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記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1.33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上學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上學記讀後感

上學記讀後感1

《上學記》作者是何兆武。這本書口述了1939至1946年何老在西南聯大度過的七年美好時光。這是我目前最喜歡的書,看這本書,你可以完全沒有壓力,就像在聽一個慈愛博學的長者講故事一樣,讓你不知不覺就對那個年代的歷史有一個充分的瞭解。

這是一本拿起就不捨得放下的書,毫不保留的說,我心中對何老內心充滿了敬佩之情。他那麼熱愛自由,熱愛“德克莫拉西”,熱愛讀書並且並不因為什麼理由,他說讀書沒有目的,如果有,那就是為了讀書本身。

我們這一代人,用話說就是“吃麥當勞長大的一代”,一方面是反映了我們這代人沒有吃過什麼苦,故不能理解那個年代,沒有網路,沒有洋快餐,沒有網遊…不但什麼都沒有,而且還要忍受一邊上課一邊被轟炸的“待遇”,那可謂真是一個“紅色”的年代,是我們這代人無從想象的。那個年代,物質是“幻滅”的,那麼,精神呢?在那個戰火紛飛、物質生活還相對匱乏的年代,那一代知識份子有沒有追求呢?如果有,那會是什麼樣子的?

“我真誠地相信未來會是一個光明的、美好的世界,一個自由的、民主的世界,一個繁榮富足的世界,好像對這些完全沒有疑問。”抱定這單純的願望與理想,這就是那一代知識份子的幸福與自由。雖然二戰結束後,世界並沒如願那麼美好,依然是亂糟糟的。但讓我確定了困擾我已久的問題:“人生的意義”。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為什麼而活?我終於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希望”。對自己的希望,對社會的希望,對國家的希望等。有了這些希望,或許我的人生不再沒有意義。

《上學記》讓我長了不少見識,學了不少東西,他在書中聊到的書名以及人名都是響噹噹的,讓我瞠目結舌的。

在何老的書裡提到了眾多名人,其中有我們課本上一篇課文的作者:聞一多。《最後一次演講》中那慷慨激昂的正義呼喚讓人看到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政治底線與做人良心,雖然講演完畢馬上招致殺身之禍,讓人無限憤慨,但是那種精神卻流傳了下來。十分欣賞一段話:“作為一個獨立的知識分子,要敢於說真話,你看到了世界的真相,看到了人間的罪過,也看到了皇帝的新衣,你就應該有責任,有勇氣直接說出來。這是底線,失去了這個底線,我們怎麼對得起那麼多書?”或許人過分追求正義和真理,到最後的下場都會很不好,但是那又如何?

何老提到自己喜歡的詩人濟慈,可惜他很年輕就去世了,僅二十四歲。是不是很優秀的人都會早早的離開人世呢?人活一世,不過是把名字寫在水上,邊寫邊消失,這多讓人感慨!無論你多麼的勾心鬥角,多麼精於世事,或者是笨拙,不諳世事都是一樣。這句話真的要讓我這個太“在乎”的人,好好的自省。

“你看不見空氣,但你一刻也離開不了;你看得見彩虹的美麗,可它並不存在。”

關於幸福,何老說:“幸福的條件有兩個,一個是你必須覺得個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這又非常模糊,非常朦朧,並不一定是什麼明確的目標。另一方面,整個社會的前景,也必須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會整體腐敗下去,個人是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幸福的。”

上學記讀後感2

對於今天的讀者而言,《上學記》的口述模式的確過於簡單了一些,何先生講述的諸多道理我似乎也已經知曉。可是,當我把何兆武先生當年的上學經歷與我們的上學故事進行比較,我意識到現在我們和何先生之間距離,遠遠大於我們可以想像的距離。

何兆武對他在西南聯大的讀書經歷顯然無限懷念,認為這是他讀書最美好的歲月。“那幾年生活最美好的就是自由,無論幹什麼都憑自己的興趣,看什麼,聽什麼,怎麼想,都沒有人干涉,更沒有思想教育。我們那時候什麼立場的同學都有,不過私人之間是很隨便的,沒有太大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隔膜。”

不知道是不是何先生有意要進行一次學習氛圍的比較,我在第256頁讀到了完全不同的讀書經歷。在革大學習主要是思想改造,經常請名人講座,動輒數百人聽,一人拿一個小馬紮。對於這種方式,何先生也表現出了不適應,他認為上大課顯然不如小課的效果好,二三十人的小課可以討論發言,大課就沒有交流了。臺上的人一般都很能講,動不動就四五個小時,話說多了難免千篇一律,而且淨是一些鼓動宣傳的話。

《上學記》對讀者的`衝擊,更多的就是老一代讀書人的環境和後來讀書人的環境之間差別的衝擊,這種差別如此之大,以至於徹底改變了後來幾代人的命運。這樣的改變,不是理論的改變,也不是地理位置的改變,而是呼吸習慣的改變,血液的改變,行走方式的改變。不是循序漸進的發展與提升,而是一種醒目的退步,或者說,我們之間的新陳代謝,不是合理的薪火相傳,而是一種讓人不願意接受的扭曲。

還有一個簡單的道理我想陳述:上學並不等同於讀書。上學很簡單,到一個學校裡面去,在教室裡坐著,有老師講課,便成為上學了,可是讀書卻不一樣,讀什麼書?怎麼讀書?仔細讀《上學記》,我發現我們和何先生的差別真是太大了。

最後,我想以何先生的關於讀書的一句話作結:讀書不一定非要有個目的,而且最好是沒有任何目的,讀書本身就是目的。讀書本身帶來內心的滿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遊,在別人看來,遊山玩水跑了一天,什麼價值都沒有,但對我來說,過程本身就是最大的價值,那是不能用功利標準來衡量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