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觀後感

來源:才華庫 9.09K

大家在看過悲慘世界以後有什麼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觀後感,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悲慘世界觀後感一

前些天我觀看了新上映的《悲慘世界》,在長達三個小時的情節中我一直沉浸在一段沉重的歷史氛圍中。貧困與等級、革命與自由、生與死、恩情與愛情。在18世紀的法國,法律與警察有特殊的含義。世界被分為了兩個部分,一部分人富有但遵守紀律,另一部分人沒有工作、沒有吃的、沒有住的地方,他們經常做出違反法律的事情。根據這樣的情況,警察把工作分為了兩部分,針對第一部分人採取保護政策,針對第二部分人採取抵制政策。其實富有的人遵守法律是因為法律維護了他們的富有,貧窮的人違抗法律是因為法律侵犯了他們生存的權利,於是法律成為了法西斯,成為了自由的天敵。

窮人們無法生存,又無力反抗法律和貴族,於是他們選擇了兩條出路——一條路是欺負比自己更窮的人,另一條是努力爭取成為富人去欺負所有窮人。富人們揮霍錢財、賭博、吸毒,窮人們沒有飯吃,甚至因偷一片面包而被服刑5年。善良的當權者永遠不會清楚窮苦人真實的情況,因為有太多的人在欺騙他;愚昧的當權者永遠不會知道窮苦人如果擁有了思想會多麼可怕,因為他們認為他們的統治是完美無缺的。

一個卑賤的女人在王公貴族裡面當雜工,被主人看上了,這時她該反抗還是屈服?從感情上說,我們欣賞反抗的人,可是我們是否知道,反抗的人會死,從此不再世界上存在,她的反抗只是獲得了多少年後別人的同情,像個木偶一樣,可是她死了,我們誰會救活她。我們鄙視屈服者,可是屈服的人只是不想死,只是用行動換取一個活下去的權利,我們為什麼對這種人那麼殘酷,我們只想讓人死不想讓人活,不是最殘忍的人是什麼呢?

仁慈的人在窮苦人中的地位中是什麼樣呢,是利用的物件,剝奪的物件。仁慈人的幫助不會換來感恩,相反,會另那些人認為是自己的努力博得了白痴的同情。人民反抗了,起義了,可是最後被鎮壓了,又恢復了從前的生活。這就是悲慘世界的扭曲關係鏈鎖。 然而這個故事最讓我觸動的是作者的道德理想,一種對人物“以德報怨、無私無畏”的精神塑造。

冉·阿讓,這個因為偷一片面包而被判刑的人,用他的愛最終感染了他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他是有大愛的人,他一生中給與別人的愛遠遠大於自己接受的愛。看到別人痛苦,他就心痛,用他的智慧和財富幫助他們。在臨死的前一刻,他終於讓他代養的孩子和其丈夫明白了他的愛,這個結局讓人很欣慰。如果冉·阿讓孤獨的死去,那麼我的心也將不會原諒雨果的安排。一個有大愛的人臨死前被世人理解,這是光明的開始,同時象徵著悲慘的結束。在悲慘的.世界裡,有大愛的人註定孤獨,在光明的世界裡,人們彼此相愛,愛成為標準,成為真理。

歷史的潮流將永遠前進,一次起義失敗了,但這不代表反抗的結束,一切的一切都將通往光明。就像電影最後的旁白:他安息了,冉·阿讓幸福地死去,因為他真正地活過。他把他的精力、他的愛、他的美德獻給一個人,把這個人從悲慘的境遇中解脫出來。當這個人走進了生活的時候,他死去了。正像白天消逝、夜晚來臨一樣。

只要真正活過,沒有什麼不幸福的。幸福一定是自己一手創造的。幸福,是一種美德。

悲慘世界觀後感二

經典電影《悲慘世界》是根據法國作家雨果的小說改編而成,故事發生在19世紀年代,它講的是關於主人公的贖罪旅程,在故事的主線中貫穿著法國的政治、法律,宗教等。整部電影故事緊湊,影片的畫面也豐富多彩,在觀看之後給我的印象深刻。我也深深的被此電影所發出的獨特藝術魅力而吸引,現在從我作為觀眾的角度。談一談對於主人公的內心世界的感受。

電影的主人公是冉阿讓,在開始他為了救濟自己的外甥,而去偷了一塊麵包。因此被宣判了要坐19年的牢。這也讓他對當時的法律表示不信任,從而開始逃避,越獄。這也讓他的刑罰越來越重。在本電影中的獄警沙威對冉阿讓的對手戲,也表現出了他倆從開始的相互討厭,轉而在後來變為了相互追逐的情緣。在主人公被假釋之後,經過神父的指點,更名競選為了市長,他為人慈善,不僅撫養女工芳汀的女兒長大,也拯救了珂賽特的愛人—革命青年馬呂斯。在最後的結尾中,主人公隨著珂賽特的結婚,結束了自己贖罪的旅程。電影也通過生動的畫面,將主人公內心的悲慘世界,展現在我的面前。

主人公的角色刻畫在影片中描述很完整,傳奇,他不僅有著高尚的人格,也擁有非凡的智慧。他也有國窮困潦倒的時候,他也有過偷東西的行為。這些種種都說明了,作為主人公的他,僅僅是一個普通的人。是人都會犯錯誤,他也不例外。他和我們正常人一樣,都有自己的情感,他也會選擇請求別人的幫助。在電影中,想修女求助的畫面,還有為了珂賽特救下馬呂斯的情形。在當與自己一生追逐的沙特警長。都是我們在生活中隨時都能看到他們的影子。有夥伴,有愛人,也有對手。通過電影的每個情節,深深的讓我感受到人的一生之中,只是普普通通。沒有什麼耀光的事蹟,有的只是對生活最為普通的感悟。這同時也是通過電影描述其悲慘世界的主題。

從整體來講,主人公冉阿讓的一生是偉大的。但他自我救贖的同時,在從善的道路上卻走錯了方向。他為了自己的道德潔癖,而致使一座城池的沒落。也是為了自己的道德潔癖,離開了自己最愛的珂賽特。這般的精神折磨,深深的讓他走向了救贖的額彎路。在他的晚年中,電影的結尾處,也濃濃的刻畫了他悽慘悲涼的色調。

除此之外,在觀看電影時吸引我的另一亮點就是,主人公冉阿讓芳汀的微妙的感覺。他們兩人的生活經歷都很相似,都是悲慘的命運,然而也正是這相似,

讓他們建立了濃厚的感情。也給《悲慘世界》的淒涼添加了一絲絲的溫暖。在電影的結尾雖然也讓我對這兩個人並未走到一起也而感到遺憾,但在電影中,主人公為了能讓自己與芳汀的距離更近一些,為了她付出了一些。正是主人公這種即使再渺小,也敢為愛付出的精神,讓我深深的觸動。也正是這樣的情節設定更讓我在觀看此電影后能夠感受到人性的光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