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科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

來源:才華庫 3.25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學科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學科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

數學學科培訓的心得體會1

xx年8月20日,區高中數學暑假培訓在顧國和中學舉行,全區5所高中的62位數學老師參加了這次培訓。一天的培訓圍繞“學習《課程標準》,搞好初、高中銜接”的主題,安排了以下內容:國中數學課標、教材及教學實際情況介紹,2005年大學聯考數學閱卷情況介紹分析,《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建議。

國中數學以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為重點展開,大碶中學孫曉敏老師介紹了數與代數的結構體系、目標要求,與原教學綱要比較,加強了什麼?降低了什麼?同時介紹了高一新生對數與代數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水平。東海實驗學校陳明儒老師就空間與圖形介紹了整套教材內容章節的呈現順序、各章節內容介紹、新增內容和刪減內容,並通過數學習題展示高一新生的水準。

參加了全省大學聯考數學閱卷的北侖中學史芝佐老師,介紹了閱卷的相關資訊,暢談了閱卷後的啟示和感受,給我區高中數學教學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對20xx年的備考具有針對性的指導。

省特級教師丁平老師對《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進行解讀,暢談十大基本理念,敘述課程目標,逐條介紹內容標準中的要求,並與現行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中的要求相比較,給大家既有感性認識,又有理性的思考。

初高中數學的銜接是重要的課題,省特級教師吳文堯老師以自己的教學經歷和豐富的教學實踐,講述了初高中的銜接教學。對初高中銜接工作要從“思想上重視一點;起始課教學要準備充分一點;對數學知識生長自然一點;教學進度適當慢一點;教學方法多樣化一點;做學困生轉化力度要大一點”,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參加培訓的全體老師認真聽課、積極思索,深知面臨的困難,探索著新課程下的初高中數學銜接問題。

數學學科培訓的心得體會2

在16日下午,我們學校和博奧學校的數學老師在一起討論了幾個教學中的問題,老師門積極發言,教研氣氛熱烈。在談到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時,受其他老師啟發,結合自己的教學過程,我對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有以下幾點小想法:

1、在教學中儘量選用孩子們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或者用孩子們喜歡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吸引孩子,讓孩子主動地認真傾聽。今年我剛教完一年級,低年級的孩子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好動、自制力差,如果是他們不感興趣的內容,一節課連五分鐘也聽不進去,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想辦法吸引住孩子。如果課本上的情境圖正好是孩子感興趣的,那我們就可以直接用這個情景進行教學,如果課本上的情景距離我們的孩子實際生活比較遠或正好是孩子們不感興趣的,那我們就要動腦筋思考該給孩子創設怎麼樣的情景。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在教學中習慣用孩子們身邊最簡單、最常用的情景來教學,孩子們不但接受起來容易、興趣高漲,孩子們很容易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我們的教學方式也要適合孩子,可以講成生動故事、安排小遊戲等等,讓孩子主動地跟著老師走。

比如說在教學認識左右時,開始讓孩子們到黑板上貼圖形說位置,當孩子在黑板上講解時,其他的孩子根本不感興趣,對別人的解說聽不進去。於是我就讓孩子們用自己的學習用品每個人都擺一擺,同桌互相檢查,這樣孩子們對活動的要求就聽得特別認真。

2、在教學中要注重榜樣的作用。孩子們的攀比心理比較強,利用這一點看到有同學不認真聽時就表揚那些特別認真的同學,最好是表揚他的同位或前後桌,這比批評孩子效果要好得多。另外,還可以在班裡設定評比欄,上課認真聽課的孩子可以得到小紅旗、小標誌,還可以在班裡評選“傾聽小明星”等等一系列活動,而這一些都是低年級孩子們非常熱衷的。

低年級孩子的每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都需要老師的細心、耐心以及持之以恆的努力,而且需要所有的任課老師一起共努力效果才更好。

數學學科培訓的心得體會3

為期十天的學習生活已經過了七天,這七天的學習生活讓我受益匪淺,昨天我們去樹勳國小進行了參觀學習,又讓我長了見識。

使我充分享受到了自身充電帶給我的精神上的富足和愉悅,親身體驗了在專家引領和夥伴互助下的學習過程是多麼的豐富多彩,作為一位數學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學科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質,更應當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技術。教育理念要提升,理念的更新隨之帶來的是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以下是我對自己參加培訓學習的幾點思想認識得到了提高,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怎樣去定位、去思考、去摸索、去創新,讓我的課堂充滿激情;我知道了怎樣讓我的學生真正的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重於觀察、勤於瞭解、樂於交流、善於溝通。在目標上關注個體潛能發揮;在模式上關注個體主動探究和情感體驗;在策略上,關注自主學習與受導學習統一。

教育由以本為本變為以人為本,教師由控制者、評判者轉向參與者、引導者,學生由接受型轉向探究型與接受型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鉅任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優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並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次,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最後,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瞭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我突然感到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

數學學科培訓的心得體會4

對於計算課不再感覺恐懼是今天我最大的收穫。這一收穫得益於培訓團隊老師的精彩報告和下午的小組討論。

以前,對於計算課我總感覺枯燥,雖然也一直嘗試著把這樣的課堂上出特點,可是學生的漠視態度時常阻止我的行動。另外,我對於算理的講解沒有耐心,有時候會忽略學生的個性思維展示,也就是直接告訴他們演算法。於是如何上好計算課一直是困擾我的一個問題。今天通過很系統的學習,從課的模式流程、演算法多樣到優化及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我都有了自己的理解,相信對我以後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關於小組討論,我特別感謝韓老師設計了這個環節。昨天我在寫收穫時就感覺少了點什麼,今天才知道原來是它—————幫助自己反思和提升的討論。應該說今天我們小組的討論特別成功,雖然在鎮上組織時我們也有這樣的討論,但今天大家的感慨更有目標性和實踐性,對我的啟發更大一些。

另外,我想對“如何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這一問題談一談自己的幾點想法。應該說我一直很重視學生的計算能力,一開始只是希望同學們能考取個好的分數,因為在考試卷中計算的分值相對較高,可是隨著輔導學生,我越來越覺得自己的計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以前生活中我不喜歡口算,可是現在的我很多時候在別人還在計算時我已經把準確數值脫口而出。時常聽老師們說自從上北師版教材後學生的計算能力就有了下降,我一直不是很認同,因為我們班的同學在平時的練習中計算絕大多數學生一個不錯。我一般是這樣處理的:

其實學生的錯誤無非就是那麼幾種,如果我們全部呈現給大家,讓學生自己找錯誤,然後改正,最後多練習。有句話這樣說的,數學不是學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可見練習的重要,當然,這裡的練習我們在設計時應該要有針對性和持續性。

我的這些感觸是今天享受智慧的感慨,享受智慧我很快樂!

數學學科培訓的心得體會5

7月23日下午,進入每天的討論階段,這次我們數學族主要圍繞著《如何培養國小生的小組合作能力》這個問題展開討論,教師們踴躍的參加討論,各抒己見,使我真正瞭解到什麼小組合作學習,在這裡我談幾點在討論中的學習體會。

一、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把教學班的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依據教師精心設計的討論題,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在同一小組內與組內同學合作探索、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問題,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發揮每個學生個性特長與群體合作優勢互補功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與合作能力,促進師生間、學生間多向的資訊交流,把大課堂變成學生的“小天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鍛鍊,人人蔘與,學有所得。

二、根據班級情況進行合理的分組。

要想對合作學習的分好組。首先教師要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的研究設計,教學中做到心中有數,然後根據本本的性質分組,就是說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採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做。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彙報。

三、及時對小組合作情況進行評價。

有競爭才有進步。所以說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首先進行小組競賽。對於做的好的小組給予肯定和鼓勵,對於做的不好的小組要加以引導和鼓勵。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四、教師要注意做好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後總結。

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作業批改、找學生談話等方式,反思取得成功的經驗和不足之處的教訓,進而針對每個小組的表現再做具體的指導,促使每個小組都進行反思,這樣慢慢會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良性迴圈。

數學學科培訓的心得體會6

今年的暑假,我有幸參加了我縣教研室組織的“數學骨幹教師培訓”,緊張而有序的三天培訓結束了,但是對於我來說培訓還沒有結束,我還要不斷地總結這次培訓中的收穫和感想。

這次的培訓有一個主要的任務就是網路培訓。今後的備課將依託網路教研這個平臺,在網路上進行集體備課,集體研討。一直以來,一直希望網路這個共享的資源能用在教學上,用在備課上,教師不再用本子去寫一篇篇的教案,有些重複教的年級去一次次的重複寫教案。今天,這個費時費力的備課方法將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通過網路的集體研討,集體備課。集體備課,可以集思廣益,教師不再自己在那研究備課,而是有一群人來自不同的學校的優秀教師在一起,共同討論,研究這節課的最好的最適合的教學方式方法,這樣就形成了一節優秀的共案。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發表意見的機會,這樣就形成了具有個性的個案。當然網路教研這個平臺剛剛投入使用,在使用方法上可能還是不夠熟練,這個平臺在使用過程中也會慢慢改進。相信隨著網路平臺的優化,隨著教師使用的熟練,網路教研將會在教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除了絡教研的使用,我們還有幸聽了一節讓人非常享受的一節課,那就是徐長青大師的一節課。徐大師的課,聽了讓人忘記了時間,忘記了一切,所有的注意力,都在這節課上。作為聽課的教師都有這樣的感受,更不用說作為他的那些學生了,學生上完這節課,肯定也似餘味未盡,這樣的課堂,就是高效的課堂,有生命力的課堂。聽了徐大師的課,覺得我的教學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從教師變成大師,還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多虛心學習老教師的教學經驗,多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

總之,這次的暑假培訓,讓我收穫了很多。培訓促我進步,促我學習,促我努力,給我帶來了工作的動力。在這裡,深深地感謝領導能夠讓我參加培訓,更感謝給我們培訓的張主任,衷心的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