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生心理健康論文

來源:才華庫 3.22W

一、物件與方法

技校生心理健康論文

1.物件

某高階技工學校新生,平均年齡16歲。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調查人數為680人,有效問卷631份,佔96.7%。其中男生510人,女生121人。

2.測評工具

採用SCL-90症狀自評量表和自尊水平評定量表(SES)。SCL-90共90題,10個維度,分五級評分,1分表示沒有症狀體驗;5分表示症狀嚴重。該量表是心理健康普查常用的量表。自尊水平評定量表(SES),取總分作為變數,得分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3.統計學處理採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採用t檢驗組間比較及Spearman相關分析。P<0.05表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90統計結

果顯示10個因子分在1.28~1.79之間,各因子分與全國青年常模比較結果顯示,軀體化、人際敏感、抑鬱等4項因子分顯著低於全國青年常模(P<0.01),強迫症狀、恐怖和精神病性3項因子分顯著高於全國青年常模(P<0.05)。

-90因子分

大於2表示被測試者在該專案存在輕度心理問題,因子分大於3表示被測試者在該專案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問題。SCL-90總分超過160分可考慮篩選陽性,632份有效問卷中,有124份總分超過160分,佔19.62%。SCI-90因子分≥2分、≥3分的情況(%)

三、結果討論

青少年正處於生理髮育和心理髮展急劇變化的時期,是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多篇調查報告顯示,技工學校學生相對欠缺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們經歷了更多的心理挫折。準確瞭解他們的心理狀況並加以正確引導有著重要的意義。結果1、2顯示技工學校新生在強迫症狀、恐怖、精神病性問題上多於全國青年常模。技工學校一年級新生有的揹負著父母考高中期望落空的失落感,有的則感覺到從升學壓力中解脫出來的空虛感,心理狀況比較動盪。學校應密切關注新生的心理狀況和外在行為表現,做好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普查、跟進輔導,及早發現行為異常、精神狀況較差的學生,及時引導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同時,多組織不同群體的集體活動,通過多種型別的社團活動讓不同性格特徵的學生找到同伴,找到共同的`興趣愛好,找到施展才華的平臺,從而緩解心理壓力。結果3顯示技校生的自尊水平偏低,且自尊水平與心理健康狀況關係密切。在632份調查結果中,自尊水平在20分以下的人數佔23%,25分以下的佔74.5%,而2011年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二中學網站上公佈的調查資料顯示,自尊水平25分以下的人數僅佔6.12%。可見,在社會唯成績論的形勢下,技工學校學生在傳統教育中屢屢挫敗,導致自尊水平即自我價值和自我接納的總體感受較差。自尊是個體自我係統的核心成分之一,其發展狀況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著直接的關係。因此,技工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任務是重構學生的自信心,尤其要特別關注自尊水平低於20分的那23%的學生,因材施教,多創造機會讓這部分學生體驗傳統教育以外的成功感,多給予肯定鼓勵,以幫助他們提升自信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總之,社會理應大力宣傳倡導職業不分貴賤、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平等精神,且在各種工資待遇,職位選拔、晉升等環節創造公平的條件,充分尊重技工人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