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語文積累教學論文

來源:才華庫 1.59W

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積累”,才能“薄發”。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語言積累的薄弱成了他們語文能力持續發展的“瓶頸”。由於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做“奠基”,那些方法和技能就成了“空中樓閣”,學生語文能力的持續發展也就缺乏後勁。

談語文積累教學論文

由此:把孤立、機械的語言積累,變引導潛心讀書,促進有效積累。

1、閱讀理解促積累。讀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讀多了,讀熟了,才能深刻理解課文內容,使課文的語言進入學生的心田。而只有在理解語言基礎上的,才會讀有所值,讀有所得。

2、誦讀記憶促積累。誦讀記憶是積累語言的重要方法。兒童正處於儲存語言的最佳時期,多背誦一些好文章,有利於培養記憶能力,更有利於積累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背誦檢查的力度。

3、感悟品味促積累。感悟就是指對事物有所感觸而領悟。讀與悟要結合在一起,“學而不思則罔”。語文課上要讓學生感悟些什麼呢?比如學習語句,不僅要在讀中理解意思,有時還得推敲用詞的準確性,比如學習句子與段落,要從反覆出現的由於眼現象中感悟句子的表達形式和連句成段的方法。讀完課文要感悟記敘的順序和主次內容的安排等。讓學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4、品讀賞析促積累。語文課教學,必須讓學生走進文字,深入作者內心與之進行心靈的對話。在賞析、體驗中情感的積累、語言的積累水乳相交、相得益彰。如教學《鳥的天堂》一文中,巴金老人有一段關於榕樹描寫的奇美文字,為此,在朗讀時,引導學生抓住“不可計數”、“垂”、“臥”等詞認識榕樹的形態美,細讀時,品味“一簇”、“不留縫隙”、“似乎每一片綠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等詞句,領悟蘊含的“意境美”。如此將審美積累和語言積累有機地滲透到美麗的閱讀教學之中。

把硬性的積累變為激勵自主參與、引導學生自主積累。

1、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興趣。《桂林山水》是一篇文筆優美的文章,教學時可配樂讀、表演讀,甚至以“小導遊”的身份作介紹等,學生心隨其境之感,非常自然地將自己與優美文字聯絡起來。在動情、生情中順理成章地積累了語言。

2、培養自主積累的能力。還是學習《桂林山水》一課,教師出示:你喜歡灕江的水,還是桂林的山呢?請說出理由,學生就各自去研究喜歡的內容,因是研究自己喜歡的內容,非常投入,學習效果十分顯著。

把內容單調、形式單一的積累,變為拓寬學習途徑、豐富語言積累。

1、讀中積累、讀的方法多樣,就是儘可能通過多種形式的語言來促進理解、思考和積累。

2、說中積累:說是語言和精神共同建構、生成、發展、積累的過程。

3、寫中積累:寫是鞏固運用語言的`目的。作文是高層次積累語言過程。

4、課外閱讀中積累:教材是提供例子,激勵他們運用課堂上學到的語言方法廣泛涉獵各種題材、各種體裁的課外讀物。

5、實踐活動中積累: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積累素材。把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合,通過自編手抄報的方式展現出來。

把語言積累與實際運用割裂開來,變重視實踐運用、積澱語言積累。

《鳥的天堂》課有一個綜合實踐作業:“鳥的天堂”目前已成為一處遊覽勝地。請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收集相關資料,為導遊寫一篇導遊解說詞。寫清楚導遊身份、旅遊的地方以及這地方的特點,形象生動;學會導遊,練交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際。讓學生自由組成旅遊團,自我推薦試當導遊,全程陪同作解說。上述環節,不僅是學生再次語言積累的過程,更是應用積累的語言進行實踐、提高語言素養的過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