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謙讓》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1.2W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梁實秋《謙讓》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梁實秋《謙讓》讀後感

梁實秋《謙讓》讀後感1

七八個人一塊去酒店吃飯,有主有賓。

畫面一:七八個人擠擠攘攘湧入酒店的包房,一桌豐盛的酒菜早已被主人點好擺上了餐桌。沒待主人招呼讓座,大家都猴七猴八自行方便地坐下了。主人的開場白正要說出來,已有人主動開腔了:“我們就不客氣了啊!”,隨著話音落下,一雙雙筷子也各取所需地伸向了滿桌子的佳餚。

畫面二:七八個人文質彬彬地相互請讓著走進酒店,面對著一桌豐盛的酒菜大家謙恭地禮讓著不肯先就坐,待聽候主人安排。主人依客人的職位、輩份及請吃飯的主題安排就坐。即便如此,賓客之間仍是互相謙讓著相攜入座。賓主之間在客客氣氣、有禮有節的氛圍中一塊進餐。

這兩個畫面,你更喜歡哪一個呢?

讀梁實秋的散文《謙讓》,讓我想起了現實生活中常見的這樣兩個畫面。有人會說,畫面一是真性情,畫面二是假禮讓。暫且不論是真性情還是假禮讓,我倒覺得不論真假與否,做了謙讓的姿態,就比沒有做更好。

戰國思想家荀子說:“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生而辭讓亡焉。”意思是說,人與生懼來的本性就是利己的。因為利己是生存的需要。我非常認可這種說法。地球上有考證的生命存在已有38億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時間長河裡,一些物種早已消亡,而一些卻存留下來了。消亡的物種是因為外界環境的改變不利於他的生存,而它們自我保護的`能力也顯然不適應環境的變化。能存留下來的卻與之相反。就自我保護能力而言,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最原始的“利已”行為。常看《動物世界》,我們就會知道動物自我保護的`本領也是花樣百出,它們會採取一些措施甚至用損害對方的行為進行自我保護。比如變色龍,比如剌蝟,比如會放出臭氣來讓其它動物眼睛又辣又疼、流淚不止的臭鼬鼠。在此引入物種的消亡和動物的自我保護能力,是想說明人之所以能一代一代存留到現在,能立於其它物種之上,是因為人也是一種天生利己的生物,是人之本能,與善惡無關。這是毋庸置疑的。

梁實秋的《謙讓》以生活中進餐、選舉等幾個“貌似”謙讓的例子,說明一般人處事的道理:總是在“於人無利,於己無損”這種“可以無需讓”的時候才會去“無妨謙讓一番”的,而在該讓的時候,則不謙讓,以免損己。這與荀子的“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不謀而合。由此,他在《謙讓》一文之首就感嘆道:謙讓彷彿是一種美德。

然而,謙讓何償又不是一種美德呢?人利己的本性與辭讓、忠信、禮義等道德原則是矛盾的,如果順從人性的自然發展,就會破壞社會道德、秩序,甚至導致動亂。因此,社會要安定,人們之間要和諧相處,就必定要求人們剋制利己的本性。這也是孔聖人竭力強調“克己復禮”的原因所在。人的原始利己本性的趨動力無疑是強大的,在這種情況下,人能夠做到謙讓,就是一種克己的表現,誰能說克服自己的慾望而適從社會安定和諧的需要,不是一種美德呢。

我倒以為,不管謙讓的初衷如何,不管謙讓的形式如何,不管謙讓的表象下藏著多少不能與人道來的微妙,也勿需去在意謙讓的結果是不是“豪不利己,專門利人”,在利益擺在面前的時候,只要人們做出了謙讓的姿態,哪怕只是虛假一讓,我們也不能不稱其為美德。況且這世界上有一些事物是不能究其根本的,我們只需看其表象而去感覺它的美好。比如恆綿千古的愛情,表面上是愛的付出和給予,實際上也是盼望得到和擁有,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利己。難道我們會因此說愛情不美好嗎?謙讓也是如此。

率真(真性情)一詞,人們一直是把它作為“褒義詞”來使用的。然而,不擇場合、不掩原始本性的率真卻是和諧社會的大忌。俗話說:禮多人不怪。不要去想也不要去評論別人的謙讓是不是“於人無利,於己無損”的虛情假意,也不要苦苦考問自己是不是發自內心地想去謙讓,在唾手可得的大小利益面前,我們還是不妨多做出點謙讓的姿態吧!謙讓的姿態也是很美的!

梁實秋《謙讓》讀後感2

梁實秋的語言雅緻,作品格調高雅。高雅主要表現在描寫的景雅、物雅和事雅。作品的意蘊從容雋永。梁實秋雍容典雅的氣質,閒逸灑脫的風度和城市性格多元化發展的需求醞釀成一種雅緻文化。而“雅緻”也正是作者高雅的追求。

梁實秋的語言幽默,幽默是一種心裡狀態,是一種對人生的看法。同是近現代散文大家的“幽默”,各自有獨特的風格。豐子愷的幽默是自然幽默,純樸風趣,既形象生動,又使道理平易親切,但少凝重厚實感;林語堂的幽默是閒適幽默,有時犀利深刻,但深奧的道理有時讓人難以讀懂;周作人的幽默是“清澀幽默”,和諧靜穆,但有時偏於消閒小品的玩笑。而梁實秋則從不贊同低階趣味;錢鍾書的幽默是冷峻幽默,富於思辯,比喻豐富,但構思偏於怪誕,;魯迅的幽默是批判性幽默,尖銳諷刺,富於進攻性、抨擊性,是“投槍”、“匕首”。而梁實秋的幽默溫情閒適、凝重厚實、善意諷刺。所以他的幽默可以稱為寬容幽默。此幽默風格與豐子愷、林語堂和周作人的相似,可稱為“軟幽默”。 諷刺常人的某些劣根性。如《謙讓》中:

考證座之風之所以如此地盛行,其故有二。第一,讓來讓去,每人總有一個位置,所以一面謙讓,一面穩有把握……第二,所讓者是個虛榮,本來無關巨集旨,凡是半徑都是一般長,所以坐在任何位置(假如是圓桌)都可以享受同樣的利益。一針見血地指出人性的弱點:虛偽、虛榮、功利。文章的雅緻是平淡的,幽默是寬容的,人生智慧是平和的。它們的共同點就是梁實秋為人處世的核心精神,即閒適和超然。

梁實秋的閒適是一種“追求絕俗人格並不逃避世俗意趣的‘大閒適’”。他的超然可以說是“美化人生的基本動力,而且也是使一個胸襟博大,度量寬巨集,成大事業,造福人群,有利世界的最深厚的基礎”。梁實秋融恬淡、細膩、幽默於一爐,使文章透出一種婉約而淡雅的美。他追求絢爛之極趨於平淡的藝術境界,追求愉悅性情的意趣。他以非功利性的眼光來對待生活,以永恆的人性為視角,在瑣碎的人情世故的描寫中透出了寬容和智慧的光芒。所以,他的文章魅力無限,一直長盛不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