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閱讀原文

來源:才華庫 6.46K

語文閱讀理解在平時測試、期末考試中都佔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閱讀練習,不僅能熟能生巧,輕鬆應對考試,最重要的,對於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這篇不屈閱讀原文,以供同學們練習、反思和感悟!

不屈閱讀原文

李贄(1527—1602),出生在一個回教徒的市民家族。原籍河南,原姓林,名載贄。元朝以後遷來福建。三世祖因反對封建禮教,得罪林姓御史,被扣上“謀反”罪名,為避禍改姓李。李贄幼年喪母,隨父讀書,學業進步迅速。自幼倔強,善於獨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學傳統觀念束縛,具有強烈的反傳統理念。他在社會價值導向方面,批判重農抑商,揚商賈功績,倡導功利價值,符合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要求。

李贄在北京任禮部司務時,接觸以“反傳統”姿態出現的王明學說,並對王學進行改造,藉以發揮民主性的內容,反對封建說教,認為“堯舜與途人一,聖人與凡人一”。在南京任刑部員外郎期間,結識了反理學的泰州學派著名學者王畿、羅汝芳,並拜王艮(泰州學派的創始人)的兒子王襞為師,頗受影響。又因王畿和羅汝芳而接觸禪學並受其影響,提出儒、道、佛三家無異同,倡“童心說”,反對孔孟之道。由於李贄的思想體系和官方推崇的程朱理學格格不入,兼他性格耿直,不堪受上司欺壓,姚安知府三年任期未滿,即向上司辭職,未獲準即住到大理府雞足山佛寺,專心研究佛學,從此告別仕宦生涯。

萬曆九年(1581),李贄從雲南來到湖北黃安,住在朋友耿定理家,撰寫一些讀史的文章,並教授耿家子弟。萬曆十二年耿定理去世,他移居麻城。第二年派人送家眷回泉州,自己一人住在麻城龍芝佛院,致力於讀書、講學和著述,歷十多年,完成《初潭集》《焚書》等著作。收入《童心說》《贊劉諧》《何心隱論》及與道學家耿定向反覆論辯而撰寫《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書答、雜述、讀史短文和詩共6卷。揭露道學家們的偽善面目,反對以孔子的是非觀為是非標準,批判的鋒芒直指宋代大理學家周敦頤、程顥、張載、朱熹。

公安派主張作詩應獨抒心靈的“性靈說”明顯受李贄倡導的絕假純真、真情實感的“童心說”影響。李贄在麻城還多次講學,抨擊時政,鍼砭時弊,聽任各界男女前往聽講,並受到熱烈的歡迎。萬曆十六年(1588)夏天又剃頭以示和鄙俗斷絕。這一切都引起封建衛道者的嫉視和仇恨,視為“異端”、“邪說”,群起圍攻,要把他驅逐出境。李贄旗幟鮮明,堅強不屈,宣稱自己的'著作是“離經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殺不可去,頭可斷而身不可辱”,毫不畏縮。

16.下列關於李贄思想體系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李贄善於獨立思考,不信回教,不盲目迷信儒學傳統觀念,具有強烈的反傳統理念的精神。

B.李贄倡導功利價值,批判重農抑商,揚商賈功績,符合資本主義萌芽時社會發展的要求。

C.李贄反對封建說教,認為人與人之間無本質差別,建立起了人人平等的民主價值觀。

D。李贄反對孔孟之道,提倡絕假純真、真情實感的童心說,認為儒、道、佛三家無異同。

17.下列有關李贄思想所產生的影響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李贄歷時十多年,在湖北黃安、麻城讀書、講學、著述,不遺餘力地傳播自己的思想和學說。

B.公安派主張作詩應抒心靈的“性靈說”明顯受李贄倡導的絕假純真、真情實感的“童心說”影響。

C.李贄在麻城還多次講學,抨擊時政,鍼砭時弊,聽任各界男女前往聽講,並受到熱烈的歡迎。

D.李贄的學說擊中了封建倫理制度的要害,被視為異端、邪說,引起封建衛道者的嫉視和仇恨,他們群起圍攻,要把他驅逐出境。

16.C

17.A

解析:

16.原文是說“對王學進行改造,藉以發揮民主性的內容”,不能拔高說“建立起了人人平等的民主價值觀”。

17.講的是傳播而不是“影響”

熱門標籤