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荷塘月色》讀後感10篇

來源:才華庫 2.7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荷塘月色》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荷塘月色》讀後感10篇

《荷塘月色》讀後感1

午後閒暇時光讀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對裡面他描述的場景直接就有了代入感,明明是大白天,卻感覺自己像是身臨其境一樣,也散步在了美妙的有著荷塘的月色中,感受夜晚的安靜和美好。這只是一個人的世界,在裡面只有自己。

看著這篇文章,也從側面反映了那時他對現狀的無奈和不滿,對現實黑暗的憤恨和厭惡,還有生活的迷茫惶恐以及矛盾的心情,始終無法平靜下來。文章中寫的這樣一個風景正是他所渴望的,自由,超脫出現實,只剩下那美好的風景。

作者一個人從家中散步出來,對著荷塘裡的事物產生了自己的思想,在這方天地裡只餘留下靜謐的月色灑落在荷塘裡,照著所有夜晚活動的動物世界,給了自己難得的安靜。在微風中,靜靜感受荷塘的美,洩露出對荷塘的喜愛。文中有描寫荷花的一句:“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是怎樣的一幅畫,靜立著的荷花,在夜晚展示它的風姿,只為給人帶來它的美麗,它一塵不染的立在水中,在月色的照耀下,更加存託荷花本身的品質。

一個人的世界,沒有嘈雜,沒有各種對現實的抱怨,只留下真摯的情感,是自己短暫的享受,不去想外界是如何的波瀾和動盪。荷塘裡的世界就是本人最希望看到的世界。

作者前期看著美景進入到自己的世界,後面又以蛙聲和蟬鳴聲打破平靜回到現實,心境又是一個轉變。對於本身自己而言,作者又是能夠極快的轉變過來,著實難得。

看完後的感覺,除了文中描寫的風景讓我格外的喜歡,還有就是他的情感,豐富細膩,很能夠讓人感受到。感謝他的荷塘月色,帶來不一樣的感受,讓我不自禁的就進入裡面去了,在午後的時光裡格外美好。整篇文章藉著荷塘美的風景抒發自己的情感,在那樣一個時代裡短暫的陷入美好。這讓我倍珍惜現在的生活,原來我們的時代是這麼無憂又無慮的。荷塘是一個美好的寄託,是對未來美好的期待。月色灑下的光,是對黑暗世界的救贖,願未來的世界永遠都保持光明。我們的世界這麼美好,對於荷塘月色就是純粹的額欣賞了,是美好的。

《荷塘月色》讀後感2

夜,悄悄地歸於寂靜。天空中的月光均勻的灑在一片片碧綠的荷花中。我聽著悠揚的歌曲,歌曲柔美動聽,但樂曲卻無比哀愁。我情不自禁的翻開《荷塘月色》。當美輪美奐,無可挑剔的文句又一次出現在我的眼前,我不禁又沉醉其中。“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

現代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朱自清。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他追求高尚品格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對當時黑暗現實的掙扎心跡。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著讀著我也好似走進了這幽靜的角落中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陰森森的小路在柔美高冷的月光下顯得格外的不一樣,它不在令人害怕。愛熱鬧,當然是想和人民一起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境中,愛冷靜,獨處是在這種“白色恐怖”中想住所謂的世外桃源裡。從文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朱自清他內心中的不寧靜和無比彷徨和惋惜,我的心境也隨之波動起來。

“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的荷花,風中那飄揚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雜著淡淡的月光寫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花上,簡直就是月光與荷花一幅漂亮的畫,朱自清將月光和荷塘描寫的真可謂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淋漓盡致。我盡情地賞花觀月,流連忘返。突然,一切變得不一樣了,《採蓮劍舞》《西洲曲》兩段節選使我的心也隨著作者涼了下來,體會到了作者的無奈和彷徨。彷彿又回到了起初那個不寧靜的原點......

音樂聲漸漸散去,我也翻到了末尾,但我卻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美麗是我感到了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但文中我卻體會到了作者對現實生命的厭惡。在那個年代,朱自清卻不屈服。而我生活在如此美好的環境中,更應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我慢慢的將書合攏,慢慢回想著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民主戰士——朱自清,慢慢的,我閉上雙眼,沉沉地睡去,但願夢中我能與荷塘相見。

《荷塘月色》讀後感3

我相信,有一本書,一定藏在遠方。它是你的至交,它的肚腹中藏著一句話,有可能改變你的一生。

月光在雲層上拋灑,像銀色流水般慢慢融化了雲層。星在耀,月在淺笑,夜很安祥。驀然間,我陶入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讓晶瑩的光流進我的心靈。

朱自清原名自華,是現代傑出的散文家,詩人,這篇文章中我讀出了……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很少人走……”讀著,我彷彿身臨其境,欣賞著荷塘月色,流柔情,荷杆顫動,撥響了我心中的琴絃,如詩如畫的荷塘月色,思緒輾轉於柔腸,無奈的感悟,隱沒了意圖,愛熱鬧,愛群居----當然是想大家一起生活;愛冷靜,愛獨居----在這種不滿現實,想自由,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複雜的感情,當然,想住在“世外桃源……我的心也隨著波動起來。”

走著,走著,我看到了“荷塘”,彷彿也和作者一樣,我把學校裡承重的壓力融進這荷塘中,消隔,消隔……荷葉彷彿一位剛出谷的美人,和著風兒搖曳……月光,它比星星吸引人的月光,又沒太陽如此招搖,只是默默襯托著荷花,我的心啊,陶醉了……

看著看著,月光躲進了雲層,蟬聲,蛙聲,聲聲入耳,《採蓮賦》,《西洲曲》讓心涼了一地,無奈,這一夜,我輾輾未眠,荷塘月色的美景,使我感受到朱自清對荷塘月色的讚美之情,但更感覺到作者厭惡現代生活,不禁蹙了蹙眉,握住筆與“白色恐怖”作鬥爭的精神,令我敬佩。

以前,回到家鄉,炊煙升起,村莊上空氤氳著一抹抹青黛,房前屋後飄逸著一縷縷稻香,麥草香,柴火的薰香,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坐在屋簷下,盤算著明天的活計,如今,城市化的爪牙無孔不入侵入村莊,鄉村的美感如同壁畫上的油漆,一天天剝落,一些樸素的東西也慢慢掉色。無論現代生活多麼繁擾,它依然穩穩紮向大地深處痴痴守望……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尋找生命的本色……終究是海市蜃樓,就這樣,我寫了一篇《荷塘月色》有感……

《荷塘月色》讀後感4

《荷塘月色》這篇文章,講述了朱自清先生晚上去荷塘觀景的事。作者先寫荷塘,荷塘裡有田田的荷葉,綠葉中綴開著的荷花,以及微風吹來的花香。緊接著又寫了微風過處葉動花顫的情狀,“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先寫靜的畫面,接著是動的畫面。動靜結合,傳達出了荷塘富有生氣的風姿。

接下來又寫了月色,先寫月光如流水般傾瀉在花葉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先虛寫又實寫虛擬,表現了朦朧月色下荷花飄忽的姿態。

整篇文章借景抒情,在朦朧的景色中使人感到作者有淡淡的喜悅但又有些哀愁。

我讀了這篇文章,開始閉著眼睛想象:荷塘邊上,楊柳沙沙作響,清涼的微風拂過,荷花、荷葉輕輕地擺動。月光輕柔地撒下,那是多麼美啊!

記得小時候去桂林旅遊,一睹甲天下的美景,那真是名符其實。在那裡我看到了無數工作人員在默默的保護著環境。世上有無數美景,但卻有許多正在漸漸消失,就是因為曾經我們缺乏保護環境的意識,才會有這可悲的下場。

今年年初,北京等地持續的霧霾天氣,幾百米的能見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更主要的是,惡劣的環境危害到了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得咽炎、鼻炎、肺炎的人越來越多,據說霧霾天氣還會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容易讓人產生悲觀情緒。而一到春季,我們內蒙古的沙塵暴也會肆無忌憚的去首都北京旅遊觀光。

作者在家門前就能看到荷塘美景,可我們現在各地的名勝古蹟,在旅遊旺季垃圾也會成為一道“風景”。我想,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自覺做到把產生的垃圾帶走,何來景區垃圾漫天。

為了這些美麗的景色不會消失,為了我們身邊也可以有美景怡情,我們人人都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作文

《荷塘月色》讀後感5

在這個假期,我懷著期待的心境閱讀了《荷塘月色》這本書,在這之中我也閱讀到了朱自清的很多散文:《匆匆》、《春》、《背影》等等。但在這之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荷塘月色》的這一篇散文了。

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能夠看出他的渴望,寫出了他對黑暗的舊社會的反對。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銷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我越讀越投入,彷彿自我也看見了當時的畫面:曲折的小路通向幽處,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荷塘旁邊立著一棵棵粗壯的楊柳,月光向大地與荷塘上撒下淡淡的幽光,在荷塘的中間,有一田田的荷葉分散在荷花的周圍,靜靜的仔細觀賞,真是讓人心曠神怡。久久不能忘記: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述的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彷彿不能從這個情景中走出,我的心境也隨之而波動起來,我陶醉了……

我“看”著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能夠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完美生活的憧憬與嚮往。

我反覆讀了許多遍,彷彿每一次都能讀懂作者的一個心境,都能讀懂作者的每一個想說明的道理。朱自清在用這篇文章訴說自我的不寧靜的心境,卻描述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一樣的環境――荷塘月色。象徵性地抒發了自我他對黑暗的舊社會的反對和嚮往完美新生活的心境。我生活在這麼一個完美的生活環境中,而作者卻生活在一個戰爭時期,但他也總是無懼無畏,所以我更應當好好的珍惜此刻的生活,努力學習、奮發向上。荷塘月色的美麗使我暫時忘記憂愁,完美生活的期望拉進了我和作者之間的距離。期望以後我有機會與荷塘相見時,也能真正讀懂作者不寧靜的內心。

《荷塘月色》讀後感6

讀散文,可以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藝術上的薰陶。但是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像漫步在蘇堤上,看著楊柳那長唱的辮子在水面上拂出一圈圈漣漪,燕子掠過樹梢,送來春天的氣息一樣,給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覺,又像一朵水晶芙蓉,散發出清香。而他的《荷塘月色》,恰好就是這雅緻的芙蓉。 清華大學的荷塘固然美,但能美過西湖嗎?但為什麼在朱自清筆下就變得這麼美,好像人間仙境一般呢?其實,道理是一樣的。陶淵明筆下的桃源真的有嗎?那只是他心中的一個嚮往罷了。這荷塘並不那麼完美,但朱自清加以想象,就把一個小荷塘變成了他心中的世外桃源。在這裡,我也不得不佩服朱自清,他和常人就是不一樣。有可能別人眼中的荷塘跟朱自清心中的荷塘一樣,但是別人能寫出如此好文章來嗎?這就是因為朱自清字字句句都用得十分恰當,比如這一句:“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他把月光比作流水,就給人一種靈動的感覺,而用“瀉”,不用“流”、“落”,則給人以兩種感覺,一是如瀑布飛流而下,一種巨集偉的氣勢。第二種是小溪流在石頭上,或一股清泉飛漱而下的感覺。別人用字用詞能如此巧妙嗎?

我畢竟還是個國小生,見解不那麼深刻,自然也會有一些疑問。第一個疑問是,朱自清說,微風吹過時,就吹出了一道波痕,使緊密的葉子分開了!微風的力量有這麼大嗎?我不太相信。還有個疑問是,朱自清又說,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這梵婀玲是什麼東西,我不知道,但我猜它可能是一種樂器吧!但是,媽媽卻告訴我,梵婀玲是一個地方,類似於秦淮河。後來,我才明白,梵婀玲是小提琴的音譯。朱自清是戴眼鏡的。他漫步荷塘時曾說:“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風姿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我懷疑朱自清那天沒有戴眼鏡,看東西十分不清晰,不過,寫出的景色朦朦朧朧,若影若幻,像仙境一般。

朱自清成功地勾勒出了一幅詩情畫意般的荷塘月色,它的魅力一直影響至今。

《荷塘月色》讀後感7

我走近寫字檯放著CD,聽著悠悠的小提琴曲,琴聲的柔美,樂曲的哀愁,使我*不信翻開了《荷塘月色》走入了書中。“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

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著讀著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陰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淡淡的月光下顯得不再令人害怕。愛熱鬧、愛群居——當然是想和人民一起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境裡,愛冷靜、愛獨處“白色恐怖”“白色恐怖”當然在這種“白色恐怖”中,想住在“世外桃園”。從名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著看著,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著蓊蓊鬱鬱的樹,樹間透著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著作者涼了下來,體會著作者的無奈和彷徨。彷彿又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CD機的小提琴樂曲漸漸地接近尾聲,音樂停了,我也翻到了文章的末尾。我“看”著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鬥爭,令我萬分佩服。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我緩緩地合上了書本,閉上了眼回想著書中的偉大的民主戰士——朱自清,慢慢地,我睡了,希望夢中再能與荷塘相見。

《荷塘月色》讀後感8

冬日的中午,天氣陰冷,兒子從少年宮放學,我和他沿著西湖向位於北山路的兩岸咖啡走去,打算去那邊作短暫調整後下午繼續上課。

漫步斷橋,我們駐足橋邊那片殘荷。我不禁問兒子:你能說說這冬天的荷花嗎?兒子愣住了,他說:當然沒有夏天那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那麼美麗呀!……我由衷讚賞兒子審美的眼光和對荷花為何自古倍受青睞的認同。然而,我卻依然迷戀眼前的這片“殘荷”。

放眼望去,湖面千莖橫斜,萬葉紛批,一枝枝緘默無語的殘荷,宛如橫臥疆場的勇士,或低頭、或昂首、或相擁相抱、或攜手而立、或傲立寒風,或虯曲接近冰點的湖水,讓人不禁領略到了“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悲壯和綿綿情意。寒風乍起,枯葉婆娑,婀娜翩遷,殘荷卻依然挺立,不屈不饒,呈現出一個個頑強的生命……

是啊!沒有這與嚴寒抗爭的殘荷,哪來春天“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嫋娜的身影,哪來夏日“碧葉喜翻飛”的衝動和勃勃生機……一歲一枯榮的只是荷的枝葉,永遠不滅的卻是荷的精神:她植莖於泥,滋養於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荷葉緊貼於水卻從不隨波逐流;荷幹生性倔強,寧折不屈,絕不旁逸斜出;荷花雍蓉嬌豔卻不譁眾取寵,清香中透著謙遜,柔弱裡充滿剛直,內斂而不張揚,奉獻而不索求。即便是眼前這冬日的殘荷,香消玉殞卻風骨猶存,身形憔悴而浩氣長存,耐人尋味……

其實,人的一生又何嘗不是如此?人生苦短,道路卻始終充滿著挑戰和艱難。輝煌的時候要經得住情感和物慾的考驗;落魄的時候更要守得住寂寞和清貧。要象荷一樣,抱定一種精神,捨棄凡塵俗欲,不懼風吹浪打,短暫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我想,我不會把自己的感受強加與天真可愛的兒子,讓他自己慢慢去領會我這無盡的`遐想好了。等他長大後,在經受了成長道路上學習、生活和工作的考驗後,他還會有更高於我的領悟!

我最愛的兒子,快快長大吧!

《荷塘月色》讀後感9

《荷塘月色》是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一篇比較婉轉的文章,作者從一開始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讀著讀著我也似乎也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從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內心的彷徨與迷惘,而我的心情也隨著波動起來。

朱自清在先訴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和清冷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鬱悶,夜深人靜時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也可以什麼都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完全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裡要做的事,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走著走著,我彷彿看見了荷塘,“那田田的葉子,零星地點綴些白花……”風中的花香,肯定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之上,簡直就是月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而我便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深深陶醉……

看著看著,突然如水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鬱鬱蔥蔥的樹,樹間透著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是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著作的心涼了下來,雖然我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的無奈和彷徨,但我的心彷彿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文章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這篇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工作,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荷塘月色》讀後感10

在一份難得的寧靜裡,作者感到自由了嗎?請看在這在這如詩如畫的“荷香月色”裡,有的是令人陶醉的幽邃,有的是蟬聲和蛙聲無憂無慮的熱鬧,可是作者卻感到“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似乎並沒有自由起來,也沒有“什麼都可以不想。”總還像有一層陰影籠罩在那顆善感的心上,也感到連苦苦尋覓的最起碼的少託也沒有。作者由眼前的荷塘景色,又聯想到古代的妖童媛女,盪舟採蓮,豔歌喜遊的趣事。那麼會想這下該有一刻忘情的了吧?可是,緊接著又來了一句“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仍然是揮之不去的“現在,”化解不開的鬱情,連古人也不如啊!

作者由《採蓮賦》有聯想起也是採蓮的《西洲曲》。“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美麗的女子纖手弄蓮子的清新豔影,仍不能使作者流連,仍不能“什麼都可以不想。”而是“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作者的情緒變化是惟妙惟肖的。歸根結底造就瞭如此心裡特徵的,是當時的黑暗的社會現實。那麼,原來這貫穿全文的,如暈繞霧罩,怎麼也揮灑不去的心靈上的陰影和情結,原來是在“惦記著江南。”作者鬱結的是對黑暗的社會現實不滿的,也只能這樣委婉曲折的流露出來。

就全篇文章來說,從側面的角度看,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作者並沒有把荷塘月色寫成盡美的仙景。既寫了美,也寫了不美,寫了醜。天上一層淡淡的雲,使滿月不能朗照;月下灌木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樹色一側是陰陰的乍看像是一團煙霧;“路燈沒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通通的這些生動的描寫,既是對現實景物的寫真,也是作者心情的反映。因為作者總惦記著生活中陰暗的一面,所以也總髮現了景中明麗的事物,這也是一種情景交融。

總之,《荷塘月色》這種出身如畫的藝術處理手法,收到了新奇、精美的表達效果,沒有豐富的想象、敏銳的感覺,駕馭文字的深功力,是難以表達準確的。文章的優美精煉,用詞的準確自然,也都非常的突出,尤其是大量的運用,既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和形象感,又使文章富有音樂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