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22篇)

來源:才華庫 6.93K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後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後感。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22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22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

《三國演義》記敘了三國時期古代的事情,我從一個名叫“火燒博望坡”的故事中體會到:一個人要取勝,就要靠智慧,蠻力永遠也鬥不過智慧。

在劉備剛剛找到諸葛亮的時候,其實諸葛亮是不受到人們尊敬的,因為他只顧著自己訓練剛招募來的幾千兵馬,什麼事也不幹。

張飛、關羽都覺得諸葛亮不會武功,沒本事,是個沒用的東西,不把他放在眼裡。曹操知道了,也不以為然,認為諸葛亮不過是個野人,他立即派大將夏侯敦帶20萬兵馬殺向劉備,去拿劉備的人頭。

劉備知道了,立即與諸葛亮商議,於是他便在博望坡仔細觀察,在這裡埋伏了一些兵馬,等待夏侯敦軍隊的到來,夏侯敦一到,劉備便衝上前去迎戰,但不一會兒就撤了,夏侯敦見了,連忙上前追趕,途中又遇見了趙雲,趙雲單槍匹馬,也是打了一會兒就撤。

慢慢地,夏侯敦的軍隊被引入了博望坡,諸葛亮下令放射火箭,於是,整個森林都被點燃了,夏侯敦的軍隊被困於火海之中,正在這時,劉備、趙雲衝上前去將夏侯敦的軍隊打散,隨後,關羽、張飛也衝了出來,把夏侯敦的軍隊一一消滅,夏侯敦也差點葬身火海。

其實,現代的戰爭中也有這樣類似的實力。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日本一心想著逐步蠶食中國。小兵張嘎又一次見到一個日本病倒了村子,便獨自上前去,手握著假的木槍,將日本兵的真強騙到了手中,這便充分的體現出了智慧戰勝蠻力的道理。

生活中的勢力與火燒博望坡也有著近似之處。

平時做英語同步探究,我總是習慣性地翻看最後面的答案,結果次次考的很棒,次次得到老師的表揚,但是一道大考,我的狐狸尾巴便逐步顯露了出來,英語老師發現了之後,立刻撕掉了我的同步探究答案,意思是說,考試用的是日積月累的智慧,而不是蠻看配套的答案。

《三國演義》中的火燒博望坡告訴了我:“強者會用自己日積月累的屬於自己的智慧來取勝,而弱智,則會拼命地偷取屬於別人的智慧,做一個無形的盜賊!”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講述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期一些關於戰爭的事。從這湧現出了許多人物,這些人物裡我最佩服的人是蜀國軍師諸葛亮,他可謂是神通廣大、沉著冷靜,但用神機妙算這個詞讚揚住諸葛亮最合適不過了。

有許多歷史名事與諸葛亮脫不了關係,但令我印印象最深的是著名事件《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吳國大都督周瑜對諸葛亮身懷妒忌他刁難諸葛亮十天做十萬支箭,諸葛亮面不改色,立下軍令狀三天做好十萬支箭,周瑜讓軍匠材料不準備齊全,讓他們故意延遲。諸葛亮私下找了魯肅,讓他準備二十多條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多名軍士船要用布幔子遮住,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側。第一二天諸葛亮沒有任何動靜。到了第三天時諸葛亮出來,吩咐魯肅船用繩子連起來,然後他們朝駛去。他們來到曹軍水寨,諸葛亮命令士兵,擂鼓,吶喊。曹操聽到了動靜。但曹操非常警惕,沒有出手只令士兵不停射箭,箭插滿了草把子,過了一會曹操知道自己上了當,給敵人送了箭,但是諸葛亮已經行了二十多裡。諸葛亮來到岸邊,魯肅把過程告訴了周瑜,周瑜也對諸葛亮改變了態度。從中我看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沉著冷靜,識人,懂天文,識地理,巧安排。

諸葛亮的穩重,聰明,使我非常崇拜他。在以後的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都會像諸葛亮那樣,遇事不慌沉著冷靜,在學習中我也會運用巧妙的方法好好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豪,是非成敗回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再一次翻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它的卷首語又一次在我的耳邊迴旋。《三國演義》是由一個個扣人心絃又拍手叫絕的故事串聯起來的,敘述了蜀、魏、吳三國產生的一系列奮鬥。其間讓我形象最深的要數“馬謖粗心失街亭”了。

“馬謖粗心失街亭”講了魏軍率兵20萬攻擊祁山,其時街亭是漢中的咽喉,聯絡嚴重。馬謖自動要求前去看守街亭,諸葛亮不放心,馬謖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這才贊同,並讓王平幫忙。諸葛亮信任馬謖熟讀軍書,能夠守好街亭。可沒有想到,馬謖只會坐而論道,呆板地依照兵法上的做,不聽王平的勸說,在山上安營,成果被魏軍斷了水道用火攻,全軍覆沒。諸葛亮得到音訊後,十分傷心,怪自己用人不當。諸葛亮和馬謖情同手足,可不依軍法處置,又不能讓將士心服口服,只好無可奈何斬了馬謖。

這個故事我百看不厭,理解了許多道理:

一、馬謖一味地依照兵法上去做,以為“高高在上,勢不可當“,而沒有考慮周全,沒有考慮敵軍是否會堵截水源,使自己戎行不戰自亂。咱們學習也不能只為了敷衍考試而去死記硬背,真實能學好的人是能將常識靈活運用到實際日子的,這才是真實學到本事。

二、馬謖失街亭的另一個原因是不聽他人的勸說。馬謖我行我素,以為自己熟讀兵法瞧不起他人。王平現已說出了在山上安營的弊端與在路口安營的優勢,可馬謖卻自以為是,仍然上山安營。咱們在日子中相同,要多聽聽他人的定見,揚長避短才華前進。我在日子中也總是聽不進媽媽的主張,以為她煩瑣,可實踐證明吃虧的總是我自己。看了這個故事更能悟出其間的道理。一個連他人的定見都聽不進去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三、諸葛亮儘管錦囊妙計,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他也有用錯人的時分。我覺得守街亭這麼重要的工作能夠讓姜維和趙雲擔任。這樣既能夠守住街亭,又能夠訓練姜維趕快了解蜀軍的狀況。

《三國演義》這部長達66萬字的名著傾瀉了作者羅貫中無限的汗水,這兒的一個個故事傾吐著一個個哲學道理,給了咱們許多的啟示,讓咱們收穫頗豐。我喜歡這部名著,將會一遍遍重讀它,它將伴我終身!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4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羅貫中根據有關史話和民間流傳故事與自己的想象經過高度熔炬後創作而成的。故事從漢代末年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公元169年)開始至三國歸晉(公元280年)而終。全面體現了東漢末年與三國時期封建統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它具有無法估量的藝術價值,在人民中廣泛流傳,成為一座不朽的豐碑。

《三國演義》七成真三成假,其中塑造了許多帶一點虛幻色彩的英雄——有高風亮節的諸葛亮,英俊瀟灑的周瑜,奸詐殘酷的曹操,年少有為的孫權等等。

而我最喜歡的是英勇善戰的趙雲,他戰功數不勝數,一句“常山趙子龍”令無數勇將望而卻步。

歷史上的趙雲其實不如小說,並不受劉備信任,也沒有五虎上將的說法,他很委屈——至高也就做到鎮東將軍,箕谷一敗更讓他降至鎮軍將軍……然而小說中的他仍是無數人的偶像,他自從公孫瓚轉到劉備帳下後,立下功勞,其中很多都是典故,其中他兩救後主劉禪更廣為流傳。

話說張飛吼斷長板橋後,劉備拋下兒子、妻子狼狽逃走,魏兵進攻時,他獨自一人在亂軍中斬敵無數,救回被奄奄一息主母抱著的後主救回,並擺脫衛兵追殺。

好一個趙子龍單騎救主,對劉備忠心耿耿,怪不得劉備要摔孩子來感謝趙雲呢。趙雲的膽量,武功也可見一斑,而且他也很講道理,且看“趙雲劫江奪阿斗”。

諸葛亮三氣周瑜後,東吳無可奈何,只好出損招,騙孫尚香吳國太病重,讓她把兒子帶來,讓劉備用荊州換兒子。可趙雲硬是單騎上船,以槍抵箭,跟主母講道理,直至張飛搶回阿斗。

趙雲的英雄氣概和俠骨柔腸是我最欣賞的,此外智取貴陽體現了他兵法上也有過人之處,另外他年近七十仍斬五將立新功的氣魄也令人佩服……

總之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英雄就是趙雲,他令我崇敬。而你對三國英雄如何評價呢?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喔!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題記

鼓角爭鳴,硝煙瀰漫的戰場;勾心鬥角,爭奪權力的戰爭;風花雪月的愛情和情意深長的友情成就了千古佳話,這就是——《三國演義》。

書尚未翻啟,思緒已飛回到三國時期,那飄飛的煙火,滾滾的塵土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千年的風雨滄桑,盪滌著我的思緒……

初讀《三國》時,我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子,讀來也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知道性格各異的三國英雄,各個武藝高強,智勇雙全,但尚不知他們的真正魅力所在。

隨著年齡增長,再讀《三國演義》,心頭湧現出一種滄桑的厚重感。翻動書頁,看到的是氣量狹小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想到的是“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又剛嫁給他,他豪氣滿懷地站在江上,身邊的小喬嬌柔地撫琴,纖細的手指在一根根琴絃上緩緩滑動,只見他手搖羽扇,頭戴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閒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同灰飛煙滅一般。

緩緩地合上書,我的心劃過一道碧痕:生命是短暫的,縱然一生為國,充滿豪情蓋天之氣,百萬軍中勇奪將人之頭,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結果也常使英雄淚滿襟啊!生命是短暫的,三國英雄最後都不幸逝世,但消逝的是有形的生命,永不消失的是歷史文明流傳下來的精神力量,它昭示著生命的價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6

書,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這句話啟迪我們要多讀書。讀書就要多讀書,讀好書,這樣知識才能更加地廣泛。

在這個暑假中,我再一次閱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雖然我已經看了許多遍,但是每次看完後的收穫都有所不同。

《三國演義》是一部演義小說,也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明朝人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吳、魏、蜀三國相爭的故事。

劉、關、張、兄弟三人在桃園結義後,因打黃巾軍有功,從此手下有了兵馬,緊接著由於種種原因被迫辭官,開始了流浪生活。後來,董卓渡過黃河,想利用漢獻帝劉協來一統天下,可最終以失敗告終,反被呂布、貂蟬和司徒王允連手所殺……,正是由於這些磨練經歷,劉備、曹操、孫權才得以三分天下。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穩坐江東。劉備原來只是一個賣草蓆、編草鞋的年輕人,白手起家,何以能在強敵環伺中建立蜀漢政權的呢?首先他能禮賢下士,招攬了龐統等謀臣,尤其是三顧茅廬,請出了天下無雙的諸葛孔明;其次是知人善任,桃園三結義,又陸續得到趙雲、馬超,魏延等猛將。但是,我認為劉備之所以取得事業的成功,更在於和關羽、張飛三結義後,他重新整理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他要的.不僅僅是改變自己窮困的生活,而是興復漢室,為老百姓謀平安打天下。儘管在追尋理想的過程中,劉備也屢遭挫折,他曾寄人籬下,也曾落荒而逃,但他百折不撓,屢敗屢戰,最後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建立了蜀國。

你們看,連古人都懂得在自己的人生目標道路上堅持不懈地奮鬥,更何況我們呢?我們也只要具有劉備這種百折不屈、持之以恆的精神,那麼任何艱難困苦都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腳步。因為有志者,事竟成。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7

暑假裡,我讀了許多書,可是唯有《三國演義》最令我愛不釋手,至今耐人尋味。

開端讀《三國演義》的時分,我覺得這本書十分無聊,讀著讀著,我忽然被小說跌宕起伏的故工作節,繪聲繪色的人物深深地招引住了,讓我刻不容緩地讀完整部小說。

這部小說首要敘述了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故事。通過這部小說,我認識了奸刁的曹操,仁慈的劉備,忠實的關羽,驍勇的張飛,小氣的周瑜,才智過人的諸葛亮……其間,我最賞識諸葛亮了。他上知地輿,下知地輿,並且錦囊妙計,連前史上的管仲、樂毅都比不上他,只可惜最終輔佐了一個軟弱無能的劉禪皇帝,終身煞費苦心,積勞成疾,到了54歲就病故了。

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諸葛亮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才智過人,聰明博學,周瑜十分吃醋諸葛亮的才華,想除去諸葛亮。所以,周瑜便讓諸葛亮在10天之內造出10萬隻箭,這麼巨大的使命在其時條件下是底子完不成的。可是諸葛亮提出了3天之內就能完結,假如完不成,甘心受罰。為了完結造箭使命,諸葛亮向魯肅借了許多船舶、軍士、和草把子。到了第3日四更夜,諸葛亮約請魯肅伴隨他去取箭,這天江面上大霧充滿,曹操看見有許多船舶迎面而來,以為是敵軍前來進攻,就讓軍士們射箭,不一會兒,船的兩頭都插滿了箭,當曹操覺悟過來的時分,諸葛亮的船現已駛出20多裡了。諸葛亮準時完結了周瑜交給的使命。當週瑜聽了諸葛亮草船借箭的通過,長嘆一聲:諸葛亮錦囊妙計,我真不如他!

咱們不要像周瑜那樣,小雞肚腸、胸懷狹窄,一次又一次地栽贓他人。在學習中,當他人的成果超過了自己,咱們應該仔細剖析一下自己讓步的原因,虛心向成果好的同學學習,補償自己的缺乏。一同,咱們還應該虛心聽取父母的勸說,不應該由於考試失利就精神萎頓,失掉決心。吃醋他人,這是多麼愚昧無知的體現啊!咱們應該向諸葛亮相同,胸懷寬廣,斤斤計較,以敞開的心態面臨日子的應戰。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8

我最喜歡的書就是《三國演義》,我喜歡裡面的許多人物,比如知識淵博的諸葛亮、重情重義的關羽、智勇雙全的趙雲……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各路英雄為了一統天下,解決混亂局勢不斷爭鬥的故事。我最喜歡的故事情節就是《趙子龍單騎救主》,其中“他來勢凶猛,但在趙雲槍下沒過三招,就被一槍刺於馬下”寫出了趙雲的槍術厲害。這樣武藝高強的英雄,沒有造反之心,一心輔佐主公真的很難得。還有一句話寫出了趙雲對小主人的負責——“我還是殺回去找找吧,或許還能找到他們,要是找不到了我就在曹軍中戰死算了”。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卻為了保住主人一家安全,而奮不顧身,折身返回。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進退兩難的事情,大部分人會選擇先保住自己的利益,但也會有一些人像趙雲一樣捨己為人。我很佩服趙雲這類人,也希望成為這樣的英雄人物,能幫助到他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也會收穫到快樂。《青梅煮酒論英雄》也是一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個情節。它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曹操,一個狡詐又多疑心的曹操。

之後我發現英雄也有缺點,曹操的確聰明,但是他也有自身的缺口——疑心太重且殘忍。他的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願天下人負我”太過極端,而且他居然為了自己殺掉了自己的友人,相比之下趙雲大義許多。“連門也不出,每天只在後院種菜澆水,裝出一副胸無大志的樣子”,因為他知道曹操一直懷疑自己,所以在家中悶著不出來,這說明了劉備的聰明,他懂得隱藏自己的鋒芒,不讓自己因為鋒芒而受傷,也不讓自己的鋒芒割傷他人。劉備包容,不會像曹操那樣一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殺掉摯友。雖然劉備沒完成一統天下的心願,但他贏得了許多人的愛戴還收穫了許多朋友。“宰相肚裡能撐船”,我喜歡成為這樣包容的人。

《三國演義》告訴了我許多的道理,我相信只要我們多多看書就一定會懂得更多的道理,成為更完美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大家一定聽家長們說起《三國演義》,可能家長們說得最引人矚目的就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了!

我從其中體會到不少的人物情感。大概內容是:諸葛亮知道街亭是咽喉要道,所以決定派一位有能力的人去鎮守街亭,馬謖請命前往,諸葛亮很不放心,但看到他的誠懇,加上子龍老將軍的應允,於是諸葛亮派馬謖鎮守,但諸葛亮還是非常謹慎,做好了萬全之策,以防街亭失守而撤退有難。再說馬謖,到了街亭,竟把營帳安在一座孤山上,司馬懿來檢視後,下令圍而不攻,待其糧草殆盡,士氣全無是攻其不備,於是馬謖自然而然地失去了街亭,還是好不容易殺出才撿了條命。

馬謖狼狽的回來了,諸葛亮理所當然的拉出去斬了,在斬時,諸葛亮流下了眼淚,有人說馬謖死有餘辜,你流什麼淚,諸葛亮道:“先帝曾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堪重用!”我卻一意孤行,導致北伐失敗,是他向劉禪上表自己的過失,並自降三級。

由此可見,看人是需要多麼謹慎呀!諸葛亮平生謹慎之極,沒犯過什麼錯,卻在這次用錯了人,還是在劉備提醒之後,這算不算對自己徒弟過分信任呢?他可能會想,自己交出來的徒弟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來呢?現在已經是個迷了!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感受到,我們一定要學會看人和用人,這是非常重要的連諸葛亮都會在這裡失策,更別說我們這些國小生了!而且不僅要知道這一類,想如何交友都包括在內呢,你叫的這個朋友好不好,值不值得去交,有沒有其他祕密……

諸葛亮一失足成千古恨,北伐都快成功了,被馬謖一折騰,斷了糧道,只能撤回去了,在此我要提醒大家一點,注意交友,長大後注意用人,一定要當一名好的公民!都不要犯像諸葛亮那樣的錯誤!其實你可以從許多地方去留意你的朋友或將來的下屬,或被人提醒的人,一定要經多方考察下結論,但也不要錯怪別人,觀察他的日常行為舉動,判斷它是否有不好的習慣……這都很重要!

我可不希望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呢!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說起(三國演義),大家便會很自然地想起了胸懷大志,仁義之至的劉皇叔,想到智謀超群,神機妙算,諸葛亮孔明先生,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的關羽,想起藝高勇猛,正氣凌然的張飛,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義,居心不良的曹孟德,忘恩負義,陽奉陰違的孫權……

(三國演義)共一百二十回,回回引人入勝,無論是‘桃園三結義’‘過無關斬六將’,還是‘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無不叫讀者拍手稱快,就連我也被書中人物的那些料事如神的英雄氣概所吸引。

其中,諸葛亮的形象深深打動了我,他未出茅廬先知‘魏蜀吳三分天下’,‘博望坡’設計燒曹營,‘新野’留空在敗曹營,又以三寸不爛之舌,舌戰群儒,使東吳百官無言語以對。

在讀到‘諸葛亮三氣周公瑾’時我在一次佩服諸葛亮的計謀,而為周瑜才智出眾,但終因心胸狹窄而氣絕身亡感到惋惜。這一段,是在告誡我們做人不能嫉賢妒能,心胸狹窄,更不能瞧不起別人,如果想方設法去害人,自己終會嚐到苦果。

諸葛亮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耗盡心血,鞠躬盡瘁,效犬馬之勞,為蜀漢基業奉獻出了多少力量。可還沒來得及享受一下榮華富貴‘大漢丞相歸天了’想到這裡我的心隱隱作痛。哎!諸葛亮一生坎坷,不顧身體虛弱,為蜀漢日夜操勞,可真謂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古人在沒有任何先進儀器的情況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瞧瞧我們呢?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裡,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浩瀚的圖書,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刻苦學習呢?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三國演義》是一部我從小就開始讀的書。喜歡就是喜歡,百看不厭。這次問老師借來看,總有一氣呵成、略帶遺憾的感覺。蜀國為什麼就不能統一中原啊!就是這種淡淡的遺憾吸引著我再次看這本書。

其實縱觀歷史小說都添加了許多作者的主觀色彩。“擁劉反曹”就是全書中最鮮明的一個特點。同樣作者在描寫兩個統治者的時候,還用運了對比的手法。曹操的奸詐、凶殘與劉備的寬厚。仁慈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在描寫小說另一個主人公——諸葛亮時,他的形象比起曹操、劉備來,就更有民間傳說的色彩了。如果說曹操大殲大惡的權臣典型,劉備是“仁君”的典型,那麼諸葛亮則是賢相的典型,智慧的化身。無數例子在小說中足以證明這點。在這也不一一多說了。總之我覺得《三國演義》歌頌了“仁君”“賢相”。其實這一歌頌與當時封建社會有關。每個老百姓都希望能過上吃得飽,穿得暖的生活,而這希望的現實就與當時的仁君、賢相有著必然的聯絡。“仁君”“賢相”則民盛,“昏君”“庸相”則民衰。我想作者就是想表達這個意思的吧。

當然小說不僅如此,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特別是描繪人物時,關羽、張飛、趙雲、孫權、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被刻畫的栩栩如生,個性非常鮮明。而且小說又擅長於戰爭的描寫,赤壁之戰,從戰前的準備和運籌策劃,寫到戰爭的過程及戰後的餘波,前後用了八回左右的文字,緊張的場面時見悠閒的插曲,有詳有略,有虛有實,波瀾起伏,搖曳生姿,真的十分精彩。

同樣《三國演義》還宣揚了“忠、孝、節、義”。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我十分欣賞作者在小說這方面的構思。當然受封建社會的影響迷信之處也是有的:如“玉泉山關公顯聖、于吉左慈興妖法”等。小說基本上包含了中華民族的特性,我覺得這方面完全能與《紅樓夢》相媲美。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2

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講了漢代後期曹魏、劉蜀、孫吳三國爭霸,最終統一為晉國,從此中國歷史掀開了統一的新篇章。

在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是關羽關雲長。在一次劉備與曹操的戰鬥中,劉備和關羽被打散了。關羽為保護劉備的夫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降了曹操,但他與曹操約定降漢不降曹,同時只要有劉備的訊息,就離開曹操,前往尋找。當關羽得知劉備的下落後,他不為美女、金錢、官位所動搖,不忘結義兄弟的舊情,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於大哥劉備團聚。關羽是一位真英雄,讓世人為之敬佩。

通過這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讓我深深的感受到關羽是一位忠義之士。他對國家、信仰、朋友的忠義之情,讓人為之動容。作為新時代的國小生,我們應該忠於祖國,忠於黨,忠於人民,為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本領,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添磚加瓦,努力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同時我們也要像關羽一樣真誠的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家人與朋友。

《三國演義》是我國不可多得的經典的一部古典小說,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生動活潑、場面波瀾壯闊,為我們世人瞭解當時的歷史畫卷與場面,提供了幫助。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3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故事起自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銳複雜的統治軍事鬥爭。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幾次大戰役,如袁,曹官渡之戰,魏,蜀,吳赤壁之戰,吳蜀陵彝之戰。每次戰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三國時期是指劉備為君主的蜀國、孫權為君主的吳國和曹操為君主的魏國。魏國滅了蜀國然後滅了吳國,最後被晉武帝司馬炎廢除曹魏皇帝曹奐而稱帝,建立西晉,三分歸一後,變成了晉朝。

事實上,最後收場的雖然是司馬昭。但是,它是經過司馬懿、司馬炎兩人進行積累、創造才形成的結果。司馬家族是個幸運、成功的家族,說幸運,是因為他們人人都很聰明,伶俐。沒有像劉禪那樣的敗家子。說成功,是因為他們十分有責任感,向家族的正大光明而努力奮鬥。才有了今天曆史上的晉朝。

劉備不能統一是因為他不具備一個帝王的冷血在聽到自己的結義兄弟慘死的情況下不能拋棄個人私怨。從而葬送70萬大軍,使蜀國勢力被大大削弱。如果他能做到像他的先祖劉邦一樣無情,那麼他一統天下是極有可能的!為什麼諸葛亮在您眼裡就可以逆天?何為天道?歷史又有幾個逆天的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不會因為他是諸葛亮就會網開一面。

有一句俗話,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諸葛亮也一樣,他雖然足智多謀淡泊明志、苟全性命、伏龍鳳雛,但是,諸葛亮的另一面卻是冷血、殘酷的。他不念舊情,斬馬謖,並且十分果斷,毫無半點猶豫。也許,這也是一種去弱將的手段吧。

各種性格鮮明的人物、各種精彩曲折的故事,才構成了三國演義這部家喻戶曉的名著小說。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4

三國演義是文學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它講述了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義薄雲天的關羽形象。在作品中,關羽是義的象徵。雖然曹操送給他金銀和美女,天天以酒宴款待,但是他卻不為所動。之後明白劉備在袁紹那裡,毅然放下了曹操給他的優厚的待遇,過五關斬六將前去投奔劉備,他這種義氣讓人們對他充滿了敬佩之情。

和重義氣的關羽比,呂布能夠稱之為小人了。他本來是丁原的義子,但董卓送了他赤兔馬等物,他便動了心,殺了自己的義父,棄明投暗。在呂布眼中,這些寶物比什麼都重要。

此刻的人,都把義看的很輕,而看重利益。哎,我忠心期望大家都能像關羽一樣講義氣。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5

“哎呀,終於寫完作業啦!”我拿起身旁的《三國演義》趴在床上看了起來。慢慢地眼前的宇跡模糊起來,我的眼也合上……

恍惚間,一座簡陋的草廬出現在我面前,這是哪?正當我疑感之時,幾聲交談吸引了我的注意。走進草廬,看到一人身長八尺,面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髦。他對另三人說:吾受三顧之恩,不容不出。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他竟是緒葛亮!他看向我,說:“收拾東西,明天去劉備營中拜會。”我不知怎麼的,收拾著東西,身前的場景又變了。

“譁,譁”滾滾的長江在我眼前奔騰。我急向邊看去,只見諸葛亮正在一船上向我招手。我急忙跑過去,諸葛亮開船,徐盛追趕。諸葛亮說“我已經約定趙雲迎接,不要追了!”回船而坐,徐盛已退。他大笑著:“吾舌戰群儒,聯合劉孫;草船借箭,巧授連環;借東風,火燒赤壁。縱曹操百萬大軍,又有何用?"我聽後不禁問一句“您如此有才華,為何在劉備下伏侍呢?”他看著我“吾受三顧之恩,豈能枉其一片真心!”說罷,下了船。正當我想追上時,場景又變。

在白帝城永安官,諸葛亮正跪在劉備床前。聽聞道“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在劉備出去後,我不禁跑來問道:先生,您知道劉備將死,為何不取而代之?”他轉過頭,用不容置疑的語氣對我說:“受人之恩,就要以湧泉相報!吾受三顧之恩,豈取代之?“我看到諸葛亮眼中的決然,心裡莫名觸動。回想到自己,在別人來尋求幫助時,置之不理,受人幫助,自己就感覺這是理所應當的。

場景再換,諸葛亮數諫後主,出師北伐,寫下出師表,望後主採取。我看到諸葛亮如此堅持,不禁問道:“是什麼讓您如此堅持呢?”諸葛亮說:“先帝有恩於我,我就要一直效盡於他,報答知遇之思。”我正想說些什麼,我媽媽的話傳到耳邊,“起床了!"我悠悠地醒來,原來是一場夢啊!

我要學習諸葛亮,滴水之恩以湧泉相報!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6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F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之後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讀了《三國演義》讓我瞭解了三國的時期歷史。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7

利用三個多月,42個小時的空餘時間,終於把《三國演義》看完了。94年唐國強版本的《三國演義》貫穿了我從國小看熱鬧階段,到如今看門道階段的10多年時間,電視劇上上下下看了不下10遍。《三國演義》是在四大名著裡最能看進去,最願意看進去的一本書。與《紅樓夢》的柔情似水、兒女情長,《水滸傳》的打家劫舍、盜亦有道、“混江湖”,《西遊記》的降妖伏魔、拜佛求經(看電視劇很多),我更喜歡《三國演義》。喜歡看三國時期,各家如何在亂世中打出一片天,如何使用戰略謀取一席之地。

三國演義中,每個有胸豪傑都有各自的優勢、特長,也都有各自的缺點、不足。讓人明白,即使是稱王稱霸的人也要不足,也不過是一個凡人。也會出錯,也會嫉妒,也會勾心鬥角,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三國時期,各家都想各自為戰,已成霸業。曹操獨攬大權,孫堅膩著傳國玉璽,劉備揣著匡扶漢室夢想,各自都有著自己的想法,不就是稱王稱霸嗎?漢朝早已氣數已盡,各路英雄豪傑輩出,佔山為王。想必有朝一日,光宗耀祖。

三國中三位霸主,曹操心狠霸道、孫權優柔寡斷、劉備太過仁義,各自帶有鮮明的人物性格,都不是人們心中完美的形象。曹操,多次險些做成刀下鬼,最驚險的兩次是呂布和馬超,都被僥倖逃脫,真是福大命大。孫權,傳說中9歲去找荊州劉表那討還其父親屍首,不過三國演義裡並沒有寫,歷史真假難辨。在三國演義裡,孫權也並不出彩,比不上其父親孫堅、其兄孫策。經常諮詢謀士,該如何如何,然後說上一句“此言甚善,正合孤意”。孫權一輩子,都在“稱王”、“求和”和“歸降”之間徘徊猶豫。劉備,都說劉備是哭出來的天下,其實也真差不多。第一哭,哭出來兩個義氣的弟弟等等吧,劉表三讓荊州時,諸葛亮曾多次讓劉備接下,劉備總說怎麼能這樣呢,好吧。我不太明白,諸葛亮為什麼在當時英雄豪傑中,選擇了劉備,就因為劉備仁義嗎?

歷史總是那麼的神似,曹操當年逼迫漢獻帝,獨攬大權。多年以後,歷史再次相似的重演,司馬懿也是如此這般的對待他的後代。後人有詩曰“昔日曹瞞相漢時,欺他寡婦與孤兒。誰知四十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歷史長河中,誰都無法預料未來的事情。但我們可以做好現在的我們,來避免未來難於預料的是非過錯。善待現在的別人,保護未來的後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8

我今天讀了《三國演義》,但我發現了問題,沒錯,就是不以成敗論英雄,書籍是智慧的翅膀,在我讀過的所有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他使我受益匪淺,看劉備的謙遜,關羽的豪爽,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諸葛亮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人物之一,我總想著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處事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才華,正是如此,我深深地敬佩這位智者

關羽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訊息便不遠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為了體現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了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仍然沒有抹殺。他在短時間的幾年中東征西戰,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曹操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國是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曹操之所以被後人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兒子篡了漢。曹操在梅園沒有殺劉備,這時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曹操還是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招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得來說,通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9

“劉關張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火燒赤壁”……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全都出自一本精彩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講述的是東漢末年群雄各據一方,發動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成為魏國、蜀國和吳國的爭霸,最終晉國統一天下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有不少鮮明的人物形象。如“奸雄”曹操,以仁治邦的劉備,忠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等。其中,我最喜歡臥龍先生諸葛亮。他機智過人、神機妙算,卻不像周瑜一般心胸狹窄、詭計多端。他對劉備十分忠心,對待公事一絲不苟,“開誠佈公”這個成語就是從他這裡來的。他可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啊!

想到諸葛亮,我不禁想起了身邊的人。在放假期間,我們在家裡舒舒服服地玩耍時,老師們還坐在燈前,像諸葛亮在案前審閱奏本一般一絲不苟地批改我們的作業;交通警察還站在路旁,像諸葛亮操演軍民一般指揮著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車輛。他們和諸葛亮一樣,沒有人極力去讚揚他們,可是他們還在努力付出。

我們應該像對諸葛亮一樣,給他們——這些默默付出的人們——一個無比真誠的贊!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0

周瑜真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好軍師,但是因為自己的工作方式不正確,讓事情反而變得更糟糕。當時,因為周瑜中了一支有毒的箭,情緒不能激動,但周瑜不肯離開,於是便在那兒養病。之後,鄰國的人要抓週瑜,又說了一些令他生氣的話,周瑜的病情又加重了。

剛剛打了敗仗,又受了傷,就就應好好養傷,等精力十足的時候再來,而不是堅持鬥爭。就像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劉翔的腳也受傷了,如果再跑,腳的傷就重了,或許在往後幾年就都跑不了,於是他便選取了退出比賽,好好地治療和養傷,準備以後的比賽。我認為他這麼做是對的。這場比賽或許對於2008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但如果不這麼做,將來便會有更多的遺憾。而且帶傷跑步也跑不快,拿不了第一名啊!

遇到這些狀況,我必須不會做出像周瑜一樣的笨選取。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1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在豪傑輩出的亂世三國中,最令我折服的就是風流儒雅的東吳大都督——周瑜!就連大名鼎鼎的蘇軾這種豪放的詩人也忍不住手癢,揮灑筆墨,為他寫下了千古絕唱的<赤壁懷古>,成為自己的代表作。

我欣賞周瑜指揮若定的大將風采,他手搖羽扇,頭綰絲巾,談笑之間百萬曹軍灰飛煙滅。在歷史諸多方面,周瑜遠比諸葛亮有名氣。周瑜不僅腹有兵書,更精通音樂,大多數人都知道”曲有誤周郎顧”這句話,意思是周瑜在喝醉的情況下,聽別人演奏的樂曲,只要稍有一點差錯,都逃不過周瑜的耳朵。這也說明了周瑜的才華蓋世。

說起奸雄,十有八九的人會想起的是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不可天下人負我”這句話充分的描寫出曹操的奸猾。但是我卻打心眼裡佩服曹操的堅強,曹操因為自己的祖父是個宦官,在當時的上流社會沒有地位,也經常被人瞧不起。但是曹操能夠做到仰起頭,不理會他人的嘲笑,奮發圖強,終於取得了成功。他並不是一個冷血無情的人,當他的小兒子曹衝去世的時候,他悲痛欲絕,甚至擔心小兒子一個人在墳墓裡太孤單……在文學上,他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詩歌散文,對建安文學的形成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對的起”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這句話。

歷史早已翻過。雖然我們見不到三國豪傑們的英姿,但是能從史書上去了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我們應當珍惜美好時光,創造一個屬於我們的時代!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2

《三國演義》是一部神奇的智慧寶典。書中再現了從黃巾起義到晉武帝時期近一百年間波瀾壯闊的歷史,描寫了魏蜀吳三國互相征戰的歷史過程,刻畫了數百位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描繪了魏、蜀、吳三國群雄逐鹿、鬥智鬥勇的精彩場面,傳達出在動亂中的人民呼喚明君仁政、安定清明的願望。被稱為“以文亂史的文字”“興妖造神的藝術”,禮讚殘暴的英雄,“尊劉貶曹”又有著推崇正統的封建觀念。小說是在長期的民間流傳而後由文人蒐集整理,儘管或多或少染上了正統文化的氣息,但卻不是浸透著儒家禮樂倫理思想的典籍文化教科書,而是審美地反映當時人民大眾生活狀貌和生存境遇,表現他們文化心理和審美理想的世俗文學經典。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起它的作者——羅貫中。關於作者羅貫中,據記載,其名本,自貫中,號湖海散人,祖籍東原,處於元末明初的戰亂時代。它不但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還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因為羅貫中生活在戰亂年代,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經過多年的轉亂,最終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瞭解並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也在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於是根據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三國演義》是述說英雄的詩篇。其中,劉備、曹操、孫權、諸葛亮、周瑜、司馬懿、關羽、趙雲、張飛、姜維、陸遜等,都可稱得上是英雄。亦有奸雄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殘忍奸詐,狡猾虛偽,卻也有機智勇敢、以身作則的一面。曹操橫槊賦詩,可見其胸襟與抱負。他觸景生情,亦能吟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詩句。曹操雄豪,他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他獻刀董卓,矯詔討卓,支援關羽斬華雄。他賞罰分明,割發代首,他求賢若渴,廣納英才。此外,還有智慧的化身——諸葛亮。他通宵天文氣象,足智多謀,因此成功火燒博望、草船借箭、借東風……他懂得揣摩敵人的心理,巧妙使用驕兵計、疑兵計,苦肉計等,都成為了後人智慧的錦囊。

還有神勇如關羽,他提華雄首級擲於營中時,戰前斟下的熱酒“其酒尚溫”。驍勇如張飛,他橫槍立馬,長板橋上一聲吼,嚇退了百萬雄兵。智勇如趙雲,膽大心細,斬江斷流奪阿斗。勇武之將呂布、馬超。忠義之士劉備在關羽遇害之後悲嘆“今雲長已亡,孤豈能獨享富貴呼”?《三國演義》讚賞此般這些忠義之士,尤其渲染了諸葛亮對漢主劉備之忠,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連敵人也佩服他“竭盡忠誠,至死方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