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的教學實錄

來源:才華庫 3.39W

運用教學實錄進行教學是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觀書有感的教學實錄,一起來看一下吧。

觀書有感的教學實錄

一、 匯入課題

1、出示古詩《春日》,由學生熟悉的詩句引出作者。

師:同學們,老師來到這兒很好奇,為什麼咱們這個地方叫射陽呢?誰能告訴老師?給老師介紹介紹。

生:后羿射日的傳說就發生在我們這兒。

生: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人們難耐高溫。后羿射掉了九個太陽,剩下現在的一個太陽。

師:原來如此。夏天很炎熱,那春天給我們的感覺就舒服多了,我們來看一首描寫春光的詩《春日》。(出示課件《春日》)有誰讀過這首詩?(很多學生舉手)

師:這麼多的同學都會呀?真了不起!我們一起來讀!(生齊讀)

師: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呀?

生: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興致勃勃地來到泗水河畔觀賞景物。

生:只見無邊無際的風光景物一時間都換了新顏。

生: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看出東風的面貌。

師總結:詩人悠閒自得,溫暖的春風拂面而來,百花盛開,到處萬紫千紅,洋溢著春的氣息。

2、簡介朱熹。

師:多美的春景啊?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生:朱熹。

師:朱熹,他是個什麼樣的人?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出示朱熹簡介)生看。

師:朱熹是個大學問家,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和他熱愛生活,又勤于思考是分不開的。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大才子朱熹讀書讀累了,他慢悠悠地走到戶外,來到了大自然中。他一襲長衫,風度翩翩,笑眯眯地,抬頭看著眼前的美景,突然他陷入了沉思,原來一塘池水引發了他對讀書的思考。捋了捋鬍鬚,於是他吟出了這樣一首詩。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引導學生關注課題。

師:(板書課題)同學們讀課題。(師指課題)

生齊讀。

師:通過課題,我們知道,這首詩跟什麼有關係?

生:書。

師:跟書有關,對。(師在書下加三角)。

二、初讀詩文

1、學生自由讀詩。

師:請同學們開啟書到130頁,自由讀兩遍古詩,聽清要求,注意藉助拼音把三個生字和一個多音字讀準確,開始自由朗讀。(生自由朗讀)。

2、指名讀,師相機正音,指導讀準確。

師:(出示古詩)好了嗎?哪位同學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才能?

(指名幾名學生讀詩,正字正音)

3、指名讀、齊讀。

師:誰再來讀,不僅讀得正確,而且讀得字正腔圓。(生讀)

最後齊讀!

三、理解詩意

1、出示自讀要求,生自學,師巡視、提示。

(1) (出示自讀要求)

師:讀準確了,請同學們按照老師所給的自讀提示,完成下面的練習。(師讀)老師相信你們的自學能力,開始吧。

生自學,師巡視,提醒,批註在詞語旁邊,弄明白詞語的意思,也可以說說詩句的意思。

(2)(出示古詩)

師:同學們,將筆放下吧,老師發現很多同學已經好了。

2、學習第一、二句

師:一個方塘就引發了朱熹對讀書的思考,那麼他看到的是一個多大的方塘?

生:半畝。

師:並不大。這是怎樣的半畝方塘?用詩中的一個字來回答。

生:清。

師:(點選清字,並板書)瀏覽全詩,從哪句詩可以看出方塘清的?

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出示第一二句詩)

(1)齊讀詩句。

(2)師:在剛才的自學中,你弄明白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3)相機引導生緊扣“鑑”、“徘徊”體會詩句中描繪的池水清澈,天光雲影倒映水中的美麗景象。

(4)學習生字,學生書寫。

A、(出示課件:鑑的五種解釋)

師:“鑑”是個生字,什麼意思?

生:有好幾個意思。不知道選哪一個。

師:鑑在字典上有5個意思,下面是金字底,聯絡這個金字底,請你來看看,在這裡,鑑是什麼意思呢?

生:銅鏡。

師:很好。古人用的鏡子不是玻璃鏡子,而是銅做的鏡子,不用時用軟布把鏡面遮住,用的時候再把它開啟。

師:這個“鑑”字很難寫,請大家書空,跟我來寫——注意下面這個金字底。(板書鑑字)

師:開,開啟。一鑑開的意思就是:一鑑開就是一面開啟來的鏡子。半畝方塘一鑑開:半畝方塘像一面開啟來的鏡子,透亮澄明。這句詩其實是一個比喻句。這個美妙的`比喻句正說明了什麼?

生:方塘清。(師指清字)

B、師:“徘徊”的意思是——(出示第一二句,加紅徘徊)

生: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師:(出示“彳”課件)徘徊這兩個字都是雙人旁,雙人旁的字跟什麼有關?

生:人。

師:我們來看一看,是不是?雙人旁,古文字像什麼?

生:十字路口的一半。

師:所以雙人旁的字跟行走、道路或腳的動作有關。

C、師:徘徊,來回地走。誰來來演一演?假如暑假裡,爸爸媽媽帶你到美麗的西湖,你看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畫面,你會怎麼辦?(指名學生表演)

生:流連忘返,捨不得離去。(生表演)

師:那詩句中是什麼在來回移動,猶如人在徘徊呀?

生:天光雲影。

師:對呀。(師引讀——“天光雲影”共徘徊)

D、“天光雲影” (點選天光雲影圖片)

師:怎樣的天光,怎樣的雲影?我們來看。

(5)師: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指名學生回答)

生:水特別清澈,蔚藍的天空倒映在水裡。

生:天上的白雲也倒映在水裡,水很清很深。

生:陽光投射在水面上,和白雲來回移動。

師:這不正是天光雲影共徘徊嗎,天光雲影一起在水中來回地走,在作者眼裡,這天光雲影彷彿有了人的思想,也喜歡上了這半畝方糖,徘徊著捨不得離去呢。為什麼?

生:清。(師指清)

師總結:是啊!這半畝大小的方塘,池水清清,波平浪靜,像一面剛剛開啟的銅鏡,光潔照人。水中倒映著蔚藍的天空,飄蕩著悠悠的白雲。多美啊!

(6)感情朗讀詩句。

指名讀。

評價:多麼恬靜優美啊!

師:真是一幅優美的風景畫!——女生一齊美美地讀這兩句詩。

(二)學習第三、四句

1、師:做學問離不開觀察和思考,看到這麼美麗的自然風光,作者不禁產生疑問,出示詩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齊讀詩句。

2、理解“渠”、“如許”、“為”的意思。(出示課件)

師:剛才通過自學,你們解決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生回答,師相機補充。

師:渠不是水渠的渠,是個代詞,就像“你我他”這樣的代詞,相當於“它”,這裡代什麼呢?

生:方塘

師:問渠,問它。問方塘為什麼像這樣清澈澄明呢?

生:哪得,怎會。

生:如許,這樣

師:“為”是一個多音字,在這兒讀“wèi”,第四聲,作什麼意思?

生:因為。

師:它向我們解釋了池塘清澈的原因是——活水不斷地從源頭流來。請同學們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生:問池塘裡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詩人放眼眺望遠處,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的為它輸送活水。

師:原來,塘清的原因是源頭的活水不斷流出呀!(板書活水)

3、重點理解“活水”。

(1)師:什麼叫活水?杯子裡的水能不能叫活水?

活水是怎樣的水?活水與死水有區別嗎?

生:有源頭而常流動的水。

(2)師:我們想象一下,假如沒有這源頭活水的注入,

這半畝方塘會是什麼樣的?還會如此清澈嗎?

生:水面就不會那麼清澈了。

生:池塘就會變成死水一潭,水還會被汙染。

生:天光雲影也徘徊不起來。

生:詩人更不會喜歡這半畝方塘了。

4、師小結:是啊,這方塘並非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源頭活水注入。正因為那源源不斷的流水,才讓這小小的方塘像鏡子一般透亮,才會把天光雲影倒映水中的美麗景象展現在作者面前。可見,源頭活水對於小池塘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啊!

師:男生齊讀這句詩,讀出清,讀出活來。

5、齊讀古詩。

師:方塘的水這麼清,方塘的景怎這麼美,你們喜歡嗎?我們把這種喜歡讀出來。一起讀。(生齊讀)慢一點,注意停頓,讀出節奏來!再讀!

四、品悟詩理

1、師:整首詩的意思都理解了,學到這兒,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詩裡寫的是景色,怎麼題目叫《觀書有感》?

生:方塘到底與讀書有什麼關係呢?

師:對呀,題目寫的是觀書有感,讀書的感受,可是詩中隻字未提讀書呀?寫的是方塘美景,寫的是池塘裡的水?詩人看到方塘,為什麼聯想到讀書呢?請同學們思考,可以和同桌輕聲討論交流。

生:這是作者讀書想到的道理。

生:作者把讀書的道理放在詩裡。

生:把美景和讀書感想結合起來。

生:源頭活水比喻讀書學習,開卷有益。

生:不斷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異的進步。

生:多讀一點好書,知識學問才更多。

3、出示題目,學生填空。

師:原來讀書與活水是一樣的道理。正如(出示課件的題目)

師小結:正如源頭活水能夠使方塘變得如此清澈明淨,不斷讀書能夠使我們的心智更加開豁,更加敏銳,更加聰明。相機板書:明——讀書)

4、配樂感情齊讀、背誦。

師:(出示古詩)由此可見,清的不止是這畝方塘,清的更是我們的心呀!好,同學們,現在我們再來讀這首詩。帶上你的感悟,讀出詩的韻味來!如果可以,試著將詩背出來!

(學生起立齊讀,有的背誦)

師:誰來美美地背一背!(配樂背)(指名背)(齊背)

師小結:作者將方塘美的景象同讀書的道理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他真不愧是傑出的理學家和教育家,像這樣以景喻理的詩,我們把它叫做說理詩。(板書:以景喻理)

五、拓展延伸

1、出示《觀書有感》(二),學生自學,悟理交流。

師:朱熹還有一首鮮為人知的《觀書有感》(出示課件《觀書有感》二)

老師範讀,生齊讀。

師:請同學們藉助註解自學,想想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學生自學一二分鐘,指名回答)

生:也是告訴我們要多讀書。

生:書讀多了,進步就大。

師小結:知識多了,解決問題就遊刃有餘了。

技能多了,解決問題就應付自如了。

2、出示說理詩句,學生填空。

師:這兩首《觀書有感》都是說理詩,我們古代還有很多這樣的詩歌(出示詩句)誰領著大家來讀一讀這些詩句?(指名學生讀)

師:好的,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題目,(出示填空)試一試,你會填嗎?(生填)

3、學生聯絡生活,暢談收穫。

師:品讀完這首詩,你悟出了什麼道理呢?(生回答)

生:要源源不斷讀書,獲取新知識才行。

生:不能滿足現有的知識,所謂“少壯工夫老始成”,要活到老學到老。

生:不斷學習,永不滿足,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

生:不斷更新知識,學會使用現代工具,電腦啊手機啊。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真好。一個人,哪怕已經學到了不少知識,但如果就此不再讀書學習,原有的知識就會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會僵化,只有不斷學習,知識學問、思想觀念才能不斷地得到充實更新。

六、作業

1、課堂

師:好,請同學們開啟習字冊,認真書寫本課的三個生字。點評。

2、課後

師:再來看一下課後作業。

1、背誦《觀書有感》

2、蒐集讀書名言和哲理詩,和同學分享。

總結:當今世界,競爭非常激烈,即使你已經擁有很多的知識,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補充新的知識,就會被社會所淘汰。所以,朱熹在這首詩中所講的道理,在今天顯得更為重要。我們一定要活到老,學到老。(師指課件)讓我們再一次銘記朱熹的話——

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