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號教室的故事》讀書筆記

來源:才華庫 1.73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56號教室的故事》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56號教室的故事》讀書筆記

《第56號教室的故事》讀書筆記1

讀著美國雷夫—艾斯奎斯老師的《第56號教室的故事》,心靈受到了一次次的震撼。一個小小的教室,竟然如此地吸引人,致使學生願意提早兩個小時上學,而又延遲放學時間,即使畢業了仍不忘每週回到這個教室,這其中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讀來發人深思。

他用自己的實踐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真正的人。在這間特殊的“第56號教室”裡,雷夫老師手中始終握著一個像金子般的原則——讓孩子們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在雷夫看來,學會做人、學會生活遠比學習成績要重要得多。每年假期,他都會帶領孩子們旅行,每次旅行他都要設計旅行目標和豐富多彩的活動,他總是把旅行作為一門課程來對待,讓孩子們在旅行中領會人生的道理,學會生活的技能。他把課堂從第56號教室搬到了外面的大千世界中。他抓住每一個細節,一直追問下去,一直做下去。孩子們學會了理性消費,不再亂花錢;孩子們知道了洗手間的準確位置;孩子們學會了如何鎖門、如何開門;孩子們知道了遵守交通規則;學會了無論走到哪裡,待人接物都彬彬有禮;學會了在公眾場合低聲交談等。

我發現,雷夫老師在中國各地的講演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在與中國教育家的高階對話中,都反覆強調要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要讓他們熱愛音樂,要讓他們表演戲劇、演奏樂器。他開設了搖滾樂課程,在業餘時間精心指導孩子們排練莎士比亞戲劇。雷夫老師把藝術教育提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我感到很欣喜,因為我自己就是音樂老師。在平日的音樂教學中,我深切感受到藝術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藝術教育能讓他們保持獨特的個性,能讓他們的內心變得充實,能讓他們的人格更加健全。

在書中,雷夫老師關於藝術教育的精彩闡釋俯拾皆是:如果所有的學生都參加藝術活動,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雷夫老師告誡我們:要想做一個優秀的教師,你首先必須自律.老師的一舉一動,在孩子眼中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做一個好老師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難的工作。而一位身體力行的老師無疑是學生的榜樣和楷模。雷夫就是這樣的老師。要求孩子們做到的事情,他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到,要不如何說服孩子們呢?孩子們如何相信他呢?比如上課遲到這件事情,如果一個老師經常上課遲到,對孩子而言,按時上課就不再那麼重要,無形中會把上課這件事本身的嚴肅性降低。雷夫老師上課從未遲到,他在給孩子強化一種意識:做事要遵守時間。老師個人的一些不良習慣會直接影響孩子,再比如,在某些場合,老師脫口而出幾句髒話,孩子們以前從未接觸過這些語言,他們從那一刻開始就會學會這些語言,並且在生活中使用這些語言,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當一個人要求別人做到什麼事情時,首先要問一下自己是否做到了。要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老師首先必須做什麼樣的人。老師必須以身作則,而不是說教。如果老師希望他的孩子們對人友好,學習勤奮,這意味著老師必須是孩子們所見過的最友好、最勤奮的人。比如,我們要求孩子會跳騎馬舞、兔子舞,我們必須要先練習好,我們要求孩子們嗨起來,自己必須先帶頭。

雷夫老師不僅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有豐富的教育智慧。真想坐在雷夫老師的教室裡聽他講課。但是我也知道,由於國情不同,對於雷夫老師的做法,不能生搬硬套。著名畫家齊白石先生曾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我不能東施效顰,適得其反。我要學習雷夫老師教育理念的精髓,學習他對教育的奉獻精神。

反覆讀著《第56號教室的故事》,我想我要把他的那些經典的語句和精彩的故事貯存起來,慢慢消化感悟,並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做最好的自己。我願在自己的教室裡,和孩子們分享音樂,在藝術教育的道路上快樂前行。

《第56號教室的故事》讀書筆記2

寒假中拜讀了教育家雷夫的這本書。在擔任了近三年的班主任後對這本書頗有感觸。

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全國測試成績非常不錯,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這一切奇蹟的諦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師。這位心靈導師,教給學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養。

最讓我感動的是,雷夫老師不僅僅是早到,他還用大量的時間和學生相處,就連寒暑假也幾乎天天陪著他們學習。他們週六要上課,有時週一至週五放學後也在教室留到晚餐時間。

從雷夫的這些故事、經歷中,我看到了以為心靈導師的熱情付出,也給了我很多思考。

首先雷夫把學生分成三類,第一類被他比喻為“神賜的禮物”,第二類是受到關注則會轉變為第一類學生,第三類則是討厭老師,討厭學習的學生。而雷夫則告訴我們把關注點轉移到第二類學生身上,不需要天天盯著第三類學生。這給了我很大啟示,以前總是喜歡抓住“壞”孩子的缺點不放,從這個惡性迴圈中跳出來,多關注第二類學生也許很多事情會豁然開朗。

正是由於雷夫老師注重學生品格的培養,正是由於他的學生人人樹立了“成功無捷徑!”的信念,使他的學生自願犧牲業餘時間,自願放棄自己鍾愛的電視節目,收起最愛玩的遊戲機,每天早上提前兩個小時到校進行學習,甚至主動要求週六、假期到老師家學習。這群平凡的學生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在“成功無捷徑”信念的支援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

雷夫老師把“道德發展六階段”匯入班級來教育孩子,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效,非常值得我們借鑑。他用“六階段”來引導學生人格、品質的成長。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去做。”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為得宜是應該的,不需要給予獎賞。”第三階段:我想取悅別人。雷夫要讓孩子知道人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活的,他相信還可以做得更好。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但是雷夫要在教導孩子瞭解規則之餘把眼光放遠,因為人的一生中有時並無規則可循。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雷夫希望孩子終其一生的努力去培養自己,達到一定高度的生命境界。

我讀完後一直在思索:我們有多少人能像雷夫那麼“傻”?自願到最貧困偏僻條件簡陋的學校去?而且在一個年級段默默堅守和真情付出了25年?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我們能不能像雷夫一樣愛滿心間、不斷反思、積極探索、勇於實踐、甘於奉獻?把困難看做一個個課題去鑽研?深刻分析問題的根源?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辛勤付出、智慧相伴,像雷夫一樣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奇蹟?

《第56號教室的故事》讀書筆記3

當拿到《56號教室的故事》這本書時,我充滿了好奇,到底在這個教室裡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為什麼叫56號教室呢?帶著這樣的問題,讀完了這本書。

讀完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1.建立信任。

他在開學的第一天就讓學生玩“信任”遊戲(一個學生往後仰,其他的學生在後面接著),淺顯易懂的遊戲對我就有很大的促動,只要有一次放手,別人就不會信任你。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必須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建立信任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不斷感受的。在這個教室裡也正因缺乏了某樣東西——這裡沒有害怕,拉近了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書中的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了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在教學上、生活上以身作則,正就像雷老師所說的:“孩子們會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作為老師,你可以很嚴格,但一定要做到公平對待每個學生,每件事。一旦孩子覺得你對他們不公平,你可能就會失去孩子們心中的信任。雷老師說,孩子們並不怕嚴格的老師,但他們特別憎恨不公平的老師。總之,作為老師,我們一定要以身作則。

2.要有耐心。

雷老師的教師是個不足40平方米的教室,那個教室的桌椅都破爛不堪,一不小心會夾著孩子的屁股,給學校反應多次並沒有得到解決,最後雷老師自己給孩子修桌椅,本想著坐在修好的座椅的學生肯定很感動,但事實卻相反,他們反而去破壞,壞了雷老師又修,頭天壞的東西,第二天就被修好了,就這樣10次、20次、50次,孩子們終於甦醒了,開始愛惜東西,但還有個特搗蛋的學生不服雷老師,還故意去破壞並且把木條扔到汙水溝裡,此時雷老師並沒有發火,整整一天沒有吭聲,等學生放學了雷老師把木條從汙水溝裡又撈了出來,他沒有想到的是此時那個搗蛋的學生正在遠處看著他,在第二天上課時,那個男孩坐在修好的凳子上格外的安靜,雷老師朝他笑了笑,因為他知道,他不僅撿回來了一把沾滿汙泥的凳子,更撿回了一顆自暴自棄的心。

在進入求實中學的第一天起,我所接受到的薰陶就是對到學生要有愛心、誠心、耐心。但回想自己這4年的教學,衝動的時候還是有的,比如當你講了很多遍的題,有的學生還是照錯不誤,這時那火真的一下子會上來,但是我會刻意的壓下去,因為他們還是學生,我會在心裡暗暗的告誡我自己“衝動是魔鬼”。所以對待學生我們一定一定要有“耐心”,特別是對於特“弱學生”,當他作業一而再,再而三不寫,不定錯時,我們只能哄著他去學,把他的目標給他降低,降低到他能完成的程度,由此給他信心。其實我們的每個學生不是不會寫,而是他懶的寫,還記得有一次15班的一個學生(上課不聽,作業基本不寫),在寫作業時,我就專門走到他桌旁說:“我相信,即使上課不聽,這節課的作業你也會寫。”當我在班上轉了一圈轉到他跟前時發現他寫了5到選擇題,而且都寫對了,這時我趕快鼓勵了他一番,看到他的臉上流露出了笑容,我又追加了一句:到下課你一定能把剩下的題都寫完而且能寫對,下課了,他挺不好意思的拿著作業走到我面前說:“老師,你看看我是否寫對了”,我拿著這份作業仔細的檢查了一下,發現10到選擇,他就錯了一道,真的很難得,給了他很多的鼓勵和表揚,看到他臉上露出了笑容,我也很開心,開心的是我覺得他還是有救的',對於每個學生我們儘量做到不放棄。

3.把藝術帶進課堂。

在56號教室裡,雷老師經常帶著孩子做拼貼畫,還一塊彈吉他、學搖滾、讀小說、排演一出又一出的莎士比亞劇,有時還跟孩子琢磨著給莎士比亞劇換一首新的配樂。事實上,雷老師似乎沒有一點藝術天分,但為了孩子們的未來,他和孩子們一塊努力,也是歷史上至今唯一或得“國家藝術獎”的老師。雷老師說,有的孩子可能在數學上不擅長,但在藝術方面,上帝是公平的,每一個學生在藝術的某些方面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專注。

360行,行行出狀元,雷夫老師的教育讓千千萬萬抱怨教育的老師看到了一種不可思議的可能性,他的工作變得充滿生機與活力,孩子們因為有了這樣的老師而學會了遵守規則,為他人著想,自我計劃,自我教育,而這一切的獲得並非教師最初的目標,他也是在不斷地實踐反思後才漸漸明白教育的真諦是什麼。第56號教室裡每天都在上演著不同的故事。如果我們也能夠像雷夫老師一樣細心觀察,從愛每一個孩子出發,那麼我們也會有自己不一樣的教室,就讓我們從閱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開始,讓我們的教室變成孩子們心中嚮往的地方。

《第56號教室的故事》讀書筆記4

利用閒暇的時間,我拜讀了雷夫先生的《第56號教室的故事》,在教育教學中深有啟發。

(一)特殊的理財課。

在開學的第一天,雷夫先生告訴孩子們,必須在班裡承擔一項工作,可以是“銀行家”、“清潔工”、“文祕”,等等。承擔並完成了這些工作之後,每個月底他給孩子們發“工資”,當然不是真的錢,但可以在教室裡使用。

啟發:我們班級也在搞班級百分制,雖然百分制和孩子們每週之星評比和綜合素質評定等有一定的關係,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們對班級百分制會產生一定的倦怠,百分制對孩子們的刺激也不如七年級時來得這麼強烈。我在想,如果按照雷夫先生的方法,將千分制換成具體的“工資”形式,是否能讓孩子在學習、工作等方面的積極性更強,同時也能指導他們正確理財,既鍛鍊了孩子們的自立自強能力,又培養了孩子們的責任意識,讓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了更密切的聯絡,這真是一舉多得啊!

(二)抓中間,而非抓兩頭。

雷夫先生說:“在我的班級裡,我總是在腦子裡把學生大致分成三類:第一類孩子、第二類孩子和第三類孩子。”

這是一般老師的普遍的分法,而雷夫先生對待這三類孩子的祕訣在於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第二類孩子身上。這一祕訣讓我眼前一亮。的確,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喜歡第一類孩子,但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第三類孩子身上,而第二類孩子卻往往受到忽視。事實上,在第二類孩子身上花時間是最有成效的。

在雷夫老師這一觀點的啟發下,我想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得到發展,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對這三類孩子的關注強度各不一樣,為使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各自的發展,我認為作為老師,應該為他們的發展創造條件。比如說位置的安排。七年級,為了班級的穩定與和諧,為了國小的孩子能儘快適應國中的生活,我們的位置習慣採取“互補”的形式,特別是習慣好,成績優異的同學,他們的同桌相對習慣較差,成績較弱。在班級初始階段,這樣的安排的確有利於保證課堂的紀律,形成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對習慣差學習能力弱的同學也有一定的榜樣作用。但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優異能力強的同學會找不到合適的競爭對手,而學習能力弱的同學又因對手太強,而失去前進的動力,這樣極不利於各類孩子的發展。

於是,我根據孩子們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在班中為每位孩子尋找合適的.對手作為同桌,而在前後桌之間採取互補的形式,讓他們既有合適的競爭對手,又能在碰到問題時,找合適的同學解決問題。位置形式的變化極大的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使各類孩子都能找到了自己學習的目標,學習動力再次被激發。

(三)閱讀是生活的基石。

培養孩子終身閱讀的能力,是雷夫先生的閱讀觀點。作為語文老師,我尤其關注利用閱讀,培養學生的品行,引導學生心理,陶冶學生的情操。

現在的學生在浮躁的時代,埋頭作業,抬頭活動,很少能靜下心來探尋自己的內心。為培養學生靜心閱讀的習慣,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我們八年級語文備課組每週收集好的文章,讓孩子們利用午休時間進行專題閱讀,並以練筆的方式摘錄獨屬於自己的句子,為週末隨筆尋找靈感累積素材。週三中午我們集中閱讀自己精心選擇的書本,甚至在課前2分鐘交流同學作品或欣賞同學的摘抄。在交流中,學生閱讀的熱情得到了提高,特別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度有了一定的加強。為了保持學生的閱讀熱情,我們又開展名家作品眾人談活動,對每月學生的閱讀寫作做一彙報和展示。

閱讀讓孩子們終身受益,在閱讀《第56號教室的故事》的過程中,我們也得到的智慧的啟發,得到了教育教學的無限力量。喜歡閱讀雷夫先生這樣一位擁有著無比熱情和無限智慧的美國教師,更喜歡將他的智慧運用到日常教育教學的實踐。閱讀著,收穫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