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楊善洲觀後感1000字(通用9篇)

來源:才華庫 3.21W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楊善洲觀後感1000字(通用9篇),歡迎大家分享。

電影楊善洲觀後感1000字(通用9篇)

電影楊善洲觀後感 篇1

今天我們學校老師一起觀看這場電影《楊善洲》,影片從一開始到結尾,圍繞楊善洲“愛國、愛黨、清貧、創新、奉獻”為線,講述了他一生的所作所為,感受頗豐,淚水一次次溼潤了雙眼。通過觀看電影知道楊善洲他是一個好人,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執著的人,一個無私的人,一個堅持一輩子為社會和人民服務的人,一個一身正氣問心無愧的人。造的是樹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這就是電影中我看到的楊善洲。

影片中,楊書記的女兒是一名老師,結婚後和丈夫因為工作,兩地分居已有7年之久,通過考試本早都可以調到中心國小,但因為缺少一個蓋章,一直沒有調成。當女兒哭著請求父親幫幫她,把這個章蓋了時,楊書記就是不同意。嚎啕大哭的女兒見說不動父親,只好生氣地走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對家人欠了一筆永遠還不清的債。楊書記用22年讓一片荒山變成了大森林,也把一個18歲的少年,培養成了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男子漢,他就是影片中的另一個重要人物:周波。影片中,楊書記把價值3.7億元的青山交給國家,把管理林場的重任交給了周波,聽著他響亮而又哽咽地喊出:大山頭80個、小山頭172個。聽他重複著老書記要把20%的收益分給群眾的心願時,讓我感慨萬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楊書記不僅僅用退休以後的歲月把家鄉的荒山變成了不再受乾旱威脅的寶山,更是用自己高山仰止的情操感染和教育了年輕一代。

看完電影,眼前始終浮現著影片的情節:鬢髮如霜的老書記捐出3.7億元卻不要縣裡的10萬元獎勵,把市裡20萬的獎勵拿出16萬支援家鄉,僅僅留下4萬元給陪著勞苦一生、相聚甚少的老妻作為一點保障。山嵐霧靄,松濤陣陣,鮮豔紅旗下,周波堅定地說:“書記,你放心,我們一定管好。”話語簡短有力,最樸實的詞語許下的是最堅定的承諾,他的眼神中沒有物慾、沒有功利,清澈得可以看到心裡去……

楊書記彌留時刻,病房外是不請自來的鄉親,電視上響起雲南新聞的畫外音:久旱之下,雲南全省境內人畜飲水困難,但是大亮山裡多處水源仍然有水,日夜排著隊拉水的車輛川流不息。書記不喜居功,叫女兒關了電視。當年擔水為禮的老漢,這次擔來的是家鄉大亮山中的山泉,那一碗清冽甘甜的泉水從眾人手中傳到老書記手中。人生不過匆匆幾十年,這是最好的報償!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我深刻的體會到,要做好事先做好人。一要端正態度,要有頑強的奮鬥精神,不好高騖遠,踏踏實實做人;二要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好該做好的事情。楊善洲書記雖然走了,但是他為民、樸素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留在我們心中。同時也激勵我一定要努力工作的自信心、事業心和奉獻心。從而使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教育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電影楊善洲觀後感 篇2

4月11日, 我參加了學院黨委組織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觀看了教育片《楊善洲》,該片講述了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不退志,堅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鄉植樹造林的感人事蹟。我是懷著無比敬仰的心、滿含淚水將其看完的。在這過程中,我感觸很深。

楊善洲老書記一生都在為百姓的利益孜孜不倦地打拼奮鬥,他為百姓辛勤付出的勞動不勝列舉,但電影中有一段使人印象尤為深刻。楊善洲老書記在退休後,毅然婉拒了上級安排他到昆明幹休所安度晚年的好意,義無反顧的回到了家鄉,到貧瘠荒涼的大亮山上植樹造林,沒有樹苗,就自己掏錢買,資金不足,就到街上撿各種果核自己育苗,甚至將自己心愛的盆景都移植到了山上,他頭頂竹葉帽,身披蓑衣,腳穿草鞋,披星戴月,風餐露宿,用鋤頭挖,用手培植,在大亮山一干就是22年,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帶動著周圍的人。曾經光禿禿的荒山如今樹木參天,滿目蔥鬱,山變綠了,水長流了,珍稀動物出現了,各種林下經濟作物多起來了,周邊老百姓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了,經濟收入也越來越高了。曾經矮小精緻的盆景現如今已經長成了挺拔的大樹,一棵棵小樹苗也變成了一片片綠洲,老書記的頭髮也由青灰變成了飄雪,耄耋之年的老書記幹不動了,他二話不說,將價值3億多元的大亮山林場無償移交給國家,而又將得到的大部分獎金捐獻給了慈善事業。

於公,為了百姓,楊善洲老書記不遺餘力,嘔心瀝血;於私,二女兒遠在外地教書,想調回家鄉的學校與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一起生活,上山請他出面請人幫忙解決時,作為父親的楊善洲嚴辭拒絕了,女兒很絕望的離去。最終,女兒依靠自己的努力調回的家鄉。這一幕讓作為子女的我們看了很是心痛,不理解父親的冷漠,不理解父親的固執,但是,如果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這一切的不理解似乎變得不那麼重要。在楊善洲老書記看來,女兒的請求合情、合理,但是不合法,看得出來,面對至親的苦苦哀求,楊善洲老書記在破舊的草屋裡徘徊、哀嘆,甚至坐立不安,內心掙扎片刻之後,在情感與章法之間,他選擇了後者。我們可以這樣說,他是好人,也是壞人,只是楊善洲老書記的“壞”換來的是社會的公平公正,我們需要這樣的壞人。看得出來,在楊善洲老書記的心裡,有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唯獨沒有他自己。他時時刻刻在考慮的是國家和人民,卻從來不為個人和家庭謀取任何私利。

楊善洲老書記用他光輝的一生、清貧的一生和廉潔的一生告訴了我們在這個信仰和道德缺失的年代,我們應該相信什麼。他用自己的言行書寫了一個大大的“人”,這個“人”字頂天立地,就像巍巍的大亮山,就像老書記親手栽種的那些樹。他也用自己的一生教會了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黨的宗旨也是黨員的責任;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要把自己的私利放在最後;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也要通過一樁樁、一件件的實事和好事兌現自己對黨和人民的承諾。

雖然如今,老書記走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我想他的精神將是永垂不朽的,是我們每一個人永遠學習的物件,他為民、樸素、無私奉獻的形象也將永遠留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通過他,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堅持黨的利益高於一切的高大形象,從而使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更好的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而奮鬥!

電影楊善洲觀後感 篇3

利用週日上午的時間觀看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規定觀看的八部影片之一的《楊善洲》,看完之後,真覺得感人至深,不禁得潸然淚下。

楊善洲——公私分明。其主要表現:其一,他二女兒農轉非的事他不管;其二,二女兒兩地他居多年,他也一直未批條子、未找關係,以至於他到二女兒家都未能進入家門。世界上最親的莫過於親人,而楊老書記卻頂住母親的叮囑和女兒的苦苦哀求,看了真讓人心酸,有點不盡人情。其二,其三,他送孫子上大學使用公車,自掏腰包,不佔公家一點便宜。

楊善洲——淡泊名利。他帶領鄉親植樹造林,給鄉親們創造了價值3。7億元的綠色銀行,卻分文不取,無償地捐獻給國家。當拒絕了縣委的獎金十萬元,把地委的獎勵20萬元,拿出10萬元捐給了保山一中,拿出6萬元為過去同甘共苦的種樹工人建澡堂。

楊善洲——一心為民。當他在任時,面對罕見的旱情,他親自下鄉調研,巧妙地處理了搶水糾紛,並把用於建設地委辦公用房的錢改用為打抗旱井;當最後發現由於過度採伐,地下水嚴重不足打不出水時,他能夠放下“滇西糧倉”的名譽,想申請國家救濟,他說:“老百姓的飯碗比我們的臉面重要”;當得知當地的代課老師都離開了學校,國小生沒事上山玩的時候,他親自請過去的同事吃飯,幫助協調解決了代課老師的轉正問題。

楊善洲——一件事抓幹底。當楊善洲退休時,他依然想著在任時的工作,保山地區缺水,農業靠天吃飯的問題一直裝在心裡。他放棄了到昆明幹休所養老的機會,毅然回到家鄉想植樹造林、改善荒山禿嶺的面貌。面對環境險惡的大亮山,他一干就是20年。他帶領鄉親住在山上,條件簡陋,他能夠克服;面對種樹過程中的難題,他能夠攻堅;面對經濟上的困難,他能夠放下身子,親自去街上撿拾果核。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用辛勤的汗水,澆灌了7萬多畝的荒山,換來了今日的綠水青山,換來了今天的價值3億多元的綠色銀行。

對照老黨員、老幹部楊善洲同志,回顧他的一生,給我們提供了人生的活法。那就是淡泊名利,始終不渝的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什麼是有意義的事?那就是有益於人民群眾的事,那就是辛苦自己,奉獻他人。

對照老黨員、老幹部楊善洲,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要想著群眾。思想決定行為,一個心裡沒有別人、只有自己的人是不會為別人辦事的。

其次,要放下私心。牢記權力來自於人民,是一把又刃劍,當用來為人民群眾辦事時就是正義之劍,鋒利無比,當用來為領導幹部個人謀私利時就是邪惡之劍,見不得陽光,還會傷及自身。

最後,要敢於擔當。當前,隨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各級部門正廣泛徵求群眾意見。有的領導幹部因為怕幹出事,深知為官不易,必須遵守規矩,所以應該乾的事也要拖一拖,看一看,可幹可不幹的事基本上不幹了,難辦的事更不可能伸頭辦了。一種怕擔責任、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正在漫延。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胡錦濤也說過:權為民所賦,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劉雲山同志指出:遵守規矩不是無所作為,“為官不易”不能“為官不為”。領導幹部就要有一種敢於擔當的精神。楊善洲在水庫開閘放水需要承擔責任時敢於說:我來承擔責任;焦裕祿同志在為身體狀況不好的幹部購買議價糧時就敢於說:我來承擔責任。我相信只要幹工作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群眾著想的,我們的群眾是能夠理解的,因為他們不需要尸位素餐的幹部。

電影楊善洲觀後感 篇4

電影《楊善洲》真實反映和再現了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同志情繫大山,退休後植樹造林的感人事蹟。電影通過一串串細節,表現了一名共產黨人甘於奉獻、無慾無求、有為有心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風尚。

無慾。楊善洲同志無論在地委書記的重要崗位上,還是退休後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毫無貪慾和私慾,公私分明,兩袖清風。在解決自己孩子兩地分居工作調動的事情上,在親屬“農轉非”問題上,不批條子,不找路子,不打招呼,不走後門,毫無一己之私,廉潔用權,是謂新時期各級黨員領導幹部的楷模。在公車使用上嚴格自律,不辦私事,堪稱遵紀守法的模範。

無求。楊善洲同志生活儉樸,對物質條件沒有過多的奢求。辦公室陳設簡陋,不講排場,不搞豪華裝修。到齡退休後,主動謝絕到省城昆明幹休所安享晚年的安排,不對組織提出過多過高要求。

有為。楊善洲同志無論在領導崗位上還是退休後,總是想著多為百姓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退休後植根大亮山22載,帶領當地群眾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綠化了荒山,營造了數萬畝林木,再造了滇西糧倉,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在抗旱的關鍵時刻,楊善洲吃住在臨時指揮部,果斷停止了新辦公樓的建設,將資金用於打井抗旱。他還鼓勵農業科研,努力提高水稻單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為百姓辦實事。在農村孩子入學、民辦教師轉正等方面多方想辦法,千方百計為老百姓解難事。楊善洲同志把別人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把群眾的冷暖當成自己的冷暖來感受,體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為民服務、為民謀利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格。

有心。楊善洲同志有一顆密切聯絡群眾的心。他總是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與老百姓打成一片。特別是親自下田指導插秧的場面,幫助老倌挑水的場景,無不體現了一名共產黨人心繫群眾,植根群眾之心。楊善洲同志有一顆奉獻之心。一生無所求,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還關心林場的建設,關心家鄉的發展,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楊善洲同志有一顆艱苦奮鬥之心。生活節儉,為了節約種子錢,親自上街撿果核。楊善洲同志還有一顆關愛之心。關愛年輕人,關愛普通孩子,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生活,並儘可能為他們的成長創造條件。

無慾無求、有為有心,這便是觀看電影《楊善洲》後的感受與體會。

今天,還有多少領導幹部在公權私用,公車私用,公款私用。不得而知,還有多少領導幹部住房講條件,辦公室裝修講豪華,出行講排場,不得而知。也許,他們看完這部電影,也會有一些感受,但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感受,鬼知道!

電影楊善洲觀後感 篇5

我在觀看電影《楊善洲》之前,確實不知道楊善洲是怎樣的一個人,只知道在建黨九十週年的年度中,它是一部供共產黨員同志們學習的影片。我不怕這樣說,因為我要做到實事求是。可能是閱歷少的緣故,並沒有什麼可以懼怕,誠如古語云:初生牛犢不怕虎。

但是在看了她之後,不可否認,《楊善洲》是一部好影片,楊善洲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共產黨員,值得我們學習。

當時,我是懷著無比敬仰的心、眼睛中流著淚水將其看完,卻是感觸很深。我的眼睛中含著淚水看完的電影並不多,截止目前為止,僅僅只有三部,因為要將她們銘記在心:第一部影片,也就是我懂事以來看的第一部影片,高中看的《暖春》,為她淚流滿面,只為恩情;第二部影片,大學二年級看的《忠犬八公》,為她熱淚盈眶,只為感情(忠犬和其主人的感情);第三部影片就是2011 年 11 月 26 日黨支部組織看的《楊善洲》,為此淚水奪眶而出,只因無私奉獻不為己,在這天晚上,我也深深的理解了一句話“眼睛因充滿淚水而愈亦清明 ” ,這裡的淚水應該是感恩的淚水、溫情的淚水,時常感恩,經常感恩,永懷一顆感恩之心,便可以將社會看了,便可以將世界看清,便可以將世事看淡,此所謂清明的眼睛。

深深地理解一句話,是我知識的提升,但是深深地理解了這句話,我覺得是我思想上的一個提升!我要學會感恩,常帶感恩之心;我要看清事實,永帶做人準則!

通過影片《楊善洲》,我知道了:省委地委書記的他、家中清貧,並不因此而有改變;女兒成為教師,婚後因工作與丈夫分居兩地,也不因此而有所改變;從來不搭政府的便車而方便自己的出行,即使是順路搭乘,也會照樣自己支付路費…… 他的一言一行很好的展示了影片中多次出現的一句話“沒有白吃國家公糧”,這也是各個社會時期對所有黨員幹部的要求,“不白吃國家公糧”這個在社會的各個時期都很難做到,在他的一生中卻成了現實。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

向他學習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先人後己的精神,他從來不會為自己的加官進爵而東奔西走,只為群眾謀福祉 ; 並且在有機會升職時也會婉言謝絕。他從來不會借用自己的職權為自己或家人辦事,反而對自己和家人的條件更苛刻,要求更嚴格,一個蓋章簡直是易如反掌,他就是不給自己的女兒走後門加上去!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這就是我們共產黨員的財富。

向他學習一心為民的精神。當了那麼多年的地委書記的他,從來沒有過怨言。他可以調節兩線糾紛、他可以下水插秧…… 時時刻刻身先士卒,在乾旱時節,他能過度擔責任,放水灌溉,僅為了保住糧食的產量,為了人民的飯碗,他不惜一切代價!

向他學習誠實守信、謹記諾言的精神。小時候的他受鄉親們的照顧,因此他立志要為鄉親們做事。為官時為鄉親們辦實事,退休時,放棄進城養老的機會,只為曾經的誓言,為鄉親們做點事!為此,退休後,投身於荒涼的大涼山, 22 年的堅守,使原本光禿禿的山峰變得鬱鬱蔥蔥、生機勃勃…… 他將自己獻給了鄉親們,把財富留給了鄉親們,給自己沒有留下任何東西,就連獎金也只留了4 萬給自己的老伴,其他的都捐了出去,這是何等的風範!

總之,楊善洲的精神,使我們永遠學習的物件,他為民、樸素、無私奉獻的形象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看完這部影片,我再次受偉大思想的薰陶。通過他,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堅持當的利益高於一切的高大形象。從而使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更好的做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而奮鬥!

電影楊善洲觀後感 篇6

主旋律電影能不能感人?看了建黨90週年獻禮影片《楊善洲》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回答——能!

楊善洲是生活中的真實原型:原雲南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同志從事革命工作近40年,為了兌現自己當初“為當地群眾做一點實事不要任何報酬”的承諾,退休後,他放棄了定居昆明幹休所,執意回到家鄉繼續為黨的事業、為家鄉父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事蹟的真實感人為電影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腳步匆匆、太匆匆,楊善洲始終奔忙於黨的事業,惦記著人民的疾苦,而絲毫不謀私利。這樣的黨的幹部是時代的呼喚、人民的希冀呀!

在位時,他一心為公,堅持原則,嚴於律己,從不以權謀私,在他的心目中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他總是深入基層,每每出現在田間地頭,矛盾關頭,為民排憂解難。那久旱逢甘霖的狂喜,體現了他與民共苦同樂的崇高境界。

楊書記退休要離開了,同志們歡送書記那場戲太感人了,楊書記帶領新黨員和全體黨員做黨員宣誓的場面,就好像我們每一個黨員重溫入黨誓言,我相信每一個有熱血和理想的共產黨員都會默默跟隨宣誓的。這是老一輩對後來人的鼓舞呀!緊接著電影把鏡頭推到楊善洲那雙堅定卻也匆匆的腳步上,那漸行漸遠的腳步預示著楊書記在另一片天地開始了新的長征……

退休後,不忘自己的承諾——“為當地群眾做點實事”楊善洲義無反顧地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自己的家鄉大亮山,帶領群眾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積5。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0%左右,價值3億元的林場,給大亮山人民帶來了戰天鬥地、抗旱豐收的實際效益,最後將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國家。一個人有幾個22年呀!更何況是退休以後,他是把自己的畢生精力都獻給了黨、獻給了生他養他的大亮山父老鄉親呀!真正是嘔心瀝血啊!

電影的感人之處更在於抓住了情節的焦點——權利的利用

為了解決轄區孩子們的教育問題,楊善洲不惜自己請來有關領導為解決代課教師指標苦口婆心、曉之以理;而對於自己的女兒,即便是哭訴求情、以致傷了父女情分也堅決不走關係,這在當代社會真的是不多見的啊!我們黨的幹部如果能像楊書記這樣,黨的威信能不高嗎!

影片進一步將此問題深化。楊書記力薦年輕有為的林場職工周波到縣林業局工作,為的是成全年輕人對事業的忠誠、和對生活的追求。楊波跟著楊書記一干就是17年,風風雨雨一起走過,是在楊書記的言傳身教下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楊書記的有血有肉也表現在這裡。正是由於楊書記的.理解與寬容,使得楊波終於把新媳婦帶上了山,一起從事大亮山林場的建設。使我們感受到了事業與愛情的力量,感受到了楊書記的高瞻遠矚。跟著這樣的領導,再大的困難也不再話下呀!常言道:沒有不好的群眾,只有無能無德的領導!

在楊書記的最後時刻,廣大群眾自發看望的場面也是十分感人的。正是由於楊書記帶領大亮山人民植樹造林,才避免了大旱之年的災害,獲得了豐收,那眾手相傳的一碗清洌洌的水,表達了人民對楊書記的信任和愛戴……我的眼睛再一次模糊了……

電影配樂十分精彩到位,沒有轟轟烈烈、沒有慷慨激昂,幾處出現的牧歌一樣的縹緲女聲吟唱、哼鳴,把我們帶入影片營造出的大亮山的神祕氣息之中,帶你進入人物豐滿而深邃的內心世界,為影片增色不少。回來查找了一下,影片配樂出自著名音樂製作人、北京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青年作曲家舒楠之手,他曾經為《建國大業》《讓子彈飛》《建黨偉業》等多部影片作曲配樂,真的是非常動人心脾哦!讓我體會到哼鳴吟唱在背景音樂的運用是多麼烘托氣氛。

100分鐘的《楊善洲》,他的模範事蹟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觀看該電影使人的靈魂得到淨化,楊善洲是一面旗幟,是我黨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的一面旗幟。在電影結尾釋出了胡錦濤作的重要指示,“楊善洲同志是黨員幹部的學習楷模,是離退休老同志的優秀代表。他一輩子忠於黨的事業,一輩子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他的模範事蹟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個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向他學習,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實踐黨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滿意的好黨員、好乾部。”中共中央組織部作出決定,追授楊善洲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電影楊善洲觀後感 篇7

在幾度哽咽之後,重新整理一下心情,開始著筆寫下這篇觀後感。影片講述了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蹟,從事蹟中我看到他一生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員精神。通過收看這部影片,讓我懂得了做為一個共產黨員的一生的堅守與追求,下面我就講講我眼中的楊善洲。

一心為民的共產黨員。

保山地區遭遇大旱,楊善洲同志日夜呆在抗旱指揮部,辦公樓停止建設,給百姓們挖井,終於天降大雨,楊善洲同志喊出“以後我上不靠天、下不靠地,自己做龍王”。這正是一個共產黨為群眾著想的縮影。他為糧食增產,自己下地插秧;他為參加實驗田稱重大會,錯過了自己女兒了婚禮;他為上山種樹,自己拿著小筐,去撿種子……。太多太多的事蹟,哪怕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能讓我去放大出這個人物的形象,讓我在心中樹立起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形象。

一心為公的共產黨員。

楊善洲同志在退休後,上級安排他去休養,但是他拒絕了,他說他什麼都沒為家鄉做,他要回去大亮山種樹,最後楊善洲同志22年在大亮山植樹造林,之後無償將林場移交給了國家。這些事蹟都反映了楊善洲同志是一個一心為公的共產黨員。他一生都沒有為自己著想過,群眾利益、國家的利益永遠都在第一位,他的母親去世前最後都是要求他的孫女不要記恨他的兒子,因為這位偉大的母親知道自己的兒子是一個共產黨員,是一個群眾的幹部。

毫不為己,專門利人的共產黨員。

楊善洲同志的二女兒幾次都找到他,要求他幫助自己調動工作,但是楊善洲同志一直堅持一個共產黨員的原則,沒有幫助自己的女兒調動工作。但是在得知大亮山的孩子們沒有老師的時候,他專門召集了各級領導上了趟大亮山,解決了孩子們沒有老師的問題;得知周波的女朋友因為周波不下山結不了婚,他主動找人給周波安排了林場的工作。這些都體現了楊善洲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這種精神已經植根於他的心中,他想到的永遠是別人,不是自己。做為新時期的基層幹部,我們有太多的需要學習,儘管時間一直在推進,但是我們仍然要堅守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要保持一個共產黨員的優良作風,要體現一個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

那到底我們應該學習什麼呢?是在群眾中揮起鐮刀彎下身子;還是在群眾中用那嘶啞的嗓子喊著號子。我想就是一種精神,無論是任何崗位都應體現的共產黨員精神,在任何時期都為群眾著想的精神,在工作中勇於承擔的的精神。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真正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

這時腦海中再次浮現起那個瘦弱的背影,漸行漸遠。

電影楊善洲觀後感 篇8

楊善洲,一個大家並不陌生的名字;楊善洲的人生,一段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事蹟。但今天再次觀看紀錄片《楊善洲》,心情仍無法平靜。我知道,這種感動跟全市上下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息息相關。這種心境是至上而下的一種感情,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情懷。

“為民、務實、清廉”是黨的群眾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精煉的6個字,恰恰也是楊善洲同志一生的真實寫照。他的一生是平凡而偉大的。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機關幹部,要學習楊善洲精神,努力幹好本職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學習楊善洲的事蹟使我體會到做好事業必須先做好人,必須端正心態,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不能好高騖遠,必須從點滴做起,立足崗位,腳踏實地,勤勉敬業。作為黨員幹部,我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學習:

一是學習他立足本職,甘於奉獻的精神。楊善洲同志,擔任保山地、縣主要領導長達三十餘年,但從未為妻子孩子撈上一冊“農轉非”的戶口簿,沒有給家裡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他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政府,縣裡要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市委、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又把大部分作為捐資助學等捐獻了出去。我想適應環境變化,沉下心來思考工作,還將是我需要繼續努力的地方。

二是學習他艱苦樸素、苦幹實幹的優良作風。楊善洲穿著樸素的服裝走上各級領導崗位,仍以普通群眾的心態往來其間,以赤誠之心對待群眾。就要像他那樣,弘揚黨的優良傳統,以一團火的激情,腳踏實地,撲下身子,努力創造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要求的業績。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像他那樣,永葆鍥而不捨的精神,活到老學到老、拼搏到老、奉獻到老,把畢生精力獻給黨和人民。

三是學習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則的精神。楊善洲同志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的心中時刻裝著群眾。盛年時期,他廢寢忘食,夙興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退休後,他又把植樹造林作為為黨為人民服務的又一新起點。我要時刻在心中保持這種情懷,在工作中,以換位的角度思考問題。尤其作為組工幹部,更應該在工作中,積極圍繞“服務全域性、加強作風建設”兩大任務,認真謀劃,取得實效。

四是學習他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由於多種因素影響,龍井整體經濟形勢非常嚴峻,經濟發展的壓力非常大。作為龍井機關人,地地道道的龍井人,更要認清形勢、充滿信心,立足本職,開拓創新。困難是客觀存在的,在主觀能動至關重要。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新一屆市級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在全體機關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龍井的明天會越來越好!

電影楊善洲觀後感 篇9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認真地觀看並學習了楊善洲老書記先進事蹟的點點滴滴,楊善洲同志從保山地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下來後,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施甸大亮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積8萬畝、價值1億多元、完全成材後價值可達3億元的林場,最後將林場無償移交國家,他的這些光榮事蹟讓我深有感觸。俗話說,做好事做實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做實事。

學習楊善洲同志用畢生精力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忠貞不渝地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一輩子不為權力所累、不為地位所累、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私情所累,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公僕本色。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學習楊善洲同志艱苦樸素、苦幹實幹的優良作風。楊善洲同志出身貧寒、經歷坎坷,做過石匠,飽嘗了作為一個農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憑著一腔熱誠、腳踏實地的奮鬥一步一步成長為領導幹部後,但他從不以職務之便為家人和身邊人員謀取任何私利。始終保持清正廉潔、艱苦樸素、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艱苦樸素,時常是頭戴竹葉帽、腳穿草鞋以普通群眾的心態往來其間,始終如一地踐行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

通過學習,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赤誠之心對待群眾,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同時,時刻提醒自己任何時候不能因為身份地位的改變而忘本變質。

學習楊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革命精神。他幾十年如一日,廢寢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後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施甸大亮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造林,把植樹造林作為為黨為人民服務的又一新起點,直到生命最後一刻,把畢生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獻給了生他養他的這片土地。

楊善洲老書記的一生是艱苦奮鬥、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他身體力行"俯首甘為孺子牛",創造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要求的業績。通過學習他的事蹟使我體會到,做好事業必須先做好人,必須端正心態,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不能好高騖遠,必須從點滴做起,立足崗位,腳踏實地,勤勉敬業。我更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