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之下》觀後感2000字

來源:才華庫 2.8W

《穹頂之下》,柴靜以一個母親的愛心和理性,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切實認知霧霾危害,放棄我們的私心和懶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減輕霧霾做貢獻,而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們的孩子就會在不遠的將來生活在乾淨的藍天下。

《穹頂之下》觀後感2000字

柴靜的《穹頂之下》觀後感

誠心看完柴靜的《穹頂之下》(以下簡稱調查),非常用心又有激情的調查,有詳實的資料和客觀的理論,提出了霧霾產生的原因也提供瞭解決之道,但其中亦有也不乏偏頗。本人不才,恰好從事煤炭市場研究,僅就霧霾大片中關於煤炭的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

粗放型煤炭燃燒是造成霧霾的主要原因

調查指出國內霧霾的主要原因:大量來自散煤燃燒,其中80%的汙染來自20%的散煤燃燒。這一觀點基本正確。

散煤燃燒即粗放式的直接燃燒,主要來源為小鍋爐和居民用煤。

這裡我引用《煤炭使用對中國大氣汙染的貢獻》(以下簡稱《貢獻》)的資料。《貢獻》指出2012年,中國煤炭使用對空氣PM2.5年均濃度的貢獻估算在51%至61%之間,均值為56%。其中,約6成的PM2.5是由煤炭直接燃燒產生的,約4成的PM2.5是伴隨煤炭使用的重點行業排放的。煤炭使用對京津冀PM2.5的貢獻為51-62%,長三角的結果為54%-61%。

既然控制直接燃燒即可降低煤炭對大氣汙染的60%,那麼降低散煤使用是控制煤炭汙染的重中之重。事實上,國家在《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中都提出了關於2017年關停全部10蒸噸以下小鍋爐,以集中供熱的熱電廠取代小鍋爐,禁止高硫高灰散煤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使用和銷售。如果這些法規能夠得以全面執行,降低15-20%PM2.5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監管不力亦是霧霾的主要罪魁禍首之一

調查中指出如果要留住APEC藍,需要將2013年的汙染排放物降低60%。調查同時指出如果燃煤企業的減排100%到位,塵和二氧化硫排放將降低低60%,氮氧化物排放低35%。所以,如果燃煤企業全面使用減排裝置,APEC藍指日可待。

我國有幾乎為世界最嚴苛的電廠排放標準,到2015年末,我國電廠脫硫裝置安裝率幾近百分百,降氮脫硝安裝率也要達到75%。去年起,一些地區的電廠試執行的超淨排放技術使得燃煤電廠達到燃氣電廠的排放標準成為可能。嚴格來講,電廠如果100%使用排放裝置,除了二氧化碳這個指標,電煤對大氣的汙染貢獻甚少。因此,國家在能源規劃中提出提高電煤在煤炭消費中的比例也是減排的主要手段。

然而環保需要經濟成本,要謹防燃煤企業出於成本考慮將排放裝置閒置成為擺設。去年四月推出的新環保法提高了對超標排汙企業的處罰力度,而環保部門對燃煤企業尤其是電廠排放都已實現實時線上監控,那麼,如何提高燃煤企業排放裝置使用率完全取決於監管部門的執行力度。不幸的是,在中國,法規是一回事,執行是另一回事。

褐煤亦可以清潔利用

褐煤對大氣汙染最嚴重的問題是二氧化碳排放。但調查所舉的哈爾濱供暖首日的PM2.5高達一千的例子並不能把所有責任歸於褐煤。一是如果這個理論成立,那麼哈爾濱的供暖季就不該有藍天。其次,褐煤由於熱值低、磨煤用電高等因素主要用於摻燒,其經濟摻燒比例在20%到30%間,說什麼褐煤也不能承擔全部汙染責任。

此外,2014年10月頒發的《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褐煤不得運輸到超過600公里的範圍外使用。如果執行嚴格,鑑於東北到蒙東超過六百公里的運輸距離,從2015年1月1日起哈爾濱將不可能再消費蒙東的褐煤。那麼褐煤將不再對哈爾濱2015供暖季的PM2.5負任何責任。

實際上,褐煤在中國,更有效的使用方式是就地轉化為其他能源如在褐煤生產地蒙東建發電廠。還是那句話,嚴格執行排放要求的燃煤電廠是清潔用煤的有效途徑

英國治霾經驗不能照搬

調查指出,英國煙霧事件發生後20年中,石油替代了20%以上的煤炭,天然氣替代了30%以上的煤炭,煤炭在整個國家能源結構中從90%下降到30%,而重工業佔GDP的比例也下降了10%,很多煤礦和燃煤的工廠關停,這裡曾經有上百萬人就業。1960年到1970年,在英國治汙的前十年,經濟不但沒有倒退,GDP反而增加了一倍,之後十年終,英國進入了油氣時代,他們的經濟總量翻了四倍。

我承認,控制煤炭總量和能源結構調整都很重要。但是不要忘記英國1952年的煤炭需求量約為兩億噸,而中國當前的煤炭消費量是其20倍。如此大的能源需求量轉換為油氣都能瞬時扭轉該能源市場的供需平衡。一旦市場由供給過剩轉為緊張,價格變會飛昇。缺乏經濟可靠的可替代能源,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2030年前不可能改變。

我們目前還處於工業化的中後期,即便我們有條件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也不可能實現英國當年的GDP增速。國際需求低迷,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各主要工業產品結構性過剩,如果加上能源成本攀升,我們拿什麼同世界競爭?

片中英國的能源大臣說要給新興的產業給他們公平競爭的機會,他們會帶給你驚喜。事實上,國家對於新能源產業一直扶持,煤電在取電順位中排名倒數第二(末位是油),如果沒有補貼,光電風電高居不下的成本根本無法和煤電競爭。新能源清潔但利用率低,靠天吃飯及電能無法儲藏的特點使得新能源極不穩定,對電網衝擊很大。因此,近三十年內期待新能源成為能源主力只能是夢一場。

能源結構轉變尚需時日

調查指出,我國天然氣探明儲量佔22%,石油探明量是一次能源的38%。這些都對,且不說石油和煤炭一樣屬於化石能源,變用煤為用油並不可取。僅就探明儲量並非可開採儲量這點而言,二者之間還有技術、地質條件、運輸等一系列鴻溝。因此,油氣能源在我國的茁壯發展依然遙遠,而遠水解不了近渴。

更重要的.是,我國地大物“薄”,這點能源得省著用,利用當前國際能源價格低迷的契機在不改變市場供求狀況的狀態下多進口些油氣,去政治風險不高的國家的併購些能源礦產是正途。

此外,對於天然氣這一清潔能源,我國十三五能源規劃的目標之一是到2020年,天然氣佔一次能源結構比重佔10%。目前我國氣電為煤電燃料成本的近三倍,受國際油價暴跌影響,這個比例有望調整到兩倍左右。即便如此,又有多少企業和個人用得起氣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