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故事讀後感(精選12篇)

來源:才華庫 2.21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命的故事讀後感(精選12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精選12篇)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1

今天我從《生命的故事》中瞭解了太空和岩石。

從《生命的故事》裡知道了地球以前是一團熾熱燃燒的物質,我還知道了地球的運轉速度。它的速度是一千七百七十公里,也就是每小時106200公里,哦,對了,我忘了說月亮的速度,月亮的速度是二十九天半(一圈)。

還有呢,(我講的是前寒武紀時代)大大小小的隕石從太空中落下來。

前寒武紀(太古代)地球像一個乾巴巴的大蘋果,雲層打開了,雨滂沱而下,注入海盆,沖刷山峰。

這本書讓我收穫了許多知識。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2

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名叫《生命的故事》。

說的是地球從出生到現在的成長過程。從古生代早期到古生代晚期,從中生代到新生代的生物變化,從簡單到複雜從出生到毀滅的故事。從中經過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從無脊椎動物到哺乳動物經過了很多億年。而他們只是為了適應環境,讓自己在地球上存活下去。有些為了適應寒冷,有些為了適應熾熱。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條約,他們從不違反自己的生存條約。

而現在的人類,只為了一時之利,而切斷了生物鏈。那些一級二級保護動物有多少?現在的生物鏈快斷了。已不像以前的生物鏈“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水”那樣了。一些人看中了動物的皮毛,就大開殺戒。一些人看中了樹木的木頭,就濫砍濫伐。可是你們想過那些動物、植物想什麼嗎?它們也有生命呀!

讓我們保護地球。讓地球母親更加美麗,更加富饒吧!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3

一九九九年十月三日,在貴州省麻嶺風景區,正在執行的纜車突然墜毀,三十六名乘客中有十四位不幸遇難。而就在悲劇發生時,一對年輕的夫婦,用雙手托起了自己兩歲半的兒子。結果,兒子得救了,這一對父母卻失去了生命。

這是一個悲壯的故事,這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

在這生和死的瞬間,父母想到的並不是自己,他們用雙手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兒子,這就是父母之愛。我覺得在纜車下滑即將墜地的那一瞬間,子灝的爸爸潘天奇和他的媽媽賀燕雯兩個人把孩子舉起來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偉大的壯舉。這個壯舉,是出於他們對孩子的一種愛,一種無私的愛。我每想到這裡,我就有一種感動,一種震撼,不知不覺我已淚流滿面。父母親為了子女可以毫不猶豫的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而我們子女又為能父母做些什麼呢?想想自己平時的任性和對父母的衝撞,心裡覺得酸酸的,酸酸的想哭……

在暑假期間,我在普陀山坐了一次纜車,我親身體會到了那種上上下下、飄在半空中的感覺。就在這同樣的纜車上,小子灝的一家經歷了生死離別。此時,韓紅自己創作自己演唱的《天亮了》——一首專門為《生命的故事》而創作的歌,彷彿就響起在耳邊:媽媽告訴我希望還會有,看到太陽出來天亮了,看到太陽出來他們笑了天亮了。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4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好書《生命的故事》,令我受益非淺。

說的是生命從起源到低階,從低階到高階,一直到出現了現代人類高等生物的故事。最低等的原始生命起源於海洋中,然後從單細胞生物發展為多細胞生物,從海洋生物發展演化為陸地生物……讀了《生命的故事》這本書,我彷彿穿越到了古生代,三葉蟲、海蠍子、恐魚、魚龍、霸王龍、始祖鳥等一一呈現在我的眼前,還有那異彩紛呈的植物、火紅的太陽、美麗的月球等,都在這本書裡栩栩如生,令我深深陶醉。

自然界生物的大發展,最終導致人類的出現。人類是從古猿逐漸演化而成的。

現在我終於明白,以前的一切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環,就沒有我們人類。宇宙、地球、生命、環境等一直都在不停地發展變化,從簡單到複雜,從低階到高階。

每一個物種都歷經了幾十億年的演化,每一個生命都很不簡單。人類是萬物的精靈,我們必須尊重每一個生命,熱愛每一個物種,保護好我們的地球,保護好生存的環境,讓萬物生靈生生不息!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5

讀完《生命的故事》這本書,我心中有許多感想,今天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命的故事》主要講了:很多很多億年以前,我們的太陽誕生了,它是銀河系中的一顆恆星。上億顆恆星組成我們的銀河系。在整個宇宙太空中,旋轉著億萬個星系,銀河系是其中的一個。我們的太陽不是最大的一顆恆星,也不是最小的一顆,但對於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太陽的光和熱,地球上就沒有生命。我們的地球誕生在很多億年前,它是太陽系家族中的一顆行星。最初,地球只是一團熾熱燃燒的物質——被滾滾的塵埃和旋轉的氣流包裹著。幾億年過去了,地球表面的溫度逐漸下降。溫度下降的過程中,形成了很多岩石。故事的舞臺轉到海底。5億年前的“沉積石”中所包含的化石,將生命走過的歷程在我們面前一幕一幕還原。那時,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有海洋植物和“無脊柱動物”。一個個小生命就這樣在海里誕生了。陸地慢慢上升,場景隨著切換。另一種“脊柱動物”出現了。陸地上,蕨類植物出現了。慢慢的,很多很多生命出現了。人也隨之出現了。

讀的過程中,每讀完一頁,我就很好奇下一頁是什麼。我們應該要好好地保護它——不隨便扔垃圾,不隨地吐痰。因為每一個人只有一個什麼?每一個人只有一個地球。沒有地球,就沒有生命。雖然有掃地阿姨來打掃,但是如果每個人都那樣,阿姨也打掃不完的。說到掃地阿姨,人人都應該尊重。我們不能瞧不起他們,也不能認為他們只是一個普通的人。

每一個人只有一個什麼?每一個人只有一個地球。沒有地球,就沒有生命。保護地球,人人有責。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6

我聽過很多故事,可最讓我感動的是一篇關於生命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孩子,他媽媽為了把他帶到人世間,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每當看不到別人媽媽給自己孩子送禮物時,眼淚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來,心想:唉!我的媽媽也沒來得及給我送禮物就走了!

有一天,他又看見一個小朋友的媽媽給自己孩子送禮物了,淚水又奪眶而出,他一邊走,一邊哭,走著走著,一不小心撞了一位老爺爺,他連忙把那位老爺爺扶起來,並說:“對不起,對不起,老爺爺有沒有傷到您吧!”老爺爺站起來,看見了這個孩子在流淚,就問“小夥子,你哭什麼啊”?他不說話。老爺爺見他不說話,又說:“你說說你為什麼哭,說不定我能幫你解開這個心扣!”過了一會兒,他才慢吞吞地說:“因為我的媽媽還沒來得及送我一件禮物就離開了這個世界。”老爺爺想了想說:“你媽媽從自從把你帶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天,就送你 了一件最好的禮物。”男孩用不解的眼光看著那位老爺爺,心中產生了一個大大的問號?老爺爺又接著說:“你媽媽給你了一雙手,讓你用雙手感受生命,給了你雙腿,讓你在生命中走動,還給了你雙眼,讓你去觀察世界,最後,她還給了你一顆心,讓你去體會生命的意義。”

小男孩聽了老爺爺的話,擦不擦眼淚,不哭了,在心中想著:我一定要珍惜生命。我是媽媽生命的延續,是媽媽的希望,她把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我身上,我決不能辜負媽媽對我的希望,要用自己的生命來創造奇蹟,讓自己變成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讓在天堂生活的媽媽好她地看著自己,讓我變得更加幸福快樂。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7

大家一定都聽說過著名的《物種起源》了吧,而它的作者——達爾文,你瞭解嗎?我向大家推薦這本《熱愛生命——達爾文的故事》,讀了這本書,你一定有所感觸。 這本書講述了達爾文一生的成長經歷:蘇格蘭的奇妙遠行,牛津大學的溫馨聚會,還有長達五年的世界環球之旅……正是那些多姿多彩的植物,那些各式各樣的動物成為了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重要基礎。

對於我們現在來說,達爾文是一個極其不平凡的人,他顛覆了那時人們的思想,甚至顛覆了《聖經》。可誰能想到,小時候的達爾文,竟是一個調皮的“搗蛋鬼”呢?那時,達爾文偷採了自家果園的水果,然後把它們藏在灌木叢中,故意說水果被人偷了,再發動一大堆人“抓小偷”。不懂事的達爾文把這稱作“聳人聽聞的謊言”。也是,調皮搗蛋是每個小男孩的天份,達爾文這麼做,當然是理所當然的了。

也許正是因為達爾文愛玩的天性,在又一次的偷採水果的過程中,達爾文甚至還有了“新發明”。而我認為,正是這麼一個“新發明”,預示了達爾文未來的成就。

後來,達爾文考上了劍橋大學。達爾文不喜歡劍橋大學的課程,但是他又新增了兩樣愛好:欣賞圖畫和聽音樂。可是無論什麼興趣都超不過另一樣愛好,那就是採集甲蟲。儘管沒有什麼科學上的追求,達爾文采集甲蟲的工作還是進行得興致勃勃,並且很順利。

幾年後,達爾文由一個不懂航海的外行變成了水手,開始了長達五年的環球之旅。後來,達爾文結了婚,發表了《物種起源》,成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

看到這裡,我合上了書本。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做事並不一定要循規蹈矩,在沒有經過證實之前,你可以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想法。說不定有一天,你的幻想成為了現實……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8

在生活中,有著無窮無盡的生命。有的人,在生命中拼搏;也有人,在為另一個生命感恩……但有一件生命的故事令我終生難忘。那時,我只有六歲。那天,媽媽帶我去買了一盆茉莉花,放在家裡。我天天給它澆水,但媽媽老說:“哎,我不是說了嘛我自己澆!”我聽了,就每天偷偷給它澆水。又一天,媽媽看我一直偷偷地澆水,實在受不了,就嘆了一口氣,說:“你以後自己澆水吧!反正我也輕鬆了。”不好,不好!我星期六,星期天根本沒空,我著急地說道。那算了!媽媽說。“我又說算了就算了,反正植物也沒有生命。”媽媽一聽,怪笑一聲,說:“好,你自己看著辦!”我做了一個鬼臉。

過了幾天,我睡眼朦朧,眼睛還沒睜開,就被媽媽催下床。媽媽說:“你這幾天給茉莉花澆水了嗎?”“呃”我打了個哈欠,“沒澆,怎麼了?”啊!你這孩子。媽媽連忙弄點水給花澆了起來,我這時清醒了,仔細一看,發現茉莉花好像一點精神都沒有,這時我有點後悔了。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來跑到茉莉花的跟前,我大吃一驚,茉莉花似乎精神得不得了。大約過了一段時間,那天媽媽笑眯眯地帶著我走到了茉莉花前,一股花香撲鼻而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茉莉花竟然開花了,我高興地手舞足蹈。

我問媽媽:“媽媽,你是不是一直給它澆水啊?”當然,水、陽光、肥料都是必不可少的。哦,對了,我想問你,如果植物沒有生命,它們怎麼能開花結果呢?它們開的花,結的果,是為我們照料它們所獲得的它們對我們的一種回報!我聽了,漲紅了臉,媽媽緊緊抱住了我,我緊緊地抱住了茉莉花,感謝它告訴了我生命的真諦。生命。只擁有一次,我們人有,動物有,植物也有,世界上的生靈都有。不管是人,動物,植物都會利用它來感恩。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愛護生命。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9

《生命的故事》是講了從太陽形成到地球形成、再到海洋,之後到人類的發展全過程的一本書,書中講了動物、植物等生物的成長和滅亡,講述了我們地球上生命走過的歷程,從一開始直到現在。

它讓我知道了銀河系、九大行星、地球月亮的情況,讓我瞭解了岩漿岩、變質岩和沉積岩的形成,還有人類大約是在100萬年前誕生的。

書中詳細記載了:海洋裡的生命和陸地上的生命,描述了沙漠裡的生命和森林的生命等等,之後描述了史前人類、歷史上的人類,再到現在人類延續到現代的全新世界。

我們要愛護地球,愛護動物和小植物,更要愛護人類的生命,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很重要,所以,我們更要注意安全,例如:交通安全、家電安全等,要愛惜自己的生命,一代傳一代,讓生命生生不息。

在生命的長河裡,有驚天動地,也有平淡無奇,無論過去是何種結局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現在和未來,我們要把握機會,努力好好學習,讓青春閃亮出耀眼的光芒,成就它的人生價值。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10

昨天,我在網上閱讀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就是因為讀了這個故事,才讓我懂得了生命是多麼的.寶貴。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叫黃美廉的人,從小就患上了腦性麻痺症,這種病症十分嚇人,因為肢體失去平衡,手足會時常亂動,口裡經常唸叨著模糊不清的詞語,模樣十分怪異。醫生根據她的情況,判定她活不到6歲。在常人看來,她已經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正常的生活條件,更別談什麼前途與幸福,但她卻頑強地活下來了,而且靠頑強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並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她靠手中的畫筆和很好的聽力,抒發著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演講會上,一位學生突然發問:“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待自己?你有什麼怨恨嗎?”在場的人暗暗責怪這個學生的不敬,但黃美廉卻沒有半點不高興,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寫下這麼幾行字:

一、我很可愛;

二、我的腿很長很美;

三、爸爸媽媽那麼愛我;

四、我會畫畫和寫稿;

五、我有一隻非常可愛的小貓……最後,她用一句話作結論:“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人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只要你熱愛它,你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11

暑假 裡,我讀了幾本書,其中有一本是《生命 的故事》。

這本書是維吉尼亞·李·伯頓創作的,她是美國作家、兒童書籍繪圖畫家,她在這本書上花費了八年心血。這本書的出版產生了很大的反響,被人們稱為“華彩麗章的生命詩篇”。

這本書以五幕劇的形式,講述了地球上生命進化發展的故事。開啟書頁,一幅幅生動畫面的呈現,一段段優美文字的解說,幫我們穿越時空,走過了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全新世,走進了延續到今天的全新世,幫我們去感知在那些時代裡的各種鮮活的生命。從一個個大時代的演變,到人類出現的幾代人的經歷,再到人們經歷的季節的轉換、月日的更替、時日的變化,使我們有一種身在其中的感覺,感受到“我”、“我們”的存在。“春天的……草在變綠,溫柔的小雨催開早春的花朵。……羊兒們歡快地啃著新鮮的嫩草。……小溪邊,青蛙們在唱歌,唱著春天的歌。”生命的鮮活,美好的生命舞臺,無處不在、無時不存。

一路走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是:生命不管是堅強 ,還是脆弱,世界萬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只要是生命,都應該視為可貴,得到尊重!同時,我也理解了什麼叫“適者生存”的道理。三葉蟲、恐龍等物種的滅絕,雖然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應該是環境的改變 、生物鏈的斷絕。

這使我聯想到我們人類。我們人類在現在看來好像是無比的強勢,對動物能大開殺戒,對植被能濫採濫伐,而這不就是在破壞生物鏈嗎?這不就是在蔑視生命嗎?這樣下去,到頭來也將毀滅我們人類自己!

“生命的故事像一出永不謝幕的戲劇,常變,常新,永遠令人欣悅和驚奇。”我想,我們應該適應不斷變化的自然 環境,注意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讓我們人類扮演主角,在常變中能夠常新,永不謝幕!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12

《生命故事——世界著名科學家的口述》一書為擁有加拿大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獨立學者兼作家的夏欣(Heather Newbold)博士所編著,講述的是16位世界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所以說它是故事,因為它就像科學家在你面前向你娓娓道來一樣,講述著他們童年對大自然的酷愛、成長過程中難以忘懷的經歷、所從事的工作以及他們在各自領域所作出的貢獻。 首創蓋婭假說的詹姆斯·洛夫洛克發明的電子俘獲探測器最先揭示了農藥殘餘物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這一資訊不僅幫助蕾切爾·卡森完成了《寂靜的春天》,而且引起了人們對環境危害的廣泛關注,環境保護運動因此應運而生。而發明探測器的詹姆斯·洛夫洛克是一位醫學博士和生物物理學科學博士,他跨學科研究涉及諸多領域,如醫學、生物學、地球物理學和儀器、儀表科學。這裡我無法用語言描述他對科學、對人類的巨大貢獻,只想說因為他的博學幫助了卡森,而卡森卻喚起了人們的一種意識,一種對人類的今天以及更遙遠的未來都要認真思考和行動的意識。魯斯·帕特里克在七歲時得到了父親小時候用過的第一臺顯微鏡,而對於微觀世界的痴迷延續了她的一生。

擔任海洋生物保護中心首席科學家後的埃利奧特·諾斯,成立了海洋保護生物所,推動跨學科研究,進行新興的海洋保護生物學的合作。

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創始人之一馬克斯·尼科爾森是知名的自然資源保護者。自童年就對鳥類十分感興趣,雖然戰爭中斷了自然世界帶給他的樂趣,然而對鳥類的關注使他自21歲開始一連寫了六本關於鳥的不同方面的書,並由鳥類科學家成為了生物學家。並指出:搭建不同科學領域之間的橋樑,綜合資訊的工作為打破科學家陷入狹窄視野提供了幫助。

在科學家們講述自己的故事時,我們更深刻地感知了他們今日的成就與童年、少年時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是分不開的,那種執著也源於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類未來的深度憂慮。在此之外,我們還發現他們跨學科地涉足多個領域,從全域性的角度,從大的系統會考量大自然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告訴人們要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就像老子的“天人合一”一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