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丁與木匠》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1.27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園丁與木匠》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園丁與木匠》讀後感

12月份遊行拜讀了國際兒童學習研究泰斗一一艾莉森.高普尼克的《園丁與木匠》,她用全新的視角引領著我們如何解讀孩子看似不可思議的行為背後的學習規律,並引用大量經典而富有創造性的實驗,向我們剖析了孩子在看、聽、玩、做四個方面的時候,都是怎麼學習的。

每個人讀完一本書的見地不一樣,我想從三個方面談一談對這本書的體會:

一、教養方式

作者認為孩子並不是缺乏共情能力和道德意識,相反他們更加善於學習,還充滿了創造力,從小就擁有一些道德意識。在這本書中作者還提出了新的“教養”方式,這種“教養”是一種新的處事的養育方式,與傳統的父母教養不同。從前的教養方式只是父母一味的做著他們認為應該做的事情、他們認為對的事情,這樣的觀念指揮使孩子和父母的生活變得更加糟糕。而只有用正確的教養方式才會養育出好孩子,新的教養方式是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養育他成為更好的孩子,讓他在成長中感受到快樂,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孩子獲得的成績和獎勵,而是在為人父母中與孩子的點點滴滴,讓雙方都獲得尊重、感受到愛的過程,這樣的愛不是有規則、有目的的,而是有意義的。愛護孩子就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然後在這個環境中讓孩子自由發揮、創造,完成屬於自己世界的改造,父母要做的就是給予正確的指導,正面的鼓勵,幫助他們建立更加強大的自信心。

二、建立親密家庭關係

讓教養更簡單更容易,從小就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密的關係。多給孩子愛與鼓勵,不放養孩子,在孩子成長曆程中多引導孩子,讓孩子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在休息的時間高質量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滿滿得愛和幸福。

說到這裡,我想到了我現在教學的一位孩子,當我上課時講到了“從我們出生到長到現在這麼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父母是孕育我們的大功臣”時,他的興致非常低,等我瞭解情況後才知道他的家庭情況,從小長到達都是和奶奶一起,極其缺少父母的關心,甚至是並沒有得到父母的關心,這樣的家庭關係給他的幼小心靈帶來的傷害是很大的、可能是無法彌補的。因此我不太贊成把孩子扔到老家,放任不管。等到孩子長大了,帶著缺憾的內心回到父母身邊的時候,他和你的關心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你沒有給他足夠的依戀和安全感,你說得那一籮筐大道理他肯定不會聽。

三、孩子的學習途徑

孩子的.學習模式有四種,看聽玩練。在讀到這四個章節時,我的印象特別深刻,也不免思緒萬幹。高普尼克認為孩子對別人提供的資訊很敏感,而且能夠主動的解讀並試圖理解人們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這麼做。當孩子開始模仿大人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們已經可以非常深刻的理解這些行為的目的和意義了,並且孩子的模仿能力既高階又高效。這就是孩子的邊看邊學。

此外現在很多智益玩具都做得特別好,孩子通過擺弄玩具,從中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讓孩子能夠在玩中學。這讓我想起了平時在我們的課間休息中,我所觀察到的一些孩子的表現:那些被釋放的、迫不及待地衝出教室奔向操場的孩子們,他們都是非常聰明的、非常機靈的。

追逐打鬧是一種社交演練,在孩子的世界裡,打打鬧鬧是友誼最明確的標誌。科學證明孩子們是對的。在人類兒童中,早期的打鬧遊戲與長大後更好的社交能力有關。當然,這種相關性可能指向很多東西。所以,我們這些成人,無論是父母還是教師,都要學會區別孩子的打鬧和真正打架,用科學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孩子成長過程中 一些“不可思議”的、無從理解的行為和心理。

高普尼克的《園丁與木匠》一書言簡意賅,道出了父母養育孩子焦慮中的關鍵問題,提供給了我們科學的思考方向,告誡我們養育孩子不是讓他成為另一個你。高手父母與普通父母的區別就在於是園丁還是木匠,父母一定要懂得為自己的孩子構建利於孩子成長的和諧親子關係和科學的養育方法。當然這些方法還要因家庭的不同因素而議,作為父母要發現自己的特點、發現孩子的特點,找到合適的養育方式;作為老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做到因材施教,關注孩子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