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範文

來源:才華庫 1.13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在寫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範文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舞臺,把重多人物刻畫地淋漓盡致,使我不得掩卷長思

先來談談曹操,大多數人認為他很奸詐,也有人總結了一句話: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了他做事周到的特點。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學。但曹操也有優秀的一面,他求賢若渴,看重人才,無貴賤之分,打破了當時書香門第、貴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規矩。

與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劉備,在現在的社會上,人們都打趣的說劉備是哭來的江山,劉備膽小,當年他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今天下英雄,惟操與使君耳。可把劉備嚇出了一身冷汗。劉備講仁義,愛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關羽、張飛、趙雲都在他帳下聽令。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今這就是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再現了赤壁之戰的戰火紛飛,也為三國鼎立定下了基礎,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曹操也差點在赤壁之戰中丟了性命。

一個國君要想建立一個好的帝國需要一個輔佐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大臣,這就是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事實也證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記、草船借箭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而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看出了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識可不行,還需要有膽,就像趙雲,幾乎百戰百勝,無戰不勝,他也稱趙子龍,他其時也為曹操效過力,但後來歸了劉。雖說一代天驕是成吉思汗,但子龍也可以做了。

我們世紀少年應該具有諸葛亮的識,趙子龍的膽,這就是膽識。《三國演義》有三絕:義絕、奸絕、智絕。恰恰,關羽見證了義絕,曹操見證了奸絕,諸葛亮見證了智絕。讀了這本,《三國演義》,我獲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範文2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範文3

最近,我們班轟轟烈烈開展了“多讀書,讀好書”的活動。我也看了不少,不僅讓我開闊了視野,還積累了豐富的課外知識,令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塑造了近200個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雙全的關羽、寬厚仁義的劉備等人性格尤為突出。《三國演義》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爭小說和歷史文化小說,它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事,構思巨集偉,手法多樣,讀來使人驚心動魄、蕩氣迴腸、感人肺腑,帶來豐富的歷史文化體驗。

“紅臉大漢,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風度不凡,波有英雄氣概。”這句話描寫的是忠勇雙全的關羽。小說多處描寫了他英勇無畏的英雄事蹟,“刮骨療毒”就是其中一則:

關羽率軍向樊城進攻,不料被曹軍毒箭射中右臂。關平拔出臂上的弩箭,發現毒性已經入骨,關羽的右臂很快變得青腫,不能正常活動了。但關羽決心攻下樊城,不肯退軍,眾人只好四處求醫。忽然有一天,一個人從江東駕著小船,徑直來到寨前,自報姓華,名佗,字元化,要求面見關羽,來給他醫治。關平一聽,大喜過望。來人竟是天下聞名的神醫華佗!關羽請華佗坐下,命人獻茶,然後問華佗怎麼治?華佗說:“我自有醫治辦法,只是擔心君侯害怕。”關羽大笑道:“我視死如歸,沒什麼好怕的。”華佗說:“立一根標柱,柱上釘一個大鐵環。把手臂穿在鐵環裡,用繩子捆住右臂。我用刀子割開皮肉,颳去骨頭上的箭毒,再敷上藥縫合就沒事了。”關羽稱不用標註鐵環,飲了幾杯酒,人在與馬良下棋。華佗取出尖刀,叫人在下面接汙血,割開皮肉,用刀刮骨,發出了細細碎碎的聲音。關羽臉上也沒有痛苦的表情。傷好後,關羽設宴答謝華佗。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內心被關羽的鎮定和頑強深深地震撼了。大家假設一下,如果自己是關羽,也會在刮骨療毒時飲酒吃肉、談笑下棋嗎?我想,所有的回答幾乎都應該是“不可能會”。

記得幾年前,我生病了,媽媽帶我去醫院檢查。當我得知要做胃鏡時,膽小害怕的我立刻放聲大哭,死活不願意,又哭又鬧,媽媽連拖帶拉才強行讓我做完了檢查。

所以,我們應該學習關羽不畏艱險、鎮定自若、樂觀直爽的精神與性格,那我們也會變得堅強起來:面對困難,毫不懼怕。我們還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勿學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心理,只學劉備寬厚仁義、知人善仁的品質;勿學關羽的心高氣傲,只學他的勇敢頑強、忠心耿耿……作為21世紀這個嶄新時代的人,社會競爭非常激烈,所以,我們要更加努力,學習英雄精神,做祖國的棟樑之才。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範文4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範文5

今天我讀完了《三國演義》,它讓我知道了三國時代的糾紛.

《三國演義》描繪的是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曹操經過多年征戰,佔領了大部分北方地區,曹操決定揮師南下統一中國。可是赤壁之戰使曹操被孫權和劉備大敗,呈現了魏國、蜀國和吳國三國鼎立的狀態,最後由於種種原因,司馬氏把蜀國和吳國滅亡了建立了西晉,統一了中國。

這些人中我最喜歡趙雲和諸葛亮。趙雲,字子龍,人稱“常山趙子龍”。趙子龍是蜀國頭領劉備的一名大將,他打仗非常勇猛,他與劉備等人在長板坡失散後找到糜夫人、甘夫人和阿斗,他一個人抱著阿斗與曹軍打仗準備與主公劉備團聚。從中看出趙子龍的英勇,他不愧稱為“五虎上將”。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先生”。他是蜀國的軍師,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被吳國的周瑜嫉妒,他深知周瑜要害他,於是他就“三氣周瑜”,讓趙雲在規定的時間把自己接走,逃過了周瑜的追殺。後來他輔佐劉備的兒子劉禪,最終因積勞成疾病故於五丈原。

《三國演義》這本名著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範文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沙淘盡英雄~~~”這首詩歌就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裡面包含珍藏著許許多多的詩情畫意,流瀉著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

三國當是三個國家,但要屬曹操的領地最為廣大,他的城池眾多,又有一百多萬大軍。兵馬。集中在北方,名為魏國,最終曹操病死後將它交給了長子曹丕。

在東南方的領地,屬於孫權,名叫吳國,國土面積還算較大。西南方的蜀國為最小,屬於劉備。

就在那時,因魏國實力強大,吳蜀兩國聯手,兩國交戰,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最終三國歸同土,名為晉國~~~

三國有三絕:奸絕有曹操,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三人中,我最敬佩的人要屬諸葛亮了。孔明因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三顧茅廬,最終請了諸葛亮下山出兵,可諸葛亮未出茅廬,便已知天下三分,開始張。關都瞧不起他,覺得他只是個書生,不懂用兵,可孔明第一次交完戰,就殺的敵人大敗,大獲全勝,便讓張。關佩服的五體投地了。

孔明用兵厲害,還識人心,知天懂地。草船借箭一回中,周瑜讓孔明三天之內造十萬只箭,他便出船來到曹寨子,借自我算到了濃霧而讓曹兵看不清亂放箭,一會兒,船就紮了滿滿的箭,共十萬多支。周瑜的朋友魯蕭又擔心曹兵追來,可孔明卻喝酒笑道:“曹操怕中計,不敢來。”果然,開回原處,無見一位曹兵,周瑜明白後也大吃一驚。

孔明也很顧全大局,周瑜見他聰明過人,人稱“臥龍”。自我心胸狹窄,不能容人,便三翻五次的想要害死孔明,可孔明一向不在意這些事情,相反還一向在幫忙周瑜,只為了蜀國。吳國兩國之間能夠聯手對抗魏國。

我們也應當像書中的人物英雄一樣,保護國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範文7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吧!這句話出自《三國演義》這是四大名著之一。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先生,他27歲被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三顧茅廬”請出山。他足智多謀,見多識廣,用兵如神,是剛開始不相信他的關張二人,後來也不得不佩服他了。劉備常說,我有了孔明先生,那真是如魚得水啊!

一次孔明到吳國去,想和他們結盟,可是有眾多大臣不願意,後來孔明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上演了一場精彩的“舌戰群儒”,最終吳國與蜀國達成了共識,結盟了。

兩國結盟後,一次吳國缺箭了,而最近又要和曹操打仗,周瑜以這個藉口叫孔明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孔明說曹操功勢如潮,我只要三天,若做不成,軍法處置。就這樣,孔明又上演了一次,“草船借箭”,讓周瑜萬分佩服。

我希望我也能像孔明那樣料事如神,神機妙算。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範文8

“話說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大家必須很熟悉吧,什麼,不熟悉?不會吧,那我就告訴你吧。此乃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句話,此刻明白了吧?

孔明初出山之時,曾對劉備說:“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此時的劉備,可謂到了窮途末路的境地,堂堂大漢皇叔,天時地利客觀有利條件讓他人捷足先登,剩下的僅是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人”了。所以,西蜀賴以立國者,就是“人”。

就憑這一個人字,孔明就能把它做成一篇璀璨的詩篇!

最成功的是孔明對當地士人、將士的使用,為此,他使出渾身解數。畢竟,劉備要在西川立足,非得到當地士人支援不可,所以,孔明重用董允、費煒、蔣宛、鄧芝等數十名當地文官,更絕的是讓劉備與當地士人聯婚,娶吳懿之妹為妻,結成婚姻聯盟,讓這批士人安下心,共同擁立劉姓為主。對武將則另一套辦法。孔明始終緊握“槍桿子”,主要武裝力量由劉備共患難的關、張、趙等人及其子弟掌握。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不是這樣的!而是廖化自古城相會時就隨劉備,是“久經考驗”的幹部,把帶精兵的先鋒職務給其他人不放心,所以才交給廖化。至於姜維,是孔明入室弟子,是親自選定的接班人,就另當別論。一些不為所用的人材,如初入川的楊任等人則殺之不留!這是孔明用人精明之處,西蜀能立國三分天下,與孔明這些措施分不開。可是孔明用人也非絕對正確,他平生犯二次用錯人,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一是錯用馬謖,結果失去了北伐戰略要地。二是在留守荊州人選上,很明顯,劉備派關平到荊州求援,是自作主張要關羽守荊州,孔明對這種錯誤決定,不作爭抗,造成荊州失守。

不只是諸葛亮,《三國演義》還有很多人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如:關羽、張飛、曹操等等。能夠這樣說,《三國演義》是一扇門,推開它,人生的奧祕盡在其中!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範文9

我對劉禪的表現反倒覺得合理——誰讓長板橋劉備把他摔笨了呢?再說他生母甘夫人早死,他成為後主時已是孤兒,沒受過良好的教育,以至後來寵信黃皓,“賢人漸退,小人日進”,自然會打敗仗,導致蜀國滅亡。雖有孔明、姜維這樣的聰明人物輔佐,也無力迴天。被封為安樂公的劉禪曾曰:“此間樂,不思蜀也”,更表其憨。

吳國滅亡,罪在孫皓一人。他沒繼位前,吳國還是非常強大的。自他繼位以來,荒淫無道,常“鑿人眼,剁人面”,由是上下離心,莫為盡力,吳國日漸衰落,終歸大晉。我還覺得董卓非常笨。臨死前,上天不忍,給了他那麼多凶兆提醒,他卻執迷不悟,以為喜兆。先是上天讓其老母心驚肉跳,他卻勉強解釋為,“將為國母,豈不預有驚報!”路上,“車折輪,馬斷轡”,他卻贊同“棄舊換新,將乘玉輦金鞍”之兆。次日,正行間,忽然狂風驟起,昏霧蔽天,他又贊同“登龍位,必有紅光紫霧,以壯天威”之說。入夜,數十小兒於郊外作歌,“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他卻理解成“劉氏滅、董氏興”之意。

次日侵晨入朝,忽見一青袍道人,手執長竿,上縛布一丈,兩頭各書一“口”字,他卻以為是瘋子。至此,上天已對得起他了,他死亦活該,也可看出他之蠢笨。

我還非常想知道呂蒙是怎麼死的。《三國演義》說,關羽其魂附身呂蒙,厲聲大罵孫權:“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說畢,七竅流血而死。這種說法真是讓人迷惑。我還有一個疑惑,為什麼諸葛亮、司馬昭缺水時,拜泉就能得水?故而我非常想讀《三國志》了,看看非演義版的歷史是怎麼記載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範文10

今天,我讀完了《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描述的是三國時期的戰爭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

諸葛亮是蜀國的宰相。他機智聰明,神機妙算,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不管接到什麼任務,他總有辦法不費吹灰之力地解決掉。有一次,吳蜀聯軍,齊戰魏國。吳國周瑜任都督,他見諸葛亮如此神通,很不服氣。於是,他故意捉弄諸葛亮,讓諸葛亮三日之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早已識破周瑜的計謀,可還是答應了。諸葛亮識天文懂地理,料到三天後必有大霧,前兩天都沒有行動。一直到了第三天的半夜,他才帶著幾十艘船整裝出發。他下令讓船上的士兵吶喊擊鼓,讓曹操誤認為是侵敵進攻,便派人射箭。第二天,諸葛亮帶著船隊滿載而歸。周瑜見了,也只能服輸了。

想到我自己,在遇到困難時只會退縮、恐懼,從來不會主動想辦法解決。其實,畏懼困難是毫無作用的,這隻會讓困難更逼近你。所以,當我們遭遇困難時,不要心焦,也不要煩惱,要心平氣和地鎮定面對。我們要學會動腦筋解決問題,用機智與自信共同戰勝難題。相信吧,只要肯動腦筋,在你前方的腳下將會鋪上一條金色的道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