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以八佰為專題的觀後感

來源:才華庫 5.35K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以八佰為專題的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九年級以八佰為專題的觀後感

九年級以八佰為專題的觀後感1

暑假裡的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一部名叫《八佰》的一部電影。

1937年,日本侵略上海,國民黨組織70萬軍隊發動了淞滬戰役,由於當時國家不夠強大,淞滬戰役失敗了。國民黨在大規模撤退以後,組織420人留守四行倉庫,為上海抗戰保留了最後的希望,史稱“八佰壯士”。

看完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們的這種愛國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值得所有中國人學習。如果我長大了,中日再發生戰爭,我一定會獻出生命,像那些英雄們一樣,奮勇保護自己的國家。我希望,中國人民團結起來,讓中國更加強大,永遠屹立在世界之林。特別讓人感動的是所有貼近人性的真實表達。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在成為英雄前他們都是普通人,很多角色思想轉變非常貼近人性。害怕,想回家,最後無論是正規軍,雜牌軍,還是游擊隊,都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榮譽而戰鬥,用謝晉元團長的那句話,是作為種子去叫醒另外的人。當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蘇州河》響起,遲遲不願離開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實人物介紹,知道他們的名字和籍貫,有的戰士甚至連張照片都沒有留下……

影片儘量給我們還原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拍攝場景震撼,拍攝手法巧妙,鏡頭設計總是巧妙從租界記者的望遠鏡內轉場到戰場,強烈的對比感震懾著每一位觀眾,無論是彩色繁華的租界,灰黑破舊的四行倉庫形成的對比,還是鏡頭的最後,高樓林立的'現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滿布彈孔的大樓舊址。看完影片,心中除了感動佩服,更多的是致敬,致敬那場戰役中犧牲的以及倖存的人們,無論是留下姓名的,還是不知名的英雄,無論是軍人還是平民,你們都是好樣的。

九年級以八佰為專題的觀後感2

管虎抗戰題材新作《八佰》8月21日在全國上映。這部影片根據真實的上海淞滬會戰末期,謝晉元團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衛戰事實改編,再現了八十三年前那段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歷史時刻,通過獨特的視角、多緯度人物角色、巨集偉的戰鬥場面、逼真震憾的場景、音效,贏得一片讚譽,好評如潮。

20xx年9月8日下午,南通路網中心組織全體黨員觀看《八佰》電影。

影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戰士們為保衛倉庫,渾身綁滿了手榴彈和炸彈高喊自己名字排隊從頂層躍下,與敵軍同歸於盡,他們自報家門跳下樓以身殉國時,每一個名字和每一個跳躍的身影都炸出若干鮮血和淚水。其中一位戰士陳樹生在一件白汗衫上給母親寫下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女童子軍楊惠敏用油布包了一面大國旗,在槍林彈雨之下,遊過蘇州河,將國旗送入國軍手中;誓死保護戰旗能夠矗立不倒,前一排的戰士倒下了,後一排的戰士前仆後繼……

“捐軀赴國死,視死忽如歸”。國難當頭,八百名壯士為了主權為了民族而鬥爭,為了祖國而奮不顧身,他們用血肉之軀鑄就了不屈不饒的中華民族精神,我們今天和平的時代是這些無數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