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模式的創新教育論文

來源:才華庫 3.12W

[論文關鍵詞]就業;就業指導;就業指導模式

淺談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模式的創新教育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在分析加強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實踐意義的基礎上,指出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認為就業指導丁作不應是臨時性的,而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需要創新模式,完善指導體系,形成系統化的運作形式,切實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高校就業指導是指由就業指導機構幫助畢業生了解國家的就業方針政策,提供就業資訊,傳授擇業技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協呼叫人單位、學校、學生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而做的一系列工作的總稱,是高校就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我國,開展就業指導還處於起步階段,指導理論不盡成熟,指導機制沒有形成系統配置。隨著近年來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發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序的加快,高校招生規模迅速擴大,畢業生數量快速增加,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就業模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畢業生成為就業主體,按市場需求自主地選擇職業這一系列因素無不深刻地影響著大學生就業,從而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加強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實踐意義

加強就業指導有利於高校學生科學規劃自己的生涯發展道路。雖然我國提倡素質教育已經有很多年了,真正受到重視的仍然是學歷教育和應試教育,生涯發展和職業教育在整個中學過程中極少被提及。大學階段是學生進入職業領域前的系統完整的準備期,此時,適時的就業指導能夠幫助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的興趣和特點,幫助他們發展適合自己的職業能力,把學習知識、發展素質、提高競爭力和建立職業價值觀有效地結合起來,設計自己的生涯發展道路。

有利於高校學生順利就業,增強就業競爭力。高校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關係到個體自身的發展和價值實現,也關係到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就業制度的改革為畢業生提供了更多自由擇業的機會,也對他們的擇業觀和擇業心理產生了巨大沖擊。適時的就業指導能幫助學生用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來參與求職應聘活動,增強其適應就業形勢的能力。為實現順利就業鋪平道路。

有利於高校學生實現自我發展的需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個人對社會貢獻的大小、生活方式的選擇以及自身的成才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選擇的職業。擇業是人生的關鍵問題之一,也是對未來道路的選擇。高校就業指導通過其獨特的內容、途徑和形式,樹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育學生認識自我、認識社會,正確對待工作中的得失,樹立健全的職業觀念,將自我發展同社會需要協調起來,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二、我國高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就業指導工作的應急性

發展性職業指導理論指出,職業發展如同人的身心發展一樣.可以分為幾個連續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定的特徵和發展任務,如果前一階段的職業發展任務不能很好地完成,就會影響後一階段的規劃,導致職業選擇時發生障礙。傳統的高校就業指導作為學生培養的一個部分,往往從屬於教學活動,作為教學的最後的一個環節,它僅僅體現在大學的最後一年甚至最後一個學期,是畢業前的一個臨時性措施,因此往往淪為應急性指導。

2.就業指導方式的侷限性

生涯決策理論強調個體在生涯發展中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生自己通過參與和實踐,瞭解現實社會中的各種職業,培養職業興趣,提前為生涯發展探索合適的出路。目前高校就業指導的工作內容基本侷限於資訊釋出、政策宣講和執行、舉辦校園招聘會等,方式上侷限於就業指導課、講座和報告會。所傳輸的資訊都是大眾化的東西,學生往往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地位,與個體特徵脫離。

三、創新就業指導模式:建立波段推動式的全方位就業指導體系

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多數學生自主擇業”的制度。所謂“自主擇業”是指在國家巨集觀調控下,通過畢業生就業市場對畢業生資源進行配置,使畢業生成為就業主體.按市場需求自主地選擇職業。就業模式的變化意味著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也需要適應這種變化,構建合理的模式和體制.更多地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長、興趣和能力,靈敏地捕捉市場資訊,實現人職匹配的和諧就業。所以,對現行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進行創新,使之適應高校就業模式的變遷是當前的主要任務。

2007年11月20日,十部委聯合召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要求推動所有高校從2008年起開設就業指導必修課或必選課。這就要求高校就業指導也應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形成不同層次的就業指導目標,強調系統性、連貫性和科學性,分不同年級、不同階段實施。可以構想將高校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有機結合起來,創新模式,建立波段推動式的全方位就業指導體系。

針對一年級學生,為每一個學生建立職業生涯檔案。幫助他們巨集觀地認識職業、就業市場及其關係,進而認識自身專業的學科特點與發展前景,加深對所學專業的認識,促使職業意識的覺醒。 針對二年級學生,進一步幫助他們發現自我、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擇業觀和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當今人才所須具備的能力,如實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人際交往和合作能力等,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明確職業生涯發展方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啟蒙,使他們更加註重專業學習,初步確立成長目標和發展方向。

針對三年級學生,幫助他們瞭解各種職業的特點、要求和社會地位,明確自身的擇業觀,增強擇業意識。著重加強社會實踐教育,使學生對就業市場有一個感性瞭解,鼓勵他們參加暑期實踐、專業實習、模擬招聘會、專場招聘會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進入大三後,部分學生萌發了報考研究生或出國深造的想法,可針對這些學生的自身特點和心理意向,開展適時的升學指導。

針對四年級學生,著重分析就業形勢、講解就業政策,進行擇業方法、擇業技巧的教育,提供就業資訊服務,進行模擬面試等。同時加強求職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掌握調節不良情緒的心理方法,端正學生擇業心態,做好經受挫折的心理準備。並有意識地指導和培養一部分條件許可的畢業生大膽走創業之路。

通過這一整套層層遞進的.指導模式,使每位在校本科生在不同的年級、不同的階段接受有計劃、分層次的就業指導.形成全方位地覆蓋整個大學求學階段的波段型就業指導體系。

四、如何實施該指導模式

1.拓寬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向全程化、全元化方向發展

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應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始終,因此,要增強指導工作的有效性。注重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加強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把就業指導的內容滲透到學校的各個教學環節中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合理設計職業生涯,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從各方面完善自己,及時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學習計劃。轉變以往把就業指導工作視為僅僅是一個部門的事,從而樹立起學校、社會各個方面重視和參與的全元化觀念。構建功能齊備的就業指導機構,完善就業指導體系,形成體系化的運作形式。

2.提升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向專業化、專家化方向發展

實踐證明,要想使就業指導真正發揮作用,沒有一個系統科學的教育體系是根本做不到的,這種體系又需要有一支結構完善合理的專業化師資隊伍與之相匹配。就業指導任課教師必須接受過系統的培訓,在職業生涯設計、職業心理調適、就業市場預測、人才素質培養和人力資源管理方面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並能根據所在學校各專業、各層次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對於專業化人才的培養,可以從多方面著手:一是從輔導員和學生工作幹部中挑選一批有志於就業指導工作的骨幹,這部分人已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但必須系統地進行相關培訓;二是從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等教學科研的專業教師中分離出一部分從事就業指導的研究和應用;三是向社會招聘優秀的職業指導師和人力資源管理專家。

3.轉變傳統的就業指導課體制,向實用化、特色化方向發展

高校就業指導課有別於其他專業課.是一門融知識性與實踐性為一體的應用性課程,它以幫助和實現大學生順利就業為目的,具有互動性、綜合性和專業性的顯著特點。首先要建立教學組織,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較多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的理論體系分解為比較直觀的課件、影視資料、網路資料等資料形式,通過案例教學、集體諮詢、情境模擬等教學法,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新的觀念,瞭解現實情況,掌握基本的技術技能。同時,要及時通過對就業市場的考察,調整就業指導課程設定,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實用型、操作性人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