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創用CC研究:基於心理學的分析論文

來源:才華庫 1.19W

創用CC(knowledge sharing)研究,是知識管理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當今研究的熱點。很多學者從各自的角度,對創用CC的內涵、特徵以及功能價值等提出了許多有見地的觀點。的確,提高創用CC的效率,促進組織之間以及組織內部的個體之間的創用CC,不僅有利於提高組織的競爭力以及個體的競爭力,而且對於知識創新、學術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個體創用CC研究:基於心理學的分析論文

本文基於心理學的視角,側重個體創用CC的分析,對現有的研究成果做一個綜合分析,以期為創用CC研究的深入與個體知識創新提供啟示。

1個體創用CC的本質(實質):一種溝通、交流與學習過程創用CC(knowledge sharing),也譯為知識分享,學者們較為認同的是林東清在《知識管理理論與實踐》一書中的表述,即是指組織的員工或者內外部團隊在組織內部或者跨組織之間,彼此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資訊(知識)交換和討論,其目的在於通過知識的交流,擴大知識的利用價值併產生知識的效應[1]。綜觀目前對於創用CC本質的探討,大多集中在以下6個方面:創用CC是知識轉化(轉移)的觀點,創用CC是資訊溝通(交流)的觀點,創用CC是個體(組織)學習的觀點,創用CC是市場交易的觀點,創用CC是知識創造(創新)的觀點以及創用CC是系統工程的觀點[2-4]。以上6個觀點中,都隱藏著一個觀念,即學者們都認同:創用CC是一個過程,是需要多方參與的知識流動、轉移與創造的過程。因此,筆者認為創用CC是一種過程是無可厚非的。

仔細分析創用CC所涉及的要素,筆者認為,創用CC其實質就是一種溝通、交流與學習的過程,尤其是個體之間的創用CC,更是如此。一般來說,創用CC涉及3個方面,也就是要達成創用CC必須有3個要素:主體、客體以及場景。從主體來看,創用CC的主體可以是個人、組織或者團隊。主體決定了知識被誰所利用或者掌握併發揮作用。從客體來分析,無論是個人或者是組織,他們所交流、交換以及討論的,都是資訊(各類知識的載體)。資訊是創用CC的內容,沒有資訊,就談不上共享。當然,創用CC這種活動是發生在一定的環境當中的。一定的場景是大家學習、交流的依靠。然而,無論是客體,還是場景,它們都是為主體所操作的,因此,創用CC過程離不開主體的作用。主體在創用CC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決定作用,他最終決定了創用CC的實現。

從主體的角度來認識,一般將創用CC劃分為兩個過程:知識轉移與知識吸收過程。無論是發生知識的轉移,還是知識的吸收,其實都是知識在流動。只不過流動的方向是一個個體流向另外一個或者幾個個體。

心理學認為,學習的實質是個體行為改變的過程。知識的轉移過程是知識擁有者試圖通過一定的方式將自身所獲得的資訊加以交流、溝通過程。知識擁有者在一定的動機支配下,願意將知識貢獻出來與大家分享。這是個體創用CC的一種表現行為。知識擁有者沒有這種願望,創用CC就不會發生;沒有這種行為表現,就談不上創用CC。這裡的實質是知識的流通與轉移過程。在知識轉移過程中,知識擁有者其實是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作為一種溝通的工具,通過知識轉移過程交流給知識接受者,實現與他人共同擁有的期望目標,從而體現自己的學習能力以及知識的價值;同時,他們也想通過知識的轉移,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藉以進一步豐富與完善自己,為更加深入於複雜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個體的創用CC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學習過程。

知識的吸收過程是個體典型的學習過程。在知識擁有者願意貢獻其所有的知識的前提下,知識接受者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特定的工作任務,有針對性地接受知識擁有者所轉移的知識。這個過程並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因此,知識的接受或者吸收過程是一個標準的學習過程。知識接受者通過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吸收,提升了自己的素質與能力,從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各種既定的任務,促進個體與組織的競爭力,這正是創用CC所追求的目標之一。

基於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為,究其實質而言,個體創用CC過程是一個在人的心理活動規律指導下的個體學習過程。對知識擁有者來說,它需要態度、動機與能力等心理活動的推動;對於知識接受者來說,它需要興趣、思維與注意等心理活動的參與。

2個體創用CC的制約條件:主體的心理特徵與客觀的組織環境由上分析可知,個體創用CC涉及兩個主體:知識施予者和知識接受者。無論是施與方還是接受方,在完成創用CC的過程中,都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歸納起來,就是主觀方面的個體心理髮展特徵以及客觀方面的組織環境條件

從施與方來說,創用CC行為的發生首先是態度問題,個體是否願意將自己經過多年積累而得到的知識奉獻出來與別人分享(spence & helmreich 1983)。一般而言,知識擁有者往往傾向於獨佔其所獲得的知識所帶來的壟斷利益,而不願意與人分享。其次是能力問題,即使願意與他人分享(有創用CC的積極性),但是缺乏溝通的技能技巧,仍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5]。但是,影響最大的心理因素是動機[6]。作為推動人們去行動的內在驅力,動機對個體(尤其是知識施予者)的創用CC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促進創用CC行為的發生,也可以阻礙創用CC行為的發生。已有的研究表明,工作成就感、工作認可度以及集體歸屬感是推動個體創用CC的主要心理動機[7]。

考慮知識接收者在創用CC過程中的作用,是當今創用CC研究的一個新趨勢[8]。作為可以制約創用CC過程的順利進行的另外一個主體,知識接收者的心理特徵也會對創用CC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首先是他創用CC的意願(態度),其次是他的能力(接受能力、消化與理解能力、溝通能力)。除此之外,我們認為,從接受方來分析,當接受者信任知識施予者,或者當所需要吸收的知識是符合自己興趣愛好時,創用CC的過程將會很快展開並順利進行;反之,當接受者對施與方表示懷疑,或者需要接受的知識與自己的興趣愛好不相符合時,創用CC的過程將是艱難的。這裡,人際關係中的信任度是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一般而言,人際信任度高的個體會促進創用CC的有效性。

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個體順利地進行學習,完成學習任務,不僅僅需要一定的能力做保障;而且良好的學習效果的取得,還取決於學習者的個性心理特徵即人格品質。已經有研究證明:個體的人格特徵也會對創用CC產生影響[9-10]。(geek wood bock & young—gul kim,2002)

關於客觀因素對個體創用CC的影響,大量的研究已經證明,知識的型別(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組織的結構(工作小組、專案團隊、戰略社團、學習社群、實踐社團以及網路)、團體文化與工作挑戰性、組織信任度以及組織寬容度等因素[11-13],會影響員工的創用CC積極性。其中,研究最多的、成果也較為豐碩的是關於組織環境因素尤其是組織的心理氛圍以及激勵機制對於個體創用CC的影響。

良好的心理氛圍通過激發個體創用CC動機與提升素質與能力的需要而產生作用。這樣的組織心理氛圍,往往會使員工產生心理安全感和心情舒暢的感受,以此來促進個體的創用CC行為的發生。因為這樣的組織環境下,員工不會感到害怕與恐懼,他們會有一種情感的眷戀與歸屬。從而刺激他們的合作與共享行為的發生。相反,如果組織的心理氛圍沒有能夠給員工提供安全感與歸屬感,則發生創用CC行為的概率是相當低的,就是發生的話,創用CC的有效性也不高[14]。

激勵機制的建立是通過增強員工個體的創用CC意願和態度而起作用的。很多組織的文化建設都強調協同合作與團結友愛,就是為了激勵員工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信任,從而使創用CC順利進行;很多企業通過薪酬刺激,讓員工對企業忠誠,就是為了調動員工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創用CC,提高企業與員工的競爭力[15]。

3個體創用CC的發生機制:基於認知發展的視角

個體創用CC行為的發生發展經歷了複雜的過程。除了上面分析的制約條件外,個體的心理髮展特徵尤其是認知發展特點,在其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提高個體創用CC行為的有效性,就必須瞭解個體創用CC的發生機制特別是基於個體心理髮展規律的創用CC內在機制。我們知道,在個體成長髮展過程中,學習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體現學習色彩的創用CC行為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的發展以及成熟而存在的。國內已經有學者基於系統理論思考,構建了個體創用CC的分析框架[16],也有學者探討了社會資本對於促進個體間創用CC的作用機制[17],這對於我們很好地認識個體創用CC行為的發生機制具有啟發意義。筆者依據知識掌握的心理學研究成果,再聯絡知識學習的影響因素尤其是個體方面的影響因素,試圖結合個體知識學習的過程與階段,從對知識的認知、消化與吸收的角度來討論個體創用CC行為的內在心理髮生機制。簡單地說,施予者的態度意願促使他轉移知識(這種轉移是通過溝通與表徵實現的);接受者基於需要和興趣吸收知識(吸收是通過理解與建構實現的)。這一過程,統一於相互交往的認知過程。參見圖1,稱之為個體認知導向的創用CC模型。圖1個體認知導向的創用CC模型

人是創用CC的主體因素[18]也是創用CC的中介因素,人的心理特徵對創用CC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研究人員的認知結構,情緒、情感、動機和需要,能力、人格等個人心理特徵的基本要素與創用CC的關係,尋找個體心理特徵的各要素對創用CC的單一作用和系統影響,應當成為今後一段時間創用CC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筆者試圖通過發現個體心理特徵的各要素對創用CC的作用和影響,區分主要影響因素和次要影響因素,探究個體創用CC行為的內部動因,最終建立以個體認知發展規律為理論基礎的創用CC心理機制模型。

基於這一觀點,個體創用CC發生機制模型認為:認知是個體創用CC基礎,興趣和需要是創用CC的前提,理解與溝通交流是創用CC的核心,只有這前三者的有效契合,才能有效地進行創用CC,從而達到知識的創新。個體之間因為興趣、需要進行交流,對於沒能及時理解的內容在不斷的交流和創用CC過程中,使個體的理解能力又有所提升,反過來就能將這些以往隱藏的知識,直接達到共享的效果,從而促使個體創新能力的提升。

基於個體認知導向的創用CC,一般是遵循施予者的轉移動機而開始的。知識施予者具有傳遞和共享知識的動機意願,產生創用CC的需要與衝動,這時,個體創用CC的行為就可以發生了。創用CC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才真正有意義。知識接受者也是有創用CC動機的,他們基於任務的驅動或者目標的吸引,想補充自己所缺乏的知識;他們的自我完善的需要,促進了對創用CC行為的追求。顯然,接受者的需要與興趣是促進創用CC的催化劑。共享的過程就是學習過程,共享的過程就是認知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溝通、表徵、理解與建構,就必然成為實現創用CC的工具與途徑。

4個體創用CC的研究省思:多視角、精深化

根據以上綜述,筆者認為,要促進個體創用CC的研究,今後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41研究隊伍要多樣化

已經有學者提出,創用CC不僅是管理學界的專利,要發動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以及行為科學等各個學科的學者參與[19]。因此,開展創用CC領域的研究,必須要號召相關學科的學者積極參與。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深入探討創用CC行為,尤其是個體創用CC行為的特徵、過程以及內在規律。當前,尤其要提倡從創用CC的社會因素、心理學因素以及內在作用機制等多個方面進行整體研究。從一個學科的學者研究,向多個學科聯合的團隊研究轉變。近年來,一些有識之士已經加入或者正在加入創用CC的研究隊伍,一方面豐富了創用CC的研究成果;另外一方面,也擴充套件了創用CC的研究邊際,使人們對創用CC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此外,研究隊伍也要發揮集思廣益的功能,要從個人單兵作戰向集團軍作戰轉變;組建有各個不同學科專家參與的研究團隊集體攻關,爭取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出現。我們相信,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創用CC行為的研究一定會取得令人振奮的新成果。

42研究物件要普遍化

縱觀當今的創用CC研究,研究者將視野集中在知識密集的.企業組織當中。誠然,企業管理、企業組織中存在比較明顯的創用CC行為,研究者以此作為典型探討創用CC行為的產生與發展,發現其中的規律性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從個體創用CC的角度來審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創用CC的發生發展過程。因而,學校學習環境中的青少年,無疑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創用CC群體。他們十分渴望從教師那裡獲得知識,而教師的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轉移給他的學生們。這裡,很明顯地表現出創用CC的特徵。遺憾的是,我們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創用CC,研究的比較少。這是不利於我們深入認識創用CC行為的本質與規律的。因此,有必要提倡研究者擴充套件自己的研究物件事業,將青少年學生納入創用CC研究的物件範疇之中。況且,中國小生的知識學習與共享過程,可能與成年人的創用CC存在很大的差異。近年來,雖然有一些研究者也開始關注教師與學生的創用CC[20-22],往往是沿襲企業管理中的概念與原理,分析創用CC發生的障礙以及影響因素,沒有對這種特殊的創用CC現象採取獨特的研究與分析;沒有找出此類創用CC與企業組織的創用CC的差異與區別;更沒有從揭示創用CC的本質屬性的角度對此加以深入研究。

43研究方法要綜合化

過去的研究較為重視創用CC的定性分析。國內的創用CC研究由於起步較晚,開始多側重於創用CC的理論研究和定性分析。應當肯定的是,思辨與定性分析方法,有利於瞭解創用CC行為的本質,對進一步開展創用CC的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啟迪意義。但是,隨著創用CC研究的深入,我們也必須跟上當今國際研究的趨勢,加強創用CC行為的定量研究。近年來,國外的創用CC研究已經較多地採用高階統計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者通過實證調查、統計分析以及結構方程等現代高階研究方法,對個體與組織之間的創用CC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令人興奮的研究成果[23]。當然,由於知識尤其是隱性知識所具有的隱蔽性、複雜性,如何對創用CC特別是創用CC的行為有效性進行合理科學的量化評估,是一個十分艱鉅的工作;同時,由於個體生理與心理髮展的獨特性,基於個體認知發展的個體創用CC的研究又是十分困難與複雜的。因此,開展創用CC的多學科研究,還需要我們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創造性地移植、運用各種有效的、成熟的方法到我們的研究過程之中。另外,僅僅依靠量化客觀的研究方法,對於揭示內在的規律以及本質性關係有幫助,但是,在如何實現創用CC的具體手段和途徑上,還要加強其他各種研究方法的綜合運用。

44研究視角要全面化

我們發現,已經開展的研究,過多地偏重知識擁有者的創用CC動機、態度、意願等,大量地去探討影響他們創用CC行為的各類因素條件;實際上,創用CC行為的發生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僅僅依靠知識擁有者,並不能夠實現知識的有效共享。也就是說,知識接受者的興趣愛好、需要情感、主觀態度以及個性能力素質等因素對創用CC行為是十分重要的。關注創用CC的主體,就要既關注知識擁有者(即施予者),也要關注知識的接受者。從接受者的角度來研究創用CC行為的有效性,已經成為當前創用CC研究的重點與前沿研究領域之一。為此,我們建議,研究者在開展創用CC行為的研究時,研究視角要做到全面化,不僅要注重對於施與者的創用CC行為的研究,更要重視接受者在創用CC過程中的作用與價值。只有這樣,我們揭示的創用CC規律才是有效的,我們對創用CC這一現象的認識才是深刻的。當然,全面的研究不僅僅包括對於兩類主體(施與者和接受者)自身的研究;還應當包括對於兩類過程的研究。既要注重對知識轉移過程的研究(這類研究,成果較為豐富);又要加強對知識吸收過程的研究。要知道,完整的創用CC行為是包括知識轉移與知識吸收兩個過程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