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推動”教學的作用淺析論文

來源:才華庫 1.88W

摘要:置教師於課堂主演之地位, 便會讓學生淪為接納知識的容器和附庸, 這是以教定學傳統教育模式的最大弊端。而以學定教的新教育理念追求讓學生在學習中建立知識連結, 在探尋知識的海洋中, 教師不再是主導者而是導航者, 通過教師的投石激波、拋磚引玉, 引領學生向知識的深海漫溯。教師“推動”教學, 符合教師要成為教育藝術家、教育工程師、學習促進者的角色期待, 能推動學生髮散思維、迎難而上、認錯改錯, 提高學生知識習得效率。

教師“推動”教學的作用淺析論文

關鍵詞:導航者; 推動; 藝術家; 促進者; 效率;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不僅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還要有一種敢於放手的“隱退”情懷, 永遠衝在第一線的教師並非“明師”“慧師”, 那些敢於退居二線, 將舞臺交由學生“發揮”的教師, 才是新時期學生需要、社會需要的教師。讓教師“推動”教學, 是對教師角色的重塑, 能發展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立人格, 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形成教師架梯鋪路、學生自主攀登知識高峰的教學生態。

一、“推動”符合教師角色期待

新時期, 教師角色期待承載著家庭、學生、社會、學校等諸多內容。人們對教師的期望殷殷, 給教師角色轉變提出了新要求, “推動”的角色定位符合社會各階層、個體、團體對教師的角色期待[1]。

1. 符合教師要成為教育藝術家的角色期待

教育是一種靈魂感召藝術, 教師教學的過程不僅包含了藝術的內容和手段, 還會產生與藝術一樣的功能。通過教師的語言藝術、表演藝術和對音像藝術等的運用, 觸碰並深入學生內心, 幫助學生建立認知, 逐步積累知識, 接受知識美的薰陶, 促使學生實現德智體方面的藝術化發展。

教師“推動”教學意味著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 教師講授知識的過程變成了創造教學的過程。它要求教師堅持教學規律的指引, 以自己的膽識、魄力和創新操作, 給學生營造思索知識的時間和空間, 引領學生慢慢體驗品味, 誘發學生創造。在教學材料藝術化加工、教學情境藝術化處理的.過程中, 科學的共性、和教學的藝術個性得以融合, 教師也在這個藝術化的過程中走上了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藝術家之路。

2. 符合教師要成為教育工程師的角色期待

傳統教學理念下的教師只是教材的執行者, 他們按照教材內容和相關的教輔資料, 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工作, 這種程式化的操作使他們看起來更像“駕駛員”, 遊離於課程編寫之外。新課程理念提出了三級課程構建設想, 在國家課程之外, 增加了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 給地方和學校提供了編制課時的空間[2]。課程編制的改革將顛覆教師慣於當執行者的局面, 它要求教師成為研發課程的“工程師”。

“推動”角色實際上就是要求教師變成能為課堂推波助瀾的“工程師”。要推動課堂, 讓沉悶的課程活躍化, 低效的課堂高效化, 不但要求教師有靈活駕馭教材的能力, 還要求教師能根據學生的需要開發出符合其需求的教學內容, 這樣才能在課堂陷入僵局時, 大膽捨棄既有思路和教材大綱, 引進能掀起課堂波瀾的活水, 讓課堂重新煥發出活力。

3. 符合教師要成為學習促進者的角色期待

傳統教育理念下,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 學生只是被灌輸的物件。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轉變這種粗放型的角色定位, 從傳授知識的固有狹隘思想中解脫出來, 成為幫助學生成長、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和全面發展的促進者。教師“推動”教學說明教師只是教學的推進者, 而不是教學的主宰者, 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將自己當作學生學習的一種助力, 並以自己的生命體驗和知識技能給學生提供恰到好處的幫助, 喚醒並激發學生潛能, 促進學生解決問題、學有所得。

二、“推動”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教學“推動”實際上是師生互動的過程, 教師起著嚮導作用, 師生之間需要相互配合, 要達到推動目標, 需要教師當好教練、當好專家、當好知己。

1.“推動”要求教師當好教練, 授學生以漁

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思考, 也不能代替學生完成學習過程, 那麼教師就應該像教練一樣, 教會學生各項技能技巧, 讓他們掌握學習方法, 親手開啟知識寶庫。要有效“推動”教學, 需從四個方面切入:第一, 從培養方法切入。教師需悉心觀察每個學生, 瞭解不同個體的優缺點, 採用差異化的培養辦法。第二, 從制定目標切入。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 明確自己的能力層次, 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 並幫助學生確定達成目標的最優途徑。第三, 從學習習慣切入。教師要點明學生學習中的不良習慣, 引導其掌握正確的學習習慣, 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第三, 從學習動機切入。引導學生探索學習的樂趣, 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 誘發其學習自覺。

2.“推動”要求教師當好專家, 為學生指路

教師要駕輕就熟、遊刃有餘地推動教學, 需要高水平的專業素質支撐。第一, 教師要具備專業知識結構和能力。教師要在掌握學科專業知識的同時, 儘可能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生理學等多學科知識;要能從縱深層面把握跨學科知識點的聯絡, 不斷充電, 避免被學生問倒, 導致推動流產。教師的專業素養能為其有效推動教學提供開放性思路和正確決策。第二, 教師要具備資訊素養和能力。現代社會是資訊化社會, 教育資訊科技已經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 教師必須積極學習並掌握先進的教育資訊科技, 具備製作慕課、微課, 利用視訊和網路平臺教學的能力, 從而運用資訊科技推動教學, 突破課堂困境。第三, 教師要掌握多樣化的推動方法。試圖一種方法反覆用來推動教學是不現實的, 教師面對的是擁有奇思妙想、個性迥異的學生, 因此, 教師要能夠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反饋情況, 及時調整推動策略, 確保有效推動。第四, 教師要能準確掌握推動時機。教師的推動或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或有讓課堂高潮迭起之功, 但能否達到理想效果往往受推動時機的影響, 在恰到好處的時間或節點推動, 方能事半功倍, 幫學生排憂解難, 讓課堂熠熠生輝。

3.“推動”要求教師當好知己, 與學生交流

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推動需要學生配合, 學生不配合, 教師就是在做無用功, 會造成“幹推不動”的現象。避免這一現象的最佳途徑就是搭建師生友好溝通的橋樑, 讓學生“親其師, 信其道”。這就需要教師放下“師威”、彎下身體、放低姿態, 與學生交朋友[3]。第一, 教師要有愛心, 以愛澆灌學生, 贏得學生信賴;第二, 教師要細心, 走進學生內心世界, 充分了解學生需求, 並正確引導學生, 贏得學生擁護;第三, 要善於攻心, 瞭解不同學生的想法, 做到知己知彼、對症下藥。教師只有和學生成為朋友, 才能與學生進行真誠無障礙的交流, 從而充分把握學情, 在恰當的時機、用恰當的方法推動教學程序, 掀起課堂波瀾。

三、教師“推動”教學的具體策略

學生的思維、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處理錯誤的方式是影響學生習得的主要因素, 一成不變的固化思維、逃避困難和忽略錯誤會讓學生學習陷入不良迴圈。教師“推動”教學, 應著力推動這三個關鍵問題的解決, 這樣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1. 推動學生髮散思維, 去往層巒疊嶂處

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一種現象, 當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圈並詢問學生是什麼時, 多數學生都會做出一致回答:“是一個圓。”這種現象說明, 很多時候學生的思維停留在淺層次上, 都是在同一平面上做無意義的機械滑行。長此以往, 學生的思維會固化, 變成單線思維, 這種思維會禁錮學生想象力, 成為學生知識習得的重要障礙[4]。遇到這種情況, 教師不應含糊而過, 而應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點撥, 在平靜的湖面上激盪起千層浪, 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第一, 以鼓勵推動學生給出與眾不同的答案。教師可以“司馬光砸缸”等發散思維的典型例子引導學生, 讓學生樹立自信, 並鼓勵學生求新, 推動學生換個角度、換種思維、打破常規、超越已知, 探尋超越同伴、超越書本、超越標準意義的發散性答案。第二, 以啟發性問題推動學生聯想。教師可抓住問題本質, 設計一些與主題相關又有所區別的啟發性問題, 引導學生髮散思維, 由此及彼進行推導, 從而得到啟發, 豁然開朗。第三, 以旁敲側擊的迂迴暗示和誘導推動學生觸類旁通。在峰迴路轉處提示一些能點醒學生的知識點, 讓學生以此類推, 受到啟發, 產生靈感。第四, 以關鍵詞推動學生找到破解思路。對學生進行開門見山式的點撥, 推動學生找到新思路、新途徑。第五, 將學生推回到生活場景中。教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當學生慣於定向思維時, 教師不妨將學生推回到熟悉的生活場景中, 培育學生異想天開的能力, 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展開既合理又豐富的想象。教師的巧妙推動, 能讓學生對層巒疊嶂的知識山峰充滿嚮往, 利於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

2. 推動學生迎難而上, 偏向虎山深處行

教學中, 當學生的“已知”不足以解決問題時, 會出現迷茫和困惑, 多數學生都會“繞道而行”或“棄之不解”, 長此以往, 學生的畏難情緒會加劇, 學生面對困難時會喪失勇氣和信心, 這樣的情緒和態度會阻礙學生進步。針對這種情況, 教師應加強推動, 指引學生迎難而上, 培養他們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的挑戰精神。

教師應當先弄清學生感到難的原因, 從而有目的地去推動。第一, 對於抽象知識造成的難點, 教師可巧借板畫、感性材料、多媒體教具和生活例項對學生進行啟發推動, 讓學生充分理解抽象知識, 建立對難題的形象直觀理解, 從而解決難題。第二, 對於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造成的難點, 教師可以推動學生先進行淺層次思考, 再由淺入深, 逐步深入思考, 並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 建立新舊知識聯絡, 繼而突破難點[5]。第三, 對於難點多造成的難點, 教師應推動學生一階一階爬階梯, 先引導學生解決最容易的難點, 再一步步引導學生各個擊破, 解決其他難點, 這種化整為零的推動, 能分散難度, 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第四, 對於牽涉面廣的難點。教師要推動學生透過層層複雜因素分析問題, 轉化問題, 找到自己熟悉的知識點和思路, 最終突破難題。當學生面對困難不敢攀登時, 教師推動學生迎難而上, 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勇氣, 讓學生品味到克服困難的喜悅, 享受不一樣的體驗。

3. 推動學生認錯糾錯, 過則勿憚改

犯錯是學生學習中的家常便飯, 認識到錯誤並糾正錯誤, 利於學生總結經驗教訓, 遇到類似問題不再犯錯。但多數學生在學習中都有反覆出錯、屢錯不改的毛病。一味苦口婆心的說服教育通常難以達到讓學生認錯改錯的目的, 還會讓學生在教師的囉嗦強調中心生厭煩。教師應變說服為推動, 推動學生自己反省, 認識自身錯誤並主動改正錯誤。

第一, 教師做表率推動學生認錯。教學過程中, 教師不妨故意犯點錯, 將自己的錯誤展示給學生, 再主動及時向學生認錯, 在學生心中留下教師也會犯錯而且會認錯的印象。教師的表率能推動學生克服逃避認錯的心理, 讓學生在犯錯時主動承認錯誤。第二, 教師當糾察推動學生認錯。學生有時會意識不到自己已經在一個問題上反覆犯錯, 此時, 教師應當好糾察員, 將學生犯錯的地方指出來, 並統計學生犯錯的次數, 讓學生直面自己的錯誤, 心悅誠服認錯。第三, 教師應推動學生自主糾錯。教師指出學生錯誤幫學生糾錯的方法很難讓學生對錯誤留下深刻印象, 教師應推動學生自主糾錯, 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 並找到正確解法。可建立糾錯制度, 要求學生每天糾錯, 推動學生將糾錯落實到日常學習中;可引導學生建立糾錯本, 讓學生把每次出錯的題記錄在糾錯本上, 每天騰出一定的時間翻閱複習錯題;可引導學生寫糾錯日記, 對每天各學科學習中出現的錯題進行總結歸類, 並寫心得體會, 分析錯誤原因和糾錯辦法。此外, 教師還要加大對糾錯的督察檢閱, 對於不認真糾錯的學生給予一定懲戒, 督促引導每個學生樹立糾錯意識, 養成糾錯習慣, 推動他們正確認錯改錯, 防止學生一錯再錯。

教師“推動”教學實際上是將教師從課堂中解放出來, 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它倡導教師不再做執行者而要做決策者, 做在關鍵節點發揮承上啟下作用的引導者。在開往知識殿堂的這輛列車上, 教師通過巧妙的助推, 把學生培養成能掌握列車方向的司機, 讓他們在觀察、體驗和探索中自我矯正並找到正確的軌道, 這才是“推動”藝術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葉玉梅.現代化新課堂模式下教師要做成功的“導演”[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0 (24) .

[2]王文濤.“以學生為中心”理念下的高職教師角色定位[J].中國高等教育, 2014 (Z2) .

[3]田愛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角色轉變與綜合素養提升[J].教師教育研究, 2015 (5) .

[4]天貞.從“主演”到“導演”:基礎教育翻轉課堂中教師角色轉換及其路徑[J].上海教育科研, 2014 (5) .

[5]項正娟.從“定向者”到“導航者”——慕課時代教師角色新定位[J].現代教育論叢, 2015 (6)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