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成就名師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5.25K

還記得在一本書中看到這樣一段印象深刻的話:一本書,彷彿一個世界,開啟它們,彷彿就洞開了許多世界的大門,他們讓你歡欣、讓你鼓舞,讓你思考、讓你悲傷??讓你明明身在一個地方,卻遍及了無數個世界;讓你明明只有一次生命,卻體驗了無數種人生;讓你明明只有一個人,卻在和無數智者比肩——他們彷彿父母一樣慈悲,無論你到了哪裡,無論你驕傲與失落,他們從來不曾停止過供給,讓你總氣力不盡,不盡地,生長??這本《讀書成就名師》就彷彿我們跟隨書中的12位名師,跟他們一起來分享讀書方面的快樂與收穫,跟著他們一起思考,一起成長。讀完這本書,給我的感受主要有三個方面:

讀書成就名師讀後感

多讀書:讀完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感覺是厚重,是每個老師身上深厚的文化底蘊。正如王崧舟老師所說“底蘊是靠書堆起來的。書讀的多,不一定底蘊就深厚。但是不讀書,少讀書,是一定沒有底蘊的。語文課,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識、不是技能,甚至不是課程,而是底蘊。一位有文化底蘊的教師才能向學生輸出正向的價值,讓學生感悟到語文的魅力。”似乎語文老師讀書是理所當然,但是,當看到吳正憲老師潛心閱讀哲學和心理學書籍時,你才能明白為什麼她的數學課孩子們喜歡上;當看到聽過華應龍老師數學課的人,都欽佩他融數學於生活、於遊戲的能力,驚訝於他讓孩子們在動手玩的過程中,輕輕鬆鬆喜歡上數學時,你一定也會明白這種功底和他潛心閱讀是分不開的。12位名師給我的厚重感,不僅是他們書讀的多,而且涉獵面非常廣,幾乎都是經典書籍。比如教育經典《葉聖陶教育文集》、《呂叔湘文集》、哲學、心理學、人文類、兒童文學等等,每個領域都有涉獵,而且還一定要閱讀理論性書籍。

捫心自問,自己應該也算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可是自己讀的書都有哪些方面呢,經典性、理論性的東西自己能耐著性子讀下去嗎?自己也就是愛看看小說之類的東西,偶爾也讀一下教育方面的書籍。看完12位名師所涉獵的書籍,我真的覺得很慚愧,他們讀的書我幾乎都沒有讀過,有些雖然也計劃讀,甚至都買來放在書櫃裡,但一直遲遲未開始,因為很多是有難度的書,是不那麼“好看”的理論性、專業性很強的書。這樣看來,自己還不能算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會讀書的人,因為自己一直都不是一個喜歡“爬坡”的人。當看到閆學老師提出的,“有坡度讀”、“閱讀重在完善教師知識結構”時,我才意識到自己閱讀的癥結所在。

多琢磨:讀完這個本書,我想第二個關鍵詞應該是“思考”,也就是要把閱讀與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才會有收穫。正如閆學老師的那句“我的成長史就是完善知識結構的閱讀史,就是筆耕不輟的寫作史,就是持續反思的研究史。” 而王崧舟老師也有談到“只有全身心地沉入其中,切己體察、熟讀靜思,才會有收穫、有積澱,才能轉化為生命的底蘊。而於永正老師在讀書時更喜歡把自己擺進書中,把自己從事的工作擺進書中。他有這樣一段話“我這個人讀書喜歡想自己。我是抱著從書本中尋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態度來讀書的。如果讀書不與自己、與工作聯絡起來,學而不用,對我來說,讀書就失去了大半的意義。”

關於讀書時的琢磨,思考我覺得這是一種閱讀的習慣。而在學校給予的種種壓力之下,我也慢慢在養成這個習慣。比如,讀書的時候,我也開始圈圈畫畫,開始結合自己的工作思考如何運用書中的知識。其實,這些都

源於讀書後要寫讀書心得,所以一開始讀書就會一邊讀一邊想心得怎麼寫,其實寫讀書心得的過程也就是在思考如何與自己的生活、工作聯絡起來,並融入進去的過程。這樣說來,我們應該感謝每本書一定要有一篇讀書心得,每個月一定要上傳一篇到讀書部落格這樣的任務了。

多動筆:這又是12位名師的共同之處。寫讀書心得、做讀書筆記、寫學習筆記等等,12位名師每位應該都有幾十萬字的筆記、心得之類的東西。因此,不管是文思敏捷的語文老師,還是理性思維為主的`數學老師,哪位名師沒有出幾本書呢?這些書無疑大部分都來自他們平時的積累。

其實,多動筆從工作的一開始我就被前輩告知過。記得一位前輩跟我介紹另一位年輕的前輩時說,“她從一開始做班主任就開始寫班主任工作日誌,這也是她成長的這麼快的原因所在。”所以,做班主任那兩年,雖然自己沒有什麼經驗,但在不斷學習中,自己堅持寫“班主任工作日誌”,所以有幾次的班主任徵文和演講比賽,我都是從工作日誌拿出來的。現在不做班主任,開始寫教學日誌,只是可惜,堅持的不夠好。

這本書,我是在上面畫的最多,折的最多的一本,因為這本書關於閱讀有太多我喜歡的文字,有太多契合我的想法,所以是我中意的一本書。當讀到竇桂梅、吳正憲、王崧舟老師時,我甚至在網上搜了他們的上課視訊,我想認真看看這麼有文化積澱的老師的課堂是什麼樣子的。我也立馬去超市買了一本厚厚的本子,準備把每次的學習筆記、心得都集中起來。因為,現在回頭想想,自己工作近5年的時間,參加了大大小小的培訓N個,可是每次培訓一個本子,所以亂七八糟無從翻閱。

讀書,現在才覺得自己缺的太多,所以就從“缺啥補啥”開始。20xx年,自己的挑戰就是,每個領域的書籍,特別是理論性的,至少認真研讀一本。程紅兵老師說:“名師與普通老師的區別就在於韌性、在於堅持。閱讀可以影響人,而堅持閱讀,不斷思考才是改變人的關鍵所在。”所以,儘自己所能,認真讀書並珍惜每一本好書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