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構成及發展論文

來源:才華庫 2.66W

【內容摘要】教學能力是評定教師專業素養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良好的教學能力能夠推進國家全面進行素質教育,培養人才的程序。然而,在全面實施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能力顯得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此現狀,以高中體育課程新標準為指導,對高中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及其發展策略進行探究。

高中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構成及發展論文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策略

新課改要求體育教師要將新的教學理念注入自己的思想,積極尋求新穎的教學方式,由此來提升學生體育素養。研究也表明,高中體育教師只有順應新課程教學的教學模式,相應地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為社會培養高品質的人才。

一、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構成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師首先應該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組織管理,課程開發,瞭解學生的基本素養;再者教師應該具有專業性、智謀性的教學能力;最後,雖然體育教師教課內容屬於體力活動,適應新課程教學的體育教師還應該具有學術研究和教學研究能力。其上幾個方面內部指標在一定條件下相互影響,共同作用於體育教師,從而構成了整個高中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結構體系。可知,將整個體系進行優化、健全、完善,是我們體育教師需要致力的偉大事業,以達到國家體育教學事業的欣欣向榮。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策略

(1)不過分依賴學生的體育興趣,各項技能全面發展根據實地瞭解,高中體育教師的教學內容過分依賴學生的體育興趣來安排,這從表面上看,老師看似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而進行教學,為學生減壓,以培養學生的堅持運動的意識。但是,這樣按照大多數學生興趣來進行的體育內容的選擇,卻損害了少數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在新課程不斷落實的背景下,體育老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存有更大的權力。有些教師把教材中學生不感興趣的專案直接拋之腦後。例如使大多數學生頭疼的田徑專案,很多學生認為其枯燥無聊、負荷量大,提不起興趣。所以有的體育老師在上課時不再進行田徑內容的教學。然而,學生體質卻沒有向著體育老師預想的方向發展,反而是大幅度下降。因此可知田徑教學如同樓房的地基是整個體育教學的基礎,它擁有自己的獨有特徵,這是其他體育運動不可代替的。田徑專案能夠對學生的耐力、靈敏度、力量等進行訓練,能夠提升學生的`各項身體機能,還可以培育學生頑強、堅持的品質。從田徑運動這一項體育運動去想那些被體育教師扼殺的體育專案,有好多雖然不受學生歡迎,但是卻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所以體育教師應該考慮多方面的影響,既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又要結合體育專案本身的特徵,做到最優質的選擇,建設好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2)正確理解教學中的“以人為本”不要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關注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地位”。然而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這句話看作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就是上帝”等。體育教學過程是師生接觸、共同進步的過程。老師在體育課上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老師組織活動,引導學生參加,同時讓學生在活動進行親身踐行,兩者在同等的平臺上進行交流。但是,新課程下的體育課堂上卻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現象:如大力度地提高學生的主人公意識,降低教師的存在感,甚至縮短老師講解的時間,體育教師必要的教學內容的傳授也被視為沒有給學生足夠的主動權。如果這種現象廣泛出現的話,那又何談師生在同等的平臺上進行交流;又何談在教師的引領下,更好地發展自身。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體育老師的引導作用,調整師生兩者之間的關係,使兩者在相互平等的基礎上共同發展。(3)加強體育教師師資建設,貫徹落實素質教育貫徹落實新課標、推動體育健康課程教學改革需要對體育教師進行更好的教學培訓。對於體育這門學科來說,體育教師是進行課改的重要的人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教學好和不好直接關係著著體育教學的質量。所以,對教師的培訓是非常重要的,學校一定要將教師培訓放在首要工作。對此,我們需要在兩方面進行努力:一方面是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培訓,讓體育教師掌握新穎且高效的教學手段,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是教師心理的培訓,讓老師正確的面對體育課程,正確的認識到自身的優缺點。只有這樣的才可以使教師更好地去掌握新課程,對自己的教學才會更有信心。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把新課標、新內容與以前的內容優勢進行整合與互補,並且需要進行在不斷地上課教學中,去更加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其更好地迎合新課程的要求。以達到親身經歷,言傳身教,同仁相互交流活動,共同成長的新光景。(4)指導學生掌握體育基礎技能,改善學生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能力一項課程的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意義,體育課就是一門非常關鍵的課程,對於學生來說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門教學,它開有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自我保護技能,還可以使學生增強體質,保持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從我們的體育教學中可以看出高中生對人際關係與體育道德兩方面的認知有所欠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視度需要提高。體育教師的課程除了身體素質訓練外,還應該包含道德、心理素質提升教育,教師應該增加“實戰訓練”,例如:球賽、事件模擬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從中體味蘊含的人生哲理,就像小組合作,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不計得失等等。總之,高中體育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在課程的新背景下,老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和落後的教學形式,積極地向新課程要求下的教學靠攏,採取有效的措施,使體育課程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宋盡賢賴天德.牢牢把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正確方向[J].中國學校體育,2005.

[2]唐巨集明.關於高中體育新課程改革現狀的幾點思考[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