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中學生讀後感三篇

來源:才華庫 2.86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與地壇》中學生讀後感三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與地壇》中學生讀後感三篇

《我與地壇》中學生讀後感三篇1

19xxx,中國著名的當代詩人海子在留下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後,跳入了大海……

當然,這也許是一種文化的沉澱。日本人認為死是生的延續,死是道德的自我完善,是一種修身律己的行為。也許受到了政治環境的影響,xxx中,老舍被剃了陰陽頭後就在美麗的西子湖畔結束了一生。

可是,為什麼偏要無謂地讓生命的沃土變成一片荒漠呢?

你們見過秋蟲嗎?它晝夜而鳴。因為它的生命那麼短暫,它必須高密度地展示自己生命的價值。那麼人呢?僅僅因為他們的生命比秋蟲綿長而可以隨意丟棄那千百個美麗得足以讓人激動的黎明嗎?

“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實事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我與地壇》

不錯,體肉膚髮,受之於父母。尊重生命,是一個生命最起碼的責任;從小到大,一個生命傾注了多少人多少的心血,尊重生命,是對這無數關愛的尊重。

更何況,作家是人們心靈的工程師。有無數的人因為被那些充滿激情和生命的文學作品所鼓勵,重新踏上人生的征途。可是當他們回眸的時候,發現自己曾經崇拜和嚮往的恩人已經凋零,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尷尬和痛苦。福克納曾經說過:“作家的天職在於使人的心靈變得高尚,使人的勇氣、希望、尊嚴、同情心、憐憫心和犧牲精神復活起來。”為了自己一個人的解脫,而丟棄了勇氣、希望、尊嚴、同情心和憐憫心,讓母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哭泣,讓妻子從此獨守空房,讓孩子從此無法繼續感受母愛或父愛,讓讀者大失所望,讓社會失去人才,這一切值得嗎?尊重生命,更是對他人起碼的愛。

《我與地壇》中學生讀後感三篇2

“活到最狂妄的年齡忽地殘廢了雙腿。”本是最青春的年華、大展巨集圖,卻被上天的冷水潑得透心涼;洶湧澎湃的大海被定海神針鎮住,動彈不得。

被上天賦予了與眾不同的東西,可恨?卻不可違。不可違便面對罷。從古至今,無一名震華夏內外的人不如此。並非是順從,只是適應。生與死,是一個定數。誰不曾想過,死後是何等的淒涼——世界誕生了你,你有沒有為世界作一份貢獻。

死,可不是必然的嗎?“人從出現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在逐步走向死亡。”我們的生命的長度,不由我們控制,哪怕神童曹衝、算無遺策的郭奉孝。但寬度,是可以控制,延長的。

誰說不是,只要貢獻出了,哪怕微小,在生生不息的歷史長河中,也會有一席之地。但若有了那般思想,怎會再貪圖功與名?

曾幾何時,人們在官場,生活中彷徨,迷失方向,他卻是比彷徨更加的陰鬱。寂寥的日子,尋到了地壇。地壇啊,荒蕪卻不衰敗。如同在漫漫雨夜中失了眼睛,無目標、沒了希望,近乎絕望。地壇的模樣,就似把傘,儘管不能完全遮風擋雨,卻也能為心中覓得一片寧靜。

寧靜得,快要忘了那個日日擔憂兒子的母親。煎熬的最後——應該說是沒有最後吧,她還是將愛繼續,給兒子寬容。累就累吧,兒子好就好。被上天過早的贈送了成熟,他懂了。黎明的到來,地壇萬物光輝。不再需傘,因為,心已懂得在暴風雨中飛翔。

莫再道,嚶嚶而泣,只因緬懷之後,理解了一切。一切後,是對世人的告誡與希許,一頁頁筆墨,是他生命長道上橫著堆積的`一生之感。那是有些許懺悔,也有許多的深情。

月上簷角,唏噓了他的離別。跨越兩屆的寬度停止了延伸,人們漫漫品味,迴廊踱步。那燈火明滅,寬度延長了多少人的心。

《我與地壇》中學生讀後感三篇3

江南的高溫天悄然而至。街上行人似乎少了些,連樓下乘涼的居民們也不見了蹤影。在盛夏的午後,翻開《我與地壇》,去尋一處清涼。

那深藍色的封面,給人以心曠神怡。手指觸控著封面上微微凸起的書名,覺出它對往事的述說。

書中講述著史老先生的人生旅途。剛開篇,就出現了一座廢棄的古園。這座古園歷盡四百餘年的滄桑,注視著史老先生的成長。也是在這裡,他完成了對人生的思考,對生命的領悟,對未來的期待。

史老先生的青年時期,因為一場病,雙腿殘疾。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史老先生卻失去走路的機會,換作任何一個人都會有抱怨,有不甘心,有失魂落魄。這樣的時期,我們需要獨處。於是史老先生找了一個寧靜的去處,獨自思考。正如他所說:“在人口密聚的城市裡,有這樣一個寧靜的去處,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他在這個僻靜的地方靜靜思考各種事情。

一開始,他覺得整日呆在這樣的地方是逃避,是為了把自己的世界與外界隔絕。他在這裡一連幾年,看書、寫作,確實好受一些。漸漸地他會一連好幾小時地想關於死亡的事。終於,他弄明白了,一個人的出生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死則是不必急於求成的事,那一天遲早會到來。除了生與死,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