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讀後感

來源:才華庫 8.98K

《我的母親》是老舍回憶他母親所寫的一篇記敘文。全文通過對母親一生經歷往事的回憶,塑造了母親的形象,突出表現了母親勤勞刻苦、善良寬容、樂於助人、意志堅強等性格與偉大無私的母愛。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有關《我的母親》讀後感,供大家閱讀參考。

我的母親讀後感

我的母親讀後感一

含著脈脈的深情,我讀完了《我的母親》這部傾情小說,本書中講述了一個有輕微孤獨症的孩子(被媽媽喚作弟弟)、一個有輕微抑鬱症的母親,作者敘說了弟弟和媽媽在相識、相處時的陌生、微妙和忐忑。這部小說告訴我們:孩子和母親是有血緣關係的人,無論之前敵視和陌生到了何種程度,最後他們還是親愛的一家人,關鍵時刻他們一定會為對方出手。

當我讀到“弟弟並不計較他媽媽的冷淡”時,我忽然想起:有一天,媽媽下班回家後,我問媽媽今天晚餐吃什麼,媽媽說:“我煩著呢,別打擾我”。那時,我在想:媽媽一定不愛我了,如果愛我,她就會回答我的話,我氣的回到了我的房間。可是今天,我讀到了這裡,想起那時媽媽也許是因為白天太累了有點心煩,我十分後悔當時我沒有理解媽媽的心情,而只想著自己。

當我讀到“弟弟拼命地點頭:媽媽,等我長大後,我會每年給你過生日的”時,我領悟到:母親對我的愛是無微不至的,她為我操勞,就是希望我長大後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所以,我覺得:我是母親的孩子,我就應該學會感恩,不要以為母親的愛是理所應當的,我應該在長大後用實際行動來回報母親的愛,讓媽媽感到快樂,不讓她感到失望。這正是我必須要做到的。

當我讀到“舒一眉說:“大人的事你少管,你有那時間多做幾張習題去。”我忽然想起:有一次,我發現媽媽已經喝兩杯咖啡了,我擔心媽媽喝多了會生病,就跑去勸阻她。媽媽卻對我說:“你快去背單詞吧!”我聽了,覺得媽媽只想著讓我學習。可是今天,我讀到了這裡,我懂得了:那時我學習成績不太好,媽媽是因為愛我,希望我好好學習才這樣說。

親親我的媽媽》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我想到:每當母親因為心煩而不理睬我,因為我犯了錯誤而責備我……雖然這是母親不高興的表現,但她仍然是在心中愛著我的,所以我不能辜負母親的愛,而要在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用實際行動來報答母親。

我的母親讀後感二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母親。”——現代著名學者胡適的那幾句感人肺腑的話語,那種對母親刻骨銘心的真情流露,一直迴旋在我的腦海裡。一氣讀罷胡適的《我的母親》,我也不禁潸然淚下,深感它對每一個已為人父母的,還是那些即將為人父母的,或是那些將來為人父母的,都將是一筆彌足珍貴的財富。胡適的母親和胡適用他們的真愛和真情詮釋了這樣一個家庭教育哲理——用真愛換取真情的一生。

胡適自幼失去了父親,母親用那瘦弱的身軀撐起了整個家。在家裡,母親一人擔當起了慈母和嚴父兩個角色——既要把母愛傾注給孩子,讓他們感受家的溫馨,又要嚴格管束孩子,讓他們學會怎樣去做人。事實證明,胡母的慈愛和嚴厲,實踐了她作為家長的責職,也贏得了孩子對她的尊敬,這不得不讓我們對她肅然起敬,同時我們從中也悟到了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真諦:真愛等於愛而有度,嚴而有格。

人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的,家庭教育既是啟蒙教育,又是終身教育。美國、英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面對新世紀的教育,明確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於家庭環境內”、“改革教育應從家庭著手”、“家長作為第一任老師”的系統工程早已開始全面實施。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在現代社會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國的家庭教育有著光榮的傳統,孟母、岳母教育子女的故事家喻戶曉,但是現代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教育實實在在存在著這樣一個誤區:愛而無度,嚴而無格。對孩子的“溺愛”“寵愛”,使孩子從小失去了在艱苦環境和挫折中磨練的機會,形成任性、自私、自理能力差等;另外“棍棒教育”、“恨鐵不成鋼”,過高期望成泡影,使不少家長失去了教育方向,一種“看不見的災難”,嚴重的扭曲了孩子幼小稚嫩的心靈。種種跡象表明,家庭教育的現狀令人堪憂,因此我們期待著更多的“孟母”“岳母”“胡母”的出現,讓更多的孩子在健康的家庭教育中得到真愛。

胡適在《我的母親》中是這樣說到他的既是慈母又是嚴父的母親的:她每天催我早起、早學,要我學父親做一個完全的人;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在我犯錯時,無論怎樣重罰,母親總不許我哭出聲來,她教訓兒子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我母親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母親很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胡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的理念和做人原則堪稱先進,母親的言傳身教影響了胡適的一生,母親的人格魅力使胡適成為了一個大度、大氣、大智的一代名人,胡母用真愛換得了胡適的真情。在這裡,我期待著更多的“胡適現象”的出現,我更期待著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斷出現新熱點、新氣象、新模版,我真切希望“岳母”“胡母”的故事催生一個又一個,一批又一批新時代的好家長的成長、成熟、成功。

轉眼間我們離開《我的母親》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遠離我們特別是教育戰線上的工作者,又其是教師,既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又是人類靈魂的塑造者,我們要全身心的去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

《我的母親》中,把愛比成很多,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真情需要付出,真愛必有回報,有情的日子才是好日子,有愛的生活才是好生活。胡適用心、用情表露了自己對母親的真情、真愛,同時他的作品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唯有真愛才能換來真情。願全天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從胡適母親教育子女的啟示中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諦——真愛等於愛而有度,嚴而有格。

我的母親讀後感三

這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老舍的作品《我的母親》。

對於“母親”這一詞,我想,應該眾人皆知吧,你的母親也是百般的疼愛你,呵護你,對於你又做了什麼讓母親高興的事?好好的為你的母親“服務”一會吧!

老舍的母親生於農家,所以勤儉誠實,身體也好。由於家境貧困,他的母親每天都要洗兩大綠瓦盆的衣服,還得給人家縫補或裁縫衣裳,一個家全靠母親一人支撐。

讀到這裡時,我的心似乎也顫抖了一下,我們的母親也是這樣。我們的要求母親都會盡力完成。媽媽一直都是勞累的。一天有幹不完的家務活,還有我們的衣食,她都獨自承包,只有晚上睡覺時能休息下,早上還得起早為我們做飯。我們和媽媽要錢是,媽媽不給的話,我們還氣她,起的媽媽頭疼,這是讓我想起來感覺真後悔,我也和老舍一樣用一個詞來形容——“心痛”!其實我的母親沒什麼文化,他給我的教育卻是生命的教育。

讀完文章,讓我感受到了母親如此幸苦,母愛如此偉大。母親的辛苦都是為了我們,而我們卻不會抓緊這個機會好好學習,大家應該好好想想了。趁母親還在世上,好好的孝敬她吧!不要像作者一樣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