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沒有用的讀後感優秀範文

來源:才華庫 2.31W

《教育是沒有用的》讀後感一

教育是沒有用的讀後感優秀範文

《教育是沒有用的》一書讓我的假期文化生活豐富了起來,因為此書作者林格先生大氣的語言,富有哲理性的思維,使我對於其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教育是沒有用的讀後感。和很多人一樣,一開始我是被書的題目所吸引了--《教育是沒有用的》,我們做教育的如此辛苦工作,難道都做了些無用的功夫嗎?讀了這本書,我才發現並非像題目所說的那樣,其實書中許多觀點是值得深思的。下面我就把讀書的些許感想和大家共享。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是鞋子去適用腳,還是腳去適用鞋子?讓腳去適用鞋子,難免重踏"鄭人削履"覆轍,肯定不可取。那麼,只能選擇打造適合腳的鞋子。

然而,我們在打造"鞋"時候,並沒有尊重過孩子們的意見。我們總在以是否聽老師的話為標準來評判學生,總認為學生的作業不合我們的要求,總覺得他們上課沒認真聽講解…這種一切以老師為中心的教育活動,不就是在拿我們自己看來適合的"鞋"往孩子的腳上硬套嗎?因此,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首先要轉變觀念,珍視孩子的尊嚴,尊重學生的人格,細心發掘孩子的潛能,充分發揮孩子的特長,瞭解孩子發展中的需求,幫助每個孩子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確立發展方向,建立自信,這樣才能打造一雙真正合孩子"腳"的"鞋"。

就像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先天的素質不同,生活的環境不同,個體間有差異存在也是很正常的,每個孩子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每個孩子都是一個豐富多彩、獨一無二的世界。我們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消除這種個體差異,而是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積極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讀後感《教育是沒有用的讀後感》。這樣,才能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好更具特色的人才,這才能是真正的教育。

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的確還有許多值得完善的地方。但是隻要我們堅持"孩子是腳,教育是鞋"的理念,全力打造適合孩子"腳形"的、能伴孩子自如行走的"教育之鞋",我們的教育就會煥發勃勃生機。

《教育是沒有用的》讀後感二

放下自我,敢於"裝傻"

佛經裡說:"放下執著,就成為阿羅漢,放下分別,成為菩薩,放下妄念,成為佛。"這對與我們的教育來說是用重要啟迪作用的。

教育者要保護孩子的自主性,關鍵是放下自我。五千年的文明,倡導師道尊嚴。我們曾經看到,許多教師,他們學識淵博,在學生面前儼然就是權威。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威,他們要求學生服從。學生在權威面前,只有聽命,沒有自我。試想,這樣的氛圍下培養出來的孩子哪來的自主性?因此,聰明的教育者,要學會"裝傻",這是放下自我的第一步。例如,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面臨一個難題的時候,我們不要急著去說答案,而是給予孩子自由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甚至是"裝傻",讓學生來幫助我們。在許多名家、大師的課堂上,我們經常見到的是這樣"大智若愚"的教學智慧,看似一個不經意的`"裝傻",卻讓課堂的主人--學生爆發出無限的潛力。這樣,雖然在孩子面前暫時丟了一點"面子",但由此換來的是養成孩子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知識和智慧的能力。作為教育者,我們何不做一回"傻子"呢?

在細節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一味乾巴巴的對孩子強調自信,只能讓孩子感覺緊張,或者盲目相信自己,不顧真實狀況。自信有可能變成可怕的自大、自戀。自信的來源是孩子在你的指導下,完成了一些他之前不認為自己能完成的事,或者實現了一個嚮往已久的目標,那麼自信的疏導和建立就會水到渠成。所以我們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激勵他們樹立自信。最膽小怯懦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會做得很好,也許在常人看來這微不足道,但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更要對孩子在實踐中所做的任何一點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難都及時予以肯定和鼓勵,並儘可能地讓他們嘗試成功,因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動力。我們應該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允許孩子嘗試錯誤,放手讓孩子去想,去做;只是在過程中注意指導,多提建設性的意見。

教育不是沒有用的,當我們教孩子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當我們讓孩子們得到自由、全面的發展;當我們既為孩子的現在負責--讓他們充滿自信的健康成長,又為他們的明天負責--讓他們的未來幸福和諧時,教育才是真正有用的,教育才能真正地為孩子服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