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物聯網技術與設施農業發展的相容思路論文

來源:才華庫 2.68W

在社會發展程序中,需要不斷推動與實現農業現代化,切實提高農業生產質量。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在設施農業中引入物聯網技術,可以藉助感測器感知與捕獲農業生產環境資訊,通過物聯網技術監控環境引數的動態變化,為農作物生產提供科學依據,為農作物生產營造最佳條件,以實現農業精準化管理。這種生產模式整體效益突出,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解析物聯網技術與設施農業發展的相容思路論文

1 物聯網技術與設施農業內涵認知

物聯網是以鐳射掃描器、射頻識別、全球定位系統與紅外感應器等一系列資訊感測裝置為基礎,可以實現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間的聯絡構建,從而開展資訊通訊與交換,達到識別、定位、監控、跟蹤與管理物品目標的一種網路形式。物聯網在屬性上表現出高度開放性、獨立性、互動性與可擴充套件性。設施農業則是在人為可控環境保護下開展農業生產。基於此,在設施農業發展中引入物聯網技術,可以實時捕獲農作物生產資訊,為農作物生長營造最佳條件,實現精準化農業管理,切實增強設施農業產出。

2 設施農業中引入物聯網技術的制約性因素分析

在設施農業發展中應用物聯網技術,構建農業物聯網,其工程實現較為複雜,在我國仍處於探索與試驗階段,農業物聯網實現仍存在著一定製約性因素,具體為:①缺乏高水平的農業專用感測器。從國內感測器市場來分析,感測器種類較少,國產化程度低,且適用性與覆蓋廣度有待進一步提升。農業專用感測器質量整體不高,執行效能無法保障,一些監測資料準確性與可靠性程度低,無法達到網際網路應用目標;②投資大。構建農業物聯網需要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要的資金投入較大,且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做好維護工作。我國農業以分散經營為主,農村經濟水平偏低,多無法承擔較高的`物聯網裝置價格;③缺乏相配套的軟體產品。在農業物聯網建設中,其工作的重心仍為網路接入與裝置採購,網際網路作用以監測與初步分析為主。缺乏配套軟體產品,無法整合與挖掘資料資訊,無法面向智慧控制與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基於此,需要關注資料分析與應用軟體研究。

3 設施農業中引入物聯網技術的思路與應用分析

綜合農業網際網路建設中存在的制約性因素,需要明確物聯網技術與設施農業相容發展的具體思路,具體表現如下。

3.1 依託科技創新、提高裝置價效比

加大網際網路相關裝置研發力度,特別是網際網路農業感測器,應提高其整體效能,保障其長期執行的可靠性與穩定性,降低感測器功耗,形成規模效應,降低裝置成本。物聯網裝置研發需要結合設施農業實際,面向不同作物栽培,提供差異化的裝置,做好設施農業網路節點布控工作,提高物聯網監控效果。如藉助高性價比感測器,可以構建溫室環境測控系統,可以對環境資訊、農作物葉片溫溼度等進行監控。

3.2 政府引導與投資多元化、降低相容成本

考慮到我國農業分散經營的客觀實際,推動設施農業物聯網建設,需要堅持政府引導。政府可以出臺相關優惠與扶持政策,如建立農業資訊化補貼機制,將物聯網產品納入補貼範圍之中。同時調動社會力量,如科研單位、電信運營商、相關企業等,構成多元化投資格局,切實降低農業物聯網構建成本,有序推進設施農業物聯網建設,實現農業物聯網效益。

3.3 關注應用頂層設計

在設施農業中引入物聯網技術,其核心是藉助物聯網技術服務於設施農業,切實提高設施農業效益與質量。然而當前農業物聯網建設普遍侷限於資料監測與初級分析上,缺乏深度應用研究。關注應用頂層設計,開發容易操作、具備擴充套件性的物聯網軟體,為農業物聯網資料分析提供支援。此外,還應關注農業物聯網標準制定問題,如針對不同設施蔬菜種植,應構建物聯網管理標準,為具體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如開發遠端專家系統,通過遠端功能可以觀察設施農業作物環境資料,獲取視訊影象資訊,專家依據這些現場傳來的資料資訊,診斷農作物生長狀態,分析病蟲害問題,並將結果反饋給種植人員,及時採取管控措施,保障設施農業生產質量。

4 結束語

在設施農業中引入物聯網技術,可以發揮物聯網技術優勢,為設施農業提供最佳條件,為設施農業決策與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對於實現設施農業效益存在著顯著作用。然而設施農業與網際網路相容仍存在著一些制約性問題,需要切實關注現實中存在的客觀問題,採取針對性可操作策略,推動設施農業與物聯網相容,構建高效的、可持續的農業物聯網,為設施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