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高校就業率考核工作論文

來源:才華庫 2.78W

摘要:一年一度的畢業生就業率考核工作,像是戴在各高校頭上的“緊箍咒”,成了各高校的一塊心病。高校如何從這個“緊箍咒”中走出來,做到真正服務學生,促進學生充分就業,構築和諧校園,成為棘手的問題。

也談高校就業率考核工作論文

關鍵詞:就業率;現狀;對策

隨著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壓力日益增大,大多數高校畢業生都身處“水深火熱”之中,就業率也成為各高校最為敏感的話題。高校就業率考核工作就像套在各高校頭上的“緊箍咒”,使各高校既感到頭痛,卻又無可奈何。

教育部公佈的對各高校的就業率統計方法是客觀的、公平的、公正的、合理的,能夠真實反映各高校畢業生狀況和社會的需求情況。但是,由於就業率被社會賦予了太多的功能,在具體考核工作中又存在太多的人為因素。因此,就業率考核工作也就失去了其本來的意義,不能真正地反映它的內涵。下面筆者就就業率考核工作作一些探討。

就業率考核工作現狀

高校就業率考核工作給各高校施加了太多的壓力首先,根據教育部規定學校招生規模與畢業生就業率掛鉤,就業率偏低的高校和專業的規模要受到控制。其次,高校教學水平的評估也要考核畢業生就業率,就業率低的學校不能得到優秀。再次,就業率也成為高校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每年學校領導都要向教育主管部門簽訂責任狀,保證實現一定的就業率。就業率高低不僅關係到高校專業的生死存亡,而且還關係到各學校的“臉面”。就業率考核工作的作用如此之大,使得各高校都不敢掉以輕心,因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以完成這項工作。

高校就業率統計難度較大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目前,大學生就業實行的是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大學生自主擇業。學生就業時間長、跨度大、範圍廣、流動性大,這在客觀上給就業統計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難度:第一,統計工作量大、材料多、工作繁瑣。各高校畢業生數多則超過萬人,少則上千人,要弄清每個學生詳細的工作地點、單位名稱、聯絡方式及證明材料,確實是一項非常系統、複雜、繁瑣、困難的工作,工作多、任務重。第二,畢業生缺乏配合。只有以下兩種學生會很好地配合統計工作:一是個人發展情況良好的學生;二是對老師、學校有感激之情的'學生。第三,學生工作變換頻繁,分佈廣,通訊方式變換頻繁。目前,學生的就業方式十分靈活的佔80%以上,而穩定就業的相對較少。很多剛畢業的學生由於單位、崗位、薪金待遇、心態等各方面的原因,頻繁“跳槽”,工作很不穩定。上述情況客觀上就給就業統計工作帶來相當大的困難。

高校就業率統計準確性不高高校就業率統計工作準確性不高。第一,學生為應付教師的統計而做假,學校為了應付就業率的考核而做假——規定學生沒有就業單位接受函就不發畢業證,結果使得沒有就業的學生到某些單位開具假接收函。第二,個別工作人員為了完成任務而造假,統計工作是一項繁瑣、複雜、工作量相當大的工作,有的工作人員為了圖省事而造假。第三,學校領導為了學校的發展而作假。第四,主審領導稽核不嚴,造成就業率統計工作不準確。教育主審部門人員短缺、人手不夠,但學校數量眾多、畢業生人數更是不計其數,使得該部門無法完成稽核工作。另外,學校和教育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為了不影響學生的前途,往往使得稽核工作流於形式。

客觀現實第一,部分畢業生不願就業。畢業生中大都是獨生子女且家境好,嬌生慣養,不肯吃苦,對工作百般挑剔。第二,按照市場規律,一部分畢業生無法就業。那些能力不強、技術不高、就業心態不好的學生,由於不能適應社會需求而無法就業。

我們認為,考核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應該採取有力措施,通過一定的渠道和方式,促進高校大學生充分就業。2006年11月國家教育部、人事部、勞動部聯合舉行的“網上招聘月”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舉措。

解決問題的對策

淡化就業率的考核工作第一,就業工作是社會問題,用就業率考核高校是不合理的,高校的責任是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即學校給予學生學業知識、技能本能、思想品德、人際關係、心理素質等。第二,就業率意義不大。教育主管部門不應把它提到一個很高的層次,就業率只能提供參考,不能作為考量的依據。第三,學校應當重視就業工作。目前,學校(特別是高職院校)競爭激烈,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大都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以提高學校質量為根本”的辦學理念。從人、財、物上對就業工作予以支援,學校的就業工作因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育主管部門要變對學校就業率的考核為對就業服務工作的考核就業率的考核只是結果,目的是促進學生充分就業,如果教育主管部門從考核就業率改為考核服務工作,那麼,效果會更加明顯,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教育主管部門要考核學校就業服務工作的開展情況。學校就業服務工作的開展必須有相應的人員、場地、師資、資金、機構。作為教育主管部門,一定要督促學校健全就業服務機構、落實就業工作場地、配備就業指導人員、合理有效使用學校就業經費。第二,教育主管部門要考核學校就業指導的開展狀況。就業指導是就業市場化後的產物,在國外早已普及,但在我國起步較晚,相當一部分領導、教師沒有這種意識,認為它可有可無。作為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這方面的督促、檢查。第三,教育主管部門要考核學校就業渠道的建立情況。學校要廣闢就業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單位。比如在經濟發達、用工需求較多的地方設立辦事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資訊;加強校企合作,創辦定向培養班,為學生提供就業機會;立足本地更好地為本地經濟服務。第四,教育主管部門考核學校“售後服務”情況。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存在過渡期,心理上有一個“斷奶”過程,學校作為他們較為信賴的人、有能力幫助他們的人,要在他們最困惑、最迷茫、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送一程,幫一把,最終使之完全獨立地適應社會。第五,教育主管部門要考核學校培養人才的模式。比如專業設定是否與市場接軌、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情況、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情況、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情況等。

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高校職業指導教師培養第一,職業指導近十多年才得以真正發展,其從業人員絕大多數是改行或半路出家的。他們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他們的知識需要不斷地更新,培訓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辦法。第二,就業服務需要一批高素質的職業指導師。教師是任何教育體系推進過程中的關鍵,高水平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學生就業時才會更有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盧光珠.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緣何注水[J].教育與職業,2006,(10).

[2]張敏,亢德喜.高校就業率探底:結構性變化揭示就業率真相[J].半月談,2006,(2).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