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鬆》教學心得

來源:才華庫 9.5K

《黃山奇鬆》一課,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描寫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課文採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鬆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讚歎之情。在教學本課時,我抓住黃山奇鬆的“奇”讓學生來理解課文。教學目標定位好後,如何讓學生在讀中體會黃山奇鬆的美和奇,成為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那麼,如何突出教學重點呢?我是這樣教學的。

《黃山奇鬆》教學心得

一、以讀書為主線。

蘇教版小語教材特別注重“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讀作為學習語言行之有效的方法。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首先我要求學生自由讀,然後讓學生深入學習迎客鬆,通過課文插圖感悟文中“枝幹遒勁”的意思,利用課前收集到的資料,讓學生理解“飽經風霜”的意思,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迎客鬆的奇,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細讀品味,讀出感情,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接著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陪客鬆和送客鬆的句子。這樣,通過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體會情感。

二、重檢視文結合。

在國小語文課本中每篇課文都有插圖,插圖的內容都和課文有一定聯絡,是一種不錯的資源。在《黃山奇鬆》這篇課文中有三張插圖,

我從網上找到與之相對應的三大奇鬆及其他黃山奇鬆的圖片,將之放大。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巧用插圖的: 1、 讓學生看迎客鬆圖和送客鬆,仔細觀察他們的枝幹,理解詞語“遒勁”、“蟠曲”等詞語的意思。 2、 讓學生看圖展開豐富的聯想,出示自己蒐集到的黃山奇鬆的集錦圖,讓學生模仿書中的句式,看圖說話、寫話。 這一系列環節都巧妙地將圖與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們說話的.能力,通過他們的想象說話、更好地挖掘課文的深刻內涵,理解黃山鬆的奇。

三、注重遷移運用。

由模仿到創造,由完成老師設計的“形成性”作業,到主動運用於說、寫實踐,並積極向課外語文活動延伸,這是蘇教版在注重遷移運用中提出的具體要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在課上還安排了仿照第二自然段描寫三大名鬆的寫法描寫其它黃山鬆,這也是為了強化學生的寫作遷移運用,進行寫的訓練。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還有:

(1)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是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展開的,在教學三大名鬆的環節,我在想能不能分組來學習三大名鬆,然後小組選成員來彙報,給學生以更大的討論交流的空間。總之在不斷地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

(2)在設計時,我有意識的讓讀寫結合在我的課堂上得到充分體現。如我在設計教學第三自然段段時,我先讓學生說說“黃山的鬆千姿百態”你是從哪裡體會到的呢?再讓學生讀相關的語句,接著我

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說說還有哪些姿態。然後讓學生欣賞圖片,進行小練筆:

“ 黃山的鬆千姿百態;它們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們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以這樣的句式練筆。可遺憾的是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小練筆只能放在第三課時去完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