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國小老師》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9.32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的國小老師》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的國小老師》讀後感

這份讀後感來得很突然,與其說是一個指定的任務,不如說是再去回憶一下記憶中的於永正老師,回憶一下曾經看過的他的文章,對於其人的理解。過往求學時,教師教育是我專攻的方向,研究教師,研究好教師是怎麼樣的,研究如何成為好教師曾是我的課題。而於永正老師恰恰也曾是我研究的物件,他的書,他的每一篇文章,每一節課以及別人寫的文章我都曾閱讀和琢磨過,我也一直深深地敬仰著於老師。在此,這篇讀後感更算是夾雜著我的感悟與思考的對於老師的一份追思吧。

細細讀過《我的國小老師》一文後,留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的只剩下兩個字——理解。細細琢磨後發現,做到理解,想來離於老師的國小老師們便近了一步。

首先在於理解兒童,對於兒童的正常的天性有一份理解,白校長才能不必端著架子,自承不會繪畫,把空間教給孩子,交給樂於創作的孩子們,去給予孩子們最渴望的肯定與褒揚;正是有了理解,張老師的每一個圈,每一條波浪線才那麼的讓孩子們如痴如醉,不禁讓我也回憶起童年歲月裡曾經讓我難以忘懷的老師,回憶起他是如何帶著兒時的我們進行著一個又一個的活動,寫下了一篇又一篇生動的作文,回憶起每次評講時那渴望上臺大聲地都出自己作文的衝動。知道孩子們的天性,才會去延展兒童的天性,才能夠激發出沒一顆種子向上的力量,理解兒童,滿足兒童,才能真正地喚醒兒童,並最後成為我們記憶中永遠難以忘懷的那個人。

其次在於理解自我。於老師的每一個國小老師在文中都能給我們一種身懷絕技的印象,這不是上世紀後期中師生的吹拉彈唱無所不能,而是一個時代催生的產物,是那個時代裡從事教師工作的人都有其自身獨特的背景與學養,於老師幸運地遇到了這一批獨特而又極其卓越的老師。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運道,在現今而言,同樣如此。基於此,我們回顧文章,回顧每一位老師的教學,對照當今的教學,大抵看來也就有些匪夷所思了,如地理課竟然是畫地圖等等。這似乎與我們當今的教學大大的'不一致,是我們錯了,還是前輩們錯了。其實都不是,而是這就是一種教學風格,一種充分的理解了自我,明白了自己的專長、愛好後,在時光中形成的一種獨具一格的教學藝術。就如朱自清不是一個好的中學教師,但卻是一位優秀的大學老師,訥於言卻可手寫滿黑板,培養出如王瑤,季鎮淮等大家。古今之差異在於我們不能,我們做不到前輩般教育在於我們不是那個時代的人,沒有那份素養。依葫蘆畫瓢實不可取,於老師的文章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定要深刻的理解自我,找準自己的專長、特色,逐步地去形成適合自己,兒童喜愛的教學風格。

最後在於理解教育。文中的每一個教師都是那麼可愛又可敬,儘管沒有受過正統的教育學、心理學的訓練,也依然做到了學生喜愛,也做到了促進兒童成長的目標。想來在每位老師的心中都有一份對於教育的理解吧。記得於永正先生曾有不少後悔的事情,後悔體罰學生,後悔讓孩子尿褲子,先生的一次又一次的後悔留給我這個初入教壇的人最大的警醒就是一定要做到寬容,以慈悲之心對待學生,換位思考地去理解學生,絕不輕易地發火,一定要耐著性子和孩子相處。此外,文中的老師們以及於永正先生都做到了一點,在他們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走到孩子們中去,和孩子們在一起。常有人說老師要有威嚴,要和孩子們保持距離,不能對孩子們太好,也有很多從教者在此處吃過不少虧。一時吃虧就不做,明知不對還要做嗎?如果每一個教育者都把自己保護的太好,位置擺的太高,那麼教育想來也不過趨於平庸。

以上是我的幾點思考,也算作是對於永正老師的一些追思,借用《尋夢環遊記》中的一些念頭,只要我們的記憶裡還有那些優秀的老師,他們就一定會繼續的存在下去,永垂不朽!在此,也祝遠在天國的於老師永垂不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