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讀書筆記範文

來源:才華庫 1.42W

皮囊讀書筆記範文1

突然發現書客這個平臺,正好活動裡有準備看的書,所以就參加了。

皮囊讀書筆記範文

一開始《皮囊》無意間翻過沒看,後來補起來,”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深得我心,因為我是通過自虐性登山來放空自己,看清自己的。我們的生命本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慾望的汙濁給拖住了。

後邊關於母親與父親的故事,家庭裡一個人的疾病隨著時間慢慢消耗著這個家庭的希望,這樣的故事在農村不少見。有時候甚至消耗著生的念想。但是更可怕的是困難來臨的時候鄉親們的冷漠與旁觀。

張美麗的故事,人言可畏,閒言細語如刀般割著張美麗堅強的心。

兩個阿小、文展、厚撲,以自己的認知看待這個世界,並努力瘋狂的衝向自己嚮往的地方。阿小們只會模仿,沒有明白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為什麼去追求。文展足夠努力,但太較勁,太看重自己,他一句“困惑、一時找不到未來的大目標這很正常,沒有幾個人能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可以過什麼樣的生活,你做好眼前的一件件事情就可以了。”,可惜了這自以為是的社會。厚撲追求激情、挑戰和自由,可惜生活夢想飛的太高,沒好好走過什麼路。

寫作是一種內省,是解剖自己的思想,當自己動筆去寫的時候才會去思考自己真正的想法。這是一本關於回憶的書,也是一本內觀自己的書。

皮囊讀書筆記範文2

囊是蔡崇達的第一部文學作品,由若干個生活中的小故事組成。在讀完其中的《阿小和阿小》後感觸頗深。故事的主人公為兩個叫“阿小”的人,其中一個鎮裡的阿小,另一個則是香港阿小。鎮裡的阿小沉默寡言,他出生在漁民家庭,全家捕魚為生,自己卻下決心長大絕不做漁民,要走出小鎮。然而,他讀書卻並不好,這讓他這種高傲的安靜,被理所當然的當作一種孤僻。另一個阿小,之所以被稱為“香港阿小”是因為他的父母在香港承包工程發了家,在移民去香港之前,他需要在小鎮的姑姑家寄居一段時間。在兩個“阿小”的腦海中都有那麼一個“遠方”,因此,他們似乎可以輕視周圍的一切,他們不屑於活在當下。對於香港阿小來說,香港是個更好的世界,他活在“去香港前準備”的生活裡。他經歷的一切都是過渡的,無論生活、友誼還是情感。他生活在奇怪的錯位中,他能夠接觸到這個世界最發達的東西帶給他的刺激與誘惑,肉身卻不得不安放於似乎落後於幾十年之久的鄉下。他肆無忌憚的消耗著眼下的時間,活在幻想之中。當他真正移民香港時,卻發現與那個想象中的“天堂”格格不入,在那個圈子裡,他被認為是粗鄙的鄉下人,他依然是孤獨的。家庭遭遇變故後,親友紛紛離他而去,讓他感受到城市世態炎涼的一面。不能不承認,他們之於這座城市,只是再渺小不過的一分子,每天清晨醒來,乘坐擁擠的交通,到城市的各個角落扮演各自的角色,時間一到,又拖著疲憊的身體會到所謂的家,準備第二天的演出。與之相比,鎮裡阿小的命運似乎要好些,他曾經也有自己幻想的生活,他發誓自己絕不做漁民,重複父輩的工作。他曾經因能接觸到香港阿小的待見而驕傲,彷彿得到了重視,即便染上了種種惡習。他也曾因香港阿小的離去和不再聯絡而失落和傷心。他曾試圖抵抗生活,與父親大打出手,離家出走,留長髮,每天騎著摩托車狂飆,直到經歷一次嚴重車禍後,才安心的與父兄一起去捕魚,逐漸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有自己的房子、妻子和兒子。

生活中有很多像文中兩個阿小這樣的人,他們都生活在“錯位”之中,生活在對未來的無盡想象之中,他們與現實的一切格格不入,腦海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可當願望破滅,他們又會陷入極度的痛苦。究其原因,生活的“錯位”源自對自己定位的錯誤,當一個人所擁有的資源不足(包括能力、金錢、權利等),卻有著遠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理想”時,他們會被“理想”所拖累,既丟掉了當下,又永遠不會達到想象中的“未來”。好比香港阿小,他們父母在香港做生意暴富,阿小會認為小鎮裡已經容不下他,他屬於香港,像電影中一樣,打耳釘留長髮騎著摩托車在街上狂飆才是他的生活。而事實證明,在香港生活遠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由於文化有限,他在香港的學校中被認為是‘粗鄙“的鄉下人。由於能力有限,在父母這座靠山不在時,他已經無法維持原有的生活,最終淪落為一名維修工。所有發生這些無關命運,而是生活在教阿小認清自己和他所在的世界。同樣地,小鎮的阿小也曾有過豪言壯志,但可惜能力不及,理想中的生活離他格外的遙遠,遠到看不到,摸不到,幾次打擊後,他放棄了抵抗,認清了自己,從此甘心捕魚,甘心在小鎮上生活,成家,立業。他很幸運,因為他提早回到了實實在在的現實。

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高三的後半學期,整個學校像傳銷公司。老師整天說,別想著玩,想想未來住在大城市,行走在高樓大廈間,那裡才好玩。他們偶爾還會距離:某某同學考上了北京的大學,然後,他就住在北京了,口氣篤定的好像王子工作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傳銷”,學校或家長會對孩子進行,給孩子一個定位,給他們描述一個美好的將來,直到孩子認為那就是他應該去做的,那就是他想要的生活。可最終呢,有多少孩子最後發現那些並不是他們真正喜歡的,並不是適合他們的,因此而痛苦。大城市固然好,但不一定適合所有人。重要的,是認清自己,直到自己適合什麼、喜歡什麼,這樣才活的'踏實,才不會“錯位”。

皮囊讀書筆記範文3

我所說的渾厚有個最簡單的解釋,從一個小鎮的生活再到一個縣城一個地級市一個大城市,這條鏈條下來,每一個層次的生活都不一樣,你經過對比對以往得更能理解而且吸收對現在的也更能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而比起一生下來就在城市的孩子們,我們有太多他們覺得奇特和不可思議的故事了。之前小時候就這麼想過,國小在鄉鎮中學讀,中學在縣城讀,大學在省會讀,研究生來到了一線城市。想來,這便就是人生的軌跡吧,一步一步,慢慢晉升。內心的一點小目標終於得到滿足。其實,活著,有些目標是挺好的。

在我看來北京不是城市,而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村”,我現在住的地方是王府井旁邊的小衚衕,從大路走過來還是可以嚇唬人的流光溢彩,突然一拐就是吊嗓子的老大爺,開做茶館的四合院,蹲著吃東西的大媽,在路邊擺棋的老人,我會覺得這樣的地方有驚喜,因為你不知道你拐得下一個彎會有什麼——因為層次太多東西太雜。

其實,作者說的這樣的感覺我很有感觸,因為作為一個北方人,這樣的經歷還是很熟悉的,小時候的記憶仍然還是存在的吧。上海作為一個金融中心,是一個年輕的城市,並不如北京那樣具有歷史厚重感,都市計畫好的,各種便利性,大大小小的商鋪和娛樂設施是吸引我們的地方。不過確實有機會想去北京去一下的。喜歡那裡的生活氣息吧。

再走幾步看看

當你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就再等等,讓時間給予最合適的選擇。

皮囊讀書筆記範文4

在當代作者中,已經很難得見到這樣的好作品了,他的文字簡潔而鋒利尖銳,沒有一絲累贅,更沒有華麗的辭藻。有的,只是樸實到近乎口語化的語言,卻蘊含著最深刻的道理,讓每一個讀書著感受著如同一支銀針刺入心房的顫動、清晰。該書用樸素的語言講出了人生的哲理,值得一看。

從序言開始讀起,從這本書的序言作者,看出此書的與眾不同。一位是文壇新秀韓寒,一位是天王劉德華,我抱著強烈的興趣想知道是怎樣的人、怎樣的著作能將原沒有任何交集的兩人扭結在一起,為這部著作寫了序。

阿太的故事

《皮囊》是一個散文集,書的名字用的就是第一篇,關於阿太的故事。在一開始,作者就刻畫了一幅閩南風情小鎮裡的一位高齡老太的形象。這位老太在不經意間道出了人生的一大真諦"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是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才。"就是這個堅硬如石頭的老太,九十多歲的高齡還可以攀到屋頂去修補漏洞;接受了女兒死去事實的淡然;切斷自己手指時的冷靜;臨死前的豁達……書中寫道:"阿太的生活觀: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慾望的汙濁給拖住。"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或者,這就是他們那一輩人的生活哲學。""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魂靈……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感受阿太的豁達和睿智。"我想蔡崇達的人生,能夠堅強的面對一次次挑戰,從那個大海邊的小鎮走到北京,走向更遼闊的世界,老太的人生觀應該是他成長路上的第一份人生禮物吧。

十四個故事

整本書有14個小故事,我在通篇的書裡感受著母親對父親、兒子的愛,感受著母親對於兒子寄予的無限的信賴。書中寫父親母親的幾個故事背後,我可以想像出這個家庭所經歷的苦難和掙扎,可是蔡崇達沒有刻意去渲染任何悲苦的情緒,只是客觀地在陳述故事,剖析人物。

前方,依然有希望,帶著皮囊,一起勇闖天涯!

皮囊讀書筆記範文5

我這兩天在攻讀《皮囊》一書。

作者用一種冷靜、細緻、客觀的筆觸,將"太過在乎,太過珍貴,而被自己刻在骨頭裡的故事,最終通過文字,一點點重新被扒出來,呈現出當時的樣子"所以,整體來講,讀《皮囊》一書,沒有那麼輕鬆,眼淚會禁不住的流出來,嘆息會從心底湧出來。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具活鮮的皮囊,不管這皮囊是什麼質地,它包裹著一顆心。心就像一盞明燈,把皮囊從內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許多燈籠,燈和燈由此辨認,心和心,人與人由此辨認。"

前幾天,我寫《覺醒之路》,用觀照自身來認識自己,管控自己身上的這具皮囊。

認識你自己,就必須認識你周圍的他人。

我們在生活中、行動中遭遇的人,認識他們,照亮他們,由此你就知道自己是誰,你在別人眼中是何種人了。

我們是群體動物,在生活的世界中彼此交聯,會遇到形形色色許許多多的人,人各有異構成了這個豐富的世界。然而,人在本質上有著一致的地方,我們通過"心"來看見彼此,照亮彼此,認識世界。

我們在交往中見證了他人的生命過程,他人也參與了我們的生命歷程,並最終構成了我們本身,構成了我們的經歷和閱歷。

這本書由《皮囊》、《母親的房子》、《殘疾》、《重症病房裡的聖誕節》、《張美麗》等14篇作品構成。

我讀這些故事,就感覺我在讀作者生命中最珍貴最真實最痛苦的經歷,感同身受,不能自己。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和別人與眾不同的故事,這些故事影響著我們人生的設定以軌跡,在我們的腦海中不斷徘徊不斷深化。然而,有時我們會忽略它們,或者逃避它們,因為人類本身有著追逐快樂逃避痛苦的本能。

喜劇和悲劇,我們永遠忠於喜劇。然而重視自身所經歷過的悲劇或者不願意回想的故事,何嘗不是為了未來的喜劇而努力。

人只有真正的認識自己了,才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最恐懼的是什麼,才明白自己是與眾不同卻又是芸芸眾生的一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