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習俗作文(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1.54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習俗作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節習俗作文(通用5篇)

清明節習俗作文1

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老師組織我們去烈士陵園掃墓。同學們都身穿乾淨的校服,胸前佩戴著鮮豔的紅領巾來到學校

看,車來了,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上了車。沒多久就到了目的地。

下車了。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向烈士陵園走去。烈士陵園路兩旁種植著鬆、柏、四季青和廣玉蘭四種植物,顯得莊嚴而肅穆。原來,這四種植物都是常青樹,象徵著革命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接著,我們上了臺階,來到了人民紀念碑前。紀念碑上刻著八個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這八個大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紀念碑前面還豎著一面紅旗,在空中高高飄揚,我們在這默哀了三分鐘。革命烈士為了保衛祖國,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雖然他們死了,但他們卻永遠的活著我們心中。

然後,我們舉起右手,握緊拳頭,面對五星紅旗,莊嚴地宣誓:“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我們把親手製作的小白花輕輕地獻在了革命烈士碑前,雖然小白花做得有點稚嫩,卻表達了我們對革命烈士的無限懷念和崇敬之情。我們應該繼承他們的遺志,以他們為榜樣。我暗暗下決心,要發奮學習,學好本領,長大以後保衛祖國,為國爭光,讓祖國以後再也不受其他國家侵略。

最後,我們來到了陳列館。陳列館陳列了湘潭38位烈士的相片、資料,還有羅亦農,黃公略的上身雕塑,我們還看了楊昭植烈士墓,並在他的墓前三鞠躬,寄託了我們的哀思。

幾個小時像風一樣的過去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烈士陵園。

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清明節習俗作文2

中國曆來都有清明祭祖、掃墓的習俗,4月2日,學校組織我們參加市裡組織的“清明節烈士陵園掃墓活動”。

那天,天下著雨,颳著風,正可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讓人感覺格外的陰冷。同學們穿著單薄的衣服,縮著脖,弓著腰,撐著傘,三個一群五個一夥的跟在杜校長後面快步走著。雨紛紛揚揚的下著,許多同學的.衣服、鞋和襪子都溼了;風呼呼的颳著,同學們的傘被颳得東倒西歪,我的傘也翻了好幾次,同學們對即將到達的目的地充滿了好奇和渴望。

好不容易到了烈士陵園,我定睛一看,這裡已黑壓壓都是人了。先是市裡的領導講話,後來又有一名學生代表做了發言。接下來,八名解放軍代表邁著穩健的步伐,神情凝重的給革命烈士英雄紀念碑敬獻了花圈。那一刻,讓人感覺空氣似乎都停止了流動,人們的心情異常的沉重。

那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燙金大字的革命烈士英雄紀念碑,昂首挺立,像一個威武的大將軍。你可不要小看了它,它的身高足有29米,可是咱們河南省最高的紀念碑呢!

開始參觀了,不過因為天氣和時間的關係,我們只參觀了一個展區。要知道,這些可是李亞書記動用專款修的。正參觀著,忽然,大家發現了一個祕密。原來,這個展廳的邊上還有一個牢房呢,真是太奇怪了。

參觀結束後,我們平安返回了學校,但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革命先輩們為了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而我們,又什麼理由不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一切呢。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清明節習俗作文3

三月中旬裡的一天,我聽見爸爸和奶奶商量清明去上墳的日子。我就說:“我也要去。”爸爸答應了。我高興地跳著說:“我可以去上墳嘍,我可以去上墳嘍!’’姐姐聽見了急忙大聲說:“我也要去。”奶奶也答應了。

4月4日我們期盼的日子終於來了!早上,我們把上墳的東西準備好就出發了。走了一段柏油路,再走一段沙石路,就進入了林間小道。路兩旁長滿了松樹,走了十來分鐘就來到墳地了。我問爸爸:“為什麼要來上墳啊?”爸爸說:“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到了今天,清明節祭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聽爸爸一說,我才知道清明祭祖的含義!我好奇地說:“我們祭拜的人是誰?”爸爸說:“是爺爺的爸爸,和爺爺的爺爺。”爸爸一邊說一邊忙開了,大人們除草的除草,擺東西的擺東西。我和姐姐一邊吃東西一邊東張西望。我們看見了很多墳,遠處有人家,還有連綿起伏的山峰,然後爸爸叫我去磕頭,我看見墳前擺了很多美味的食物,有雞頭、魚等豐盛的菜,有水果,還有糖果。我一邊磕頭一邊流口水,心中想著:“老祖宗,可要保佑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哦。”爺爺在一旁燒香紙,祭拜完畢,掛好紙,我們就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們在樹下休息了一會兒,一邊吃東西一邊玩。我們還摘了許多野菜呢,有酸苔、刺苔、還有蕨菜……爺爺說:“我們小時候,沒什麼好吃的,這些野菜可是我們的主要零食。看看你們現在要啥有啥,想吃什麼有什麼。”聽了爺爺的話,我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逝者安息,生者可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呀!

清明節習俗作文4

清明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因為它不僅代表著我們可以在這一天,祭奠我們已經過世的親人,替他們掃墓。也代表著我們可以出遊踏青了。

在我的家鄉快到清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開始做清明果了。說到清明果,在不同的地方也分很多種,有的地方的清明果是圓形的也叫“青團”。像我們這裡的清明果是餃子形的,我們都叫它清明果。清明節這個傳統節日,我們除了吃清明果祭拜祖先外,還有著很多特別的意義。

正如詩中所說:清明雨紛紛,此時清明節還未到,便雷雨陣陣了,此不為“清明雨上”嗎?

清明果這東西大部分中國人都吃過,大部分的清明果形如餃子,外皮大多數用清明草(鼠鞠草)做成,據說清明果是祭奠祖輩的,製作清明果時還隱隱有一些清香,令人陶醉!說到製作清明果,那講究可多著呢。先用清明草、糯米、大米捻成粉後再做成皮,之後再加以裝飾,再包裹進去各種各樣的餡。

掃墓這個節日習俗,可謂充滿了悲歡離合,也充滿了對祖先的敬佩之情。掃墓,顧名思義,便是去祖輩的墳上祭拜老祖宗或親朋好友,這掃墓的經歷,我也有一次呢!這是幾年前的清明節,學習放假,便於老爸同行去老家去掃墓。回到老家,雨,也是紛紛地下著。帶上香、白紙、雨傘,便上路了。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樹木的存活率也高,這,正是老天賜予人類補償的機會,一個植樹的機會。組織起來,帶上幾棵樹苗,鐵鏟,水桶等材料,便可去植樹了,植樹方法也要學習對的那種。

清明,令人意味深長的名風名俗並不止這些,期待,今年“雨上的清明”。

清明節習俗作文5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就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與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這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就是祭祖與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與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