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是怎樣造就的》的讀後感(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2.12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英才是怎樣造就的》的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的讀後感(通用5篇)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的讀後感1

一口氣讀完《英才是怎樣造就的》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感想是:王金戰老師真是當之無愧的培育英才的英才,能當王老師的學生真是一種幸福,我深深地被他的教育觀念所折服。

教師應是優秀的心理輔導師。

俗話說,栽樹要養根,育人要育心。心為命之本。教師是人靈魂工程師的定義自有其深刻的內涵。而這些,王金戰早已實踐多年。《英才》開篇首章說道“心態:優秀從心態開始。”可見王金戰對心理要素培養的看重。古往今來,人生的命運成也是心態,敗也是心態!

英國作家狄更斯說過,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都有力量。王金戰告訴學生,“我們無法選擇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我們無法控制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教育現實,無法選擇父母、老師,無法選擇生存的環境。但是我們完全可以選擇一種心態。當你選擇了一個積極的心態,許多事情就會出現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變化。”中學時期,正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學會選擇心態,尤其是選擇了一個積極心態,人生的意義就會不一般。心態的關鍵是什麼?王金戰強調說——自信!而在培養學生自信心上,老師有著歷史性的責任。在獨生子女時代,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空前高,給孩子的壓力空前大。在這種狀況下,老師不懂培養學生積極的心態,可能所有教育都會功虧一簣。而王金戰在一個學數學曾經備受摧殘學生的卷子上,寫下了激勵性的批語,孩子趴在桌子上流著熱淚,洗刷著8歲以來,學數學時國小教師和同學留給她的心理陰影。今天王金戰把她從巨大的陰影裡拖了出來,這一拖拖出了她的自信。從此就改變了這個學生的人生態度和命運。

調整學生的心態尤其是大學聯考時候的心態是有學問的,作為老師我也懂得心態對學生的大學聯考成績影響有多大,也能看出哪些學生考試中心理易出現問題,也找他們聊過,試著幫他們調整考試心理,可每次大學聯考後在這方面都要留有遺憾(就在我們剛剛送走的學生中也有),怎麼辦?王老師在書中給我們支了五招。對那些學習不行,紀律性差的,令我們很多老師頭疼的體育特長生,怎樣使他們覺得自己很有價值,有自豪感,願意往好的方面發展,王老師也給了我們一些辦法。

教師應有能使學生學得如醉如痴的教學藝術。

“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盧梭”這是王金戰老師在他的《英才是怎樣造就的》一書中的開篇詞,這句話獨佔一頁,可見它的重要性。他說,數學課可以是愉悅的過程,課程爛熟於胸,然後像講故事,再來點幽默,能不講得讓學生如醉如痴嗎?王老師喜歡詩詞,經常在數學課上尋找一些詩情畫意的東西,數學課能不美嗎?再有就是要充分利用平常的時間,把眼睛盯在怎樣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效率,怎樣激發學生求知的激情,怎樣解除學生心理的負擔和障礙上,從學習、思想、心理和身體健康四個方面來促進學生的發展。改善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現狀,作為教師應該從做教師的觀念上入手,從提高教師本身的能力入手來儘可能幫助學生、引導學生。王金戰說,在講課時,如果學生開小差睡覺,注意力不集中,意興闌珊,他不怨學生。“這隻能說我的課給你們起到了催眠的作用,說明我的課沒有吸引你,沒有抓住你,責任在我老師身上。你的行為促使我反思,所以要謝謝你給我敲響了警鐘!”

是的,教師應該有這樣的教育藝術,應該有這樣寬闊的胸襟、寬容的態度和反思精神。現代師道尊嚴是在能夠讓學生敬仰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起來的!心生恐懼、不敢和老師交流,貓和老鼠的關係,並不會產生正常的師道尊嚴,產生那種讓學生心存感激、從肺腑裡生髮出來的感恩之情。

學生們也都希望自己能夠碰到這樣敬業、講課精彩、和學生能夠成為朋友的老師;家長們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這樣老師的臺前授業。我們教師也希望自己成為能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育藝術,善於引導學生心靈,從真正意義上成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

教師應該有讀書的習慣。

教育的目的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教會學生如何讀書,培養他們學習吸納創新的能力,造就終生學習、不斷進取的人。本身從事教育行業,身為教書的人,理所當然,要成為愛書、讀書的表率,成為學生和社會的楷模。

我們常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從“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來看,是這個道理。但王老師更欣賞“老師一杯水,換來學生一桶水”的提法,這是從啟發學生的創造力說的。但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既然選擇了教書的職業,就必須讓自己的“水源”充沛,水平不斷提高,儲量日益深厚,蓄厚積而待發,才能潤澤更多的心靈,達到“風調雨順、水到渠成”的教育的效果。

教書人的“水”從何而來,不是“黃河之水天上來”,也難以“不盡長江滾滾來”,只能是涓涓細流,千淘萬漉,是學來、讀來、積來的。讀書,是最為便捷的路徑,正如朱熹所言,為有源頭活水來。日積月累,細水長流,“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而不至於捉襟見肘、江郎才盡。王老師說他這些年的每一點進步,可以說,都是他堅持經常讀點書的回報。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的讀後感2

我帶著些許期待帶著些許好奇,翻開《英才是怎樣造就的》;帶著一種衝動帶著一種頓悟,瘋狂讀它。現在掩卷回味,思緒萬千。現將我的感受與反思整理如下。

一、讓學習變得快樂,讓學生享受學習。

讀這本書,給我影響最深的一句話是“享受學習”。雖然古人有許多描寫“讀書是快樂的”的語句,但讓老師、家長、學生刻骨銘心的卻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一提到勤奮學習,就會讓我們想起“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而王金戰老師用他的實際行動再次證明了“學習是快樂的,學習是可以享受的”。我認為王老師的學生能夠真正實現“享受學習”,是與王老師卓越的教育教學技巧分不開的、是與王老師為學生提供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分不開的。王老師敢於說出“我還要特別告知讀者的是,我們取得這樣的成績並不是靠加班加點、增加學生的負擔來實現的。事實上,我們的學生在學校開設的一百多種選修課中盡顯才華,我們沒有早晚自習,週末及節假日照常休息。”這句話,絕非噱頭。

而我們為什麼教得苦、學生學的苦呢?結合《有效教學》的觀點,我們應該反思我們的教與學是否是“時間+汗水+燈光”?是否是無針對性的“廣練”、針對考試的“瘋練”、不顧合作的“狂練”?“當前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但教育的改革關鍵是教學觀念的改革,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誨人不倦的`精神很可能會產生‘毀人不倦’的結果”。王金戰的這段話不啻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二、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學生快樂成長。

關於“什麼是英才?”的回答,也許我們更多的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很多時候,我們囿於急功近利的念頭以及在學習方法上不得要領而適得其反,不僅沒有提高家學成績,反而引來學生的憤怒。而《英才是怎樣造就的》這本書,除了第二章《拿高分是可以輕鬆的》是講學習方法,其餘的內容都是圍繞如何培養學生和孩子一個良好健康的心態這個核心問題來現身說法的,這也是全書最有價值的教育理念,如何讓學生健康而快樂地成長。王金戰給出了他的答案:一是要有正確的英才觀,僅有高分的不是英才,僅有“素質”,而在大學聯考中失敗,失去可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機會的也不能造就英才。他指出,真正的素質教育在於培養高素質的學生、而不是高水平的考生。當人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後,大學聯考作為素質的一部分自然會水到渠成,水漲船高。這些理念可以讓我們從非左即右的誤區中走出。要擺正教育者的位置,不能以學生的苦練得代替老師的教,教育者觀念的很大程度上決定被教育者的未來。他認為,只要方法得當,只要充分挖掘出個人的潛能,每個學生都可能成為英才!沒有“差生”,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星。其實,從平和與快樂的心態開始,最大限度地調動自己的潛能,就算進不了名校,也不至於認為自己是一個多麼失敗的人。這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一個家長,現在我和我的孩子也一起面臨著會考,不久的將來也會走上大學聯考這條路。我不敢將自己學生時代那種隨意學習、輕鬆學習、有時也不完成作業的故事告訴她。當她面對如山的作業時、當她每天早上睡不醒就被從床上揪起時,我忍著心疼的感覺,一次一次地苦口婆心說著那些重複了千萬遍的話,我也為我自己變成了“口水媽媽”而鬱悶著。讀完《英才是怎樣造就的》這本書讓我對中國的教育、對中國的孩子們又充滿了希望。作為一個母親,從書中學到了我的孩子將會需要什麼?我必須和孩子站在同一個角度上,耐心的傾聽孩子的需求,適時幫助孩子調整心態,多和孩子交流,讓她健康成長。

作為一名老師,我認識到教師的職責就是去引導學生,告訴學生前面有一片絢麗的景色,只要你努力了,就能達到目的地。而不是強行將學生推倒某一個你所認為的“好”地方。王金戰老師說的對,你不能讓西紅柿結出蘋果來,西紅柿就讓它結西紅柿,每個成果都有其價值;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只要沿著他的強項去發展,每顆心都會很燦爛,在我平時的教學中,也許就是缺少這種欣賞的眼光,總是隻會看到學生的好壞,沒有看到學生的閃光點,往往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得不到預先的效果。遇到一個好老師,是學生一生的榮幸。王金戰老師的教育之道和行事方式,對於所有翻開書本的人來說,真是受益匪淺。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的讀後感3

學校有王金戰寫的《英才是怎樣造就》的這本書,我借來抓時間看完了,作為一名教師,感觸頗多,收穫頗多。王金戰原來也是一名差生,正是因為老師一次一起和他共用化學資料,激發了他上進的激情,以至於到最後讀書如醉如痴,甚至在一個山洞裡點著蠟燭奮鬥,那年他如願考上了大學。尤其是令我佩服的是,當年他在山東青島的中學已經是教導主任而且小有名氣名人,毅然辭職到北京去打拼,那年他已經30多歲,拼到如今在教育界可以說家喻戶曉,大名鼎鼎。這是何等的不容易呀,說明王老師是一個做事特別用心,敢於創新的人。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就告訴我們:優秀從心態開始。王金戰老師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當你驅車來到十字路口,恰好紅燈亮了,你可能會感到自己倒黴。但如果這樣想:綠燈亮時我第一個先走,你的心態也就平和了。這個例子很好的說明了心態的重要性,他還提到心態最關鍵的是自信。確實,一個自信的人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不會氣餒。俗語說失敗是成功之母,而能正確面對失敗的正是自信的心態。所以每一個老師第一個要教給學生的就是自信的心態,只有擁有自信才能面對挑戰獲得成功。王金戰老師就是一位擁有陽光心態的老師。他讓學生擁有樂觀的心態,同時,他也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充滿個性的老師,他是一位數學老師,卻能和學生對詩,他的學生同樣文采飛揚;他愛體育,他的學生同樣運動積極;因此他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優異,在各項課外活動中同樣優秀。可以說,王金戰老師自身的良好行為習慣,是學生學習的榜樣。這種潛移化的影響是巨大的。讀完這本書,我情不自禁的對我對女兒說,這本書大多講的都是高中學生的事,你參加完大學聯考後,一定把這本書讀完。樸實、幽默、幹練、有能力有個性的王老師的印象在心中揮之不去。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的讀後感4

暑假酷熱,每天都閒在家裡。無聊時開啟書櫥,偶然的在隱藏的角落找到了一本被遺忘很久的書,正是人大附中的王金戰老師撰寫的《英才是怎樣造就的》。記得這本書還是幾年前學校裡發給每位老師人手一本的,只是我從來沒有好好的讀過。現在正好,可以讓我來打發漫長的時間。帶著這樣的心態,我翻開了第一頁。

剛開啟這本書時,我就被王金戰老師的教育成果所吸引,再進一步讀下去,更為其教育理念所折服。

“一屆不如一屆”,常聽到身邊的同事這樣抱怨。如何讓孩子成才,怎樣才能造就英才?我相信,這是每個教育者都在深思的問題。王金戰老師的《英才是怎樣造就的》為我們指點了迷津。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人才顯得極為重要,國家、社會、家庭賦予教育的期望在不斷增加,賦予教育的功能也在不斷提高,對老師的水平和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常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沒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輕蔑和敵視之上的,也沒有任何一種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懲罰與制裁來實現。”“在教育中,如果我們能用心去營造一種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良好的教育就有了最切實的保障。”

讀了《英才是怎樣造就的》,在字裡行間我感受到了作者對於愛的教育的那種真切的期盼。是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了愛心,教育方法就顯得處處靈驗,沒有愛,再好的教育方法也會變得蒼白無力。蘇霍姆林斯基說:“有人問我:‘什麼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我將毫不猶豫的回答:傾注於兒童的愛。”夏丏尊先生曾把學校比作池,把學生比作池中魚,把師愛比作池中水。試想想吧,如果沒有師愛,學校就是無水之池,學生就是無水之魚。呵,無水之魚,其景何慘!愛的力量是偉大的。陽光之愛可以熔化冰雪,春風之愛可以萌發草木,雨露之愛可以滋潤禾苗……而師愛是偉大中之最偉大者。她與母愛、友愛一樣是人類最聖潔、最美好的感情。當教師以一顆赤子之心,以師愛的力量去教育他的學生時——對教師而言,“可以激發出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無窮的精力,教師對學生的愛必然使教師趨向學生,縮短他們和學生之間在空間和心理上的距離。”這樣的教師什麼樣的教育任務不能完成呢?對學生而言,他沐浴著師愛的陽光雨露,感受著師愛的似水柔情,必然“親其師,信其道”,什麼樣的教育不能奏效呢?

王金戰積25年當教師的經驗體會告訴我們:教師在學生面前應是導師,應是慈母,應是朋友。給學生以導師般的厚愛——多一點教導和激勵,多一點嚴格和期待,多一點訓練和督促,多一點和召喚和鞭策;給學生以慈母般的仁愛——多一點信任和攙扶,多一點溫暖和體貼,多一點呵護和愛憐,多一點表揚和鼓勵;給學生以朋友般的摯愛——多一點平等和尊重,多一點幫助和支援,多一點理解和關心,多一點肯定和讚賞。是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而體罰、挖苦、歧視……只能使“正放異彩的”花朵加速“萎謝”。

“愛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麼”?不是的,王金戰老師的經驗說明,僅有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適當的懲罰。愛和懲罰才是一把雙刃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犯錯誤的孩子處以懲罰,能夠培養他們敢於擔當、勇於負責的品質,而這正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素質。著名教育專家瑪莉琳·古特曼說過:“那些小時候過多的受到師長表揚的孩子,在他們步入生活後很可以會遭到更多的失望。”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種脆弱的不負責任的教育。

現代教育呼喚高明的懲罰,高明的懲罰,不是罰站、罰抄、罰打掃衛生、罰跑操場等等,更不是簡單粗暴的無視學生自尊人格的“出洋相”、“整人”。高明的懲罰者總是針對不同的時間、場合、錯誤程度以及違紀者個性特點等,機智靈活地選擇不同的懲罰方式,並努力將懲罰教育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高明的懲罰,有時可能表現為風刀霜劍,有時它又會是極富人情味的。比如,可以懲罰唱一支歌,在愉快的氛圍中,並沒有削弱懲罰教育的效果。懲罰犯錯誤的同學為班集體做一件好事,這更能激起學生向善、向美、向上的追求。

當然,無論是愛還是懲罰,前提首先應該是尊重。哲學家詹姆斯也曾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尊重,首先就是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從教者的角度看,優秀者的可愛,使對他們的尊重就很容易兌現,但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處於弱勢的所謂“差生”的人格尊嚴更應維護。差生長期形成的自卑心理,卻很容易使內心的自尊之花凋落,而自尊心恰恰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教育者決不能冷落、歧視“後進生”,而應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更大的關注。真正從內心接納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使學生感受到人與人的平等,以及被關注、被理解的溫暖。

尊重、理解、愛、習慣、真誠等等這些是我們在這本書中常常欣賞到的詞彙。它讓我們對王老師充滿了敬仰和渴望,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努力,教育之路艱難而又充滿樂趣。當今的教育者怎樣才能做一個智者、仁者,培養英才,造就英才,更值得我們深深地思考。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的讀後感5

假期裡讀了《英才是怎樣造就的》讀後受到很大的啟發。

一、優秀從心態開始。

書中有這樣一段:當你驅車來到十字路口,恰好紅燈亮了,你可能會感到自己倒黴,但如果這樣想:綠燈時我第一個先走,你的心態也就平和了,實際上,我們無法選擇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我們無法控制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教育現實,無法選擇父母,老師,甚至無法選擇生存的環境,但我們完全可以選擇一種心態,當選擇了一個積極的心態,許多事就會出現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變化。是呀!一個人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我想成功不僅取決於努力還取決於心態,如果一個人的心態放的平和、積極一些,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說到心態,每個人有時都很極端,這樣也事必會影響到所教的孩子,孩子是天真的,其實教師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孩子就會影響成什麼心態,這次去齊齊哈爾比賽和武校長說到了學校的姚老師,因為自己有樂觀的心態,他的孩子們也很陽光,把生活中的每一天都看的那麼美好,雖然現在看他的孩子們在學習不是最好,但是我相信在未來的路上他們才是最棒的。細想想其實每個人都想有一個好的心態,可事與願為,只要自己能正確的去調整去面對,去換一種方式思考,我想這不僅是對於我們,還是對於孩子們都是一種成功。人生就像一條路,哭著也是走完它,笑著也是走完它,我們何不樂觀去走完它呢?

二、走出挫折,從發掘孩子的強項開始。

其實做為教師們都應該知道,能把好學生帶得更好,那是稱職的老師。而能把好學生、普通學生甚至落後的學生都帶起來的,才是一個好老師。我們教師都有一個缺點,如果這個孩子學習差就不太喜歡這個孩子,甚至這個孩子做了一件好事,也不覺得怎麼樣?讀了書後我深深的明白我們要發掘孩子的強項,並且要把他的強項誇大,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才能讓孩子自己找到優點,讓他們感覺到自己還是有用的,更努力的學習。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稱職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稱職的教師。一個好家長,一個好教師,能夠發掘出孩子的潛能和長項,克服弱點,把孩子帶到陽光地帶。

為了我們的學生,為了自己的孩子,讓我們共同努力把每一個孩子都帶到陽光地帶,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