有利於給學校美術教育帶來發展的機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