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現狀演講稿(三篇)

來源:才華庫 1.77W

篇一:

大學生就業現狀演講稿(三篇)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首先感謝學校和老師能夠給予我們通過這樣的社會實踐來展示自我和施展才華的機會!我們組做的課題是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情況調查與研究。

在演講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在座的各位同學是不是都想找到一份非常不錯的並且非常理想的工作?好,那麼,是不是更想找到既理想,又能夠掙大錢,並且還會有一定發展空間的工作呢?好,謝謝大家!

那麼,大家都看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不想白活一生,都希望自己能夠做點事情,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就是找到一份非常好的工作。但我們又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邁進,高校畢業生的數量急劇增加,據調查,僅2010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就有630萬。儘管,近年來我國經濟一直快速增長,產業結構升級速度加快,以此來不斷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崗位,但是由於畢業生供給增速超過經濟增速,高校畢業生的人才供給量超過市場需要量,特別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勞動力資源配置日趨合理。這些不僅使得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社會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就業取向、就業方式等隨之也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所以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因此,我們怎樣才能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贏得機會,大學生怎樣對待找工作的問題,企業有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等等這一系列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說,隨著就業壓力的日益嚴峻。我們發現一些畢業生缺乏必要的自信,就業時“飢不擇食”,而另一些依然抱著“天之驕子”的心態,就業時“好高騖遠”,脫離社會需要。這兩種傾向都將導致就業成功率的下降。那麼,我們所做的課題研究就是從我們大學生本身出發,通過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來了解大學生對找工作的真正看法以及他們所面臨的困難,以及現在的企業都希望找一些什麼樣的大學生,他們又有什麼看法和意見,然後,我們將所收集到的資訊進行分類整理,推斷出大學生和企業的真正看法,最後通過分析研究,我們試圖尋找一種既滿足大學生需要又能給企業帶來利益的兩全其美的辦法來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我們認為通過我們的調查、研究和分析,我們一定會找到這樣一種辦法,並堅信它能幫助我們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謝謝大家!

篇二: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稱呼語可根據實際情況作調整)

首先,很榮幸我能站在這裡發言,感謝我的母校(學校名字)和老師們這些年對我的的辛勤培養和無私幫助,在此請允許我代表xx名即將畢業的同學向你們致以深切的敬意,謝謝。 今天我要講的是大學生就業,那麼什麼叫就業呢?我這裡對它有一個定義,那就是找一份工作,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幹,你能幹上這份工作,就可以賺自己的錢,不至於再花父母的錢,這就叫就業。我經常想,22歲以前父母給我們經濟資助來幫助你大學畢業,如果說這是父母的應盡之職的話,那麼到了22歲以後,大學畢業了,不管我們是讀書上研究生,還是工作,如果再多花父母一分錢都是卑鄙的。因為我認為,人就像動物一樣,到了一定的時候,必須要出去養活自己,從來沒有聽說哪一對老動物帶著小動物過一輩子的,它一定有這樣一個過程,到了那個點上必須出去,我看過這樣的電視片,老鷹看到小鷹會飛的一瞬間就再也不會去理睬那隻小鷹了,一定要讓它飛出去。

也許有朋友會說,說我們22歲以後如果考研的話還需要錢,但要想想我們讀研究生是為了自己更有價值,那怎麼辦?假如你真要上研究生,真要出國讀書要花錢,有沒有可能比如說向父母寫一個借條,並且以同期銀行利息來計算向父母的歸還資料?如果這樣的話,那麼我們就有了一種緊迫感。這個緊迫感就是說,我未來必須找到更好的工作。

現在,我們走向社會,有的同學能拿到幾千塊錢的工資,也有隻能拿到幾百塊的,當然還有

個別同學能拿到上萬塊的薪水,但是我從來不認為一個剛畢業的時候只能拿到幾百塊的人,未來一輩子永遠趕不上那個拿上萬塊錢的人,因為後續的爆發力和耐力,以及工作態度會決定我們未來的工資報酬會越來越高。

撇開工資不說,我再說一下我們應該有怎樣的就業心態,大學生一進入社會就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且能夠拿到一份很好的薪水做下去,這樣的機會確實不多。獲得機會的敲門磚,通常是選定一家單位以後,從單位的最基層工作幹起,並且以自己的態度和業績來證明自己在這個領域的發展前途,以及證明自己對這個行業的喜歡,來使自己在這個行業中能夠逐步上升。所以說,我認為就業心態會決定我們的就業結果。

接下來,我還想在說一下就業、職業和事業的關係。

我認為,就業可以是臨時工作,它和你的未來發展方向可以相關也可以不相關;職業則是你選擇了一個你打算幹它一輩子行業;而事業則是職業的最高境界。也許剛走出校門的我們並不清楚的知道這輩子我們會幹哪個

行業,所以我們可以想當然的去找我們認為適合我們的工作,時間久了,我們可能會慢慢發現其實我們是喜歡某一個行業的,,所以我們會有一個職業,一份我們打算幹一輩子的工作。然後是事業,事業是職業對外的擴充套件和延伸,我們從職業可以慢慢進入事業境界,當我們在一個行業幹久了,對自己的職業熟悉了,這是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在某個領域有一些強項,如果我們再把這些強項進行擴充套件,利用這些強項和別人一起來幹一些事,簡單的說就是給自己打工,那麼我們就會走上事業的道路。

好了,說到這裡,我要說的基本就說完了,在此我祝願xx學校所有的同學就業順利、早日找到自己的.職業,最後事業有成。

最後,再次謝謝我的母校、我的老師,我的同學。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篇三:

我國大學畢業生將何去何從?

——從供求情況看大學畢業生髮展與就業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就像是剛剛孕育成熟的生命一樣,迫切的希望可以很快融入社會來一展自己的抱負,但是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大學生就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求職大學生與就業崗位呈現僧多粥少的態勢。除了就業崗位少,缺乏工作經驗和大學生自身心態不端正,都是擋在大學生就業之路上的攔路虎,同時大多數人都希望到經濟發達的東部省份工作,到收入高且體面的政府、銀行等部門工作——這顯然與社會的要求是不符合的。

為了更好地說明中國大學生的發展與就業問題,我們先通過與中國極其相似的俄羅斯,看看就業情況。

眾所周知,俄羅斯是一個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很高的國家,但金融危機使俄羅斯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變得非常嚴峻。2009年,僅俄羅斯聯邦衛生和社會發展部統計的登記失業的人數為173.5萬,與2008年相比增加了近4成。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部估計當年約1/7的大學畢業生面臨著就業困難。

不介意放棄所學專業從事其他工作——他們往往在畢業後根據自己的實際工作需要,進行相關專業的再學習和再培訓。不介意回到家鄉或者其他中小城市工作——既降低生活開支,又可以照顧家人,更重要的是——順利實現了就業並走上了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職業發展道路。

中國大學生的發展與就業問題究竟怎麼樣呢?。

目前企業在大學畢業生中招聘到滿意的技術和管理員工越來越少,即使企業能招聘到專業合適的大學畢業生 ,也要對他們進行必要的職業培訓,為此企業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 然而,如果高等學校與企業合作則可以改變這種困境—這種合作雙方能把技術,裝置,管理制度 ,企業文化等因素成功地與高等學校教育要素相結合,進而把大學生培養成為企業需要的專業技能型員工.因此,高等學校和企業合作培養大學生很有必要.

中國現行的社會保障體系沒有把大學畢業生完全納入失業保障範疇. 因此 , 有必要建立健全大學畢業生失業保障制度,把失業大學畢業生群體完全納入到社會失業人員保障範疇.建立的社保基金主要用於支援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到經濟 落後地區和農村工作大學畢業生的補貼和獎勵以及作為大學畢業生失業救濟金.

大學生應增加在校期間實習的經歷 做好從基層幹起的心理準備,通過在網上做的調研,超過90%的公司會更看中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一些實習經歷。在學校的時候,最好能夠爭取在寒假、暑假增加自己實習的經歷。大學生先要明確方向,並做好從最基層幹起的心理準備。放低要求是今年的特殊情況需要特殊對待。大學生應該眼光向下,腳踏實地從基層幹起.

90年代的大學往往被描繪成象牙塔,那時侯的大學生由於分配製度解除了後顧之憂,他們或揮斥方遒或自命不凡。而新世紀之際,剛殺過獨木橋的他們跨進校園,卻聽到這樣的聲音:就業雙向選擇了,進校園就得想著找工作.

大多數學生會在即將畢業的時候四處出擊,再優秀的人也不會等待。天之驕子的說法早已被PASS,再抓著這朵雲彩不放,早晚會跌死。現在就是把自己作為商品推向市場,天之驕子的冠冕堂皇早已被市場經濟的洪流衝到了太平洋。”

大學生是市場經濟下錘鍊出來的,具有鮮明的市場經濟的特點,競爭是描述他們的關鍵詞。但過分強調競爭而失落傳統的溫良恭儉,會對長遠的發展不利,自身的商品化,難免在職業選擇過程中有“近視”現象。打上市場烙印的這一代大學生,踏入社會後會推動市場經濟快速前進。

雙向選擇必然導致競爭,競爭意味著優勝劣汰。一些畢業生認為專業太冷,所學知識與社會脫節,在求職時很不自信。一個學歷史的大學生其求職意向居然多達9種:記者、中文編輯、英文編輯、網路編輯、教師、廣告文案、企業策劃、導遊等。他說,現在很多單位不要應屆生,能找到工作就算不錯了。很多畢業生把自己定位太低,女生表現尤為突出。自我定位過低與激烈的競爭有關。但不論競爭多麼激烈,都應保持平常心。因為畢竟接受了高等教育,人文方面的修養和理論技能的掌握已比較完備,需要的只是社會經驗的錘鍊。產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現為對自身的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評價過低,不敢主動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不敢主動參與就業競爭,陷入不戰自敗的困境之中。

求職時飢不擇食,必然帶來所學專業和工作的“對口”問題。一般而言,所學專業畢竟是最熟悉的領域,從可持續發展來看,“專業對口”有利於工作的開展和進步,求職時應強調對口,但不必非對口不可。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大學生面對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所以這個情況下,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了自主創業,這是應該提倡的。但對自己的能力要有一個全面中肯的評估,然後再對發展方向做出抉擇。單項技能的掌握固然重要,綜合能力的提高更不容忽視。

很多用人單位反映,大學生衝勁很足,但往往不夠塌實。這樣始終適應不了社會角色,是求職心態不平穩的表現。好高騖遠的人終要跌落紅塵,為夢想而活的人總有醒來的時候。大學生從“校園人”到“社會人”的轉變有一個適應過程,應儘快完成轉變,積極認清自己的實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有一種說法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意思是說無論對什麼事情,期望值都不要太高。因為事情的結果往往和所預料的有一定差距,要有從最壞處著想,向最好處努力的思想準備。

大學生或多或少對求職都有恐懼感,胡湘明說,對陌生事物有恐懼感是正常的,正常人能夠克服恐懼繼續向前,而心理脆弱的人常退到“蝸牛殼”裡。在“雙向選擇”時,發現自己的知識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於是追悔、逃避、對就業失去了信心和勇氣。

對大學生而言,學習需要能力,適應社會更需要能力。從校園到社會,這一步早晚要邁出去,長痛不如短痛,與其迴避不如迎接挑戰。勇氣和自信是逐步培養的,把每一次成功當成下一次的開始。在求學期間就應積極接觸社會,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如果因就業而產生強烈的焦慮不安,甚至引發心理問題的,應找心理醫生諮詢。

所以我們要保持一個好心態來面對就業,謝謝,我的演講就此結束電氣10009班 吳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