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後感1400字

來源:才華庫 3.09W

蠑螈·我膛目結舌地凝視著這兩個簡簡單單的漢字,腦海裡一片茫然。紅色肚皮、寬尾巴能像舵一樣搖擺的蠑螈,難道你沒見過·法布林老師搖著頭,不甘心地追問道:那麼被管蟲呢?舍腰蜂呢?面對這位19世紀的昆蟲學大師,我只能吞吞吐吐的道歉:對不起,我從沒見過他們。

《昆蟲記》讀後感1400字

抱歉,親愛的法布林先生,也許我可以告訴你各種生物酶的分子式、空間結構分佈圖;也許我可以告訴你細胞分裂的過程與DNA的複製;也許我還可以嫻熟地調著顯微鏡觀察生物的細胞,並說出結構。然而,除了知道“四害”中屬於昆蟲類的那“三害”,一個生長於城市、整日埋頭學習“科學知識”的孩子是不可能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近昆蟲的。因為對於我們而言,人類以外的生命太過於渺小了。

可是,您卻以奇蹟般的耐心,在小小的“荒石園”以及家鄉的肥沃田野上觀察昆蟲,為他們譜寫一曲曲讚歌或悲歌;您讓這些美麗或醜陋的昆蟲們自己登場,展示一幅又一幅生動的昆蟲生活浮世繪;您用30年的光陰巡視著它們的勞動、婚戀、生育與死亡;您首次正確的解釋了這些我們不屑一顧地用雙腳踩踏的蟲子們的生命奇蹟。

人類是自然迄今最完美的造物,也是它最狂妄的孩子。人類不僅不懂得敬畏生命,甚至不懂的敬畏自然本身。我們叫囂:“所有生物的誕生只不過是為人類的出現做好鋪墊。”這種輕蔑當然也涉及蟲子們。實驗室是這樣研究昆蟲的:首先,僱人捕捉它們,然後,無論是金光閃閃的甲蟲、婀娜多姿的蝴蝶、流浪歌唱家蟋蟀,還是黑寶石般光滑圓潤的蜘蛛、手持大刀昂首挺胸的螳螂,都無一例外的被運用現代科技製作的毒藥殺戮。他們會精心儲存它們的屍體,把它們無生氣了的軀殼置於漂亮的玻璃棺材內,驕傲地放在陳列架上供人賞玩。或者他們會殘忍的剝下蟲子們泛著幽幽藍光的甲殼,砍下它們威武雄壯的閃耀著紫紅色光輝的大鉗,撕碎那些薄如蟬翼的翅膀,經過一番研究、提煉後,他們會欣喜地宣佈:某昆蟲的甲殼素對某某疾病有顯著功效,某種生物分泌的體液有延年益壽的作用,而某些昆蟲的器官還會幫你美膚駐顏,使你美若天仙。難道一切鮮活的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在我們的“科學”的眼中只是一根根森林白骨、一條條健壯的肌肉、一團團神經與血管的混合物?抑或只是一瓶瓶能換取大量美元的藥片、補品?還是家庭中美麗的裝飾品?

如果不是生態的天平逆轉,形勢對人類越來越嚴峻,我們也許就不會注意這些生命。雖然一個物種的滅絕,往往令我們唏噓不已,但更多的情況是因為食物鏈的混亂威脅到我們自己,才使我們注意到這些生命,才開始認識到環境對人的重要性。也許,把環境保護等同於拯救人類這種膚淺的互利理念拋開,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待自然,看待生命。

生命有其內在的`獨特的美。經歷了幾十億年的進化發展才組成了今日多姿多彩的世界。先進的物種身上的每一根汗毛、每一個器官、每一個細胞、每一組DNA中都刻滿了適應自然、適應生命法則的烙印。它們是自然最有資格,也是最優秀的闡述者。遺憾的是,我們缺乏對這些自成系統的生靈法則的敬意,我們無法理解生物們內在的和諧和優美。所以,我們無法傾聽昆蟲們的喜怒哀樂,無法為它們的精湛建築所傾倒,更不會被它們精彩絕倫的表演所吸引。所以,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成千上萬的民工大挖髮菜,絲毫不顧土地的沙漠化;所以,,為了鉅額利潤,已經瀕危的藏羚羊死不瞑目地倒在偷獵者的槍口下。於是,沙塵暴席捲而來了,青藏高原上的一種美麗也消逝了。

人類在自然面前不該扮演一個干涉者,一個自以為是的支配者,或者一個狂妄自大的保護者的角色,相反,我們應該成為一個敬畏生命者。學會關心所有的生物,不要過多打擾它們的生活,把一切交給自然吧,它會怡自己的方式照顧它們。學會發現並欣賞生物內在的和諧與優美,因為只有學會關心,學會欣賞,我們才會真正擁有敬畏生命的動力。

據說法布林先生彌留之際最後一次巡視他珍愛的"荒石園"時,所有的昆蟲都來與他道別。我無意去揣測這個傳說的真假,但法布林先生無疑是敬畏生命的先驅者。敬畏生命,敬畏那些即使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昆蟲的生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