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專碩教學培養模式分析論文

來源:才華庫 2.09W

【摘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高校所造就的高素質人才的數量卻難以達到社會的需求,因此,改變教育模式勢在必行。而為了更好地對我國的教育模式進行改革,我們首先就要正確的認識到我國高校教學中的現狀和突出問題,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沒有較為明確的辦學定位;沒有綜合性的教學模式;沒有強健的師資力量;沒有充足的教育經費。所以,在進行高校教育改革時一定要注重調整教育教學結構,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教育準備充足的資金。

藝術設計專碩教學培養模式分析論文

【關鍵詞】藝術設計專碩;藝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一、我國藝術設計專碩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沒有明確的辦學定位,藝術設計學科專業所學的方向較少由於社會對藝術設計專碩學生的需求量在不斷地增加,所以藝術設計專業改變了以往由美術院校所開設的情況,現在一般綜合性的院校也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碩士,然而,這些綜合性的院校卻僅僅負責招生,沒有對此專業進行充分的規劃,並且綜合性院校所招生的藝術設計類的碩士也僅是為了追求學歷,所以,他們難以真正的深入到藝術設計專業之中。面對我國如此不堪的藝術設計教育現狀,德國的蓋爾哈特馬蒂亞斯教授曾經這樣說過:“中國的藝術設計院校就像是一傢俬營企業,他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就像是企業中生產出來的一批批質量很差的產品,而這些質量差的產品數量又是如此的龐大,這些學生在社會上已經一無用處,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浪潮中,他們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了。”的確如此,由於辦學定位的不明確,大多數高校中培養出來的藝術設計專業碩士已經難以適應社會化的需求了。用同一個模子雕刻出來的一定是同樣的學生,而藝術設計是多樣化的,社會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不能千篇一律。

(二)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難以達到綜合性教學的目的模仿不能成功,也難以超越。不同高校所使用的教學計劃不能相同,同一學校的不同專業所使用的教學計劃也不能相同。而中國高校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根據自身的實際問題而千篇一律的進行模仿,最終形成的結果就是學生沒有自身的個性,難以適應社會多樣化的需求。除此之外,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分類過於細化,教學內容過於守舊,課程的結構與沒有達到相應的平衡。

(三)師資力量相對薄弱,難以形成強壯的師資隊伍我國高校的教師門檻較高,這就使得一些實踐經驗豐富的人員難以在高校中任職;此外,高校中也相應的缺乏教師激勵措施,沒有簡歷相對完善的教師激勵制度。雖然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不乏其數,但是這些教師在實踐動手能力方面卻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而且在市場經濟的刺激之下,一些教師為了增加自身的收入,將教學作為自己的第二職業,這也就造成了教學質量的下降。除此之外,我國大多數藝術院校的教師都是從本校畢業的,所以難以吸收到其他院校的經驗和教學方式,一位的繼承傳統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難以適應了。

(四)教育經費短缺就我國當前藝術院校教師的工資而言,基本上是和普通院校的工資相持平,而且科研獎勵也毫無差異。沒有激勵就沒有動力,這樣的現狀造成藝術院校的教師流動性較大,因此,應當增加藝術院校的教育經費,為留住高素質的教學人員奠定資金基礎。

二、對我國藝術設計專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出的建議

(一)調整教學結構,將人才質量提升到最高處。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高校要與企業展開合作,最好是建立一校一企的教學合作模式,實現資源的共享。高校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做大的優勢就是能夠明確社會的需求,將企業的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是真正適應社會需求的學生。校企合作可以建立適當的工作室,這種工作室的建立既可以教學生,還可以讓學生動手學習。工作室的優越性在五個方面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即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教學內容多樣化;調整師資結構,使其變得更為合理;真正瞭解社會需求;激發競爭,促進良性迴圈。在使用工作室進行教學時,在為學生帶來設計教學的新給養的同時,還能發現學生的缺點,從而更好的促進藝術院校實行教育改革。

(二)遵循學以致用的準則。在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素養的同時,要更加註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因材施教、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優秀成果成為社會上流行的產品。高校是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的一個跳板,所以,高校要在不耽誤學生學業的情況下,使學生更好、更快的進入社會。而我國的實際情況卻是教育機構將學生的優秀成果武昌的佔有,這對於學生的日後發展是大為不利的,因此一定要改變這種現狀。學生在高校的學習中是付出了一定的學費的,所以高校教學是一種有償教育,因而高校沒有任何的權利將學生的作品無償佔有。因此學生設計的任何作品,在經過專家的評審之後,如果得到認可都應當得到一定的資金補償。如果學生的作品有可能發展成為產品,則更應當讓學生本人進行參與,這樣既維護了學生的根本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增加教育資金,只有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為了培養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國家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補充,各所院校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科研,並申請一定的經費。不過,單單依靠國家的供給是難以滿足需求的,所以學校還應當廣泛的吸收社會資金,從而建立相應的獎學金。只有較為充足的資金,才能滿足學校和學生的足球,才能促進學校的發展,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因此,我們一定要增加教育資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校的教學模式,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春蓉.關於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探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03).

[2]賀雷.淺談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2(09).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